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表里蕴藏的百年家族侨史
文、图/周 峰
丽水华侨华人摄影协会会长、意大利华侨陈英亚,把家中祖上留下的两只名表,于2021年4月,捐献给了青田华侨历史陈列馆。这两只名表,分别是产自瑞士的欧米茄表和百年灵表。近日,我重新全面地听了他的特别介绍,才明白这两只表所蕴含的他们家族百年华侨史,充满坎坷波折。+
二战前后的意大利侨史
1932年,陈英亚的爷爷陈兰芬(1903-1958)跟随青田阜山乡的乡友,一起来到意大利。初到意大利,他们只能就近落脚在交通便利的车站、码头附近,每日起早摸黑,拿着地图,奔波各地兜售小商品,生活非常艰难。之后,他终于有了点积蓄,在博洛尼亚定居下来,并开起了小店。
随着二战的爆发,意大利作为法西斯阵营轴心国之一,本土也开始受到同盟国的猛烈轰炸,随之博洛尼亚的战争气氛也逐渐鼎沸。
一日,陈兰芬梦见有人告诉他,快点离开,这里要被大火烧毁!醒来之后,就感觉浑身不舒服。为保险起见,他就收拾了点东西,关闭店门,去外地避难了。
而博洛尼亚市,不仅仅是历史悠久的古城,也是意大利北部的交通枢纽城市。很自然,这里也正是盟军的轰炸重点。不日,盟军飞机载着大量炸弹,对着陈兰芬所开店区域,进行了焦土轰炸。陈兰芬的小店也随即被炸为一片火海。那个梦境真的再现了,这也就成为陈兰芬一生最深的记忆。
1960年代初期,陈正新全家福
对于二战时期意大利青田华侨的处境,《青田华侨史》中有记载:二战期间,青田旅意华侨蒙受了经济上的重大损失,精神上的严酷摧残。著名华侨胡锡珍的皮革工场,在战火中化为灰烬,300多华侨因中意是交战国,而被关进集中营,其中青田华侨胡进林受过5年牢狱之苦,胡士隆等21位青田侨胞罹难于异域。书中记载,1940年9月27日,作为轴心国的意大利开始对身处同盟国的中国在意华侨下手,在意大利全国全面抓捕与驱逐他们。当时的意大利社会同样腐败盛行,少部分有钱、与当地官员有关系的华侨,通过贿赂官员或警察,得以照常生存。但是其他的大部分华侨,仍然有300多名被抓,其中大部分都是青田华侨。他们不愿意被遣返,结果就被意大利纳粹政府关进集中营。
二战结束后,这些华侨离开集中营,并获得了战后意大利政府的赔款。
战后意大利政府的赔款
青田县侨联在做侨史研究的过程中,也跟许多国内外高校有紧密的合作。我们通过浙江大学和温州大学到台湾的访问、交流学者,发现并找到大批留存在台湾的二战意大利赔款档案。这些档案中就有陈兰芬的赔款档案。
《青田华侨史》中记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根据赔款协定,意大利政府赔偿每位罹难者和被关押者15万—30万里拉。留守的青田人利用这笔赔款进行再创业。战后,约80%的旅意青田人返回祖国,滞留的数百青田人大多集中在米兰和博洛尼亚两地,少数分散在其他地区。青田华侨出国流之所以300年来不曾中断,其原因就是每个转折时期都有一批守望未来、守望成功的人。由那批留存在意大利的华侨火种,牵带至今,在意大利的青田华侨有10万之众。
据陈英亚回忆,他爷爷陈兰芬获得自由之后,1946年他填写了当时民国政府驻意大利大使馆的《中国留意侨胞战时损失调查表》《旅意华侨战时财产损失登记表》,然后委托乡人郑吴山作为赔偿款代领人。之后,联合国难民救济总署与国民政府联手,为归侨提供交通等方面的协助,开展归侨遣返活动。陈兰芬就是跟着那次撤侨活动,回到了老家青田县阜山乡陈宅村。
1948年4月15日,陈兰芬签署了委托代领书、并由乡公所作为证明人,之后委托书被带回到意大利。1948年7月22日,郑吴山、林上科两人作为代领人,将陈兰芬的“意币十五万吕耳”领走。
县侨联的多年研究表明,意大利二战赔款资金的发放,主要是由当时的领事馆交托意大利米兰华侨工商会发放的。当时青田著名的侨领胡锡珍担任副会长,文成华侨胡志贤任会长。赔款通过侨团发放,原因:一是,民国政府当时驻米兰领事馆的人手有限,特别对华侨的认识程度完全不如当地侨团;二是,侨团可以起到一种担保和见证的作用。
赔款还有一种给付方式,就是直接汇款回国,但是这种方式变数大,代领人多,存在被人为做手脚,引发纠纷不断等问题。1949年上海申报上还有当时的一则赔款领取通知,是当时驻意大利大使馆发布的,内容是提醒二战后已经回国的意大利华侨,现在可以去领取赔款了。
整个二战后意大利政府的赔款,华侨对象有550多人,其中青田华侨占了70%多,约有400位左右。
二战意大利赔款的价值
按照当时意大利货币里拉兑换美金的比值100比1,这在青田华侨的赔款单据上,也有当时大使馆的官方标注。
陈兰芬获取的15万里拉赔款,相当于1948年的1500美金。当时的美金购买力怎么样?我找到了比较货值,是当年美国大规模生产的福特家庭轿车,1946年一辆福特牌家用轿车的售价是460美金。也就是说,当年1500美金,可以购买3辆福特牌小轿车还有余,这是当时的一笔巨款!
按照战后形成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规定,当时的美金跟黄金是直接挂钩的,固定汇率是35美金换购一盎司黄金。一盎司黄金的总重量是31.1035克,陈兰芬获得的二战赔款,如果换成黄金,可以换到1500×(31.1035/35)=1333.007克黄金。如果放到现在,按照目前的黄金回收价是每克560元左右计算,可以换得现在的人民币746484元。就今天,现在这仍然是一笔巨款!
赔款变成两只手表
代领人郑吴山也是青田阜山乡人,20世纪60年代初他回国探亲。
此时陈兰芬已经过世,但是陈英亚的奶奶还活着。她找到郑吴山,询问那笔赔款哪里去了?郑吴山说,他早已经委托张某某代为送回国,怎么你们没有收到吗?
再回意大利,郑吴山马上去责问张某某,张某某说自己因为开店,把这笔钱给用了。追讨之下,张某某就只还给了郑吴山15万里拉。十多年过后的意大利货币里拉,相比1948年已经大幅贬值了。拿到那笔钱,郑吴山就按照当时青田华侨的习惯,分别购买了两只瑞士产的欧米茄表和百年灵表,并通过邮局给在青田工作的陈兰芬儿子陈正新(陈英亚的父亲)邮寄了过去。
按照当时国内的邮局规定,两只表需要再缴纳30块钱的进口税。这在普遍工资才十多元的20世纪60年代,是笔很大的费用;另一个原因,当时的海外关系,是非常负面的政治关系。按照一位青田县老公安的说法,海外关系是直接影响个人前途的。此时,解放前就参加革命的陈正新决定,放弃去邮局领表。
但是陈正新的夫人潘金娟,来自丽水的大户人家。她明白,这两只表是非常珍贵的东西,特别是凝聚着父辈多年海外生活的心血。于是她独自决定,拿出工资与仅有的一点点存款,再跟乡亲邻里借了点钱,凑足了30元,去邮局办了手续,将两只表领了回家。此时,他们夫妇已经有了四个孩子和一位母亲需要抚养,家境局促。但是父亲的海外生涯就凝聚在这两块表上,夫妻俩就分别戴着这两只表,一直到老。
1949年3月11日上海《申报》刊载的驻意大使馆关于回国侨民前往领取意大利二战赔款的通知公告
按照县侨联侨史研究人员的统计,当初取到赔款的华侨,在海外的华侨,之后就在意大利重新置产开店,并且不断地把自己的亲戚乡邻带去意大利。而回国的归侨,把赔款以购买名表的方式,转移回国的,后果大多不佳。当时国内经济非常困难,很多华侨想通过黑市将手表卖掉,换钱以改善生活。但是最终结果却是触犯了法律,好几位归侨的手表被没收,还受到相应处罚。
陈正新反倒是因为害怕海外关系,将手表一直作为祖上遗留物品,带在身边作为纪念,直至终老。
陈家华侨的轮回
多年以后,陈正新、潘金娟夫妇的五个子女,也全部随着青田再次兴起的出国热,去到了欧洲发展。
1987年,陈英亚经过南斯拉夫、奥地利再去到了意大利,从洗碗工、干杂活开始,11个月做到厨师长,之后他就出来自己搞装修、做贸易,地点也是遍布意大利多个地区。当他决定正式成立自己的贸易公司时,选址恰巧就设在博洛尼亚市,正是半个世纪之前他爷爷开店的这座城市。
随着父母的老去,那两块名表,也成为他的留存。
为了致敬自己的爷爷,陈英亚将这两块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名表,捐献给了青田华侨历史陈列馆。
他就是想,让两只表所蕴含的那段历史,来警示后人:个人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国家强大,才会有普罗民众的幸福、才会有海外侨民的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