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阵

官方微信

扫码订阅

扫码开票

杂志内容

黄旭华:中国第一代核潜艇之父

黄旭华.jpg

黄旭华

1970年12月26日,我国首艘核潜艇“长征一号”下水,成为继“两弹一星”后的又一国之重器、国之利器,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在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新寮村,有一座崇德堂,堂前立有一块由国防部原部长迟浩田题的牌子: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事迹展览馆,这便是我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院士的旧居。2023年8月一个溽热的周末,我走进了这处人文毓秀的古村落,从汕昆高速往玉湖出口,第一眼便可见到新寮村牌与乡亭,这个与丰顺县挨得最近的古村落,村民既说潮汕话兼说客家话,从汕头市区到这里只需一个小时左右的车程,这已是我第三次来到黄旭华旧居参观,前两次记得是梅花开放的腊月与秋风送爽的秋日,我们赞叹于黄旭华院士的家国情怀与献身科技的精神,并在这里吃了地方特色美食新寮生米炒油饭,印象殊深。

也许是缘分使然,当我再一次走进这位可敬的核潜艇之父旧居,竟是为赴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管主办的《海内与海外》杂志约稿,专门到此一行。


黄旭华事迹展览馆正面.jpg

黄旭华事迹展览馆


黄旭华,1926年3月12日出生,上小学时正值抗战时期,后为求学,辗转就读于汕头市聿怀中学,在汕头植下深厚渊源,聿怀中学有“一校五院士”美称,其中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就排列第一。走进黄旭华旧居,这处潮汕老式祠堂展览馆,占地面积有4245平方米。入门便见黄旭华院士塑像,展馆正厅橱柜整齐地陈列着黄旭华院士事迹,中央摆放着由他主持研制的核潜艇模型,各厢房分别设有陆军坦克展室和海军舰艇展室,里面摆放着我国陆军和海军的多种武器装备模型,其次还有黄旭华院士卧室、书房等。


塑像.jpg

塑像


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首先研制出了第一艘核潜艇,因核潜艇在现代战争中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国际上一些军事大国纷纷加强了对这一新型武器的研制工作,我国也不甘落于人后。

1958年前后,中国频繁遭遇西方国家的“核讹诈”,制造核潜艇被提上国防建设日程。面对赫鲁晓夫的冷嘲热讽和袖手旁观,毛主席作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伟大决断。作为国家最高机密的中国核潜艇工程正式立项,当时34岁的黄旭华接到秘密调令,来到北京,参加“核潜艇总体设计组”工作,是最早研制核潜艇的29人之一。

一个电话改变黄旭华一生。“电话里只说去北京出差,其他什么也没说,我简单收拾了一下行李就去了。从上海到北京才知道,国家要搞核潜艇。”黄旭华院士后来如是回忆。世界上高新尖端技术,尤其是核潜艇技术,都被列入为国家最高级别的机密。这是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自此他与核潜艇结缘,开始了“荒岛求索”的人生。

核潜艇是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其研制难度远远超出常规潜艇。在刚开始研制核潜艇时,没有现成的图纸和模型,研究团队对于核潜艇的概念并不清晰,由于资料缺乏,核潜艇就如同一个抓不到的梦,只能摸石头过河。为加快研制进度,黄旭华和他的团队一边研究、一边设计、一边生产,黄旭华1954年参与过苏联援助中国舰船的改造和仿制工作,相较于其他同事更有经验。有一次,一个外交官从国外带来了两个美国“华盛顿号”舰艇的模型,黄旭华见之如获至宝,他把玩着两个模型,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心中酝酿。

为什么不能将模型拆卸后进行等比例放大呢?有了想法之后,黄旭华带领同事反复拆卸、安装、复刻、记录,终于画出了基本的设计图。通过收集大量的实验数据后,靠着扎实的学术功底和锲而不舍的精神,突破了核潜艇最为关键的核动力装置、水滴线型艇体等7项技术,艇上零部件有4.6万个之多,需要的材料更是多达1300多种,全部由黄旭华与科研团队自主研制。功夫不负有心人,仅用了10年时间,便顺利研制出中国第一代潜水艇。远远超前于国外几十年的研制时间,实现这一突破,黄旭华和当时的研发团队平均年龄还不到30岁。

1970年,我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下水,并于4年后正式交付海军。随后几年,第二艘核潜艇、第一艘导弹核潜艇陆续试水成功,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接续了“两弹一星”的科技荣光。1974年8月1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命名为“长征一号”,舷号为401,正式编入人民海军的战斗序列。

展榜.jpg

展榜

1988年初,我国核潜艇研制工作迎来了一个关键的日子,按设计极限在南海进行深潜试验。尽管试验前已做了三个月的建造复查,所有参试人员依然心存忐忑。面对压力,已年过花甲的黄旭华院士毅然决定亲自出马,参与深潜。单位领导得知情况后,都来劝他,但黄旭华院士态度坚决,他说:“深潜不是冒险,我对它有信心。万一还有哪个环节疏漏了,我在下面可以及时协助艇长判断和处置。”就是抱着这样时时不放心的高度责任感,克服了重重困难,此举也打破了中国人民海军潜艇史上首位参与深潜试验的核潜艇总设计师的纪录。为此,黄旭华即兴赋诗一首: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1986年黄旭华同志被授予船舶工业总公司劳动模范;1989年被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当选“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17年被潮汕星润基金授予“潮汕星河成就奖”、何梁何利基金授予“科学与技术成就奖”、获评“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敬业奉献类奖项;2018年获评“世界因你而美丽——2017—2018影响世界华人盛典”终身成就奖;2019年荣获“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面对荣誉,黄旭华院士却坦言“荣誉不属于我个人,核潜艇是集体的智慧结晶,我作为代表领奖的”。

而荣誉的背后,更是汗水与不为人知的艰辛与委屈。由于核潜艇研制是国家最高机密,从1958年到1988年,黄旭华一直隐姓埋名,30年未能回家与父母兄弟姐妹团聚,与父母的联系也只能通过信箱。父母多次写信问他在哪个单位、做什么工作,他总是三缄其口,避而不答。直到父亲去世,他也没能赶回来见上最后一面。

1987年,上海知名刊物《文汇月刊》刊发了一篇报告文学作品《赫赫而无名的人生》,文章讲述了一位为研制中国第一代核潜艇,隐姓埋名30余年的感人故事。

有心人将刊有此文的这份杂志寄到了一位九旬老母亲手中,老人掂量了一下信封,觉得今天的信件格外得沉。打开一看,信封里只有一本16开的《文汇月刊》。满腹狐疑的老人喊来了儿女,突然,女儿看到了有折痕的一页,打开后,一篇名为《赫赫而无名的人生》的报告文学呈现在众人面前。老人戴上老花镜细看,不禁老泪纵横:“30年了,我30年没见的旭华原来一直在为国家做事情,大家都错怪他了。”

核潜艇研制成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黄旭华等人的身份仍然是军方秘密。即使《文汇月刊》的报道也不能使用黄旭华的全名,只能称之为“黄总设计师”,尽管文章只提及这位学生姓黄,没有写出全名,也没有照片,但老人确信文章里的人就是她的三儿子黄旭华。知儿莫若母!

30年来背负着家人误解的黄旭华,身边幸有夫人李世英坚定的、无私的支持。对这位贤内助黄旭华曾用“三品”给予充分的肯定与赞美,“三品”即品德、品质、品味也。李世英不仅是黄旭华工作上的好帮手、生活上的好伴侣,也是家庭中的顶梁柱。就连黄旭华院士的发型几十年来都是由夫人李世英亲自打理设计,在李世英无微不至的精心培育下,他们的三个女儿,如今也都成长为出色的人才。

中国“核潜艇之父”、汕头市聿怀中学五院士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用自己的人生经历,书写科技报国的感人篇章,作为一个潮汕人,他心系家乡,关注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关心年轻一代的教育和成长。2023年2月19日,在潮汕星河奖第三十三届颁奖大会上,以他的名义首度设立“潮汕星河黄旭华科技创新奖”,潮汕星河奖基金会副理事长沈民奋表示:“广东省潮汕星河奖基金会于2022年启动,第一届‘潮汕星河黄旭华科技创新奖’的评定工作,其目的就是要号召全社会学习黄旭华院士,敬业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及时总结和表彰在科技创新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先进个人,激励广大青少年学习他们乐于奉献、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

如今,我国核潜艇发展正在大步向前。年逾九旬的黄旭华院士表示:“虽然我现在年龄大了,已经退出一线,但我感觉我的责任并没有完。我现在的责任是给新一代当啦啦队长,给他们鼓劲儿。”他用“三面镜子”来勉励年轻人:一是放大镜,跟踪追寻有效线索;二是显微镜,看清内容和实质性;三是照妖镜,去伪存真,为我所用。


黄旭华题字.jpg

黄旭华题字

2021年10月,为鼓励装备科研人员不断开拓创新、勇攀高峰,激励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黄旭华院士向七一九所捐赠了1100万元个人所获奖金,作为科技创新奖励基金。据了解,黄旭华个人所获得各级各类奖项奖金逾2000万元,他几乎全部捐献用于国家的科研、教育及科普事业。截至2017年12月,黄旭华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位、船舶设计大师2位、中国船舶重工集团首席技术专家2位、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1位、型号总设计师7位、型号副总设计师30余位。

黄旭华说:“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希望通过我的捐赠,让更多的人关注、关心、支持科研、教育和科普事业。”黄旭华的一生,就像他研制的核潜艇一样,寂静无声,默默地为国家的安全保驾护航,激励着中国一代又一代的科研工作者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