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阵

官方微信

扫码订阅

扫码开票

杂志内容

农家院里的情报站

文/林志滨     摄影 / 谭栋栋


微信图片_20240410153344.jpg

谭宪华与李敏善(右)在纪念馆展厅


80年以前,这里是鲁西北的一个普通农家院,住着李敏善的父母、哥哥、姐姐;1943年,这里是冀南军区七分区清平情报站,直至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今天,这里是冀南军区七分区清平情报站纪念馆,成为知名的红色教育基地。

当年,李敏善的父亲李金台以卖豆腐为掩护,为中共地下党搜集情报;后来,李敏善出资7万元将这座老院建成乡村文化站,成为乡亲的精神加油站。2020年,山东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冀南军区第七分区清平情报站旧址”在这里挂牌。如今,这里正式成为“冀南军区七分区清平情报站纪念馆”。

2022年,冀南军区七分区清平情报站纪念馆被山东省聊城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评为优秀科普基地。李敏善的外甥谭宪华成为专职义务讲解员,工作之余坚守在这里,把这段红色历史、这个红色故事讲给一批又一批参观者。

从李金台,到李敏善,到谭宪华,一家三代人赓续八十年,延续的是红色家风,书写的是红色传奇,传承的是红色基因,守望的是红色信仰。


出入农家院:李金台曾九死一生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斗虎屯镇薛李张村是一个革命老区村。该村正中央有一个别致的农家院,就是冀南军区七分区清平情报站纪念馆。

纪念馆负责人谭宪华说,抗战时期,这个农家院是冀南军区七分区清平情报站,很多重要的情报是从这里送出去的。

1942年,日本侵略者从京津出发,沿着京汉铁路南下,到了冀南一带,后占领临清,设立总部,控制鲁西北一带。据资料记载,当年,日军往卫运河五次投放毒药,共毒死群众24.75万人。日军的残暴加上自然灾害、疫病、饥饿等,从堂邑到斗虎屯一带几乎成了“无人区”。薛李张村只剩下三户人家,其中一户是李金台一家。

1943年春天,日军在太平洋战场惨败,在中国战场上把兵力收缩集中在中心城市、主要交通线。为增加冀南军民与敌人斗争的回旋余地,当年7月,中共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决定将冀鲁豫三分区改为冀南军区第七分区。

“听我姥爷李金台说,1943年冬天,鲁西北几个乡镇的抗日队伍在斗虎屯集合,参加者有四五百人,来自附近32个村庄,庆祝小范围的抗日取得成果。”谭宪华告诉记者,当时,群众在十字大街挂上了汽灯,举办军民联欢。由于汉奸出卖,几个县的日伪以及杂牌军从四面八方向斗虎屯猛扑过来,形成“围剿”之势。


微信图片_20240410153412.jpg


微信图片_20240410153405.jpg



斗虎屯军民联欢被日伪军盯上,形势万分危急。幸运的是,冀南军区七分区清平情报站获知了这一情报,上级接到情报后,命令部队立即向夏津方向撤退。20分钟的时间,军民全部安全撤离,当日伪军赶到时,街上已空无一人。谭宪华说,“正是情报人员的机敏,才让日伪军扑了个空,数百军民免遭围剿。这就是大家熟知的‘铁壁围剿’斗虎屯,一个小小的情报改变了一段历史。”

冀南军区七分区清平情报站就设在李金台家。这个农家院有五间平房,三间正房为情报站所用,两间偏房为李金台及家人使用。李金台靠卖豆腐为生,并以此进行伪装,搜集情报,与中共地下党联络,有时还带着8岁的大儿子李义善出门以掩人耳目。李金台一次次带着重要情报出入这个农家院,每一次都冒着巨大危险,可谓九死一生。


建设文化站:李敏善爱撒众乡亲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该情报站完成了光荣的历史使命。李金台夫妇过世后,曾经作为情报站的这座老院闲置起来。作为李金台的次子,李敏善个人出资7万元,于2014年5月将老院建成“老屋文化站”,把一捆捆书籍像蚂蚁搬家一样,从北京运往家乡,为乡亲送去精神食粮。他还动员外甥谭宪华、堂哥李仁善、堂弟李月善、侄子李刚、明玉等亲友齐心合力共建“老屋文化站”。

薛李张村党支部书记李乐善说,李敏善虽然离开家乡50多年,却始终关注家乡的发展,从“老屋文化站”到 “情报站纪念馆”,使乡亲们可以在家门口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自从有了‘老屋文化站’‘情报站纪念馆’,村里发生了许多变化,爱读书、比素质、改陋习的多了,喝酒、打麻将、不文明的言行少了。”





今年79岁的李敏善1966年参军,2005年退休。他东奔西走,让这座老院得以从历史深处重新走入大众视线。2018年9月24日上午,冀南军区七分区清平情报站修复仪式举行。李敏善说:“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鲜为人知的红色故事应该让更多人了解,所以,我就想把这个小院献给政府,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2022年11月前后,斗虎屯镇安排专业队伍对该农家院进行了抢救性保护。如今,老院焕发出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坚守纪念馆:谭宪华传好接力棒

80多年过去了,从农家院,到文化站,到纪念馆,这是一个老院的时代变迁;从李金台,到李敏善,到谭宪华,这是一家三代人的赓续传承。

“老院作为抗日旧址,在过去充分发挥了它的情报站作用,如今到了新时代,也应该具备新功能。”谭宪华说,老院如今已经正式挂牌为“冀南军区七分区清平情报站纪念馆”,2022年被聊城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评为优秀科普基地。纪念馆将充分运用图片、文字、实物、影像等资料,集中展示鲁西北地区隐蔽战线上情报工作的革命斗争历史,真实反映中国共产党发动和带领鲁西北群众英勇抗日的光辉事迹。

作为纪念馆专职义务讲解员,谭宪华说,他将会坚守在这里,值好班,服好务,“把这段红色历史一直讲下去”,让纪念馆在新时代更好地发挥传承红色基因的作用,成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的红色教育基地。

自2018年“冀南军区七分区清平情报站纪念馆”建馆以来,很多群众自发前来参观学习。先后成为东昌府区党员教育基地、东昌府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五星级思想政治教育基地、东昌府区斗虎屯镇文明实践基地、东昌府区斗虎屯镇国防教育基地。东昌府区区委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将其命名为“五老”志愿者谭宪华工作室。

“我们一家是一个红色家庭,我姥爷李金台、我舅李敏善为我树立了榜样,我将牢记初心使命,传好接力棒,让红色基因传承下去,把红色故事流传下去!”谭宪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