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阵

官方微信

扫码订阅

扫码开票

杂志内容

灿若星辰 闪耀天穹——记双院士侯祥麟

d88cbb060f2623b8cf883ceeb13fcbcb.jpg


潮汕人重视教育和礼仪,自古崇文重教、义利并重,信奉“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的理念,即使是在生活贫困的农村地区也是耕读并重,以名门世家后人自居,如潮汕古屋老厝门楣多以姓氏“江夏世家”“九牧世家”“颖川世家”等冠名。在潮汕地区,最漂亮的建筑就是华侨捐赠的学校,百年名校汕头聿怀中学就诞生了“一校六院士”。在新中国科技学术界,潮籍学者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他们中的很多人,经历了贫弱的旧中国,用一生的努力,用一世心血去改变新中国,他们灿若繁星闪耀天穹,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民生改善而毕生奋斗努力,这应该是流淌于潮汕人血液里的家国情怀吧。

正如陈寅恪为王国维所作墓碑铭:“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潮籍院士们之精神风范,潮汕后人当自勉!

1955年随着“中国科学院学部”的成立,中国科学院产生第一批学部委员。1993年随着中国工程院的成立,部分院士既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也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石油化工技术的开拓者之一、炼油技术的奠基人侯祥麟,就是“双料院士”。

根据2015年的数据,潮汕籍院士数量在广东排名区域第二,而汕头的院士贡献度在全国城市排名位居前列,而整个潮汕地区又以潮阳院士最多。

截至2009年,两院共有31名潮汕籍院士:汕头18人(其中3名院士:范本尧先生籍贯为上海,蔡睿贤先生籍贯为台山,饶芳权先生籍贯为梅州大埔,但三人均出生在汕头),潮州3人,揭阳8人,而其中又以汕头市潮阳区最多,共产生了12名院士。

不仅在籍贯上,以出生地、高中就读情况上看,汕头也位居潮汕地区榜首,以汕头聿怀中学最多,共有6名校友。一个院士产生的背后,也是一个家庭对教育的支持,这或许从侧面也说明,近现代以来,潮汕人既不轻商人,也不轻读书人。

科学巨子侯祥麟就是地地道道的出生于富商家庭的汕头人,他于1912年4月4日出生于汕头福音医院(今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1919年,侯祥麟入读汕头崎碌小学。少年侯祥麟不仅求知欲强,而且成绩十分优异,他从小学时期就立下报效祖国的志向。14岁那年,因时局等原因,侯祥麟离开了汕头到上海上初中,从此踏上了寻求科学真理,立志报效祖国的道路。1931年,侯祥麟考取了燕京大学化学系。1935年毕业后历任上海中央研究院化学所研究实习员、重庆西南运输处炼油厂副工程师等职务。1945年赴美国留学,先在卡内基理工学院当研究生,后获该院化学工程博士学位。1949年任麻省理工学院燃料研究室副研究员。1950年学成回到新中国的怀抱。其后历任清华大学教授,石油工业部生产技术司副司长、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院长、石油工业部副部长,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技术经济顾问委员会首席顾问,中国石油学会第一、二届理事长,石油工业部科技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委员。2008年12月8日,侯老于北京逝世,享年96岁。


侯老一生,两任总理付以重托

在共和国的历史上,先后得到两任总理寄以重任的科学家并不多见。然而,有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就获得此殊荣,他就是侯祥麟。侯老是我国著名的石油化学工程学家,燃料化工专家,被誉为“中国石油之父”。

1957年,周总理亲自主持的《1956年—1967年国家科技发展规划》的制订,侯祥麟是主要参与者。这是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奠基性工程,作为其中石油项目的完成者之一,侯祥麟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并被寄予重任。


u=631149129,1561701129&fm=253&fmt=auto&app=138&f=JPEG.webp.jpg


2003年5月25日,温家宝总理亲自登门拜访时年已91岁高龄的侯祥麟,请侯老“挂帅出征”主持“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为了中国油气资源的未来发展,为了国家的战略需要,侯祥麟不顾高龄,毅然应允,再一次为我国石油化工事业贡献余热和光芒。

在燕京大学读书时的侯祥麟.jpg

在燕京大学读书时的侯祥麟

FC2C0789@E0DA1949.9074E564.jpg.jpg


说起侯祥麟与石油和炼油的缘分,要缘于抗日战争时期。1940年,在抗战最危急的时刻,为了中国军队战时最急需也最短缺的油料,他在重庆和两位燕大同学一起,从就地取材的桐油和菜籽油里,每天为战车炼出一两千公斤宝贵的汽油和柴油,有力地支援了抗战前线。1944年,受周恩来同志的指派,侯祥麟和一批党内的技术骨干一起远渡重洋,出国深造。1950年5月,38岁的侯祥麟舍弃国外优越的工作条件,义无反顾地启程回国。此后,他以惊人的勤奋忘我工作精神奋斗在科技一线。他的那句“8小时出不了科学家”的话,后来成为许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座右铭。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试产的航空油料,在地面试验和空中试飞时均出现喷气发动机火焰筒严重烧蚀问题,无法投入使用,导致油料严重缺乏,直接威胁着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安全。侯祥麟记得,那时石油部部长余秋里每次见到他几乎都要问航空煤油的研制情况。余部长曾对他们说过:“搞不出航空煤油来,我们过天安门都得低着头啊!”

为了新中国的石油化工事业不受制于外国人,侯祥麟带着百余名科技人员,夜以继日的进行研究、试验。失败、再研究,再失败、再试验。他终于找到了火焰筒烧蚀的原因,攻克了这个难关。1961年,在侯祥麟带领下的科技团队,为我国自己炼制出了合格的航空煤油,并与1962年正式供应民航和空军。1962年10月,侯祥麟再次组织研究开发被时人称为“五朵金花”的“流化催化裂化”等5项炼油新工艺技术,并于1965年全部研发成功。在1963年12月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上,周恩来总理自豪地向世界宣布:中国人民使用“洋油”的时代即将一去不复返了。


3ee23bbbd43acb2e.jpg


但侯祥麟并不满足既有成绩,继“五朵金花”之后,“催化裂解”等4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技术又横空出世,被再次誉为80年代新的“四朵金花”。

共和国永远不会忘记,在威武的“战鹰”展翅翱翔时,在罗布泊上空升起的第一朵蘑菇云里,在第一颗导弹发射成功的呼啸声中,在遨游太空的人造卫星之上,无不凝结着侯祥麟与战友们的心血和汗水。“科学家的真正快乐,在于创新与奉献。”这是侯祥麟常挂在嘴边的话。


赤子情深,心系桑梓寄望殷殷

“一生中走过的地方实在太多,对许多地方的记忆已经淡薄了,唯有家乡永远在我心中,历久而弥新。”这就是一代石油巨子侯祥麟的故乡情。多少年来,汕头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都深藏于侯老心中。“每次回乡看到的每一个变化都让我特别高兴。”

侯祥麟时刻牵挂着汕头的发展建设。1954年,侯祥麟在北京工作的时候,为了家乡的公益事业,他把母亲留给他的镇园和一座花园住宅无偿捐赠给汕头市政府。当地政府在接收了侯祥麟的捐赠后,将镇园首层做了市抽纱公司的商店,二层作为抽纱公司的办公室,部分房间装修后成为市委招待宴请重要来宾和客人的地方。1983年,侯祥麟回到汕头,市委招待他的地点恰好就是在镇园。当时市委有关负责同志询问侯老对房子的处理有什么意见,是不是要收回?侯老坚决地说,将房子捐赠给汕头,是永远不会收回改变的。

八十年代初,当地政府落实政策时又归还了侯家的另一处祖屋,侯祥麟说服亲属把这些祖屋捐给家乡办教育。侯祥麟的父亲曾任汕头市聿怀中学第一任校董会的董事长。1997年初,学校拟建综合楼,需拆掉以其名字命名的小礼堂“乙初堂”。校领导专门打电话征求侯老意见。他一听马上表态:一切以学校的利益和需要为重,你们拆吧。

侯老就是这样时刻关心家乡的发展。1989年,他受聘为汕头经济特区顾问,更是时时为特区建设事业的发展出谋献策、殚精竭虑。

2008年12月8日20时36分,这位我国著名石油化工科学家、炼油技术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的世纪老人,停止了思考。噩耗传来,潮汕大地为之悲怆。时光虽已隔多年,当再一次深情回忆起这位可敬可亲的老人,仍难压既悲痛又自豪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