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街故事
文、图/高文喆
2015年导演陈思诚的《唐人街探案》横空出世,上映首日票房破亿,之后他趁胜追击,在2018年、2021年相继推出该系列的其他作品,部部上座,不仅捧红了王宝强、刘昊然这对反萌差的活宝组合,也向观众展示了海外一个神秘所在——唐人街。
电影里泰国的唐人街位于泰国首都曼谷,由三聘街、耀华力路、石龙军路三条主街构成,中国观众看到鳞次栉比的中式招牌,扑面而来的中国味道,逼仄又热闹,有点中国又有点泰国,符合中国观众对唐人街的完美想象,好像唐人街就该是这个味道。
从美国旧金山的Portsmouth广场到新加坡的牛车水,从英国的“伦敦华埠”到美国的“香港城”;从日本神户的“南京町”到巴西圣保罗的“25街”,全世界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唐人街,这里集生活、教育、宗教、商业、娱乐于一体,充当每一位新移民融入新生活的降落伞,同时又满足了外国人对神秘东方的合理想象。
现在我们称旅居海外的中国人为华侨,然而几百年前,他们称自己为唐人,代代相传,延续至今,对于为何称为唐人而不是汉人明人,学界大抵有几种说法:一是对强大盛唐的自信和自豪;二是唐高宗年间,将军陈政、陈元光父子带领家乡士兵入闽平乱,后与当地女子结婚,所生后代皆以唐军士兵自称,渐渐称自己为唐人,这些后人日后移民东南亚一带,也将唐人的说法沿用。
《唐人街探案》剧照
在我看来,唐人街就像它常常经营的中国香料铺子,混杂着各色的味道,辣椒的辛,花椒的麻,砂仁的味苦,八角的甘甜,每一种都像极了新移民的新生活,不似印度咖喱霸道的存在感,每一种都不能完全代表中国味道,非得是混在一起弥散在空气中,那神秘、温润的感觉,为新移民未知的生活打上了家乡的底色,有了这抹子底色,心里似乎更加踏实、笃定。
我们的世界唐人街之旅从哪里开始呢,就从唐人街里走出的美食开始吧。
“李鸿章杂碎”和“左宗棠鸡”
中国的读者看到这两个菜估计都要懵圈,这是什么菜,听都没听过,如果我说,这是在美国最受欢迎的中国菜,中国读者大抵是要惊掉下巴的,中国人不知的中国菜,这大概就是唐人街的特色吧。
这两道与晚清名臣有关的中国菜,是颇有些故事的,可以说他们是各有各的名,各自精彩却又不大相关。
李鸿章
先来说出名早一些的“李鸿章杂碎”,杂碎在中国菜里是动物内脏的统称,算是百姓菜里的主力,旧时不是人人都吃得起肉,跟肉相关却相对便宜的各种“下水”就成了百姓餐桌的主力,由此诞生了诸多名菜,散见于八大菜系,北京的卤煮,山东的九转大肠,四川的夫妻肺片,山西的羊杂割,广东的牛杂,福建的炒八素,湖南的小炒鸡杂……各种杂碎菜端上各地中国人的餐桌,可你要问一个中国人,李鸿章杂碎怎么做,估计99.9%的中国人都得摇头,别说做,大概听也没听过。
这时要有个安徽人,大概要纠正一下这道菜不叫李鸿章杂碎,应该叫李鸿章杂烩,这可是徽菜中的精品,选用鸡肉为主料,佐以水发海参、油发鱼肚、水发鱿鱼等辅料烹制而成,醇香不腻,咸鲜可口,是传统徽菜的口味。再来看大洋彼岸的李鸿章杂碎,是地道的台山菜的底子,早期的中国移民以广东人的单身汉居多,单身不便开火,应运而生的是家乡味道的中国菜馆,1884年,最早的华裔记者王清福在《布鲁克林鹰报》上撰文介绍中国菜,夸张地说:“‘杂碎’或许称得上是中国的国菜。”其时他抵美不过六年,因此颇为人尊信。1888年,他又在《环球杂志》第五期发表《纽约的中国人》说:“中国人最常吃的一道菜是炒杂碎,是用鸡肝、鸡肫、蘑菇、竹笋、猪肚、豆芽等混在一起,用香料炖成的菜。”
关于这道菜最早的记录是一张1879年波士顿宏发楼的菜单(菜单现存纽约美国华人博物馆),各家菜馆做法不一,但基本都是各类肉丝配以多样蔬菜炒制而成,多用豆芽、竹笋、洋葱、香芹等,配上各种肉类,炒猪肉叫“猪杂碎”,炒牛肉叫“牛杂碎”,也可以理解为就菜下锅,不拘一格。从时间上看,它的出现早于李鸿章访美,但它的发扬光大乃至全美闻名确实是在李鸿章访美之后。
据坊间传闻李鸿章访美期间宴请美国客人,中国菜可口,客人吃了再吃,菜品几乎一扫而光,李鸿章急中生智让厨师将剩菜合起来烩一烩,不一会儿,厨师便端上来这一大盘烩菜。没想到,美国客人一尝连连叫好,问叫什么菜,李鸿章没听明白,答非所问的跟客人说:“好吃,多吃!”没想到这“好吃、多吃!”和英语的“Hotch-potch”(杂碎)发音差不多。“李鸿章杂碎”由此得名。今天细读这传闻可谓错漏百出,且不说李鸿章访美带了各式厨子,就中国宴请的传统礼仪,厨房也不可能备菜不足,叫客人将菜都吃光,这大抵是美国中餐厅借李鸿章之名,引发美国人对中国及中国菜的好奇心,吸引老外来猎奇,怪就怪在老外还真吃这一套。
梁启超《新大陆游记》
梁启超在1903年访问美国时,曾经感慨道,“杂碎馆自李合肥(鸿章)游美后始发生。前此西人足迹不履唐人埠,自合肥至后一到游历,此后来者如鲫……自此杂碎之名大噪。仅纽约一隅,杂碎馆三四百家,遍于全市。此外东方各埠,如费尔特费(费城)、波士顿、华盛顿、芝加高(芝加哥)、必珠卜(匹兹堡)诸埠称是。”
自此以后,美国的中餐馆一律叫“杂碎馆”,也是相当有趣。1913年赴美侨居的谢英明在他的《旅美杂忆》中写道:
我曾听一个美国母亲对她的孩子说:“想周末尝杂碎,炒面(炒面也是华侨餐馆享有盛名的),就得乖乖的不闹事。”!
这话80后90后是不是好像在哪儿听过,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爸妈面对肯德基、麦当劳垂涎不已的小孩肯定也说过类似的话。
如果说“李鸿章杂碎”还曾与李鸿章有过时空的交集,那“左宗棠鸡”可以说和左宗棠没有太大的关系。
《生活大爆炸》剧照
中国观众熟悉的美剧《生活大爆炸》里,天才物理学家谢耳朵每周五都要吃中餐,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左宗棠鸡,2014年美国拍摄了纪录片《寻找左宗棠》,想探寻一下在Google上排名第一的中餐到底什么来头。
导演组特意来到上海和左宗棠的老家湖南,然而中国人一头雾水纷纷摇头,这是什么菜,没听说过。导演组颇为费解,美国五万家中餐馆点单率最高的中国菜,中国人却不知道,于是他们开始追寻历史。
当李鸿章杂碎已经风靡美国时,左宗棠鸡的创始人彭长贵尚在襁褓,15岁到长沙国际饭店学徒,据传得到谭厨曹荩臣倾囊相授。20岁时,彭怀揣一把菜刀外出闯世界,却不想遇上国民党部队抓壮丁,彭凭借高超的厨艺一路做到蒋介石、蒋经国的“家厨”,1949年跟随国民党军队溃退到台湾。
1955年,彭长贵在招待美国客人时想出新招,做了一道湘菜版的美国炸鸡。腌制过的鸡肉下锅炸制至金黄捞出沥干,随即煸过辣椒,以葱、姜、蒜、酱油、醋等调料经大火快炒,再下入鸡块儿拌炒均匀。客人品尝后大为满意,遂问起菜名,彭长贵随口说起“左宗棠鸡”。之所以取这个名字,他后来解释道“是想留下一点关于湖南的回忆”。
美国中餐厅菜单
1973年,彭长贵赴美发展,在纽约曼哈顿东44街开了一家湖南餐馆,取名彭叔湘园餐厅。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很爱上这里用餐,而且每次必点左宗棠鸡,1974年,美国广播公司新闻频道节目播放了一段彭长贵“左宗棠鸡”的专题节目后,短短几天时间里,电视台就接到了1500多封索要食谱的信件。从此,“在风味和温度上都堪称火辣”的“左宗棠鸡”在美国声名鹊起。
彭叔的餐厅自然满足不了如此热情的美国食客,一时间,美国的中餐馆纷纷做起这道菜,为了更加贴合美国食客的口味,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不同厨师的演绎,现在的左宗棠鸡已经完全不是彭叔手下湘菜的口味了,而是外酥里嫩,酸甜口味的糖醋炸鸡。
无独有偶,中国麦当劳里最受欢迎的酱料就是甜酸酱,吃麦乐鸡蘸甜酸酱,是不是也算吃了左宗棠鸡,嗯,怎么不算呢。
幸运签饼
我第一次知道幸运签饼是学生时代看张小娴的《三月里的幸福饼》,餐厅里,男女主吃过甜品后,女侍应送来一盘曲奇蛋饼,名曰“占卜饼”,每张饼里都藏着一张签语纸,可以占卜运程,小说里香港的印度餐厅管这个叫幸福饼。当时吃惯了朴素的动物饼干和高级点的奶油夹心饼干的我对于幸福饼展开了无限幸福的想象,这个签纸怎么塞进饼干里呢。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小说的情节我早已忘记,但是幸福饼却深深的刻在脑海里,可以和烂肉面、杂拌并称学生时代最想尝尝的美食。彼时的我一无所知,以为是外面世界的洋气矜贵的美食,若干年后,做了侨书编辑,才惊讶的发现,原来外国人一样觉得这东西神秘,只不过这份神秘来自古老的东方,来自唐人街。
说起幸运签饼的起源,一说是由19世纪日本寺庙里辻占签饼演化来,1890年一位名叫萩原真的日本移民在美国旧金山开了一家日本茶园,就用这种签语饼招揽顾客;一说是由洛杉矶的香港面条公司的创始人钟大卫在1918年首创。二战期间,派往太平洋战场的美国士兵抵达洛杉矶和旧金山时发现了唐人街的幸运饼干甚是喜欢,回乡后念念不忘,当加州奥克兰的Shuck Yee发明了幸运饼干机后,幸运饼干工业发展的风生水起,大量生产的幸运饼干使得其价格降低,从此成为今天在美国的中餐馆里众所周知的甜点。
一开始,幸运签饼里一般藏着翻译成英文的中国成语或是俚语,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在她那本著名的小说《喜福会》里也曾多次提到这幸福饼,两个女孩在一堆幸福饼里扒拉签纸,希望找到一句合适的话,来提醒男友求婚,最后选定了“配偶不在则屋不成家”,小心翼翼地塞回薄饼里,假装不经意地交给男友,虽然这饼跟中国没什么关系,但这含蓄地表达倒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味道。
幸运签饼
你不要小看这饭后甜点的生意,每年全球生产约30亿个幸运饼干,主要向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墨西哥等西方国家的中餐厅供应,美国是其主要消费国,位于布鲁克林的幸运饼干最大制造商Wonton Food Inc每天生产450万个。Wonton Food前任首席写手Donald Lau被誉为美国读者最多的作家,他从事编写幸运饼干语录30年,累计可以出版上百种鸡汤文,读者连起来可以环绕地球三圈。随着美国人民对幸运签饼的高度热情,幸运签饼的生产商除了印上美丽的箴言外,开始印数字,很多人打开签纸看到数字以为是收到了神的指引,照着签纸上的数字买彩票,偏偏真的中奖了。2015年,一名佛罗里达人使用幸运饼干中的号码赢得了1000万美元的彩票大奖,2018年来自宾夕法尼亚州的马丁凭借幸运饼干赢得100万美元。最厉害的当属北卡罗来纳州66岁退休老大爷,他根据幸运签饼的提示买了彩票,中了3.446亿美元头奖。由此,Donald Lau收获“中华占卜师”的头衔,在美国极受推崇。
这个事充满了玄学,美国人如果知道神秘的中国并没有这个传统,会不会满脸问号。哈哈,想想就很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