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阵

官方微信

扫码订阅

扫码开票

杂志内容

遍尝百草话神农

文/吴太地  摄影/南 山


微信图片_20231130162450.jpg


在大众眼中,神农架是神秘的,远古时期这里群峰盘绕、林木参天,至今仍然保持着原始洪荒的自然生态。其实,神农架不只是纯原始自然的,也是人文的。五千年前,华夏始祖炎帝神农氏曾在此搭架采药、疗民疾夭,开启了中华医药文化。专家学者们说,如果没有神农架这片土地,就没有炎帝神农氏的采尝百草、首创医药。神农架是炎帝神农氏开创基业的地方,其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积淀成博大精深的神农文化,对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炎帝神农氏生活在距今五千多年的原始社会,相传他为了解除疾病给人们带来的痛苦,深入神农架高山密林遍尝百草,从而找到了医治疾病的方法。《史记·三皇本纪》记载:“神农……始尝百草,始有医药。”《通鉴前编》说:“民有疾病未知药石,炎帝始味草木之滋,察其寒温平热之性,辨其君臣佐使之义。……遂作书以疗民疾,而医道立焉。”《淮南子》说神农氏:“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炎帝神农氏经过长期探索实践,找到了能治疗疾病的中草药,汇集成我国第一部中医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为中医药的学科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据专家考证,《神农本草经》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中药学著作,起源于炎帝神农氏,通过代代口授心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

《神农本草经》,称《本草经》或《本经》,是中国中医药药物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最显著标志之一。《神农本草经》中规定的大部分中医药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中国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堪称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神农本草经》全书共3卷,载药365种,按照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给药物分类,即:上品名曰君,中品名曰臣,下品名曰佐使。正如《神农本草经序录》所言:“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久服不伤人。”“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

所谓君臣佐使,就是社会各阶层成员的不同职能与等级,《神农本草经》将其借用来说明药物在配伍中的不同角色。医生在组方时,要充分考虑药物特性,方中既要有君药、臣药,还要有起协助作用的佐使之药,比例为一君、二臣、三佐、五使或一君、三臣、九佐使。在药物配伍中,两味或两味以上的药物用在一个方剂中,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有的药物共同使用能发挥更大的功效,有的两药相遇一方会减小另一方的药性,有的药可以制约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有的本身无毒的药品相遇后则会产生很大的毒性则不能同用。《神农本草经》总结了包括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恶、相反和相杀等七种关系,认为对此“七情”要“合和视之”,从而形成“七情合和”的配伍原则。

《神农本草经》有较高的历史文献价值和医学科学价值,是学习中药学必备的教科书。书中对于药物性质的定位和功能主治的描述准确,其大部分药物学理论和配伍规则,至今仍然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理论支柱。

不论炎帝神农氏出生在何时何地,但有一条可以肯定,他是我国上古时代神话传说人物,是人们崇拜的先祖。纵观人的一生,无论他生在哪里,死在哪里,都不是很重要,关键是要看他在什么地方工作,做出了哪些成就。

1943年,房县县长贾文治在呈交给国民党湖北省政府的《神农架探察报告》的开头,对神农架的名由有过如此描述:“神农架起于何时,殆无可考。据当地土人云,昔时神农皇帝于其处采木建屋,工未遂而神农升天成神,空留屋架于人间,后人遂以神农架之名也。”

炎帝神农氏的主要业绩是医药和农业。同时,他也涉猎商贸和天文历法,触及制陶和纺织,通过“尝百草”而疗民疾夭。

除文献记载外,神农架至今保留着众多与炎帝神农氏密切相关的地名、遗址。百草园、百草冲、百草坪等地曾是他采尝百药、种植百草的园圃,香溪源是他当年的洗药池,大九湖是他当年的泡药池,《獐狮》《木城》和《仙人脚》等关于他在神农架采药的故事广为流传。


微信图片_20231130162441.jpg


炎帝神农氏的所作所为,深得黎民百姓的推崇和赞誉。在被誉为汉民族创世纪神话史诗的《黑暗传》中,用了大量的篇幅记叙了炎帝神农氏生平事迹及创业精神。关于炎帝神农氏是中医药的创始人,《黑暗传》有详细记载:“……神农教民把田耕,出来七十二毒神,布下瘟症害百姓。看到黎民不安宁,神农心里好生疼,上山便把百草尝,要用百草治百病。”

遥想当年,炎帝神农氏千里迢迢从随州来到神农架搭架采药、疗民疾夭,使人类摆脱了鸟兽为伍的状况,改变了茹毛饮血的习性,增强了抵抗病痛的能力,延长了天下苍生的寿命,奠定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古国的基石。其“尝草别谷,以教民艺;尝草别药,以救民夭”的勇气和毅力是何等的伟大,正是他这种舍身忘我、敢为人先的精神,使其成为开创神农文化的伟大功臣,受到了亿万华夏儿女的崇拜和敬仰。


微信图片_20231130162351.jpg


明朝时期,“药圣”李时珍沿着炎帝神农氏的足迹,曾多次到神农架地区采药。据《神农架志》记载:“嘉靖四十二年至隆庆元年(1563-1572年),中国杰出的医学家李时珍为寻找药物,足涉渺无人迹的神农架等药材产地。”《本草纲目》对中草药的产地介绍,大抵涉及神农架地区。

神农架人民为缅怀先祖,颂其伟业,在神农架主峰东麓小当阳兴建了炎帝神农文化园,集中展示炎帝神农氏的业绩与功德,并于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六日炎帝神农氏诞辰日,在神农祭坛举行盛大的公祭仪式,缅怀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帝神农氏的丰功伟绩。


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是世界上发生最多神秘事件的特殊区域,神农架地处其中,躲过了第四纪冰川的浩劫,成为一座举世罕见的物种基因库和濒危动植物避难所。这里保留了大量的古老的植物种类,其植被类型包罗了从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到亚寒带几千公里的景象,是中国大陆乃至世界药用植物区系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在神农架4200多种植物中,有许多是珍稀中草药。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专家学者在神农架原始森林考察时发现,100平方米的范围内,可以找到60多种中草药。

神农架药用植物种类多,蕴藏量大。据《神农架中药资源名录》统计,这里尚存着木本、草本和藤本药物1800多种。《神农架中药资源》将神农架中草药总数增至2000种以上。近年来,通过本地资源调查,发现有3200多种植物具有药用价值,中药资源总种类占湖北省中药资源的2/3以上,占全国中药资源1/6以上,是世界公认的“天然大药园”。

神农架既有金钗、小丛红景天等名贵药材,又有4个“一”、18“金钗”、36“还阳”、72“七”等珍稀草药。这4组药物在神农架民间草医中使用广泛,用药历史源远流长,因受民间草医封闭式秘传方式影响,这些药物和用药经验散存民间而无文字记载。

近年来,神农架林区文体新广局编辑出版的《神农架草医高氏祖传秘方》,介绍了如何以民间处方、地方中草药为主材治病救人,填补了神农架民间草医用药无专著的空白。神农架民间独特的药物和用药经验如果得到开发和利用,将会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

倘若你有机会走进神农架乡村,对草药郎中的体会就会深刻。大凡50岁以上的神农架人,一般都能给你说出几十乃至上百种中草药,他们不仅识药性、善采集,而且一般都粗通医理。倘若遇到水烫刀伤什么的,就地取材随手采一把草药咀嚼一番,敷于伤口上简单包扎,伤痛立减并很快痊愈。神农架草药郎中不仅能自行处理一般性疾病伤痛,有的甚至能用一些中草药偏方治疗疑难杂症。


微信图片_20231130162432.jpg


炎帝神农氏在神农架遍尝百草时,发现了可以用来解毒的茶。《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陆羽《茶经》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这些记载既显示了饮茶起源的线索,又可以佐证神农架作为茶叶产地的悠久历史。神农架高山云雾茶不仅是提神解乏、延年益寿的养生保健品,而且具有排毒养颜、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功效。

小丛红景天生长在神农架海拔2500米的高山之上,扎根于悬崖绝壁间的石缝里,被人们视为可防百病、疗百疾、抗衰老、保青春的妙药。

神农架最为名贵的草药当属石斛,又名金钗。《神农本草经》记载:“石斛,味甘平。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劳,羸瘦,强阴。久服厚肠胃,轻身延年。一名林兰,生山谷。”金钗多以根茎入药,因身姿各异又分竹节金钗、人字金钗、豆芽金钗和龙头凤尾金钗等多种。它对生长环境要求十分苛刻,在向北的悬崖峭壁上,下临无底深潭,恰好日月光华被水面反射到崖壁。生长在这种环境里的金钗,可谓采天地之灵气,聚日月之精华,因而被人们视为旷世奇药。

神农架历来都有重视种植中草药的传统,建区前这里就有千家坪、田家山药材场和大九湖特产场。神农架林区行政建制前,分属于房县、兴山县和巴东县,因而就没有真正冠以“神农架”的道地药材。田家山的党参则冠以“房党”销往老河口,下谷的党参则冠以“板党”销往恩施,大九湖的党参则冠以“川党”销往重庆巫山,下谷、大九湖所产黄连、天麻均冠以“川黄连”“明天麻”销往重庆巫山或湖北恩施。

1970年神农架林区建制后,建立了东部厚朴、杜仲和山楂基地,中部黄柏、党参和当归基地,西部贝母、独活和黄连基地。神农架所栽培的厚朴、杜仲、独活等均为上品,深受药商青睐,远销港澳台、东南亚、日本及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