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阵

官方微信

扫码订阅

扫码开票

杂志内容

拼搏与荣光——华侨华人与新中国体育

 文、图/高文喆


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圣火即将在法国巴黎熊熊燃起,说起来这将是我看的第九届奥运会,1988年汉城奥运会已全然忘记,只记得那段时间电视机里总有一群人挥着手,左摇右晃地唱hand in hand,真正有记忆并从此燃起了我对奥运会无比热情的是1992年安东尼奥·里波罗那一箭点火,从此以后,每四年一次的奥运会成了伴随青春的狂欢。

最难忘的当然是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

那一晚,“大脚丫”跨过京城上空,开幕式上,8名中国退役运动员托举着奥林匹克旗帜进入会场,解说员一边介绍他们的名字一边说他们代表了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我们的故事也从这个中国奥运历史的高光时刻开始吧。

那一夜,可谓是人类群星闪耀时,能成为中国运动员代表的自然不平凡,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他们其中的三位,张燮林、李玲蔚、郑凤荣,读者朋友们肯定很奇怪,这三人有何不同之处?还真有,他们的恩师都是归国华侨。

张燮林,首位国际乒联授予“世界最高教练员荣誉奖”的教练员,他挂帅的中国女队参加世乒赛,一共夺得10次女团冠军,9次女单冠军,8次女双冠军,9次混双冠军,挂帅参加的奥运会乒乓球赛,女单冠军从未旁落,他的教练是为中国夺取第一个世界冠军,为创造中国乒乓球的第一个传奇时代立下了不朽功勋的教练员——傅其芳。

李玲蔚,在她运动生涯中共获得三十八枚重大国际比赛金牌,其中世界冠军十三枚,被称为“一代羽皇”,她的教练是新中国羽毛球事业奠基人之一——陈福寿。

郑凤荣,新中国女性第一位世界纪录创造者,她的教练是时任国家田径队总教练——黄健。

傅其芳、陈福寿、黄健是新中国归国华侨运动员、教练员的代表,他们心中未曾实现的梦想,弟子们、弟子的弟子们帮他们一一实现了,我们的故事也正式开始了。

1979年10月25日,国际奥委会通过“名古屋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中国由此重返奥运大家庭。45年来,中国人经历了1984年许海峰夺取奥运首金的喜悦,经历了中国女排的问鼎,刘翔12秒88的历史性突破,经历过1993年9.23之夜的失落,也见证过2008年、2022年双奥之城的诞生。很多人以为,新中国首次派员参加奥运会是在1984年,其实这要往前推32年……


吴传玉.jpg

吴传玉


吴传玉——新中国奥运第一人

1928年,吴传玉生于印度尼西亚沙拉迪加一个华侨家庭,1951年回到中国,1952年,随中国奥运代表队参加第十五届奥运会,当代表团成员历经各种磨难到达芬兰首都赫尔辛基时,离本届奥运会比赛只剩五天时间了,各项赛事都到了复赛决赛环节,未能参加初赛的中国代表队只能观赛。那一年,我们唯一没有错过的比赛是男子游泳:当时,吴传玉代表中国队参加了100米仰泳预赛,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出现在奥运会比赛场上的运动员;那一年,吴传玉游出1分12秒3的成绩,虽未能出线,却留下新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第一项比赛记录。一年后的1953年,吴传玉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举行的第一届国际青年友谊运动会游泳比赛中获100米仰泳金牌,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在重大国际比赛中获得冠军的运动员。后来国家游泳队队员、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执旗手、“蛙王”——穆祥雄回忆,当时大赛组织者没料到中国运动员会夺冠,于是到处寻找中国国旗,好不容易找到了国旗,罗马尼亚乐队却不会演奏中国国歌,等到升国旗仪式时,其他国家的国歌都是现场演奏,只有中国国歌是播放的唱片。1954年,他又在第十二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游泳比赛中,获得100米仰泳和100米蝶泳两项亚军,随后又当选为第一届人大代表,同年10月29日赴匈牙利学习途中,不幸因飞机失事遇难,年仅26岁。

从吴传玉开始,归国华侨与中国奥运结下了不解之缘,如大家熟知的印尼归侨王文教、陈福寿、汤仙虎、侯加昌等等。今天,先来说说他们的伯乐,他不是运动员,却为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就是方定埙。


方定埙.jpg

方定埙


方定埙——归侨运动员的“伯乐”

1906年,方定埙出生在湖北武汉,1930年在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先去南非后转往印尼工作,二战期间因参加抗日救国运动被日军在印尼逮捕,关入集中营三年半,日本投降以后在印尼经营一家体育用品公司,除了售卖体育用品,还销售中国出版的革命书籍,致力于在当地华侨中推广体育运动,在印尼华侨体育界有着很高的威望。1953年,方定埙带领印尼华侨体育观摩团从印度尼西亚启程,乘坐芝利华号赴天津参加全国四项球类运动会。这支球队由50名印尼华侨运动员组成,临行前,方定埙专门定制了“印尼华侨球队公约”共计九条,由每一名运动员签名认可。由于办理回国的手续复杂,球队错过了在天津举行的运动会,改为在各大城市与当时国内的运动员举行友谊赛。这一趟中国之行,不仅普及了一些国内鲜见的运动如羽毛球,也让这批华侨运动员看到了新中国建设得如火如荼,小小的种子在年轻运动员的心里发了芽,这批运动员里有两位日后成了中国羽毛球运动的拓荒者,一位是王文教,一位是陈福寿。方定埙对中国体育事业发展所做的贡献不仅仅止于1953年的这场友谊赛,很多华侨运动员对远离亲友回国是心存顾虑的,方定埙为此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并为运动员回国筹措经费。在他的努力下,300多名印尼华侨运动员踏上回国的旅程,从此开始他们新的人生,在新中国体育事业里一一绽放出灿烂的花朵。


林启武——新中国第一个

从事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学者

1907年,林启武出生于泰国,祖籍广东惠阳,1927年考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主攻体育社会学,后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深造,1938年获体育硕士学位,学成归国,在燕京大学担任讲师,并首次在燕京大学开设羽毛球课程。林启武自幼对网球、排球、羽毛球等各项运动兴趣颇浓,是一位全能型运动员,曾在燕京大学运动会获得“全能杯”奖。1950年,林启武担任《新体育》杂志首任主编;1951年,全国体育工作者学习会上,他首次介绍了“六人排球制”(在此之前,我国排球一直使用九人制),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排球运动的发展,1953年中国排球协会在北京成立。林启武是我国第一批羽毛球运动员,1954年,他出版了《羽毛球练习法》,1957年,带队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受苏联体委的邀请,与他的学生王文教、陈福寿一起为苏联训练羽毛球运动员。1958年,林启武当选中国羽毛球协会副主席。1978年,受国家体委委托翻译《世界羽毛球联合会竞赛规则》并以“全国羽毛球协会”名义印发全国。1979年,世界羽毛球联合会在杭州举办第一届世界杯羽毛球赛,林启武担任裁判长。1986年,再次受国家体委委托,首次用英语为国家培训羽毛球国际裁判员。为了表彰林启武对羽毛球运动作出的贡献,世界羽毛球联合会在1986年向其颁发了勋绩奖章,中国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也在1987年授予其一级体育运动奖章。除了热爱的羽毛球运动,林启武还于1957年出版《匈牙利的游泳和技术》,1958年他向国内的运动员、教练员介绍国际射箭技术和规划并撰写《国际射箭技术讲座》,凭借自身的学识推动我国游泳和射箭运动的发展。


印度尼西亚中爪哇羽毛球队前左一为陈福寿,右一为王文教.jpg

印度尼西亚中爪哇羽毛球队(左一为陈福寿,右一为王文教)


王文教——从印尼羽毛球运动员到“人民楷模”

 1933年11月,王文教出生于印度尼西亚,祖籍福建南安,在回国之前,已经入选印尼国家羽毛球队。1953年,王文教跟随方定埙作为印尼华侨青年体育观摩团的一员回国参加比赛,因为中国羽毛球运动刚刚起步,王文教和他的队友赢得相当轻松,但王文教心里却高兴不起来,中国羽毛球离世界一流水平差距甚远,他萌生了回国打球的想法,私下与好兄弟陈福寿商量,干脆留在中国不回去了,可是当时印尼政府给他们发的是集体护照,一人不回去其他人都有麻烦。回印尼后,王文教说出自己想回国打球的想法,然而母亲却坚决不同意,觉得儿子回去要受苦,王文教将自己回国的所见所闻讲与母亲听,可是母亲不信。1954年,王文教还是坚持要求回国,他与队友陈福寿签下“永不回印尼”的保证书后,毅然决然地踏上回国之路。回国之后,他在中央体育学院(今北京体育大学)羽毛球班担任教练和队长,后因场地原因辗转去天津基督教青年会的礼堂里训练。随着1956年福建组建第一支省级羽毛球队,各地纷纷效仿,王文教和他的伙伴们转入地方球队,将新技术、新打法迅速传遍全国。20世纪60年代开始,王文教因伤病逐渐退出赛场,转而安心育人,退役后先后执教福建羽毛球队、国家羽毛球队,在他任总教练期间,中国羽毛球队获得了1982、1986、1988、1990年汤姆斯杯团体赛冠军,涌现出56个世界单项冠军。荣获国际羽联“终身成就奖”。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王文教“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也是中国体育界唯一获此殊荣的人。


侯加昌.jpg

侯加昌


侯加昌——“汤侯时代”的无冕之王

1942年10月,侯加昌出生于印尼三宝垄,祖籍广东梅县,自小热爱体育,足球、篮球、游泳、乒乓球样样都会。当时羽毛球运动在印尼相当有人气,侯加昌自小就崇拜会打羽毛球的二哥伟昌,看二哥练球成了小加昌极热爱的活动。14岁那年首次参加地方球会组织的羽毛球比赛,一举打败印尼女子全国冠军王凤娘(因女子无对手被编入男子丙组),拿下了人生第一个单打冠军。1957年,侯加昌第一次见到了王文教、陈福寿、黄世明、施宁安,这四名福建籍归侨运动员组成了中国羽毛球队访问印尼,先后在雅加达、万隆等地进行了45场比赛,取得30场胜15场负的战绩,这也是中国羽毛球队首次战胜世界羽坛劲旅印尼队。侯加昌看到他们胸前的国徽羡慕不已,希望自己有一天也可以代表中国队比赛。三年后,高中毕业的侯加昌在家人的支持下,登上“芝加连号”回国,回国后加入广东羽毛球队。1963年11月,侯加昌和队友们穿上带有国徽的西服,代表中国参加在雅加达举办的新兴力量运动会,有意思的是,中国羽毛球队的教练员、运动员共计11人,全是归侨。在淘汰了所有印尼选手后,侯加昌与汤仙虎顶峰相见,汤仙虎获得冠军。这次比赛,中国代表队在印尼受到空前关注,许多华侨学生在观赛之余,向运动员们了解国内的情况,许多人怀着对祖国的热爱踏上了回国的旅程。1965年,中国羽毛球队访问丹麦、瑞典,1966年丹麦队回访,皆以中国队大获全胜告终,丹麦名将哥普斯、全英锦标赛冠军尼尔森都尝过15:0的滋味,从此虽未参加汤杯,国际羽坛一致认为中国队是“无冕之王”,中国羽毛球也正式进入“汤侯时期”,二人轮流摘取国内男子单打桂冠长达十四年之久。侯加昌后来回忆:“我当运动员拼到36岁,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机会参加国际羽联举办的世界性比赛……”1979年,二人又同时退役,汤仙虎执教女队,侯加昌执教男队,执教期间曾带领队员获得十五次羽毛球世界冠军,其中11次为男单冠军,四次捧起汤姆斯杯,培养出陈昌杰、韩健、赵剑华、杨阳、熊国宝、吴文凯等世界冠军11人。1986年,侯加昌获世界羽毛球联合会颁发的卓越贡献奖。

说到侯加昌就不能不提汤仙虎。


汤仙虎——从“超级汤”到“超级丹”

1942年3月,汤仙虎出生于印尼,祖籍广东花县,与侯加昌同年。1961年回国,加入福建羽毛球队,1963年在归侨教练林丰玉的率领下,代表中国队参加在印尼举行的第一届新兴力量运动会,夺得男子单打冠军,自此开启了羽毛球的“汤侯时代”,他与侯加昌虽在国内比赛中轮流夺冠,但在1963年至1975年间,汤仙虎在国际羽坛上创造了一场未败的神话。1979年,与侯加昌同时挂拍退役,执教国家女子羽毛球队,曾培养出六获羽毛球女双世界冠军的林瑛、吴迪西,带领中国女队在1984年尤伯杯、1986年尤伯杯及1986年亚运会女子团体项目夺冠。1986年,因父母年迈,汤仙虎返回印尼并任印尼国家队主教练,培养出魏仁芳、阿迪、叶诚万等一批世界名将,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羽毛球男子单打比赛中,印尼选手魏仁芳、阿迪、蔡祥林分别夺得金、银、铜牌,那一年的奥运会女单冠军同样也被印尼选手王莲香摘得。5年后,王莲香与魏仁芳结为夫妇,两位海外华人成就一段羽坛佳话。1997年,汤仙虎再次从印尼回国,担任福建省羽毛球队总教练。1998年底,国家羽毛球队总教练李永波致电汤仙虎,邀请他返回国家队执教男单以备战2000年悉尼奥运会,由于汤仙虎此前长期执教印尼队,对印尼顶尖高手的打法甚为熟悉。出任中国羽毛球队男单主教练后,汤仙虎重点指导、培养出吉新鹏、夏煊泽等名将,2000年悉尼奥运会,夏煊泽夺得奥运会男单铜牌,而赛前不被看好的吉新鹏一路击败印尼的陶菲克、叶诚万、丹麦的彼得·盖德,为中国夺下首枚羽毛球奥运男子单打金牌。2002年,中国队发现男双是短板,汤仙虎临危受命,改革男双,培养出蔡赟、傅海峰、郑波、桑洋等双打后起之秀。2004年汤姆斯杯决赛,郑波/桑洋双打取胜,帮助中国队夺下暌违12年的汤姆斯杯,而蔡赟/傅海峰亦在日后夺得2006年、2009年、2010年及2011年世锦赛男双冠军,又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夺得男双金牌。2007年,林丹因为近况不佳提出更换教练的请求,国家队给他请来了正在指导女单的汤仙虎,与一般教练员努力提升运动员技术不同,在面对林丹这样的顶级选手时,汤仙虎着力提高他的“内力”,即专注力、自信心和意志品质,在“超级汤”的调教下,林丹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战胜李宗伟,拿到人生中第一个奥运金牌,从此开启“超级丹”的时代。

其实,中国羽毛球队走出的归侨冠军、归侨教练员还有很多,全国羽毛球教练委员会主任、亚洲羽毛球教练委员会主席,王文教、陈福寿、汤仙虎的教练——林丰玉; 14岁打败数名印尼国手,轰动印尼羽坛的陈玉娘;抛弃优越的生活环境回到中国的陈婵娘,培养六位羽毛球世界冠军的金牌教练——傅汉洵、曾秀英夫妇,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说完羽毛球,再来说说其他运动……


容国团.jpg

容国团


容国团——新中国

第一个世界冠军获得者

1937年,容国团出生于中国香港,从小喜爱并学习乒乓球,15岁时即代表香港工联乒乓球队参加比赛,1957年9月,容国团作为港澳乒乓球队队员到北京、上海、杭州访问,见证了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两个月后,他回到祖国。1958年入选广东省乒乓球队,立下“三年夺取世界冠军”的誓言。1959年,在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他先后战胜各国乒坛名将,为中国夺得了第一个乒乓球男子单打世界冠军,成为新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获得者。1961年4月,在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团体决赛上,最终力挫强劲对手,为中国队第一次夺得男子团体冠军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是我国体坛一位里程碑式人物。1984年,他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年来杰出运动员。1964年底,容国团受命于女队连败于日本的“危亡之际”,出任国家女队教练。为了打好翻身仗,他放弃了休假,废寝忘食,终于带出了一支技术和思想作风都过硬的女队。1965年4月,他率中国女队参加在南斯拉夫举行的第28届世乒赛,中国女队以明显的优势击败了6次夺冠的日本队,首捧考比伦杯,获得了女子团体冠军、女子双打和混合双打冠军。


第28届世乒赛后客国团教练与中国乒乓球女队四名主力队员合影.jpg

第28届世乒赛后客国团教练与中国乒乓球女队四名主力队员合影

林慧卿——中国第一位

获得世乒赛“金满贯”的女选手

1941年,林慧卿出生于印尼,祖籍广东新会,受家人影响,林慧卿从小一路就读华侨小学,高小毕业后,考入印尼雅加达著名的华文学校——巴城中学。在学校里,小小的林慧卿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影响,立志长大要报效祖国。从小热爱体育的林慧卿,小学时加入了福清籍华侨团体——同益社,只因那里有雅加达水平最高的乒乓球运动员。1953年,同益社球友卢绍雕跟随方定埙率领的华侨运动队回国访问,林慧卿为了能提高球技,经常向卢绍雕请教,也了解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高中毕业后,林慧卿为打牢中文基础,入读著名的爱国华文学校——中华中学,并利用下午的时间刻苦磨炼球技,在此期间,她斩获全印度尼西亚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单打、女子双打和混合双打三项冠军。这时,前期回国的同益社球友张秀英已顺利入选上海乒乓球队,林慧卿托张秀英向上海队问询,是否愿意招横拍削球手,上海队很快答复欢迎来试。就这样,1959年4月,林慧卿乘坐荷兰皇家轮船公司的邮轮经香港抵达广州,顺利入选上海队。当时,国内乒乓球运动员多是直拍近台快攻,像林慧卿这样横拍削球打法的选手并不多,在国际比赛中也不占优势,回国后的林慧卿虽然苦练球技,但一直没有问鼎。1963年,同是削球手的国乒男队教练梁友能转任女队教练,针对林慧卿的技术提出了改进办法。1965年,第28届世乒赛在教练容国团的带领下,她和队友郑敏之、李赫男、梁丽珍一起为中国队首次捧起女团考比伦杯,还与郑敏之联手夺得了中国第一个世乒赛女双冠军。1971年,已经“30岁高龄”的林慧卿在日本举行的第31届世乒赛上,一举斩获女单、女双和混双冠军,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世乒赛“金满贯”的女选手。1972年,林慧卿随中国代表团访美开展“乒乓外交”,取得巨大成功。1978年12月,林慧卿当选中国侨联第二届副主席。


黄强辉——从健美先生到举重冠军

1930年,黄强辉出生于印度尼西亚,自幼喜欢体育,少年时期练习健美,曾于1951年、1952年连续两年获得印度尼西亚健美冠军。翻看黄强辉年轻时候的照片,谁都会夸一句,这个小伙儿斯文秀气,很难与举重运动联系在一起。1952年,黄强辉回国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系学习,在此期间,他爱上了举重,一边读书一边训练,1955年他入选国家举重队,因为国内没有专业教练,黄强辉和其他9名队员被派往苏联系统学习举重,短短五个月,黄强辉刻苦学习,将自己的总成绩提高了57.5公斤。1958年3月,黄强辉首次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个人举重冠军赛,以382.5公斤的总成绩,获得了男子67.5公斤级冠军,比1956年同级别奥运冠军高2.5公斤。一个月后,在重庆举行的全国二十五单位健将级举重比赛中,黄强辉成功挺举155公斤,刷新了由苏联运动员萨克索诺夫保持的154公斤的世界纪录,成为中国第四位创造世界纪录的运动员。1958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中苏波举重友谊赛中,黄强辉挺举158公斤,再次刷新世界纪录。1959年,全国健将级举重锦标赛中,黄强辉又以挺举158.5公斤的成绩第三次打破世界纪录。1962年,黄强辉退役,之后被任命为国家举重队教练,1981年任总教练。1984年,他率领中国举重队首次征战洛杉矶奥运会,收获4金2银,那一年,我们一共收获15金8银9铜,可见这4金有多么不易。1984年10月,在北京举行的新中国成立35年来杰出教练员、杰出运动员评选活动黄强辉被评为“杰出教练员”。


黄健——国际儿童院里走出的田径总教练



挑战高度一个教练的回忆.jpg

《挑战高度一个教练的回忆》


1927年5月,黄健出生于广东省,1929年,时年两岁的黄健在周恩来总理的安排下,随母亲去前苏联在伊万诺夫市国际儿童院学习。他自小体育成绩突出,1940年周恩来访问国际儿童院,问及孩子们的理想,小小的黄健答不上来,同学们说“黄健以后要当运动员,他体育好。”黄健觉得体育不是什么拿得出手的职业,可周恩来却大加褒扬“这是好事啊!祖国需要健康强壮的革命家。”从此,从事体育工作的种子在黄健的心头埋下。1941年,黄健在伊万诺夫市专科体育中学读书,毕业后在伊万诺夫市农业大学任体育教员,1946年,黄健(当时他叫黄平)与蔡和森烈士的儿子蔡博、张太雷烈士的儿子张芝明、刘少奇的儿子刘永斌、赵世炎烈士的儿子赵小炎在莫斯科一起给毛主席写了封信,表达了期盼回国的愿望,毛主席于1946年1月8日给他们回信“新中国需要很多的学者及技术人员,你们向这方面努力是很适当的。”1947年至1951年,他在莫斯科体育大学学习,学成后回国,1953年起担任国家田径队教练、总教练。黄健有两个著名的弟子,女弟子郑凤荣于1957年11月17日,以1.77米的高度刷新了女子跳高世界纪录,郑凤荣也成为新中国妇女中第一位世界纪录创造者;男弟子倪志钦在1970年11月8日打破前苏联运动员布鲁梅尔保持的2.28米的男子跳高世界纪录,成为中国第一个打破男子跳高世界纪录的运动员。



微信图片_20240704160113.jpg

毛泽东给蔡博、黄健等同学的信


2018年,有个加拿大小姑娘在她20岁生日当天向国际田联递交了加入中国国籍的申请,这意味着她之前的积分将全部清零无缘东京奥运会,然而上天似乎格外眷顾,因为疫情东京奥运会延迟一年举行,最终这个小姑娘代表中国队参赛,获得东京奥运会女子七项全能第十名,是中国选手在奥运会该项目的最好成绩。今年,她将再次出战巴黎奥运会,她就是中国田径首位归化运动员——郑妮娜力,而她的外婆就是黄健的高徒——郑凤荣。

在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历史上,华侨华人始终与祖国紧紧相连,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批归侨运动员回国,到改革开放后许多优秀运动员远赴异乡成为“海外兵团”;从1936年南洋华侨为中国健儿赴欧洲参赛筹集路费,到2008年来自107个国家和地区的35万余侨胞和港澳台同胞捐资共建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从我们对金牌的渴望和崇拜,到栾菊杰、倪夏莲等华侨华人运动员获得最强后援团,华侨华人一一见证祖国体育事业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