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阵

官方微信

扫码订阅

扫码开票

杂志内容

从绿皮车到高铁

文/朱 渊     摄影/徐 哲



“长辛店到了!”列车员在绿皮车厢门口拉长后音的报站声深藏在我的记忆中。这是七月初的一个凌晨的4点多,天已经开始蒙蒙亮了,但车厢里的乘客仍然以各种不同的姿势酣睡着,等待着半个小时之后列车广播员报告列车即将抵达永定门终点站的声音,以及伴随着的音乐《喜洋洋》将他们唤醒。我这个时候听到的永远是源自于男列车员的报站声,因为女列车员不值后半夜班。

这趟列车从始发站山西省会太原头一天下午3点40分出发,已经行驶了13个小时,列车从太原出发不久就进入了太行山,在几十个山洞间蜿蜒穿行,铁路线为了尽量避开高山需要在山坳里绕行,有些地段铁路线弯度之大,乘坐在车最后几节车厢的乘客从车窗可以看到车头,坐在前几节车厢的乘客可以从车窗看到车尾。也正是由于山路蜿蜒,从太原到北京永定门站520公里的路程,这趟绿皮车要行驶接近14个小时,平均时速都不到40公里。



最初从太原到北京只有这一趟列车,直到70年代初开通了京原线,太原直达北京有了第二条线路,经由这条线路的客车把两地运行的时间缩短到了不到10个小时,平均运行时速达到了50多公里。

固然从太原回北京看望爷爷奶奶多了一趟列车的选择,但我们依然乘坐那趟最慢的列车,因为那趟车的票价是8元钱,而那趟人们称之为快车的票价是10元。不要小看这2元钱,那时一般工人的工资一个月36元,2块钱可以是一个人好几天的生活费。为了省钱只能乘坐这趟最慢的车。而且用学生证购买半价的学生票,只允许乘坐最慢的车,不可以乘坐快车。


慢车自有慢车的乐趣。上车之前妈妈会给我们煮好鸡蛋,再买几个烧饼。车上虽然有餐车,但到餐车去吃饭那是一种奢侈,一般旅客乘车都自带吃的。到了饭点,整个车厢里的人都从行囊中取出自带的干粮——或馒头,或烧饼,或最便宜的白面包,就着白开水享用自己晚餐。

在车上除了吃,就是欣赏车外的风景。车走得慢,而且夏天天长,要到晚上七点钟天才黑。看车厢外面的山,把头伸到车厢外面看着车头钻进山洞就开始忙着关上车窗,不然蒸汽机车烟囱里冒出的黑颗粒就会在山洞里风的作用下从窗口大量钻进车里,散落在乘客的头发上和身上。待火车出了山洞,车窗外豁然开朗的一瞬间,又赶紧把车窗抬起来,让山里的风驱赶车里聚起来的乘客的汗味。车辆两边的车窗一开,随着新鲜空气的进入,车厢里的乘客顿时来了精神,纷纷把头探到窗子外面,欣赏外面的一切,看着山间小道上有人推着手推车在运东西,偶尔出现的一小块山坡上会看到一片绿色的玉米在风中摇曳。

夜幕降临,乘客会把车窗放下来,但不完全关上,留一道缝,让外面的风吹进来,让车厢内的空气不至于憋闷。这时的车厢里,有几个人凑在一起打扑克牌的,有聊天的,也有看书的。晚上10点钟,车上的广播会告诉乘客,进入乘客的休息期间,广播停止播音,车厢的灯光也会大部分关闭,让车厢的光线变得昏暗,为乘客营造入睡的环境。此时的车厢里一片宁静,只有列车员会偶尔进入车厢提醒个别乘客,他们的目的地快要到了。在车即将进站的时候,列车员会站在车厢门口,报即将到站的站名。

随着家里经济条件逐渐变好,我开始乘坐晚间发车,第二天早上就到北京的快车。这趟车相对卧铺车厢要多一些。这趟车运行时间不到10个小时,但却没有窗外的风景可看。上车天就黑了,在车上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睡觉休息。

80年代之后研究生毕业在北京工作,北京和太原两地之间的旅行变成了节假日乘坐火车回太原看望父母。这时已经不再乘坐那趟最慢的列车,而是乘坐晚发朝至的快车。1996年山西省第一条从太原到与河北省交界旧关的高速公路通车,极大地改变了山西和北京之间公路交通的状况。这条公路的建成为公路客运提供了方便,北京和太原之间开启了大巴客运,运行时间缩短为6个小时,而且一天有多趟大巴,成为人们来往于两地之间的首选。



仍然记得第一次乘坐大巴的经历。因为在英国乘坐过英国的大巴,所以看到跟英国coach一样高高的汽车并不感觉到陌生。顺便说一下英国人管长途汽车叫coach,美国人叫long-distance bus。乘坐从北京到太原的长途汽车在丰台丽泽桥汽车站,车票是120元。上车之后就发给你一盒餐食,里面有一个面包和一个真空包装的熏鸡蛋,还有一瓶水。奔驰在高速公路上的沃尔沃大巴很平稳,车上还有可以放录像的设备,一路上可以看两三个电影,也并不觉得寂寞。就这样告别了需要在夜间熬将近10个小时的绿皮火车,回太原看望父母改为乘坐大巴。每到过年春运期间,丽泽桥汽车站就人满为患,排长队购买汽车票。不过这时候发的车也多,尽管排长队,一般都可以买到票,只不过等的时间要长一些。

北京奥运会之后的2009年太原到北京之间开通了动车,运行的时间缩短为不到四个小时,早上乘坐8点钟的动车,中午就可以抵达。同一直到90年代乘坐的绿皮列车相比,不得不说这的确是极大的飞跃。记得1996年在欧洲第一次乘坐从伦敦滑铁卢火车站到法国巴黎的欧洲之星高速列车,就感到格外的惊讶。列车每小时最高时速为300公里,穿越英吉利海峡隧道,两地之间的旅程仅需要不到3个小时。当时在高速运行的列车上就想,什么时候中国也会有这样的高速列车。没想到也就过了仅仅13年在国内出行就乘坐上了时速200公里的动车,又过了5年2014年从北京到太原开行了高铁,最高时速300公里,把旅程缩短到两个半小时,这种发展的速度真是令人觉得不可思议。

我们经历的改变不仅是旅程时间,还是一种生活方式。记得为了购买一张从北京到太原的车票,常常需要到西直门售票处去排长队。每逢春运,购买热点城市车票的旅客常常需要头一天晚上就到售票点或者火车站去彻夜排队。后来随着电脑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许多代售火车票的点,走出家门不远就可以到售票点去买票,省去了长途奔袭去排队的烦恼。现在手机上通过APP就可以购买车票,进站也无须出示车票,用身份证扫一下就进站了。

相比过去的绿皮车,现在的高铁和动车上的座椅可以调节,极大地提高了坐着的舒适度。过去最早绿皮车上的纯木质座椅,再加上漫长的乘坐时间,坐在上面真是一种煎熬。后来逐渐地绿皮车上的座椅包上了人造革和缓解硬度的夹层,舒适度稍有改善。今天高铁上的座椅在舒适程度上与绿皮车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现在坐在现代化的高铁上,仍然不时会想起过去乘坐绿皮车的感受。除了怀旧,也对国家的发展感到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