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阵

官方微信

扫码订阅

扫码开票

杂志内容

徒步喀拉峻

文、摄影/张俊杰 

微信图片_20240103142441.jpg


琼库什台村往北是喀拉峻草原,这是天山最著名的高山草原,海拔在2000米至2800米,东西绵延42公里,南北宽为25公里,总面积1050平方公里,“天山—喀拉峻”是世界自然遗产,2016年成为新疆第十家五A景区。

我们的徒步线路,是从琼库什台去喀拉峻草原,全程19公里不算远,不过途中要经过库尔代森林大峡谷,使这次天山徒步极富诗意又极富挑战,记得古人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如此,风景也是如此;再想想徒步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

我们在住宿的牧民家用了早餐,随即乘车到琼库什台村集中,参加徒步人员进行了分组,指定了领队,配备了导游、医生,组织者还安排了三十多个哈萨克族牧民,带着三十多匹骏马,为徒步体力不支时,或者喜欢骑乘者预备。伊犁河谷历史上就产好马,汉武帝称之为“天马”,于是千年以来这里一直享有“天马故乡”的美誉。

徒步出发,马队殿后。沿途是缓坡,道路是牧民从草地上隔离出来的,木桩铁丝仅仅具有提示意义。五月下旬的西天山正值春天,刚下了一场期盼已久的透雨,草原的绿色更加养眼。穿过缓坡是一片开阔谷地,小溪潺潺湲湲,暗绿色溪水告诉你这是雪山融水,洗洗脸可以闻到雪山的气息。

心里痒痒地想骑马,于是选了一匹枣红马,高大俊拔、毛色铮亮,眼睛炯炯有神,鬃毛也修剪得整整齐齐。哈萨克族人爱马并不逊于蒙古族人,马几乎就是家庭成员之一。枣红马的主人是一位年轻哈萨克族牧民,个子不高,略微偏瘦,长得白白净净很清秀的模样,遗憾的是汉语说得不流利,指导我上马时只能用手势。边上的牧民兄弟帮着说要领,诸如上马时不要从马后面转,要从前面让马看见你,最好摸摸它说说话。我照着做了,接着提着缰绳抓住马鞍蹬好马镫再翻身上了马,骑在马上高了很多,自然看景致更好了。这匹马不仅长得好,而且很温顺,据说今年十岁正当年,前面马队走得慢了,它就一个劲往前挤想插队,果然不知不觉我进到了徒步的第一梯队。

穿过一个谷地,上了一个大坡,坡顶有一片平缓草地,大家伙就在这里歇息,此时骑马的多了徒步的少了。山风吹来爽爽的感觉,远处雪山一线排开晶莹剔透,近处草场起伏林木葱郁,许多一人多高的不知名杂木树,开着满树金灿灿的黄花,漂亮极了!

下坡骑马危险,于是让牧民们牵着马走,我们全部徒步下山。途中碰到对面来的驴友,打了招呼问了情况,原来他们是江苏过来,已经走了六天,马上结束行程了。琼库什台村是两条徒步线路汇合点,往北就是我们今天走的这一段,往南则是著名的乌孙古道,全程130公里,要走六到八天。那是一条探险级别的线路,达到八点五级,需要专业人员专业装备。据介绍,乌孙古道自古就是北疆通往南疆的通道,也是烽火硝烟中的兵家必争之地,乌孙古道最后一次使用于战争,大概是乾隆年间平定准噶尔叛乱。听走过这条古道的驴友说,乌孙古道太美了,沿途雪山草原、碧湖清河、峡谷深林、戈壁荒漠迭次出现,听得人无不羡慕而神往。

下了大坡重新骑马,此时我与马也熟悉了一些,于是提出独自骑乘不要牵马了,哈萨克族小伙看看我,也就把缰绳递给了我,旁边人说,你要停下就双手拉缰绳,要快走就双腿夹马肚。第一次尝试独自骑马,觉得确实自由自在,这匹马还是喜欢插队,于是走着走着就到了队伍前面,马的主人跟着一路小跑。

翻山越岭,四个小时后来到库尔代森林大峡谷,谷底是一片林荫草地,一条小河清清浅浅,河滩上搭建了两处简易房作为我们的休息点,一间搭有灶台飘出袅袅青烟,正在为我们烧开水;另一间放着桌凳摆着食品水果,桌子是几块厚实长木头,凳子是一段一段原木,古朴原始与环境很协调。正午的太阳从高高的山顶射下,感觉辐射很强,好在组织者考虑细致,出发前每人一个袋子,不仅装有食品、矿泉水、雨伞、垃圾袋,还有防止紫外线的面罩。这时我们的大队伍陆续抵达,徒步的、骑马的全部汇合,寂静的山谷中腾起欢声笑语,大家开心地交流途中趣闻,排排名次,呵呵,我居然是全队第二个到达休息点的!

午后出发,从深沟大谷往上就是喀拉峻。这条谷可够长,弯弯曲曲,先是沿着小河,后来直接翻山,大大小小的碎石布满山道,坡度也越来越陡,马也喘着粗气,于是走走停停可以让马歇歇,这时走在前面的就在马上为后面的伙伴照相,近景中景远景全收入镜头,巍峨壮观颇有气势。

上坡,上坡,人困马乏之际到了第三个休息点,这是一道延伸出去的山脊,已接近最高点了,山脊左边是一片树林,中间是草地,右边就是我们一路攀登的深沟,拴好马随意坐在草地上,极目远眺,一条条山脉已踏在脚下,远远地可看见我们的出发地,大家从蜿蜒曲折时隐时现的马道,寻找着我们来时的路径,山挡住了路,路绕过了山,跋山涉水换来了登高望远。这时坚持一直徒步的几位女孩子也到了,武汉大学美女教授气喘吁吁却自豪满满,见美景如斯微风拂面,顿生诗情吟出《如梦令·天山徒步》:“常忆伊犁河谷,雪山芳草共舞。天山下论剑,八卦古城深处。徒步,徒步,看我登天脚步。”大家惊呼才女啊才女!见此气氛,创办了知名美术馆的深圳黄先生也填词一首,又博得众人掌声一片——“天山美,八卦造名城。风掠丘原腾绿浪,云推雪岳入蓝天,马背抱琴吟。”一时间,徒步小憩成了诗意分享,虽无曲水流觞兰亭之境,却也堪称少长咸集、群贤毕至,“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刘勰说得确实不错!

继续前行上了大坡,这不是想象中的山顶,而是一个广袤的草原,碧草连天,雪峰映衬,这就是世界遗产地喀拉峻,听导游说这里叫百花台,但见蓝天白云雪山草原组合一起,曲线起伏,美如人体,浅浅缓坡,绿草如茵,其景观之美难以言述。草原的路较之登山平坦而宽敞,哒-哒-哒-哒-哒,不知谁的马先跑起来,更多马跟着跑,我的马也起跑了,越跑越快,眼看就要跑到最前面,马在最前面狂奔如控制不了就非常危险,没有谁可以帮上你。此时我急得大声招呼伙伴,还好有牧民眼疾手快,迅速帮我勒住马,好紧张啊!我松了口气,不再单独骑马,让牧民牵着马徐徐而行。


微信图片_20240103142612.jpg


草原深处,路边圈起一个围场,这是我们骑马的终点,大家下马稍事休息,几十个牧民骑上马,他们还要原路返回琼库什台,我们目送马队离去。围场里建了几栋木头房作为民宿,主人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哈萨克族汉子,懂汉语,他说雇了几个人帮忙,为旅游者提供食宿,两百多元一天,生意也挺好的。

马队离去,车子还在数里外,这是真正的徒步了,几十人队伍已经分散,或先或后三三两两说说笑笑地走了,我与喀拉达拉镇年轻的镇长同行,他是哈萨克族,小伙子三十出头,读过军校当过兵,身板魁梧。我们随走随谈,草原的海拔其实很高了,好在负氧离子高,氧气足时不会觉得累,今天就是这样。春季的草原,开满黄色小花,阳光下看如星星闪烁在夜空,仔细看还有一些紫色的显得气质高贵,见我不断赞叹草原之美,他开心地说最先开是这些黄花,过一阵就是紫花,紫花开过各种颜色的花全开了,那才真正称之为花海,漂亮极了!

小伙子镇长背着登山包,提着塑料袋,一路捡着牧民或徒步者扔下的垃圾,即使是离路很远的地方,只要看见就会走过去捡拾,他说带走垃圾是共识,大家也形成了习惯,只是免不了有一些遗漏的,过两天镇里组织一批志愿者,沿着今天的徒步路线捡拾干净,美丽的草原不能有任何垃圾。说话间经过一道隔离网,看我回头打量再三疑惑不已,便说你们不知道,这道隔离很重要,喀拉峻草原有十五万只马牛羊,在冬夏草场转换时要打防疫针,每一只牲畜经过这道门时打针,草原防疫重要,防疫针一只也不能漏。聊到养畜量,他说十亩草场可以养马牛类大畜一头,五亩草场养羊两只,草原生态不能破坏,不能过度畜牧,这个是哈萨克族的传统,现在还有制度。

我们沿途碰到的牧民,他们都热情招呼简单交谈,用的是我听不懂的哈萨克语,但仍可感受到那种融洽。镇长说各个村离镇政府都不近,最远的琼库什台牧业村有90公里,好在如今电讯网络发达,有事开个视频会议就行了。

弃马徒步五十分钟走到草原公路,我们几十人扯起横幅照了合影后,上了喀拉峻景区接我们的大巴,又换乘特克斯河上的索道缆车,再坐快艇穿过特克斯湖,坐车回到县城时,已经是晚上九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