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阵

官方微信

扫码订阅

扫码开票

杂志内容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发挥主流媒体作用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

文/刘姝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国际传播工作,大力推动国际传播守正创新,理顺内宣外宣体制,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集群,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有效开展国际舆论引导和舆论斗争,初步构建起多主体、立体式的大外宣格局,我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新时代新征程,在中华民族进入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形势和舆论环境复杂多变,国内发展任务艰巨繁重,作为新闻媒体工作者,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全面、准确、生动地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开创国际传播工作新局面。


一、深刻认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重要意义

《决定》旨在把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战略部署转化为具体的落实措施,总共提出了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具体到新闻传播领域,《决定》重点提到3项。第38条:“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第40条:“整合网络内容建设和管理职能,推进新闻宣传和网络舆论一体化管理”。第41条:“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三者相互关联、互为因果,为我们新闻工作者发挥主流媒体作用,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有助于推动世界全面深刻理解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中国式现代化是一条具有独特优势和光明前景的发展道路,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一招。全会提出“推进国际传播格局重构”“深化主流媒体国际传播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其目的就是要通过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将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的改革举措和发展成就,及时、准确、全面地传递给世界,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让国际社会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路径和目标,消除误解和偏见,为中国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有助于在文明交流互鉴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明国际影响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文化的交流与互鉴日益频繁。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理解、交流沟通和互学互鉴,是人类发展进步的必然选择。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能够让世界更好地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我们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同时也展示现代中国文化的创新成果。通过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吸引更多的国际人士关注中国、了解中国、喜爱中国,从而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华文明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有助于不断深化国际合作为建设美好世界作出更大贡献。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新时代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我国企业、机构、个人等多元主体越来越多走向世界,创造机遇、共享价值、展现风貌,成为海外感知中国最直接的载体。全会提出“推动走出去、请进来管理便利化,扩大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就是要通过加强国际传播和人文交流,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信任和认同,促进各国之间的沟通与协调,为高水平对外开放营造良好环境、夯实民心基础,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深刻把握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的根本遵循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发挥主流媒体作用,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坚定文化自信,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们要坚定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充分认识到中华文化的独特价值和强大生命力。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引领,积极探索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国际传播中,应当突出中华文化的特色和优势,展示中国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让世界看到中国不仅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且在文化、价值观等方面也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通过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让世界更好地理解和认同中国的发展道路和模式,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坚持守正创新,统筹推进赓续历史文脉和谱写当代华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在构建国际传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的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传承和弘扬其精神内核和价值理念,同时也要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和国际传播的规律,不断创新传播内容、形式和手段。既要讲述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故事,让世界感受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魅力,又要聚焦当代中国的发展成就和创新实践,展现中国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新风貌、新作为。通过统筹推进赓续历史文脉和谱写当代华章,使中国故事更加丰富多彩、生动鲜活,吸引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兴趣。

秉持开放包容,在交流互鉴中共建共享人类文明百花园。“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开放包容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质,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在国际传播中,我们应当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积极与世界各国开展文化交流与合作。通过举办文化展览、艺术演出、学术研讨等活动,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同时,应当积极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在共建共享人类文明百花园的过程中,展示中国作为一个开放大国的胸怀和担当,推动不同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三、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中不断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主流媒体开展国际传播工作,要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重要任务,以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为目标,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向世界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

坚持思想宣介,擦亮国际社会读懂中国的金钥匙。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深化内化转化,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得更鲜活、更透彻。深入宣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入阐释中国倡导的发展观、文明观、安全观、人权观、生态观、国际秩序观和全球治理观。策划打造短视频大赛、线上讲师团等主题网络活动和特色融媒体产品,构建多元化立体式对外宣介矩阵。

深化文化传播,架起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连心桥。深化文化传播是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途径。应当坚持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精心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并将其推向国际市场。通过文化作品的传播,让世界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增进对中国人民情感和生活的了解。应当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邀请国际友人亲身体验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加强与世界各国文化机构和艺术家的合作,共同创作和演绎优秀的文化作品,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与创新。通过深化文化传播,架起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连心桥,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感情。

加强表达创新,增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的感召力。运用国际化、年轻化、时尚化的语言和形式,讲述中国故事。采用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把我们想讲的和国外受众想听的结合起来,把“陈情”和“说理”结合起来,把“自己讲”和“别人讲”结合起来。善于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如短视频、直播、虚拟现实等,打造多元化、互动性强的传播平台。注重挖掘普通人的故事和情感,以小见大,展现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和美好生活。加强对国际舆论的研究和分析,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受众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传播策略。通过加强表达创新,使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更加贴近国际受众,增强其感召力和影响力,让中国故事在国际上更具传播力和感染力。

坚持效果导向,打造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新引擎。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最终要体现在传播效果上。我们应当坚持效果导向,建立科学合理的传播效果评估体系,及时跟踪和分析传播数据,了解海外受众的反馈和需求。根据评估结果,不断优化传播内容和策略,提高传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加强与国际主流媒体的合作与交流,拓展传播渠道,提升中国声音在国际舆论场的传播力和话语权。同时,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跨文化沟通能力,通过坚持效果导向,打造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新动能,推动中国故事更好地走向世界,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人民日报海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