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阵

官方微信

扫码订阅

扫码开票

杂志内容

周杰祥:遇见心境

文/李 祥



大海星辰


4月,北京东直门南小街的街头依然热闹。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开馆10周年系列艺术展首展——“遇见·心境——周杰祥风光摄影作品展”在小胡同里开幕。展览采用“只照画不照墙”的老林艺术灯,氛围十分安静。观展的人偶尔低声窃语,讨论作品的曼妙。虽不能身临其境,但图片传达出的平静依然牢牢掌控了全场。

周杰祥先生是新西兰华侨。多年来,他钟情于祖国大美山河,先后18次自驾行走西部高原。他用相机和文字记录青藏高原壮美的大自然和淳朴的人民。本次展览展出了他的64幅风光精品。每一幅照片都有一个故事,通往他的内心深处。


【1】遇:一个人的“地理大发现”

扎达土林霞义沟,西藏阿里地区景点,入选《中国国家地理》西藏100个“最美观景拍摄点”榜单。这里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地球上的火星”。站在土林观景台,极目远眺,土林仿若壁垒森严的碉楼,如气势恢宏的屏障,如褶皱层叠的大地衣摆。

周杰祥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赶忙拿出相机和设备。按下快门之后,看着眼前的一切,他重温了刚刚的震撼——百万年前,人类一点影子都没有的时候,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喜马拉雅山运动导致湖盆升高水位下降。比水滴石穿还要漫长和坚韧的时光里,大自然“雕刻”出这独一无二的模样。

驱车至此,几乎见不到游客。一片苍凉岑寂中,周杰祥一行两人独享着天地。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王安石当年游褒禅山与此相比,实在不值一提。周杰祥展出的一小部分作品里,有太多“人之所罕至”的地方。

作品展的每张图片都搭配了一个二维码,方便观者了解图片背后的故事。“每张照片只是我跋山涉水后的一个记录,但只是那么一瞬间的记录。”

旅行,在阴差阳错间满足了周杰祥的愿望。

曲塘是个典型的南方小镇,有着水乡烟雾缭绕的意境。周杰祥在这里度过了整个童年。


周杰祥


“小时候还随父母一起下放到农村,在田边长大。”特殊年代的学制很短,初中只有两年半,高中只有两年。学习之外,节假日、寒暑假,周杰祥也要帮父母干一些活儿。芒种是最繁忙的时候,每周还有一天要去晒场值班。

睡在晒场看小麦时,看书成了他打发时间最好的方法。文字的世界早早把这个小镇青年的心带到了远方。“我上学时地理还学得很好,但书上的东西只能停留在想象中。”

这个愿望很快就实现了。由于接连两次高考失利,周杰祥决定参加工作。1980年他到曲塘建筑站应聘工人,最终被安排在预算科。此后,他便跟随建筑大军去了全国各地。


羊卓雍措的夏天


第一站是贵州平坝。1983年的一天,周杰祥凌晨4点从海安出发,客车在江阴码头过轮渡,到上海火车站已经是下午了。从上海到贵阳,2000多公里的路程,绿皮火车咣当咣当行走了43个小时。到了贵阳转车,晚上9点多到达安顺地区平坝县的马场站。

工厂的接站车早已守候多时。那是一辆后面有栏杆的卡车,大家都挤站在车厢里。天很黑,车沿着山间小道左转右拐,人在车厢里前俯后仰。卡车开了40分钟,“哧——”一声,车停住。周杰祥就此开启了他围着建筑奔波忙碌的生活。

平坝地处黔中腹地,地多平旷。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风光旖旎,民风淳朴。周杰祥作为先遣队来到平坝山坳,在一个军工企业三线厂工作。三年中,山间留下了他奋斗的足迹。几幢建筑物都是从他画的施工图纸中走出来的。

多年后故地重游,周杰祥当年题写的“职工浴池”四个红色大字完好无损。“这四个字证明我曾经来过和沉思过。”

沉思什么呢?没能挤过高考大军,还是让他迷茫了很久。“那种好奇憧憬兼有担忧焦虑,至今还不时出现。”周杰祥说,刚到平坝,人生地不熟,工作之余,不敢跑远。

他常去招待所工地前一座百米来高的山上。这里是石灰岩的地貌,经过亿万年风吹雨打,侵蚀剥落,好多地方已经风化。但山路边,却长出一丛丛带刺的荆棘。在荆棘的枝桠里,蹦出来一串串红红的果实,个头不大,但很鲜艳。他摘下一颗送到嘴里咀嚼,入口又酸又涩,可渐渐就泛出一股甘甜清新滋味儿。“我在山顶上徘徊,漫无目标。不知道是愁苦,还是落寞。明天在哪里?未来在哪里?我会怎么样?一种无依无靠的感觉油然而生。”周杰祥掏出口琴,深吸一口气,吹起《红河谷》。

百米高的小山上,自然、野果、音乐,共同治愈和安慰着这个年轻人。从那时起,他就开始了对这些问题的不断追寻。亨利·戴维·梭罗在《瓦尔登湖》结尾时,建议人们到内心深处去探险,并称赞这种勇敢的行为。

或许就是这种不断向远方的探寻,让他有机会窥见内心。工作的几十年里,他遇见了大自然的无数种姿态。尤其是近些年,他先后18次驱车去西部,走遍了各种道路。他探寻珠穆朗玛峰、贡嘎雪山、梅里雪山、冈仁波齐峰、南迦巴瓦峰、念青唐古拉峰、马卡鲁峰、色季拉山等名山大川的高度,也欣赏纳木错、玛旁雍错、羊卓雍错、班公错、色林错、向阳湖、青海湖的美妙。罗布泊湖心、楼兰古城遗址、余纯顺墓地、彭加木失踪地,都留下了他的“苏FD6468”的车辙印痕。2013年7月,他还和队友们一起穿越了罗布泊、阿尔金山、可可西里和羌塘“四大无人区”……



【2】见:把我所见之美告诉你

“白昼消散/倾泻的月光/洒向古格王朝……”

在距离西藏阿里扎达县城18公里的扎布让区象泉河畔,一座古城堡废墟仍旧气势恢宏。城堡建在一座300多米高、地势险峻的黄土坡上。如今它只剩下断壁残垣,但站在坡底仰望,洞穴、佛塔、碉楼、庙宇和王宫自下而上依山叠砌,直逼长空。这就是350年前一夜消失的古格王朝核心遗址。


冈仁波齐


展览出的这张照片上,银河清晰可见,繁星喧闹着仿佛即将倾斜而下,又像是在夜空中重现当年的王朝争夺大战。感动于此的周杰祥在等待拍摄时机的同时,顺手写下了前面的诗句。

周杰祥看来,很多摄影人都有文化、有实力,配备各种先进的摄影设备,读懂设备的说明书并按图索骥完成作品,这没有一点问题。“但是只有高超的技艺还远远不够。”他说,摄影人应该同时扮演两个角色,一方面是技术员和工程师,能理性地设置快门、速度、光圈、焦距;另一方面则应该是诗人和哲学家,能够敞开心扉,充分发挥想象力,“让直觉在神秘的世界里翱翔”。

文字和镜头在周杰祥这里是分不开的。“就像喝了一口美酒,回味悠长的同时,你还想把这种美告诉别人。”

时间再久,他也记得最初的激动。

八十年代物资很匮乏,买一台照相机是件很奢侈的事情。但周杰祥却拥有一台红梅单镜头相机。去贵州工作后,经济情况好了一些,又花100块钱买了一台海鸥双镜头相机。使用胶卷的年代,拍照还是个严肃的创作过程。周杰祥说:“当相机镜头里留下那些美好的画面的时候,我总是被感动。”

东奔西跑中,周杰祥爱上了风光摄影。第一次乘飞机进藏时,他高反很严重,只能到达珠峰大本营。傍晚他们住在荣布寺。当时还没有通电,一行众人趁着最后的日光搬运行李。忙碌的间隙,周杰祥偶然回头,看到了“日照金山”。“当时我一下子就被触动了!”如今周杰祥依旧难掩激动,“我就赶忙干完活,然后给好几个好朋友打电话,告诉他们我看到珠峰了!”

看到或者拍到美景要记录下当时的心情。周杰祥于是开启了诗意拍摄的旅途。“这些年来,我自驾几十万公里拍摄了大量的风光作品。”周杰祥告诉我,常常为了等待一个拍摄角度,要在拍摄点上等一夜甚至更久。

在拍摄古格王朝的照片时,周杰祥在这里等了两天。“夜里天空漆黑,空气无比的洁净,这是拍摄的最佳时机。”天空中无数的星星在闪着光芒,仿佛一伸手就能抓到。

但这时,意外出现了。周杰祥到了人机两忘的程度,一不小心,脚底踩空,差点儿滑下深沟。幸好身手敏捷,使尽全身力气才爬上来。寒冷的冬夜里,他惊出了一身冷汗。好在星空和星轨还是被完美地记录下来,这是对惊险最大的安慰。

看着眼前的景象,周杰祥将无比复杂的心情锻化为文字:


神秘之境


银河缓缓飘来/废墟发出了光芒/星星绕着山顶转起圈/那段凄美传说/正被一点点复活……我伸手去探/只能摸到自己的脉搏/我仰头细看/天地过客如梦如幻


【3】心:寻找的脚步从未停止

新西兰奥克兰市东北的激流岛是这个国家人口第三多的岛屿。农场、森林、海滩和葡萄园以及橄榄树构成了如画的美景。

1988年,诗人顾城受邀赴新西兰奥克兰大学讲授古典文学。适应不了城市的喧嚣和繁琐,诗人任性地辞掉了工作。他和妻子来到了激流岛,买下一所老房子,过起了“世外桃源”一样的隐居生活。

“我早些年到新西兰,也许能在跑步时遇见他。那我们会交谈些什么呢?”疫情初期,周杰祥在奥克兰生活时每天早晨会到海边跑步。途中他就能远远地望见激流岛,想到他喜爱的诗人和诗人的故事。“有一天,我突然觉得应该把过去的生活记录下来。”周杰祥坦言,刚开始很难,在创作中他请教过作家朋友。“他们鼓励我说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把自己心中真实的感想写出来。”于是,迄今为止,他随心地写了300多篇诗歌、散文、小说。其中一些发表在报纸杂志上。

与其说这些文字是创作,不如说是周杰祥的自省与认知。62岁的他早早就学会了这门向内心的无穷世界探险的手艺。

1986年,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周杰祥随工程队到了北京。他全程参与了中科院科研重点项目北京天文台兴隆站2.16米天文台望远镜观测室的施工。在离北京城区约200公里的地方,周杰祥工作了4年。“那时候我对宇宙空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亚洲当时最大的望远镜观察银河时,人会被溶解……”或许就是在溶解进星空的那些夜晚,面对星空时,也是他距离自己最近的时候。

天文台望远镜观测室项目获得江苏省扬子杯奖,1990年获“鲁班奖”。这是当时江苏省第二个“鲁班奖”,周杰祥个人还被中国科学院表彰。项目竣工典礼上,中科院的领导和钱三强等多位著名科学家悉数出席。

正是这场典礼,深深影响了周杰祥。

典礼结束后,周杰祥与久仰的钱三强夫妇合了影。几天后,他把冲洗好的照片送到钱老位于北京中关村的家中。老夫妻俩感到意外,何泽慧老人高兴地说:“这些年合影的人很多,可大多把我们作为道具。把照片冲洗好送来的,你是第一个。你这个年轻人做事很用心,将来必有好的发展。”

随后,钱老夫妇热情地邀请周杰祥参观了他们的家。“钱老家里最醒目的就是书柜,就连过道两边都堆满了书,只能容一人侧身通过。”周杰祥说,与两位大科学家的接触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明白,只有像他们这样不懈学习才能有所作为。”

此去经年,内心世界、知识汪洋、山川大海与浩渺星空在周杰祥的生命里相互映照。翻山越岭寻找、不惧黑夜等待、如醉如痴阅读的过程就是在向他“无所住而生其心”进发。

“我常常虚度时光,”周杰祥给我读着他自己的诗,南方人特有的口音似乎并不在意听者是否能听清——听不清大不了就是陪他一起虚度,“比如握着方向盘/独自开车去远方/只为那份念想/只为看一眼土长城的断壁残垣……”



千年古盐井


周杰祥喜欢顾城的诗,并在冥冥中与顾城心意相通。他也对迎来送往觥筹交错有过厌倦,也曾疲于应对各种表演,工作的压力曾让他透不过气……窗外那一抹光亮和春天吹来的风给他指引了方向。顾城选择了去激流岛,周杰祥选择行走在这世间的悬崖峭壁上。越是人迹罕至,他离自己的心也就越近。

按下快门既是旅行的仪式感,也切换了理想与现实。周杰祥一直迷恋着那一瞬间的美好,但更享受于等待时天地自然带给他的畅快。他珍藏了无数张风光美景,也畅想过无数个未曾到达的地方。但最让他欣喜的还是赤裸的脚下炽热的大地。


【4】境:“无我”

4月10日,“遇见·心境”周杰祥风光摄影作品展开幕式来了不少嘉宾。其中一位女士并不起眼,但却最为特殊。她曾受周杰祥资助读完大学,如今已结婚生子。知道周先生办展,特意前来。

周杰祥资助过的人数不过来,自己也不记得了。感触最深的一次支教被他存在手机里很多年。这张照片由一百个小朋友的头像拼接而成。周杰祥操作手机将照片拉大:“你看,每个孩子的眼神都很清澈,跟他们生活的地方一样干净。”

“在大山里,我们见到了那些一直惦念的孩子们。”周杰祥告诉记者,这些照片拍摄于2010年。这年盛夏,周杰祥与驴友相约自驾到云南彝良的乔山乡猴街村小学捐献物资。学校只有两间教室。两位老师都是高中毕业,其中一位还是外出打工受伤返乡才当老师的。学校没有食堂,山高路远的学生只能带些煮熟的土豆当午饭。有的小朋友干脆饿着肚子上课。

“在发放物资时,看到他们一双双清澈明亮的眼睛,我心中一热,赶忙举起相机。那眼神纯真美好,就像清澈的山泉,净化着我们的灵魂。”

在贵州金县支教时,学生们在操场上排好队伍高唱《歌唱祖国》。“老师让我给学生们讲几句话,可我早已泪流满面,一句话也没讲出来。”周杰祥说,他把这些孩子的照片拼在一起,就成了作品《心泉》。“我正计划重回云南彝良、贵州金县,再去看看他们……”

说起这些孩子,周杰祥眼里满是心疼。几十年的遇见,已让他达到了“无我”的境界。自己的生活状态不必太多考虑了,他开始关心世间疾苦。

曲水流连,荷塘月色,沟塘如网,弯弯曲曲。如今的曲塘已是苏中名镇。但二十年前,农村集镇化、集镇城市现代化的建设在全国推进时,曲塘被远远地落在后面。直到周杰祥做出创业的决定,这个老镇才迎来新生。

2000年春节,周杰祥从外地回乡过年。曲塘镇领导找到他,希望他回来参与旧城改造。“我再三考虑,觉得自己为家乡做点实事是应该的。于是我便自主创业成立了海安广厦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周杰祥成立公司的初心。几年的旧城改造让古镇换新颜,很快就被评为“全国重点中心镇”。

2006年,周杰祥又转战到海安城区。“我的企业宗旨是‘用心筑造,让家的感觉更美好’。所以我考虑的并不是怎样节约成本多赚钱,而是如何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时尚。”他反复分析比较各种户型,最大化地提高住房容积率;他将设计方案优化再优化,并亲自参与采购建筑材料,严把质量关,确保优质优价。




虽不是书生,但周杰祥的心里已放进了天下。他的镜头和文字里,除了天地悠悠,还有很多人的悲喜人生。他想念在平坝一起工作的基建科电焊工师傅,他关心牛把式权爹的喜怒哀乐。高山之巅的情侣前来祈祷,德格印经院的僧人走入金光,都能给予他曼妙的触动。他拜访过罗布泊彭加木同志失踪纪念碑,也在很多进藏路上留下了矿泉水等物资。还有无数不知名的普通人,能给予的帮助他都毫不犹豫。

这个江南水乡长大的人已过耳顺之年,但璞玉般的内心却如刚下过雨的家乡。遇到天地景色、人间烟火,他将所见收入镜头;探寻内心深处、思想之海,他将自己化于自然。不会有人和他有着同样的境遇,但做一个敢于向心中浩渺之地前进的人永远不迟。

(图片选自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展出的《“遇见·心境”——周杰祥风光摄影作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