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阵

官方微信

扫码订阅

扫码开票

杂志内容

“银发族”不只是“银发经济”的消费者

 文/王 琨


谈及“银发经济”,您首先联想到的是什么?在随机询问了若干位25岁至77岁的采访对象后,大家给出的结论是——“银发经济”就是促进老年人消费。简而言之,在大家的普遍认知中,老年人在“银发经济”中扮演着买单者的角色。由此引申出,“银发经济”的发展方向就是吸引老年人消费,扩大其消费市场。然而,这一概念却在今年的短短几个月中悄然发生着变化……

 

2024:“银发经济元年”

“银发经济”一词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70年代日本铁路部门为老年人专设的“银发座位”,由此衍生出“银发消费”“银发市场”“银发产业”等概念。就概念本身而言,“银发经济”指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不仅包含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产品消费,还涵盖了休闲娱乐等服务型消费。

2024年被养老产业称为“银发经济元年”。1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提出4个方面26项举措,成为我国首个以“银发经济”命名的政策文件。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加强老年用品和服务供给,大力发展银发经济”,这也意味着养老问题、“银发经济”问题摆在了重要位置。政策的出台无疑为近年来一直积极探索的养老行业注入新的活力。然而,关于“银发经济”新的变化紧随其后……

不久前闭幕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关于人口老龄化和发展老龄产业,《决定》中提出,“发展银发经济,创造适合老年人的多样化、个性化就业岗位。”对于这一表述,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副院长高云霞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表示,把“银发经济”从国务院一号文提升到“三中全会”这样一个重要会议层次,从历史角度上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和亮点。在当前经济形势之下,老年人作为一个重要的消费群体,其消费市场有着很大的空间,具备很大的消费潜力。引导老年人群和备老人群的消费,从刺激消费的角度来看,也是具有重要意义;从鼓励老年人多样化就业和个性化就业方面来说,把老年人当成一个生产者,对于提高老年人的收入水平、支付能力和倡导积极老龄社会建设都是重要的亮点。其实,老年人作为生产者,尤其是一些知识型的老年人,可以参与很多智力性的服务和咨询服务。他们还可以切身参与到老年用品和服务的研发中,开发自我价值。在这些方面,他们都能发挥很大的作用。


摄图网_507714768_老年夫妻公园散步背影(企业商用).jpg

 

老年人既是“银发经济”的消费者,更是生产者

“发展银发经济,创造适合老年人的多样化、个性化就业岗位。”全新的表述着实令人眼前一亮,而我们走访发现,类似的情形在生活中似乎正越来越多的呈现。

当下正值暑假期间,位于北京市玉渊潭南路的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中心内,涉及音乐、舞蹈、语言艺术、科学等各项内容的暑期课程正在进行中。与许多机构师资多为年轻教师不同,我们留意到,该中心推出的大师课程都是由行业内颇具权威和声望的“大咖”亲自授课,而这些老师有一部分已经退休。据了解,也正是因为离开了工作岗位,卸下了此前承担的职务,他们才有了更多时间将毕生所学传授孩子们。

在中国现代文学馆的展厅内,一位两鬓斑白的志愿者正在为前来观展的青少年认真讲解。在讲到《上甘岭》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时,这位志愿者的描述内容详尽,语气也颇具感染力,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

通过观察发现,近年来餐饮行业服务人员呈现出年龄增大的趋势。虽然可能在我们惯性思维中,服务行业更适合动作麻利、反应灵敏的年轻人,但在实际体验中,年长的服务者往往能提供更贴心和温暖的服务,例如,一句句暖心的提醒,多多少少都流露出更多的关切。这也许可以称之为老年人就业的年龄优势。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石松认为,老年人既是“银发经济”的消费者,更是生产者。在培育老年人消费的同时,也应让老年人成为生产者、创造者、受益者。就业是老年人的基本权益,要创造更多适合老年人的多样化、个性化就业岗位。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倡导开发“适老化”岗位

我们查询资料发现,2024年5月30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强化支持举措助力银发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要引导用人单位大力开发“适老化”岗位,支持公共部门、基层社区推广“以老助老”服务模式,结合实际挖掘对经验、技术、耐性要求高,对体能、敏捷度要求较低的岗位,吸纳留用大龄劳动者。此前,人社部曾公开肯定了退休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称他们长期工作在教育、科研、文化、卫生和工农业生产等各个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科技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国家卫健委测算,预计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目前,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在7万亿元左右,到2035年有望达到30万亿元左右。中国正步入一个银发时代,“银发经济”的崛起,不仅是社会变迁的必然,更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经济学家、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在第三届中国保险养老融合与发展论坛上谈及发展银发经济时表示:“老年人不是包袱,而是‘富矿’。我们要努力发掘,‘矿’要挖出来才能变成财富。”

毋庸置疑,在“银发经济”中老年人的确具备强大的消费潜力,然而老年人在其中所承担的角色绝不仅限于此。从单纯的消费者到整个产业的研发者、创造者,如此变化,无疑扩大了“银发经济”所涵盖的外延。促进产业发展,不仅在于把“蛋糕”做得诱人以及如何合理分配,而应该着眼于把“蛋糕”做得更大,满足老年人更多元的需求,尤为重要的是这其中的需求不仅局限于消费需求。


延伸阅读

日本:7名就业者中就有一名老年人。

日本老年人就业率为25.2%,在主要发达国家中处于高水平,老年人在全体就业者中所占比例为13.6%,即每7名就业者中就有一名老年人。日本政府于2021年4月开始实施修改后的《高龄者雇用安定法》,规定企业负有确保高龄者就业机会的义务。法案规定,日本企业可以通过提高或取消退休年龄以及返聘等方式,为有意愿工作到70岁的老年人确保就业机会。按照规定,作为雇佣的一方,企业须为那些原本在65岁退休的员工再就业做好保障。而年满65岁的企业员工可以自愿留在原公司,也可以选择到其他公司再干5年,直至70岁后退休。

 

韩国:用法律为老年人再就业兜底。

资料显示截至20235月,韩国老年人口(55周岁至79周岁)为1548.1万人,该年龄段的劳动参与率为60.2%,创下历史新高。这意味着,超过六成老年人还在岗位“发挥余热”。老年人再就业,于社会福利体系而言,既开源又节流,一箭双雕。因此,韩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相继出台了《禁止雇佣年龄歧视与促进高龄者就业法》等法律,用法律为老年人再就业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