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阵

官方微信

扫码订阅

扫码开票

杂志内容

城墙的记忆

文/刘学友       漫画/徐 进





北京作为六朝帝王之都,有着近千年的历史。她像是一个迂回的巨大的四合院,里面珍藏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细节。

20世纪60年代,东直门箭楼还没有拆,箭楼的两边是柏油路,汽车不从门洞里走而是绕着箭楼走。它的两侧是高大有些残缺的城墙,由灰色的长方形城砖砌成。城墙边有一条人们踩出来的小路,小路顺着城墙根蜿蜒曲折,路边荒草遍地,直到城墙拐弯处,小路就看不到了。那时胆小的人是不敢走这条小路的。路边有一条河沟,原是清澈见底的护城河,因为人为的破坏和污染,已经成为了一条臭水沟。那时我们只有七八岁,老师带着我们一群小学生在城墙上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忆苦思甜会。我们以城墙做课堂,跟着年轻老师振臂高呼口号时,我看到城墙缝里滋出一丛小花,颜色暗黄暗黄的,怎么看都像是一丛苦菜花。

小时候,我们经常去爬城墙。我们家住在东直门外,离城墙不远,爬城墙成为了我儿时的一种乐趣。城墙上长着很多小酸枣树,爬城墙摘酸枣吃是少年时代的一大乐趣。

站在高高的城墙上,俯视下面的风景,城里是鳞次栉比的四合院、胡同、小马路。城墙外是一片片绿油油的农田,青纱帐。一块块农田里种着玉米、黄瓜、茄子、西红柿、扁豆等。特别是扁豆开花时,一朵朵紫色的小花,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紫色的光芒,像是一颗颗美丽的小星星,很好看,赏心悦目。在农田里还能看到两座碉堡,一座完好无损,一座残缺不全。它们都是战争的遗留物,后来也被拆除了。

站在城墙上,我仿佛看到四合院里有一棵柿子树,在深秋里,叶子已经落光了,枝头上挂着一个个熟透的小柿子,颜色红红的,像是一个个小红“灯笼”,在大地一片萧条的景象中,那一个个的红“灯笼”格外好看。在冬季中,它们将成为小鸟的食物,小红“灯笼”会被啄成一个个小洞,瘪掉、烂掉,最后消失在大自然中。也有的小红“灯笼”,在鸟儿没有吃完时,成为了干硬的果实,一直挂在树上,待到来年的春风一吹,它自然落地,轮回它的繁衍使命,养育着小鸟度过严酷的冬天。

我又仿佛看到了城墙上驶过来一辆大车,城墙上很宽,能行驶一辆大车。冬天里下了一场大雪,城墙上铺了一层厚厚的积雪,雪上还没有被人踩踏过,看上去,像是一条洁白的绸带,蜿蜒在这个城市里。寒风一吹,路上的雪渣跟着小风向前滚动,再看看城墙下的白皑皑的一片房舍,人烟稀少,呈现出了一派苍茫的感觉,以及厚重的历史感。

后来,许多城墙都当成了“四旧”被拆除了,只剩下了德胜门、前门等城门箭楼,孤零零地立在那里。因为盖防空洞,大家都去拆城墙砖。住在城墙附近的居民东拆一块西拆一块,城墙砖被拆下来拿回家盖了小房。在一砖一瓦的消失中,城墙变成了大土堆,后来因为修二环路和地铁,连同城门楼子一起消失在岁月里了。

高大厚重的城墙在视野中永远的消失了,成为了历史和时间的沉淀。

现在,作为地方政府和每一个北京公民,都会有意识地保护北京城。那保卫的不是一段斑驳的城墙,一座优雅的四合院,一棵参天的古树,也不是一段无法复制的历史。大家保护的将是有着无尽文化魅力的——一个无法替代和雷同的国际化现代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