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志内容
鳌园遐思
文/高洪波 摄影/关志斌
鳌园博物馆照壁及陈嘉庚先生陵墓(程希供图)
鳌园其实是墓园,是著名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的墓地。一般说来,中国大地上有许多墓园与公园兼而有之的名胜,如南京的中山陵,广州的黄花岗,遵义的红军山,让后人在凭吊、参观之余又能踏青访春,赏心悦目,这实在是一种很经济的规划。譬如昆明西山的聂耳墓,背倚苍翠的西山,面临五百里滇池,登临拜祭乐圣时,你耳畔会不由自主地回响起《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在莽莽松涛中腾起。景、物、人,音、容、貌,顿给人一种奇异的立体感。
嘉庚公园
鳌园却又不同于一般的墓园,尤其不同于公园式的墓园。它卧在厦门集美镇的浔江边,当我们一行人去拜访时,强劲的海风呼啸相伴,吹得人发欲立而身欲倾,在海风中游览嘉庚先生长眠处,心潮也不禁起伏震荡,引起我震惊的是园里精美绝伦的浮雕。浮雕一律用青石。进入大门之后便进入了青石浮雕的世界,一条长廊,左顾右盼,两厢尽是历史人物、历史画面,让人有目不暇接之感。尤为有趣的是每帧浮雕下有一字,顺着读下去,竟是“诸葛亮马前课”的图解,内容几乎涵盖了一部中国近代史,洋溢着爱国主义的光芒,可是它偏偏又以“诸葛亮马前课”的形式出现,让你哑然失笑,为陈嘉庚老人的历史局限,也为他的执著和认真。
长廊仅只是一部长诗的序或小引,进入墓地,才发现在高达二十八米的“集美解放纪念碑”四周,全是生动传神的石雕,或是山羊驯鹿,或是岩鹰啄木鸟,林林总总,组成了一个石雕动物世界,石制标本展览馆。动物们神气活现,挺立在海风中,顽韧无比,以石头的大脑思考着几十年来的风风雨雨,确实非同凡响。
顶妙的是在墓地石壁上,雕满了小学生行为准则,包括课堂纪律、卫生习惯,甚至连饭前便后要洗手的图案也赫然在目。我还注意到一幅石雕,刻的是一个小学生照镜子,真的有一面石镜,石镜上还真的映出一个小小的头像,这等精致的浮雕,我是首次遇到。同时将日常生活引入雕刻领域,也是陈先生的一大发明。我想石匠们一定是以刀代笔、一丝不苟地完成了这些作品的,它们分明是20世纪50年代初叶众多宣传画、张贴画的石的复制,又是陈嘉庚老人对儿童的一种拳拳爱心的凝聚。
鳌园
出得鳌园,向长廊回头一看,见一副对联嵌在两侧,上联写道:“博以取材备南北东西品类”,下联为“工于象物得飞潜动植精神”,横批为“博物观”。看来陈嘉庚老人存心将鳌园变成博物馆,变成生动形象的学校。由此联系他创建厦门大学、集美航海学校的业绩,同时倾尽家产支援抗日战争的壮举,再联想老人极俭朴的一生,感到嘉庚先生了不起。他静静地长眠在这座独特的墓园里,以高尚的灵魂为我们导游,将我们和一切后来者引向一个奉献的境界、一个博学的领域,一代一代的学子和游人会追念他,会从这一页页石头的大书上读出自己的体味,读出人生的价值。当然,如果你非说“诸葛亮马前课”同样深奥费解,需下大力气钻研,也成。
反正它们是组成墓园的有机部分,更何况诸葛亮神机妙算,是咱们中国人最高智慧的体现呢!
(作者为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