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阵

官方微信

扫码订阅

扫码开票

杂志内容

心出发的地方——邓小岚与马兰村的故事

初识邓小岚,是在她父亲邓拓诞辰百年纪念会上。那是2012年2月23日,一个阴阴欲雪的初春。开始,有点分不清姐姐小岚和妹妹小虹,她们不仅长相酷似,神态举止也一样温文尔雅。熟悉后发现她们还是有些不同的。如果说小岚如静水流深,润物无声,小虹则如清泉激荡,掷地有声。那时,他们姐弟几人经常被电视台请去,讲述他们父母和家庭的故事。他们谦和温润,落落大方,处处流露着一个幸福家庭的基因和教养。每每此时,我都分外感怀。仿佛聆听了一曲戛然而止的天籁之音。那是怎样一个美好家庭啊!仿佛从未击碎过梦的涟漪,他们内心依然丰盈、清澈、浪漫。

2018年,单位举办社史展,我接待了晋察冀日报研究会一行,邓小岚也来了,她是会长。闲谈中听人说她在河北阜平山村教孩子们音乐10多年了。我大为感动地看着她,她却只是羞涩一笑。直到2022年2月23日,我跟随她来到太行山深处马兰村,才深深体会到,从北京到河北阜平、18年翻山越岭、大包小包搬运,她每一次回“娘家”都委实太不容易了!

mmexport1672397482855.jpg

雨果说:开启人类聪明的钥匙有三把: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还有一把是音符。在马兰新村邓小岚“家”里(更像音乐教室),见到大提琴、小提琴、手风琴、吉他、电子琴、古筝、笛子、曼陀铃的惊叹,让我有点回不过神来。这哪里是在闭塞大山里,简直就是北京某个乐队演出间。

一抹飘逸,如闪烁火焰,烙刻了17世纪古希腊的优雅高冷,似乎永远属于神圣殿堂的小提琴,想不到有一天,一位中国乡村女教师改写了它的命运。放下身段,洗尽铅华,走出现代交响乐演播厅,跟随邓小岚来到大山深处,清风旷野,溪水潺潺,在山村女孩手指间,世界名曲贝多芬《欢乐颂》流淌出不一样的神韵。这是一次生命与青春觉醒的交响。山中偶遇、被邓小岚此番壮举感动的音乐人阿里和他们团队往返马兰,追踪邓小岚与孩子们纯真自然的音乐故事,拍摄出了原生态音乐纪录片《马兰的歌声》。来过马兰的人几乎都会哼几句《如果有一天你来到马兰》,唯美浪漫画面充满了梦幻与感动:少年背着乐器,强健的脚大步走过田埂、小溪、石板路,天空蔚蓝,鸟语花香;溪水旁、猪圈旁、大石头上、玉米地里,少年指甲里藏着黑色的泥,手面皴裂,手指裂着口子在练琴……音乐带着泥土的味道,在少年心里扎下了根,现代文明以如此美妙方式唤醒了村庄。

2022年2月4日、20日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上,44个阜平山里娃用希腊语演唱了冬奥会会歌。世界在那一刻静止了。巨大反差却又如此美妙和谐。什么样的力量,谱写了这样的传奇?

借着奥运炫风,人们发现了这群活泼灵动孩子身后的邓小岚。79岁的她山区义务助教18年的故事,瞬间感动了无数人。

冬奥会闭幕式还没结束,邓小岚就回到了马兰。她兴奋地准备着迎接孩子们归来。在北京、保定、马兰之间,她马不停蹄,甚至没来得及与家人一起分享这份喜悦。

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邓小岚和张艺谋及阜平马兰的娃娃在一起。(邓小岚亲属供图).jpg

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邓小岚和张艺谋及阜平马兰的娃娃在一起。(邓小岚亲属供图)

23日,我与她同回马兰。一路上,聊得最多的是她的马兰梦:小山村里种满季节不同的花儿,人们唱着动人的歌谣,幸福快乐地生活着。我被她浪漫的理想气息深深感染着,想留在马兰给她当个助手,她高兴地答应了。我们相约:春暖花开,马兰再会。


山风,如凝重智者,一页页翻卷着恢宏的历史篇章。驱车太行山间,仿佛听到枪弹声在耳旁掠过。多年以来,邓小岚姐妹就是沿着这条山间小路追寻父辈足迹的。从史家寨司令部旧址的石头房基,湮灭的窑洞,曾藏有兵工厂、造纸厂依然巍然耸立的金龙洞,残存的土屋……就能回到并不遥远的辉煌苦难岁月,仿佛看到父亲和战友们在这里树叶充饥、冰雪解渴、山石为床、马背办报的点点滴滴。岁月隐匿,山色亘古,慢慢闪出了邓小岚和孩子们欢快的琴声与歌声。这样的切换,美妙自然,不正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理想生活吗?

北营之夜,凭着黑暗中战友递过来的一根步枪背带,身孕8个月的丁一岚爬上了日卜山顶。1943年12月24日,在一间寒风凛冽的破旧茅屋里,邓小岚出生了,烽火连天中,她幸运地活了下来,根据地乡亲养育了她。70年后,邓小岚再次登上日卜山顶,冥冥中她看到父亲的战马倒下了,几个战友也倒在敌人枪声中。邓小岚曾无数次深情讲述那些与她擦肩而过烈士们的故事。马兰村外,平缓山坡上,大石如鹰护卫,松树挺立,流水潺潺,阳光灿烂。当年,父亲为牺牲战友选了这里做安眠之地并起名“烈士居。”今天,鲜花环抱,琴声萦绕,邓小岚与烈士们相依相伴,永不离分。

1945年的秋夜,在干爹陈守元兴奋的脸上和温暖怀抱里,幼小的邓小岚感到了世界的变化。此时,在几十公里外下雷堡窑洞坚持办报的父母,也在漫山遍野火把里庆祝胜利。父亲难耐激动,挥笔写下《清平乐·庆祝抗战胜利》:“喧天锣鼓,卷地红旗舞。革命长征万里路,极尽人间艰苦。今朝四海同声,欢呼抗战功成。喜见漫山遍野,火光星月齐明。”吟诵父亲留下来的诗句,是几十年来邓小岚理解和怀念父亲的最好方式,父亲伟大而坚定的乐观主义情怀始终鼓舞着她。

抗战胜利后,邓小岚恋恋不舍离开养父母,到张家口与父母短暂团聚后又随部队撤回阜平。此时,父亲在十几里外的麻棚村办报,邓小岚和弟弟邓云跟着母亲住在栗园庄,母亲在村后山坡临时搭建的广播电台播音。至今村里人还记着这条播音小道。天气晴好时,5岁小岚会带着弟弟爬上山坡摘野花、听鸟鸣。爸爸常骑着马来看他们,云中也有锦书来。这短暂而快乐时光是邓小岚对阜平的最初印象。沿着这条播音小道,丁一岚走到了北京天安门广场西侧,向全世界播报了共和国开国大典这一激动人心时刻。她是新中国第一位女播音员。

摄影 朱悦华IMG_20220824_161122.jpg

跟随父母进京后,邓小岚开始了住校生活。她活泼开朗,喜欢唱歌跳舞,参加各种文艺活动,跟着广播交响乐团老师学会了拉小提琴。那时邓家常开家庭文娱晚会,举办家庭小画展。兄妹五人有吹口琴、弹吉他的,有拉小提琴、手风琴的,一家人欢聚一堂,吹拉弹唱,十分欢快。小学五年级时邓小岚迷上了苏联芭蕾《天鹅湖》,有了一个舞蹈梦。父亲画了芭蕾舞演员速写画送给她。在父母支持、鼓励、启发、引导下,1963年她考入清华大学工程化学系,学习原子能化学。邓小岚品学兼优,多才多艺,大学二年级就成了预备党员。1966年“文革”爆发,席卷全国。1970年大学毕业的邓小岚被分配到山东泰安一个刚成立的小药厂,干灌装药水这样的简单工作。即使最简单、最琐碎的工作,邓小岚也一丝不苟,勤勤恳恳干好。盛药水的瓶子一抱一大包,不小心就会稀里哗啦碎几个,邓小岚总是格外仔细地一个个码好。音乐成了她知心朋友,陪伴她度过人生至暗时刻。业余时间,她教工友唱歌、教孩子拉琴。她担任过车间技术员、车间主任,后调到实验室工作。她帮助药厂建立和完善了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熟悉她的人说:邓小岚是工程师中懂音乐的人,也是业余音乐人士中懂工程管理的人。她的工程管理与音乐才能在马兰又一次大展宏图。

50年后,舞蹈梦圆。她参加了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印友好协会、印度驻华使馆联合举办的“2010年中国人表演印度歌舞”网络大赛,67岁的她是年纪最大参赛选手,她身着莎丽,额头点着吉祥朱砂,舞姿优美,舞步矫健,充满青春活力与异域风情,赢得大赛特别奖。而她年轻的心灵就像盛开的山茶花,那么芬芳美丽,生机勃勃。


马兰街头,遇到67岁的孙秉莲,她主动跟我攀谈起来。在她看来,村里来了陌生人,多半都跟邓小岚老师有关。她告诉我:她家的房子是邓老师设计的。我好奇地来到她家。盘旋而上的楼梯、高大的壁炉、欧式踢脚线,一眼就看出设计者的审美趣味。我在心里笑了,除了邓老师,谁还会如此浪漫和心灵手巧?与她家一街之隔,是邓小岚刚来马兰时的落脚地“二姐”家。土屋犹存,如沧桑老人,慈祥地看着年轻路上的青春影。至今村里还流传着邓拓为新郎牵马坠镫的佳话。

太行山深处的马兰村,是《晋察冀日报》驻扎时间最长的地方,报社同志与乡亲们结下了深厚的生死情谊,19位乡亲为保护报社献出了自己生命。邓拓曾以“马南邨”笔名纪念这里,母亲给邓小岚留下“马兰后人”印章。50多年后的一天,邓小岚来到这里。她发现马兰的孩子居然不会唱歌,内心被深深刺痛了,她决定教这里的孩子唱歌。18年来,在北京与马兰之间她频繁奔波,从教孩子唱歌、组织乐队、走出大山、到各地演出、回到马兰举办儿童音乐节,她的“动静”越来越大,她的梦想如此年轻而美丽,充满了不屈不挠的执着与热情,似乎什么也难不倒她。

身穿黑色晚礼服的孙志雪举办了个人演唱会,她现在是北方民族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研究生,是邓小岚的早期弟子。她不相信邓小岚就这样猝然而逝,像从前一样,时常给她发个微信:“邓老师,元旦快乐啊!明儿就是2023年了,时间过得可真快啊。今年专业课考试、钢琴和声乐都是第一哦。小小的开心一下,我会继续努力的。”每每此时,她止不住热泪长流。从七八岁跟着邓老师学习音乐,邓老师更像是她亲爱的家人……

被音乐浸染的孩子不断走出大山,像鸟儿飞向更加广阔的蓝天。邓小岚还在大山中坚守着,像燕子衔泥一样,一点点为孩子们构筑音乐的爱巢。她坚信只要留住音乐,就会留住孩子们心中的快乐。她坚信通过学习音乐,对自然、对祖国、对家乡的爱会沁入到孩子们灵魂中。教孩子们音乐也让她收获了极大的快乐与满足。

马兰音乐城堡——邓小岚自己设计的欧式古典风格三层建筑,矗立村头,将一个山村音乐与建筑品位提高到了艺术的高度。她和孩子们爬上梯子,以墙壁为画板,绘出了一树花开,绘出了翱翔的音乐梦。

鸽子舞台——大山脚下,展开的手掌如鸽子托起明天,一砖一石,垒起了她对孩子们未来的美好希冀。

月亮舞台——大自然、孩子、音乐这天籁之音的美妙组合,是邓小岚唯美浪漫“马兰梦”之集大成。在父亲带领队伍冒雨疾行,爬上四道岭,向灵寿核桃树一带进发的山谷苇沟,邓小岚千方百计建起了如梦如幻的月亮舞台。一枚圆月被折叠成空中、地面两部分,半月形舞台背景,别致的斜坡,孩子们可以欢快地跑上跑下,舞台衣帽间隐藏在半个月亮后面,楼梯扶手盘旋而上的是德彪西《月光》曲。山涧小溪,沿着长长人工渠,逶迤而来,蔚然而成舞台前玉带般“兰梦湖”。我被深深震撼了。那么不起眼的一条涓涓细流,居然攒起这么大的水面,起了这么美丽的名字,也许只有邓小岚才能想到做到。这多像她18年的坚持啊!皓月当空,水中倒影与空中明月交相辉映,孩子们清纯的歌声与清澈泉水如珠玉落盘,回荡在山谷间。一切的一切,美轮美奂。这是设计师刘阳专门为邓小岚与马兰小乐队设计的。邓小岚像怀揣梦想的少女,坚定地把它变成了现实。

摄影 朱悦华IMG_20220824_154648.jpg

18年的坚持,赋予了邓小岚生命意义别样的纯粹美丽、深沉坚韧以及强大的感召力。她温和而坚定、宽容而悲悯的微笑温暖着每一个走近她的人。一个时代也许更需要温和坚定的力量,需要使命感的坚持。

2022年2月冬奥会后,邓小岚将第五届马兰儿童音乐节定在6月份的端午节,她设想下半年还要举办一场《马兰歌声》专场音乐会。月亮舞台加快了后期工程与环境绿化进度,大型挖掘机和工人在加紧施工。早春山谷,寒意料峭。邓小岚白天在马兰小学上音乐课,一早一晚就去月亮舞台转转,看看施工进展,检查工程质量、水渠坡度、游乐场建设等。她经常骑一辆半旧电动车,车钥匙卡片正面是一把小提琴,背面是她名字和电话号码(她经常忘记拔下钥匙)。3月16日晚,邓小岚和孩子们在北京录制完《经典咏流传》,深夜11点回到马兰,第二天她顾不得休息,一大早赶到马兰小学上音乐课。3月18日,鹅毛大雪。这一天可真冷,慕名而来的人可真多!邓小岚忙着接待,欢歌笑语,久久回荡。3月19日傍晚,她终于倒在了月亮舞台。3月21日,在北京一家医院,她安然离世……

桌上,几瓶没吃完的药,医生开具的病历夹在月亮舞台施工图纸中,马兰村旅游开发规划图表详细规整,简朴床头放着她给孩子们的留言,药盒背面是她抄写的一首新歌:“时光就这样匆匆走远,留在记忆里的是欢乐时光……”

放不下太多未完成的事情,她就这样匆匆地走了……

像失去了自己的亲人,马兰乡亲们陷入悲痛之中,他们万般没有想到,他们的邓老师会离去得这么突然。认识不认识的人从四面八方给家人打来电话、发来微信和视频,发自内心的感叹和赞美如潮水般在互联网上涌动……

她是一曲美丽动人的歌,是月光下清雅的小提琴曲,是山间奔腾的交响,是春风轻拂的笛音……她以美妙音乐浇灌了孩子们心田,她以18载崇高无私付出赋予山村独特的精神气质。她当选了“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

我们来了!这是所有爱戴邓小岚的人们,为完成她未竟事业发出的共同心声。

小岚老师,你听到了吗?你率领着露珠小草,率领着音乐和孩子,在山谷间,举行一场盛大演出,那是人类精神的盛典,吸引着无数志同道合者,从城市、从乡村、从世界各个角落奔赴而来。你在哪里,演出就在哪里,我们就奔赴哪里。因为那是光照的地方,是心出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