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阵

官方微信

扫码订阅

扫码开票

杂志内容

吉山烽火照丹心

文、摄影/简 梅


新厝当年炸毁的残垣.jpg

新厝当年被炸毁的残垣


国庆节前夕,当我驱车拐过重重弯、旋上道道岭,抵达位于晋安区最北端的日溪乡铁坑村时,午时的阳光尾随着一路上山,令人眩晕的色泽,不时在山谷闪射着梦幻的光圈。村前,一大片碧柔翡绿的荷池里,层层叠叠的青荷如水上屏风,圆润的叶片盈盈晃闪。蔚蓝的天幕下,三三两两灰墙黑瓦的民居,点缀于青山翠林之中;耳边鸟雀的轻啼从这边传出,又从另一边荡去……这幽谧如桃源之境地,颇有几分“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意味。首次寻觅到此的我心里想道:若不是它背负了一段曲折、火红、光荣的历史,它将与无数隐秘在山坳中繁衍生息的村庄一样,宁静、原始、超脱。也正由于游人罕至,这里显得山深篁幽尘世远,却容下了代代最纯真、质朴的大山儿女。

铁坑村支书陈书贵即是其中的一员。他告知我,铁坑原名吉山,据族谱记载,始祖陈志在靖康末年,从古田县胭脂垅迁居而来,至今约八百多年历史,仅陈氏一姓相传。因村庄位于鹫峰山脉东伸支脉上,群峰巍峨、沟壑交错,自古仅一条道与古驿道相连,村后被日溪环绕包围。山峙峰环,形成天然保护屏障,加上有着“背水而战”的态势,故亦有固若铁桶之誉,因而得名“铁坑”。这一带,地理位置特殊,与连江、罗源、古田、闽清、闽侯多地相邻。全国解放前夕,铁坑成为中国共产党“闽清、古田、闽侯、罗源、连江”五县中心县委所在地,党组织在这里组建起铁坑游击武装和游击根据地,并以此为中心,指挥闽东北周边各县开展革命武装斗争,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星火燎原故事。


微信图片_20240830150507.jpg

本文作者采访老战士时合影


听着介绍,我的脑海中浮现着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经历的内忧外患与落后屈辱的历史,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探索救国之路,实现民族解放、人民富强,在荆棘丛林、刀口浪尖舍生取义、救亡图存!铁坑,这个僻远的乡村,就是中国版图上解放战争一个小小的缩影。彼时,我站在革命遗址一座被炸毁的大厝面前,抚摸着仅余的残垣,斑驳的杂草还似覆盖着曾经的惊恐和伤痛,正中间塌陷的半圆犹如罪恶的炮弹,大门的石梁仍坚贞不屈地鼎立,但下悬着的天空,诉说着这里发生的一切。此时赶来的铁坑村老党员陈必善告知我,这是仅存的半堵遗址了,铁坑先后三次被国民党焚村血洗……这座大厝叫新厝,是游击区工委书记陈昌铿及兄长陈依四、陈敦灼的老房,当时建筑面积约600平米,二层约二十来间……记得来此之前,我已在斑斑史料中穿越岁月的烽火,触摸一幕幕或悲情交错、或峥嵘激越的史实。而今,看着满目苍夷的废墟以及重新建立起的美丽家园,更是感慨万千……

1945年8月15日,日本侵略者宣布投降,艰难的八年抗战终于迎来胜利,久经战乱的中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重建家园。但国民党统治集团,违背人民意志,破坏重庆谈判关于和平建国纲领的“双十协定”,由此全面内战爆发。在此背景之下,中共中央在总结了战争初期的作战经验后,明确提出“必须作持久打算”“一切依靠自力更生”。1947年2月,闽浙赣省委城工部成立,确立了“为农村服务,为游击战服务”的方针,紧接着1947年10月,中共闽浙赣省委决定:成立闽(清)古(田)林(森)罗(源)连(江)五县中心县委,开辟第二战场,由城工部副部长、地下军司令员林白兼任五县中心县委书记。林白独具慧眼,他看中铁坑是打游击、打埋伏的好地方。这个村里仅有一条山路,犹如天然的“布袋阵”,敌人来少了,就会被“包饺子”;来得再多,也无法施展手脚。只要措施得当,铁坑可以建设成“西拓闽清古田、北上罗源连江、南下林森(闽侯)永泰、东取福州马江”的咽喉雄关!于是,他把铁坑作为首选之地,于1947年8月建立了铁坑游击武装和游击根据地。同时,铁坑党支部成立,五县中心县委机关和中共小北岭工委都进驻铁坑,隐蔽在“下荒田”游击据点,人数达400多名,连夜搭建营房18座。全村群众都积极地提供粮食衣被等物资供游击队使用。先前,组织上派朱鸿连同志到铁坑秘密开展革命活动,陈昌铿、陈依四已先后入党,游击总部设在村中“上坪墩”大厝内,但当时都是以扁担、锄头、大刀、长矛为常规武器。自林白进驻领导斗争后,才使这支队伍真正形成战斗力,以丰富的对敌作战经验在反“围剿”斗争中越战越强,声名远播。之后,改称为“小北岭地区游击大队”……

不知不觉时间过去了。此时,太阳也伸了伸筋骨,陈书记的母亲远远地在屋前召唤着,快来吃线面呀。这才想起,腹中已空,醇香的鸡蛋线面使胃暖暖洋洋。


陈必善老人胸前的党员徽章鲜红庄重,他也是铁坑革命纪念馆的负责人。餐后,我们穿过荷塘步行至馆参观。“铁坑革命老根据地基点村”的石碑镶上红星庄严地伫立门前。一进二楼馆室,抬头便见一组英气凌凌的革命志士相片,我用目光一一向他们致敬,并记下他们的名字:林白、张元筹、张经仙、郑荫敏、刘文耀、凌尚武、林妹英、王金钿、池治光、陈依四、陈新锦、陈新贵、陈书泰、陈仕钿、陈世棋、陈凤娥、陈敦梓、陈敦灼、陈昌铿、陈包包、陈来俤。这里陈姓12名,个个都是铁坑村的英雄!


中共闽五县县委书记林白.jpg

中共闽五县县委书记林白


我凝视着林白与张元筹并列一起的照片,眉眼确实有几分相似。看着看着,脑海又闪现出那段复杂艰险的岁月:1948年3月,国民党在大、小北岭分界处的宦溪成立“清剿”指挥部,由国民党第二十五集团军八十师二三九团团长陈维金坐镇指挥,以省保安四团(龚向部队)为主力,又纠集林森(闽侯)、连江两县保安大队及贵安、潘渡民团约2000人,分八路围剿五县中心县委游击根据地。那时,正当五县中心县委及其各支游击队与敌人浴血奋战反“八路围剿”之际,万万没有想到发生了震惊党内外的“城工部冤案”,领导骨干100多人被卷入血雨腥风……为了避免革命队伍溃散和思想混乱,林白同志决定利用反“围剿”战斗的间隙举办学习班和培训班,要求大家:“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坚持武装斗争,努力扩党练干,坚决打击敌人,以实际行动向党表忠诚!”

中共闽五县中心县委干部图录.jpg

中共闽五县中心县委干部图录


当时,在五县中心县委成立由林白(老张)、张元筹(老林)、刘文耀(老郑)组成的“3人领导小组”,因张元筹与林白体貌特征相似,林白与张元筹“身份互换”——在公共场合,张元筹作为林白的替身来主持工作,发号施令。因此,当时绝大多数人都把张元筹误认为是“林白”,就连朝夕相处的铁坑群众,也一直认为张元筹就是林白。1948年底至1949年3月,是反“围剿”斗争最艰苦时期,也是五县中心县委腹背受敌、内外交困的最险恶时期,这时林白接到去省委“开会(接受审查)”的通知。大家都担心此行凶多吉少,许多人甚至劝他不要去,林白说:“无私才能无畏,真心革命的人,能经受起党的任何审查。”临走时还反复交代:“真金不怕火炼,你们发展越快,打击敌人越狠,我就会越安全。”他任命王金钿、张元筹分别为小北游击队总队长和总政委兼司令,并特批张元筹在他不在期间,可以打着林白的旗号进行革命活动,以稳定军心和民心。在危难关头,以张元筹、郑其土和王金钿为首的小北游击队,牢记林白临走前的嘱托,先后全歼东乾民团和坂头民团,分别缴获长短枪36支和104支,并攻下了大小北岭最大的“土围子”大湖坂头村,揭开了反攻序幕,周边几十里的地主民团纷纷赶来搭线谈判讲和……1949年3月底,真正的林白回来了!他又带领着这支英勇的游击队转移到罗源霍口一带,破仓分粮,封锁国民党从海上逃窜的路线,缴获数百枪支和弹药无数。不料也就是这个时节,铁坑再一次遭受“围剿”,全村民房大小22座、耕牛22头被烧,留守的游击队13人被捕,由于游击队员坚贞不屈,最后腐败的国民党提出要赎金,全村将仅有的21头耕牛、200多担谷子及其贵重财物全部变卖凑齐25亿(金圆券)的赎金,才赎回了被捕人员……



革命展陈馆雕塑.jpg

革命展陈馆雕塑


回过神来,我接着又看了几处旧物的陈列,油灯、草鞋、破损的军包……无不烙刻着那段烽火岁月的印痕。一张中共闽浙赣边区(福建)老革命同志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留念的大横幅照片上,数百位白发苍苍为中国解放事业立下汗马功劳的老人,他们的脸上带着喜悦欣慰的笑容,祖国的昌盛是他们唯一的心愿啊!当我了解到铁坑村参加游击队唯一尚存一位老人在世,已93岁高龄,名叫陈来俤,我喜出望外,马上由书记与馆长带领着去拜访老人家。老人耳聪目明,当谈起旧事,经常摇摇头,笑着说:“共产党好啊,如今日子过好了,以前许多事都记不得了。”随着思绪慢慢打开,老人的眼睛渐渐湿润了:“姑娘啊,那时真苦啊……我16岁参加游击队,白天隐蔽于深山密林,住草棚山洞,缺衣少食,长途行军歼敌时,游击队常年光着脚板行军。更困难的是吃的问题,有时饿得慌,我们天未亮时,摸下山回家找些米与干菜……那回铁坑村被扫荡时,我们在山上,眼睁睁看着房子火星越燃越高,整个村庄都成火球了!”老人家口气哽咽,我连忙站起来,抚着老人的肩。他稍停一会接着说:“那时我们哪有什么武器,游击队缴获的枪支型号很杂,有的子弹不匹配而且奇缺,更缺机关枪,我们就用毛竹套上枪套伪装机关枪,用鹅卵石装进子弹盒冒充各种子弹,进行夜间武装游行示威。结果吓坏了敌人。”讲到这,老人沧桑的脸上露出孩子般的笑颜。

说话间,老人家叫孩子找出他藏在床头的一本“福州地区‘五老’及老警备团部分老战友庆祝建党七十周年纪念册、通讯录”,里面历历在目地印着当时参加革命的每一个战友照片、籍贯、住址、年龄、电话等。我看到有一个老战友赋诗感怀:“弱小到壮大,树起好党风。五县再扩大,东西南北中。孤军苦奋斗,独占小北峰。举众三千余,迎来东方红。真理不可无,忠奸应严分……”日头渐落,告别出来,老人还紧紧地握住我的手,我也珍重祝福老人家健康长寿!


暮霭天低,已是黄昏,陈书记带着我走到位于伏虎桥亭边的小山坡,那里有一座独立的古民居水尾厝,这里是当年城工部主要领导林白、陈昌铿、王金钿、郑荫敏、张金光、郑其土、王天云、王汉平、王振祥、林逸生、周则霖等老一辈革命家住宿、办公遗址。透过厚厚的时光,陈必善老人指着前山一座陈氏宗祠,说游击队的训练场就在那,当时铁坑村男女老少齐上阵,青壮年30多人全部参加游击队,村里还设有贫农团、妇女队、儿童团,火热如解放区。“简老师,你看,再往上,是我们的岗哨点照山岗……”


铁坑志士英名谱1.jpg

铁坑志士英名谱


铁坑的故事呀,说也说不完,我望着清新娴静的山中小景,这里点点滴滴都是对英雄故乡的无限眷恋。我仿佛看到,五县中心委1949年6月在戈口与解放军三野侦察排会师之后,林白又带游击队主力赶去古田杉洋等地,与解放军三十一军、二十九军、二十八军先头部队接头,从此全力以赴帮助过境的解放大军完成支前任务——收集情报、前线联络、筹集粮草、架桥铺路、护送伤员、收缴武器、支前参军、清除土匪……三十一军向中央军委上报《福州战役总结》中,称赞城工部林白(五县中心县委)游击队是“质量好、成分纯、战斗力强”的队伍。那一刻,山谷都在回荡来之不易的喜报。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后,铁坑村光荣被省级追认为“革命老根据地”,同时赠予“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光荣匾一面,1953年在党和人民政府关怀下,拨款重建家园……

吉山烽火照丹心,这块距市中心五十多公里的吉山胜境,在新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当会焕发出更加别样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