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阵

官方微信

扫码订阅

扫码开票

杂志内容

陈嘉庚相关书籍出版刍议

文、图/高文喆

 

2014年10月,在嘉庚先生诞辰14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厦门市集美校友总会回信,希望广大华侨华人弘扬“嘉庚精神”,深怀爱国之情,坚守报国之志,同祖国人民一道不懈奋斗,共圆民族复兴之梦。


2019年9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陈嘉庚获“最美奋斗者”称号.jpg

20199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陈嘉庚获“最美奋斗者”称号


今年的10月21日,是陈嘉庚先生诞辰150周年。做侨史书籍编辑十多年了,陈嘉庚是个绕不开的人物和选题,从《南侨回忆录》《南侨机工英名录》《陈嘉庚纪念文集》《陈嘉庚的故事》《陈嘉庚精神的文化思想源流——兼论陈嘉庚的人文关怀精神》《陈嘉庚兴学办教研究》《陈嘉庚职业教育思想研究》到去年的《陈嘉庚与集友银行》,几乎串连出我不算很长的编辑生涯。犹记得十多年前,我独自去厦门旅行,跑去厦大校史馆参观,驻足良久,那会儿做编辑还不太久,对这个人物了解并不多,只知道他是华侨华人的一面旗帜,创办了厦门大学,参观完才发现创建厦门大学只是他卓越生涯中一朵小小的浪花……

国家图书馆以嘉庚为主题的馆藏图书148种,1978年到2024年出版的图书合计128种;1978年(不含)以前出版的合计20种。最早出版的是历史学家魏应麒所写的《陈嘉庚先生传》,出版于1943年,被收入中国历史文献总库。新时代以来,学者们对陈嘉庚的研究热情不减,相关书籍共出版66种(当然,因各出版社样书缴送的时效性恐怕这个数字并不全,但也可以略一览概貌),除了三种图书是海外出版的,其他均为国内各出版社出版,今天我们就着重参看这一段时间里陈嘉庚相关书籍的出版情况。


12.jpg

20159月,陈嘉庚获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第一,出版时间相对集中。国图收录的这66种图书里,出版时间相对集中,第一次高峰是为陈嘉庚诞辰140周年,2013-2014年共出版图书18种,第二次高峰是2017年,这一年共出版相关图书11种,第三次高峰是2021-2022年,共出版图书18种,几乎每几年就有一次嘉庚图书出版的高峰,这在其他侨类选题中是相当罕见的。因样书缴送需要时间,可以预见的是2024年也会是嘉庚图书出版的又一高峰。

第二,选题思路高度一致性。这66种图书里,有30种是有关陈嘉庚先生生平或弘扬嘉庚精神的。

第三,出版社、出版地相对集中。这66种图书中,一半以上的图书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和文物出版社四家包揽,图书出版地为福建的图书占1/3。

第四,作者相对集中。有10位作者出版2种以上图书,出版图书最多的是陈嘉庚纪念馆,出版相关图书9种。

下面,给读者介绍几本近几年出版的颇有新意的嘉庚图书。

 

《陈嘉庚的故事》

责任者:李宬逊等

出版、发行者: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发行时间:2020

2020年,为展现历史上对新中国的成立、发展、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侨界爱国人士的风采,在中国侨联党组书记、主席万立骏的亲自指导下,中国华侨出版社策划了“侨界杰出人物故事丛书”,该系列丛书以个人传记的形式,向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呈现爱国华侨群像。这本书是“侨界杰出人物丛书”的开山之作,全书按时间顺序,讲述了陈嘉庚是如何一步步办实业、办教育、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的人生历程。

 

《集美学校嘉庚建筑》

《集美学校嘉庚建筑》.jpg

《集美学校嘉庚建筑》


责任者:庄景辉等

出版、发行者:文物出版社

出版发行时间:2017

这套书由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教授庄景辉、陈嘉庚纪念馆副馆长副研究员贺春旎花费两年时间编写,文物出版社2017年出版,该书为《陈嘉庚纪念馆研究丛书》其中一本,全书近340页,以历史的眼光看待嘉庚建筑,收录了从1913年陈嘉庚创办集美两等小学开始到2013年集美学村大量档案照片,印刷极其精美。翻开这本书,你可以看到1917年,同安私立集美小学校第一次小运动会,1926年集美小学学校救火队举行防火演习,也可以看到1959年被接到集美侨校参加学习的归侨学生脸上洋溢的笑容,静静伫立的嘉庚建筑伴随一代代学子成长,正如陈嘉庚纪念馆馆长陈呈所评价该书所说“在这些文字和图片间,让你走进嘉庚建筑,走近校主嘉庚”。

 

《陈嘉庚与集友银行》


《陈嘉庚与集友银行》.jpg

《陈嘉庚与集友银行》


责任者:厦门国际银行等

出版、发行者: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发行时间:2023

抗日战争期间,集美学校被迫内迁安溪、大田等地,由于连年战争,学校经费吃紧,陈嘉庚先生偕同亲友以及厦门大学、集美学校校友等一批有识之士,创办集友银行,以行养校,以行助乡。在此期间,集友银行广泛收解侨汇,畅通侨资回国渠道支援祖国抗战;1947年,集友银行的股东在香港注册创立了香港集友银行有限公司,此后深耕香港市场;1988年,香港集友银行厦门分行获准试点经营有限制的人民币业务,成为全国第一家可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2017年,集友银行股权交割后,成为厦门国际银行的附属机构;2018年,集友银行深圳分行正式开业,成为闽港合作重要纽带和成功范例;2022年,厦门国际银行集团已将“嘉庚精神”的诚毅理念纳入全行的企业核心价值观。

全书以陈嘉庚与集友银行为主线,全面介绍嘉庚先生在华侨金融方面作出的贡献,记录了一代代集友人传承嘉庚精神,持续凝聚侨界力量,如何从一家小小的侨资银行成长为现今总资产超过1800亿港元、全行客户数突破20万的精品银行,并通过发展华侨金融不断助力祖国建设、服务“一带一路”,体现嘉庚精神在新时代的重要价值。

 

《嘉庚教育日历》


陈嘉庚教育日历.jpg

《陈嘉庚教育日历》


责任者:吴吉堂等

出版者:黄山书社

出版发行时间:2023

这本书以日历的形式记录了陈嘉庚一生的大事。书中既有嘉庚先生个人的教育思想,又有社会各界对他的评价,还有集美学村多位先贤的教育理论,内容图片丰富多彩,“嘉庚时光”记录了陈嘉庚先生的各个重要时刻,更在每天增加了“日有所思”栏目,令读者可以与嘉庚先生隔空对话,并敦促读者记录自己每天的教育感受。推出该书的中国集美学村家长学校希望通过这本书,吸引更多注重家庭教育的人,以日课的形式记录孩子的成长。

 

《嘉庚建筑动手做》


《嘉庚建筑动手做》.jpg

《嘉庚建筑动手做》


责任者:陈嘉庚纪念馆

出版、发行者:文物出版社

出版发行时间:2017

白岩红砖琉璃瓦,骑楼走廊绿栏杆,来到厦门,游人很难不被这些历经百年仍然熠熠发光的建筑所吸引。2006年,以厦大的群贤楼群、建南楼群、芙蓉楼群和博学楼,以及集美学村的允恭楼群、南薰楼群、南侨楼群和葆真堂为主体的嘉庚建筑,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嘉庚建筑入选中国文物学会和中国建筑学会联合公布的“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嘉庚建筑是嘉庚精神的重要载体,是陈嘉庚不懈追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之理想的真实写照。这套《嘉庚建筑动手做》丛书分为教师篇和学生篇,共计四册,由陈嘉庚纪念馆编写,文物出版社于2017年出版,这套针对中小学生开发的图书将嘉庚精神融于嘉庚建筑,让孩子们对嘉庚精神有了更为直观地了解。

除了以上颇具特色的嘉庚图书,我们还看到很多学者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考方向,如木志荣的《陈嘉庚创业管理之道》,陈经华的《嘉庚弟子》,讲述了陈村牧、叶振汉、李尚大、李陆大、黄永玉、任镜波等人弘扬和实践嘉庚精神的故事;陈俊林的《陈嘉庚精神的文化思想源流——兼论陈嘉庚的人文关怀精神》,宋丽丽的《陈嘉庚兴学办教研究》《陈嘉庚职业教育思想研究》以及记录集美大学航海学院百年历史的《百年航海:陈嘉庚创办集美航海教育100周年》等。

陈嘉庚作为华侨华人的杰出代表,几乎捐了整个身家支持中国革命和中国教育事业,目前学界、出版界对他的研究,尤其是转化为图书产品的研究仍显不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研究主题太过集中,内容雷同较多。


1927年,女子初级中学师生在文学楼操场做操.jpg

1927年,女子初级中学师生在文学楼操场做操


正如上文所述,新时代以来国家图书馆馆藏的66种嘉庚相关书籍中,有30种是记录嘉庚生平、弘扬嘉庚精神的主旋律书籍,不少图书以歌颂式的语言,缺乏真实史料的挖掘和细节的对比。


二是缺乏对陈嘉庚在女性教育和教育平等上所作贡献的研究。

多数学者对陈嘉庚的研究集中在其教育思想和对中国教育界的贡献上,事实上,在陈嘉庚的办学生涯中,始终倡导男女平等,鼓励女子接受教育,1917年,他集资筹办的“私立集美女子两等小学校”正式开学,为了鼓励女孩子上学,陈嘉庚先生给每个女孩子每月补助两元。这在私人创办的学校中,绝无仅有,令人动容。之后,陈嘉庚又在集美学校设立了女子师范部,招收女子师范讲习科和预科,首期100名学生。1927年2月,女子师范停办,改为女子初级中学;同年9月,增办集美幼稚师范,为女子上学创造更多机会。陈嘉庚创办的厦门大学,也坚持为女生提供同等受教育的机会,成为国内最早招收女生的7所大学之一。这些举措,为妇女解放和妇女运动开了先河,改变了很多女子一生的命运。今天,全社会感动于张桂梅校长对于女性上学的付出和坚持,我们也该铭记陈嘉庚先生一百年前超前的远见和执行能力。


三是对陈嘉庚为新加坡等侨居地以及海外华侨华人作出的贡献的研究相对薄弱。

1.倾心海外华文教育


1954年1月22日厦门日报:中央人民政府拨款60亿圆筹建集美侨校副本.jpg

1954122日《厦门日报》:中央人民政府拨款60亿元筹建集美侨校


1824年,英国在新加坡建立起英式教育体系,待1890年,陈嘉庚到达英国殖民统治下的新加坡时,看到当地华侨华人在子女教育上面临困境,华文教育只有旧式私塾,很多华侨华人想送子女上新式学校只能送子女接受全英文教育,渐渐对祖籍国淡忘,为此,陈嘉庚“痛感南洋侨生之缺乏教育,数典忘祖,辗转而沦为土人,教育上之需要更迫切于祖国也。”为此,他积极倡导在当地举办华文教育。从 1913年陈嘉庚写信给中华商会提出创办华侨中学开始,他多次在公开场合呼吁华侨华人要重视华文教育。1918年,有关人士向陈嘉庚募款拟创办星洲大学,陈嘉庚即以“该大学须兼教中文科”为条件,捐款10万元作为设立中文科的基金。1919年,陈嘉庚“招多位侨领,募款五六十万元,从上海聘请校长教师”,终于开办新加坡的第一所华文中学——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该校是当时南洋华侨的最高学府,它的创立标志着新马华文教育从初等教育成功跨入了中等教育的阶段。1930年开始,陈嘉庚还主导实施新加坡华校会考,试图从统一考试入手,实现华侨教育的统一。会考的举办,直接推动了全马来亚华校会考的制度化。2009年6月,为纪念陈嘉庚先生,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将华侨中学门前在建的新地铁站命名为“陈嘉庚站”。陈嘉庚对南洋华文教育的贡献绝不仅限于个人捐款,他的努力和坚持感染了千千万万的南洋华侨,一时间,南洋各地华文学校频现,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南洋各地有3000多所华校,在校学生达40万人。1953年,陈嘉庚先生的同乡,少时就读于集美小学的南洋企业家、慈善家、华侨领袖陈六使效法陈嘉庚,创办中国以外地区(海外)第一所华文大学──南洋大学。时至今日,新马等地依然是海外华文教育最成功的地区,很多马来西亚的华人宁可冒着孩子无法升入大学的风险,选择送孩子入读独立中学接受华文教育。

2.创办华侨补校,打通侨生回国之路



未标题-1.jpg

2019年,为纪念新加坡开埠200周年,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推出20元纪念钞,陈嘉庚位列八位先驱人物之列


集美学校成立之初,陈嘉庚要求集美学校对侨生回国升学“概行收纳”,“到校时如考试未及格者,则另设补习班以教之”。1921年 3月 1日,厦门大学第一次招生考试时,在厦门、福州及新加坡同时开考,为华侨学生提供回国升学之路。新中国成立后,大批华侨学生回国投入新中国建设,1949年至1953年经各地侨务部门接待安置的归侨学生约二万余人,这些学生绝大部分来自东南亚地区,陈嘉庚考虑到日据时期南洋地区华文教育受到严重破坏,特向中央建议在集美创办归国华侨学生中等补习学校,为归侨学生补习文化知识,中央人民政府采纳陈嘉庚的建议,特拨款60亿元筹建集美侨校。1954年2月23日下午,在隆重的鞭炮声中,集美华侨补习学校在敬贤堂举行建校典礼,自1954年至1966年,该校共接收来自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近二万余位归国侨生,赢得了“侨生摇篮”的美誉。1997年,为适应海外华文教育迅速发展的需要,国务院有关部门将集美华侨学生补习学校成建制并入华侨大学,并在此基础上成立华文学院。

然而,目前出版的书籍中很少有专门针对陈嘉庚致力于海外华文教育以及住在国贡献的,当然我们欣喜地看到,国内已经有少数研究者关注到这一方向,未来也期待更多的学者加入这方面的研究。


四是介绍受陈嘉庚感召的华侨群体的书籍不足。

第一次去厦门归来,脑子里有个问题一直萦绕:论资产,陈嘉庚不是最多的,论捐赠数额,陈嘉庚也不是最大的,为何南洋华侨华人都受其感召捐资助国?

陈嘉庚的身后,是千千万万南洋华侨,虽然不少学者的论文中对此有涉及,但大多数普通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了解陈嘉庚更多的还是通过书籍,目前,此类书籍不多,除陈经华《嘉庚弟子》、庄诒晶《李光前用一生来讲那些振奋人心的故事》等偶有几本外,大多是在介绍嘉庚生平时略有几笔带过,期待未来有更多的研究者挖掘相关史料,为广大读者呈现一个以陈嘉庚为代表的南洋华侨群像。

(作者为中国华侨出版社副总编辑,副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