微信矩阵

官方微信

扫码订阅

扫码开票

杂志内容

神农架探秘

文、摄影/姜 萌


踏上神农架这片神奇的土地,总会让人忍不住遐想联翩,一种寻奇探秘的冲动从心底油然升起。那深达千米的峡谷,恰似“金蟾”的奇石,光怪陆离的野生动植物,宛若仙境的大九湖,尤其那流传甚广的“野人”行踪,都为神农架增添了无限的神秘色彩。

神农架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由房县、兴山、巴东三县边缘地带组成,是中国唯一以林区命名的行政区。整个神农架景区处于连绵起伏的群山之中,因华夏始祖神农氏在此架木为梯,采尝百草,救民疾夭,教民稼穑而得名。

 

神农坛里的“九龙杉王”

神农坛是神农架标志性的景观之一,四周青山环绕,气势恢宏,祭坛正上方神农石雕高大雄伟,祭坛两侧白色台阶外圆内方,对应摆放着硕大的酒缸,游客登坛必经的圆形步道上铺满碎石,寓意着丰衣足食,岁岁平安。祭坛下面有棵千年古树——铁坚杉,树高40米,树冠覆盖了530平方米。历经唐宋元明清5个朝代,凝聚着岁月的风霜。杉树苍劲挺拔,枝繁叶茂,昂首云天,被当地人称为“九龙杉王”,并以“苍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赞之。

相传此树为炎帝神农的妻子听訞亲手所种。明清时期曾遭雷击,当地百姓非常恐慌,以为得罪了神灵。随着时光流逝,斗转星移,古杉树伤口愈合,至今仍保持着盎然生机。神农架百姓自古有崇敬自然,叩拜大树的习俗,他们在“九龙杉王”四周的栅栏上披满了红绸带,缀满了许愿牌。游人常常围着杉树转圈许愿,祈求子嗣、祈求财运、祈求福寿、祈求平安,消灾赐福。

+.jpg

九龙杉后


最让我感到惊奇的是,在神农天池景区内我见到同样一棵杉树,据传也是炎帝神农妻子听訞亲手所栽,被称为“九龙杉后”。难道说它们是相互遥望的夫妻树吗?


“野人”踪迹何处寻?

一个以生态环境、人文展示为主的生态科普游览区是神农架的主要打卡地。其中包括有“野人”科考馆、大熊猫馆、自然展览馆、珍稀植物园、中药材园及梅花鹿园、官门山、金猴岭、板壁岩等生态景观。

这些生态景观各具特色,处处迷人。但就“神秘”而言,“野人”科考馆无疑居首莫属。神农架山里到底有没有“野人”?一直以来是个未解之谜,有关神农架“野人”的传说也层出不穷。据说上个世纪50年代,曾经有采药人在山上发现过“野人”,1976年又有人在房县和神农架交界位置见到了似人般高大的野生动物。为揭示“野人”之谜,1980年中科院还专门建立“野人”科考馆,收集并展陈了关于神农架“野人”的资料和实物。包括其中当时所发现的野人的毛发、粪便、目击者照片、现场灌制的野人脚印及中科院对以上标本分析和鉴定的研究成果等。我特意走进“野人”科考馆参观,从导游介绍和展览图表上了解到“野人”行踪记录和分布范围。值得一提的是,游客在神农架景区,几乎随处可见温馨提示牌:“遇见野人不要慌,拍照记录好时光”。


野人科考馆里野人“追踪”图片柱.jpg

野人科考馆里野人“追踪”图片柱


让我们再去看看当年神农架“野人”曾经生活过的自然环境吧。蒙蒙细雨中的官门山景区山峦叠嶂,峭壁上挂着许多中华小蜜蜂箱。山间小路旁盛开着各种奇异的花卉,色彩艳丽,婀娜多姿。林间小草郁郁葱葱,兰花幽香四溢。沿着栈道石阶前行,横贯东西的一座天然形成的石拱桥矗立眼前,桥高约120米,从岩石上流下来的飞瀑自峭壁直下,如繁花飞撒,似银河泻地,连同奇洞、奇桥、奇瀑、奇潭,绘成一幅天然的画卷。金猴岭溪流九曲千回,古树藤蔓,丛林里鸟语花香,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达到了每立方厘米16万个。这里有4000多种植物和药用植物,700种动物,大熊猫、金丝猴、白颈长尾雉……,百鸟争鸣,宛如一部峡谷奏鸣曲。板壁岩被称为“生命之根”的擎天石柱高8米,夹在两山间,形成独特造型绘有龙纹的屏风“神龙锦屏”,鬼斧神工,“屏”自天成。在这里,我还亲睹并拍下了憨态可掬大熊猫啃竹子的视频,第一次见到了长1.2米、重33斤、130多岁的娃娃鱼。

游览此情此景,我不禁感慨系之:当年的神农架“野人”真会挑地方!当年的神农架“野人”朋友真多!

 

神农谷云海和神农天池

神农谷地处神农架南北气流过往通道,6月神农谷天气瞬息万变,开往神农顶的环保旅游车开启了暖风,游人们纷纷穿上了租来的长款羽绒服。在海拔3106米的神农顶,云雾缭绕,石林丛生,山谷深邃,沟壑纵横,能见度很低,异常寒冷。坐在车里向窗外眺望,层层叠叠的云海仿佛将人带入了梦幻般的仙境。谷内有尊奇石,似“金蟾”蹲坐于神农谷口,又像一尊守护神,当神农谷雾气升腾时,仿佛是它在吞云吐雾,将仙气洒向人间。

与神农谷相隔不远的神农天池却是另一番景象,这里是北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平均海拔一下从3000多米降到了1500米,气候变得温凉湿润。清晨的神农天池,山间萦绕着薄薄的雾气,忽隐忽现,蔚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高耸入云的杉树、童话里的红色木屋、错落有致的白色别墅、停靠在景区内的火车酒店……倒映在绿树掩映的湖面,变成了一幅绝美的油画。

神农天池与我去过的新疆天池有所不同,神农天池依山就势、依境塑景,环境更加独特,自然风光更美。游客穿行在“林海拾趣”“松林氧吧”“神农花溪”这些带有标志性的景点之间,观巴山遗脉,享美景天池,无不流连忘返。真可谓:“岚山碧障藏画景,神杉圣水蕴天池”。《情癫大圣》《复活的三叶虫》《荒野巨兽》等影视作品都是在这里拍摄的。

 

“秘境之眼”——大九湖仙境

大九湖是地处神农架的国家湿地公园,也叫九湖坪。2800米的山峰给大九湖筑起了一道天然屏障,在高山平原上有九个大山梁,山梁间有一条小溪串连着九个小湖泊,大九湖由此得名。在“抬头见高山,地无三尺平”的神农架群山之中,至今仍能深藏着这样的处女平地真是不可思议。九条玉带像是从云雾中飘舞下来,与山水融为一体。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面积达9320公顷,是华中地区面积最大,沉积最为久远,保存较好的亚热带亚高山泥炭沼泽湿地,草甸开阔,灌草散布,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天然蓄水库。


大九湖之-地脉湖2.jpg

地脉湖


乘坐园内小火车,我们在大九湖的各个景区之间穿行,车上不时传来游客的欢叫声“快点录视频,做现场直播、拍照呀!真的美翻了!”殊不知,这份美来之不易。昔日的大九湖湿地曾徘徊在生死边缘,生态环境一度遭受严重破坏。当地政府实施了生态移民搬迁,将1400多名沿湖居住的村民迁移至20公里外的坪阡古镇。通过不断的退耕还湿,荒山造林,恢复植被,才使这里的自然生态得以重现。

现在的大九湖,紫色的杜鹃花、黄色的神农花盛开在地缘湖、地脉湖四周,草原绿意盎然,牛羊漫步其中,候鸟结队飞来。湖中映衬着周围苍翠的山峦,似“天空之镜”绚丽迷人。2016年被称为“神农江南”的大九湖国家湿地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今年7月14日,中央电视台1频道以《秘境之眼》为题,播出了赞美神农架大九湖的专题片,足见大九湖“秘”不虚传。

 

昭君故里思昭君

昭君故里位于神农架香溪上游兴山县城的宝坪村,又名王家湾。它背靠纱帽山,长江支流经村前流过,幽静清恬,满山遍野黄色的橙子沉甸甸地挂满枝头,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三峡工程建设前,游人在香溪河交汇崖壁上面可以看到“昭君村”三个大字,三峡大坝完工之后由于水位线上涨,这三个大字被淹没。现在村头照壁上的“昭君村”三字是上个世纪70年代郭沫若先生所题。


昭君故里1.jpg

昭君故里


王昭君,西汉南郡秭归人。成语中沉鱼落雁、画工弃市记载着昭君的生平典故。昭君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嫁于匈奴呼韩邪单于,换来中原之安宁。相传王昭君在出塞和亲之前,曾回故乡,路过溪边,在溪流中洗脸时,将一串珍珠失落其中。从此,溪水一年四季清澈见底,芳香扑鼻,故名香溪。

在香溪水流中有一种珍贵稀有的小生物——桃花鱼,每逢春暖花开时出现在水中,如一簇簇红白相间的桃花瓣,全身晶莹剔透,美艳异常,与岸上盛开的桃花交相辉映,据传说桃花鱼是王昭君的眼泪化成的。昭君出塞前,曾向汉元帝请求回乡省亲,告别亲人乘船路过香溪时,看到两岸桃花盛开,触起一腔离愁别绪,不知何年何月才能与父母团聚,于是昭君抱起琵琶,弹奏了一曲《桃花送》,点点泪珠随着婉转琵琶声滴入香溪河流,霎时变成一条条桃花鱼。故乡人把昭君别乡经过的地方,依次取上带有纪念意义的名字:珍珠潭、小礼溪、大礼溪、思乡溪等流传至今。

 

神农溪的原始风情

神农溪全长60公里,是古代巴人的聚居地,其中38公里的湖北宜昌段是目前保留得最原汁原味的一处峡谷风光。它集大三峡的雄、奇、秀、险于一体,从巫峡口处汇入长江。

据导游介绍,以前神农溪老百姓的生活非常艰辛,所需物资大都靠船只水路运过来,每一处险滩附近都聚集一批纤夫随时等候召唤。逆水行舟是纤夫的基本技能和生计。夏季纤夫挥汗如雨,数九寒冬船只搁浅,他们要在冰冷刺骨江中下水推船,稍不留意便是船毁人亡。如今现代智能机器取代了传统的纤夫拉纤。但这个古老的传统文化,成了神农溪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有时还会当作为游客表演的节目。MTV《纤夫的爱》、电影《男人河》《漂洋过海来爱你》的拍摄取景都来自这里。


神农天池景区的火车酒店.jpg

神农天池景区的火车酒店


在巴东我们乘船游览了神农峡、绵竹峡、鹦鹉峡。雾气蒙蒙的江面,船舶穿行在长江西陵峡和巫峡之间,两岸山峰相对,江水在峡壁间奔流,在峡面宽缓处形似神农炎帝的山峰叫神农峡。这里有神农氏采药拴马的石桩、九孔岩、神农洞、夫妻树、神农瀑布。绵竹峡岩壁间的钟乳石笋、石幔,千姿百态。这条溪水蜿蜒曲折,宽窄不一,宽处达二三百米,最窄处不足5米,伸手可触,堪称“一线天”。溪边崖壁上有个硕大无比的金丝燕洞,里头栖居数千只短嘴金丝燕。此前我在游览天燕景区时,曾进去过这个金丝燕洞,洞内伸手不见五指,不时的能听到金丝燕从头顶掠过的声音。

神农溪最吸引人的算是在岩壁上展现号称“千古之谜”的“巴人悬棺”了。木制的棺材被悬挂在高高的悬崖上,远古时代的人们到底是用什么办法把重达数百公斤的棺木送进高高的崖洞里去的呢?实景互动表演“梦回神农溪”,让我穿越了时空隧道,眼界大开。“升棺”“追爱”“船说”“纤痕”,随着《升棺》音乐响起,身穿黄色绸衣,腰系红色绸带的表演者拽着从高高的崖壁拴下的长绳,从天而降,慢慢地落到悬崖洞口,再用绳子通过绞车将悬棺放至洞口,“升棺”的整个过程惊险刺激,升棺寓意“升官”。

 我此次神农架之行时日短暂,就“探秘”而言,只能说是略窥其中几分而已。神农架至今仍旧不为人知,抑或尚未破解的“秘密”真的是还有太多太多。如果您有兴趣,最好还是亲自去神农架探一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