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黑哥们儿”有骨气
文、图/瞿弦和
作者简介:瞿弦和,马来西亚归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界杰出人物
“一个国家要有民气,一个民族要有志气,一个队伍要有士气,一个人要有骨气。”这振聋发聩的豪言壮语,我不止一次从煤矿工人——我的“黑哥们儿”那里听到。
1975年,煤炭工业部在北京召开全国煤矿采掘队长会议。会上树立了“十面红旗”,不仅全国煤炭战线的三座“煤都”——抚顺、开滦、大同的采煤队榜上有名,阳泉、淄博、淮北、淮南、义马、大屯等地的采煤队也光荣入选。
随后,中国煤矿文工团组织了十个创作组下一线,为的是创作“十面红旗红艳艳”的文艺节目,涵盖歌曲、舞蹈、表演唱等各种形式。我和话剧团的艺术家何文义奔赴山西阳泉,在阳泉三矿文艺骨干李天河的协助下,参加井下劳动并创作了《硬骨头精神代代传》。
正是这些下一线的经历,使我结识了一批劳动模范和先进人物,并与他们成为好朋友,山西大同矿区同家梁矿的徐生发就是其中一位。
我佩服徐生发,因为他在国际上为中国煤矿工人赢得了荣誉。1979年,组织上派他去德国学习综采技术并采购德国艾克霍夫公司的综采机组,临别时,德方专家施密特先生对他说:“如果你能用好我的机器,那你‘OK’;如果你用不好,我可以派人去帮助你。”徐生发听到这话,心里顿时涌起“为国争光”的强烈愿望,他答道:“你的机器我还没用,但愿它真像你说的那样好。不过你们能造得出来,我们就能用得了!”
他真是有骨气的“黑哥们儿”。回国后,他组织起一批年轻骨干,清一色的煤矿职工子弟,在当年有“二牛和他的娃娃兵”之称。他们不仅驾驭了国际水平的机器,也扛起了大同矿区同家梁矿综采队的大旗。
1981年盛夏,施密特到中国旅游,听闻同家梁矿综采队创造的佳绩后,专程来参观。徐生发对施密特说:“我们用你们的机器,去年产了92万吨煤,你们制造的机器不错啊!”施密特大为赞叹:“徐生发先生,你的工人真伟大!”
没过多久,生产液压支架的英国倒梯公司又致函中国煤炭工业部:“我们的支架,在中国大同的运行是令人放心的。”徐生发和他的综采队为中国赢得了至高无上的荣誉!
担任中国煤矿文工团的团长后,我终于有机会到徐生发的综采队学习座谈,他向我讲述了综采队迎难而上、不断突破的故事。听着听着,我内心涌起“骨气”这两个字,大同矿区的工人有骨气,立志为国家、为民族争光。转念一想,文艺工作者也应如此——我们要把中国煤矿文工团建设成一个团结的大家庭,各部门要出剧目、出人才,为煤炭行业争光,不能做“业余的头儿,专业的尾”;我们要在精神面貌上焕然一新,要有自己的团旗和团徽!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团里的舞美设计胡阳春,他是我在中央戏剧学院读书时的同学,我在表演系,他在舞台美术系。胡阳春问我:“团旗用什么颜色?”我说:“就是咱们大学校徽下面的绿色,象征着舞台、象征着青春活力,很有艺术感!”他又问:“字用黑色的吗?”我说:“用白色,‘抱黑守白’是咱们的特点。”
他还设计了几种团徽图样,我特别喜欢圆形地球剖面那张,剖面中有钢琴的琴键,借此体现黑与白——“黑哥们儿”是与地球打交道的人,文工团是为“黑哥们儿”服务的。经过几次微调,文工团的团徽确定了下来。
胡阳春很沉稳,在日常生活中的感觉似乎比实际年龄大,熟悉他的人都戏称他“胡大爷”,而我习惯叫他“老胡”。老胡不仅业务出色,为人也随和,我们是战友,也是朋友。作为战友、朋友,有件事我很愧疚:直到我退休,也没给他团旗、团徽的设计费。
在设计团旗、团徽的时候,我和各分团室的领导确定了文工团的艺术宗旨——“精深、精湛、精致”“热情、深情、激情”。伴随大型歌舞《日出印象》的创作日臻完善,其中的《矿山之歌》成了文工团的团歌。
2007年5月22日,中国煤矿文工团建团6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在团歌声中,团旗缓缓升起,全体团员、嘉宾起立行注目礼,场面庄重而感人。人民大会堂的工作人员对我说:“我在这儿工作很长时间了,在我的记忆中,还没有文艺团体在这里举办过建团纪念大会,更没有文艺团体在这里升过团旗!”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煤矿文工团依然保持着每年赴大同矿区慰问演出的传统。一天装好台后,同煤集团的晋珊元书记陪我从矿区俱乐部的前门走出,门前是一个休闲广场。突然,有人喊我:“老瞿,是你吗?”原来是徐生发!我们很久没见面了。
徐生发和朋友正在广场上散步,他说自己已经从一线退下来了,不过今晚一定要来看演出。他对晋书记说:“这是咱‘黑哥们儿’的文工团,你一定要支持!”晋书记笑着说:“我可是想了‘各种办法’呀!”“各种办法”——这句话里有故事。当时煤炭市场遇到“供大于求”的情况,煤卖不出去,没有资金支付董事会费,而文工团急需解决一笔资金。由于我们属于差额事业单位,部里让我们自筹。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向各矿区求援,可全行业都面临难题,着实让人绝望。这时,晋书记打来电话:“老瞿,我们不能让自家的文工团受难,咱煤矿人有骨气,办法总比困难多。你那里能找煤的销路吗?”在我身旁的相声表演艺术家王谦祥接过话茬儿说:“这事儿您交给我!”就这样,资金的问题终于解决了。
同煤人就是有骨气,他们不仅为国家、为民族争光,还为“黑哥们儿”扬名。他们支持中国煤矿文工团与中央电视台合拍电视连续剧《燃烧的生命》,与中国煤矿文工团在中央电视台举办了“五一”音乐会,晋书记还带领我们深入井下,体验生活,到同煤集团的晋华宫矿、云冈矿等开展慰问演出。
我曾兼任全国青联常委,并且有幸成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评选委员会的委员。1999年评选第十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时,要从三十位候选人中投票选出十名。当我发现候选人中有煤炭系统的“黑哥们儿”时,非常激动,这位来自安徽淮南新集的青年名叫刘谊,他的事迹轰动了国际煤炭行业,那就是“征服‘海斯别克’”。
上世纪九十年代,刘谊所在的安徽新集矿区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急需进行设备改造。他们紧抓机遇,谱写了一曲跌宕起伏的“抄底之歌”。德国盛产煤炭的工业区——萨尔的海斯别克有一座名叫“索菲亚”的选煤厂,因资金链紧张,准备低价出售全套设备;索菲亚选煤厂的设备在当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绝不是“洋垃圾”。这可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必须要把握住,毕竟“抄底”具有同期性,它与经济萧条如影随形,一旦经济恢复,极有可能烟消云散。经过艰苦的谈判,新集矿区以总金额5%的价格买下全套设备,其中还包含运费。然而,一场更加严峻的考验即将锤炼新集人的意志——新集矿区组建了四十五人的“拆迁队”,他们不远万里赴索菲亚选煤厂接收全部资产。选煤厂高达二十六米,设备由特种钢制造,那真是“纵横交错,密如蛛网,乱如棋盘”。拆迁工作一时间无从下手,傲慢的德国人预言,没有两年时间,中国人不可能将庞大的设备拆迁运回国。为此,以刘谊为代表的新集人制订了详尽的拆迁计划,细致到每颗螺丝钉的编号对位,不分工种、不舍昼夜地拆迁!德国人万万没有想到,中国人仅耗时八个月就完成了全部工作。
我亲眼见过拆迁回国、坐落在新集矿区的选煤厂,刘谊自豪地向我介绍了选煤厂的各组成部分。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特地挑选了一些名言警句放在门前或过道旁,告诉人们珍惜来之不易的成果,号召大家为国家、为民族争光,为煤炭行业争气。
记得文工团的原创小剧场话剧《我不离婚》在北京、上海等地公演后,引发社会轰动,刘谊特邀剧组到新集矿区演出,他还要求基层干部带家属一起来观看。在舞台上扮演“第三者”的青年演员张定涵后来告诉我,台下不时传来观众的骂声,她没想到文艺作品的影响力如此之大!
刘谊十分关心煤矿工人的生活,请我到新集矿区主持了煤矿工人的集体婚礼。几年后,他笑着对我说,参加过集体婚礼的百对新人都幸福美满。刘谊也是一位支持煤矿文化事业发展的热心人,他十分关心文工团的大型歌舞《奥林匹克颂》《俄罗斯的伏特加》的排练和演出,当他得知文工团排练“水鼓”时,建议我们进一步完善,把中外各种鼓的特点都融合进去,如腰鼓、太平鼓、手鼓,以及苏格兰、加纳的鼓……那真是鼓乐齐鸣,“鼓”舞人心!
就是这样一群有骨气的“黑哥们儿”,他们像煤一样燃烧自己,照亮他人。他们感染了我,也教育了我,我爱他们,也敬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