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阵

官方微信

扫码订阅

扫码开票

杂志内容

乔木长青星河阔

 文、摄影/林小冰



知无央爱无疆.jpg

知无央爱无疆


多年前到厦门大学,知道先生的名字,知道他赤诚爱国,倾资兴学。今时读完两本关于陈嘉庚的故事,先生给我的感觉如此亲切,可敬。

先生的一生,跌宕起伏,从失败到成功,从出洋到回归,他元气淋漓,他胸腔沸腾。他在有限的光阴里从不赋闲度日,必在无限的光阴里结晶发光。

“1961年8月12日零时十五分,陈嘉庚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87岁……”读到此处心有哀思,随即释怀。细读关于先生的故事,字里行间,跌宕起伏,写满风霜与坚韧,深情与风骨。

回顾先生走过的路, 87年,他为民族的独立解放和祖国的统一富强历尽千辛万难,撼天动地; 87年,他以实业创办教育,为拯救自己的祖国付出毕生精力,倾尽个人财富。

150年前,先生出生在闽南大地——福建东南部的同安仁德里集美社,那时山河昏昏,天海茫茫。他9岁入读私塾,10岁亲眼目睹法国远东舰队6艘战舰入侵马尾港,黑暗的时局,如沉甸甸阴森森的大山,在一个孩童的心里庞然而踞,埋下不安与不平。

133年前,先生因为一封来自南洋的信,第一次离开故乡。新加坡,遥远的城,他漂洋过海,徐徐而行。在商业汹涌的浪潮中,学鹰展翅,任风刮,任雨淋,才有人生览不尽的春风。先生在其中俯仰天地,竟过去半生。

1894年,在他事业起步时奉父命返乡完婚,见到自己5岁的弟弟,顽劣成性,心痛不已,萌生办学。第二年在妻子的支持下建立一所取名“惕斋学塾”的私塾,实践“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的个人办学理念。如果办私塾是先生忠公诚毅的思想结出的第一颗果实,从此往后,年复一年,季复一季,则最早结出的一颗该是先生最难忘的履印与足音。年岁轮转,一颗颗,密密实实,旧果之上覆盖着新果,从男子、女子小学到幼儿师范,从水产航海学校到商业学校,从农业学校到国语专科学校,他创办或资助的学校多达100余所,影响力最大的当数厦门大学。一位商业巨子从少年到青壮年,直至老年,屐迹车辙,都能在集美学村去翻寻。我相信,先生一直在故土深深的巷子中,疾步,缓行,总踏响满巷的回音。每一砖每一瓦,拭也拭不尽的,是通向他心房的脚印。


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早期建筑群.jpg

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早期建筑群


从中国东南部到毗邻中国南部的新加坡,先生半辈子岁月在此两处往返。第六次回国,先生66岁,国难当头,天惊地愕。他一任战火困,炮声震,依旧铁骨铮铮演讲,发出“多难可以兴邦,是则抗战可以建国”的强音,他挺身而出,积极筹款支持抗战,一任地震和台风撼之摇之,而不改立场。他出山入水,继续北上,直抵延安,发现了一个与重庆完全不同的世界。行程16省,眼见国破山河在,乡愁缕缕,他悲从中来:“望见集美校舍,恐是此生最后一次。” 天地之大,四海之广,面对战乱人祸,世事无常,唯有一处,根柢固若磐石,生命根植其中,深情归于其里。集美惊见于先生,如何从一个混沌乱世的孩童到出洋青年,实业家,教育家,侨者之桥!一位传奇商人正向敢于担当,以天下为己任的领袖人物转变。

反法西斯的战鼓纷沓响起,尖锐而又低抑,明烈而又深沉。山关重重,风涌云动,先生从未妥协。他不顾个人安危,艰难地摊开拂晓前的黑暗,霜发老人迎面一条条曲折陌生的道路,鹫鹰盘旋,荆棘伸出利齿向人挥来。惶急的危机下他离开新加坡,得校友相助,一次次化险为夷。在玛琅这座山城生活时,是先生一生中少有的安闲时光,这一年他70岁,回忆半个多世纪风雨沧桑,他决定动笔写回忆录,是为纪念华侨参加抗战而作。近40万字的《南侨回忆录》脱稿时,他欣慰莫名。

我的心里忽然有些地方亮了起来,而这个时候,窗外的月亮快圆了,眼前一片清晖,天上的云被月光穿过,整个大地是如此明亮,连整个世界仿佛也是通体透亮的。心里充满了难以言说的感动,隐隐知道是怎样强大的精神存在,如秋收后空旷田野上的飞鸟,远离世间繁华,坚毅得风华绝代。

很想向先生道一声感谢。

我知道是自己的灵魂受到碰撞,领会到先生给厦门大学定下的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精神,这种领会不止一处,也不止一个方向,先生的名字是同中国近代华侨史、教育史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他的一生如同一部史诗,记录着时代的风云变幻,民族的不屈不挠;他的一生又是爱的功课,深深扎根祖国大地,躬行践履大爱与磊落。


厦门大学湖景.jpg

厦门大学湖景


先生是华侨领袖、民族光辉的杰出代表,我又忽然想起“农民运动大王”彭湃——来自故乡的杰出代表。先生生平所得来的财富,是那么毫无保留地献给大众,他为自己的名字赋予博爱与牺牲的涵义,彭湃把“鸦飞不过的田产”毫无保留分给大众,他同样为自己的名字赋予博爱与牺牲的涵义。一直感觉生命在无垠的时空如沙粒极为细微,是为沧海一粟,可是在每一个时代,在我们周遭,总有一种人毅然决然舍弃浓郁与丰富的日常,坚持生命里面更为珍贵的品质,使人在震惊的同时,心中也接受一种强烈又巨大的触动,时刻盘踞在你魂魄深处的感动。


厦门大学校园.jpg

厦门大学校园


先生践行了他坚守的初心,他的一生是掷地有声的诗篇。激昂慷慨的演讲,如刀如剑的提案,旗帜鲜明的《南侨日报》,为抗日的奔走疾呼,执着致力兴学育人,主持设计战后校舍,独立建言拳拳报国……拉开历史帘幕的一角,看见伟大的心灵并不故作深沉,而以最浅显的面貌出现,当我们进入先生的世界之后,就会跟随他的精神和步履,开始一种朴素充实的蜕变。

先生的精神已是壮阔的江河,汇集了千千万细小溪流,奔向了中华民族的大海。先生的精神皆成常青乔木,落地发芽,抽长树枝,开花结果,植根乡梓故土,带着质朴山野的味道,散发自然的芬芳。

想起厦门大学的椰子树、榕树、木麻黄、凤凰木,这些百年老树回忆这么满,令人肃然起敬。高山有崖,林木有枝。集美,锦囊一般珍藏着先生的脐血指纹,诚毅俭朴,珍藏着胡杨一样不倒、不老、不朽的记忆。

即将白露,抬头看见比梵高所画更加璀璨的星空,忽有歌声踏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