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阵

官方微信

扫码订阅

扫码开票

杂志内容

买衬衫记

作者简介:邓刚,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人民文学》编委。发表《曲里拐弯》、《山狼海贼》《绝对亢奋》《迷人的海》等作品数百万字,作品改编成影视剧本《站直啰,别趴下》《狂吻俄罗斯》等多部。

我身高一米八五,冯骥才一米九二,我觉得这家伙可能快两米了,因为与所有人在一起,我都是俯视或平视,但和他在一起得仰视,很不习惯。

文坛上人们称冯骥才为大冯,很有亲切感。但我对他的亲切是他写文章赞扬我的小说,而且据说是他对当时文坛权威冯牧先生说,邓刚的生活贫苦而艰难,希望冯牧到大连为我“说说话”。后来冯牧真就到大连看我,使我刚写几篇小说就成为中国作协会员、理事什么的,并获奖若干。我为此受宠若惊,心下对大冯有说不出的感激。

大冯多才多艺,有人说他是小说家,有人说他是画家,有人说他是篮球运动员,还有人说他是民间文化学者,甚至说他是社会活动家。他写了那么多的著名小说,但最感动我的却是一个短篇《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说是矮丈夫雨天总是为高个妻子高高地擎着雨伞,后来妻子去世,他在雨天还是高高地擎着雨伞,似乎高个的妻子还走在旁边……看得我热泪盈眶。

然而,真正和大冯在一起,第一的感觉是他幽默,太幽默了。他在人群中的位置,总是众星捧月,大家都围着他,听他讲话几乎就一句一笑,绝对超过相声演员。他说他乘公共汽车,必须把车顶上的通气盖打开,整个脑袋露在车顶外面,可以看很多风景。

八十年代中期,大冯和邓友梅及我的小说在《上海文学》获奖,我们三人同时到上海领奖。邓友梅在我眼里,已经是顶礼膜拜的作家了,但大冯却“放肆”地调侃他,说邓友梅拿到奖金后,数了一遍感觉不多,但数了两遍就感觉挺多了。也就是说本来得一千元吧,数了两遍就觉得是两千元了。邓友梅很老练,表情置若罔闻,就像没听见。我表面不敢笑,但心下却笑得要岔气儿。

然后,大冯带我去拜见巴金,他给我和巴老拍照,照出的结果是我在照片的右侧,巴老在左侧。有人说:按国际标准是主人在右,客人在左,你和巴老的坐位颠倒了。但大冯却幽默地说:这多奇妙啊,你本来是去拜见巴老,而现在成了你会见巴金!偷着乐吧!

我当时最忧心的是买不到大号衬衫。过去当工人,怎么都行,赤膊光身无所谓,上班下班都穿工作服,也觉得正常。可现在毕竟能写小说,人们都称我是作家了,就开始有了自尊心,要点脸了,不能稀里糊涂,穿戴总得像个人样啊。问题是所有的百货商场都买不到我能穿的大号衣服。过惯了穷日子,我从来没有到服装店量体裁衣的想法,也没有那个能力和胆量。

我对大冯说出我的困扰,大冯说他更买不到大号衣服,而且他说他的困难比我大一倍,因为他要穿特号。于是我们俩约好一起逛商场,买大号和特号的衬衫。我想,上海人称“大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何等了得,到处都是繁华热闹的商场,买什么都能买到!

一大早我就和大冯上路,沿着一条宽阔的商业大街买衬衫。没想到买衬衫他也幽默,当我走向服装柜台时,他就非常巧妙地缩着身子躲在我后面。我询问售货员有没有大号衬衫,售货员都吃惊地看着我这个大块,可就在吃惊之时,大冯猛地在我后面挺直身子,绝对长颈鹿一样向前探着脑袋,故意粗声粗气地说:“还有我!”售货员不仅是惊讶,简直就是惊恐了,真就是惊得满地找眼镜。

上海人一般长得精干细致,看到我们两个庞然大物,就像看到珍奇动物,甚至走出柜台,跟着我们一直到门口。我们又到下一家,继续这一幕的惊讶和惊恐。后来我都忘了是买什么大号衬衫,而是来表演节目,所有商店的售货员看到我们俩都惊讶得哈哈大笑,我们虽然买不到衬衫,但大感有意思。

邓刚在巴金家.jpg

邓刚在巴金家

上海的商业大街似乎永远走不完,然而也永远没有大号衬衫。我和大冯完全是两个高高的活动电杆,引得一家家商场的店员和顾客们爆笑。我们在这种爆笑中乐不可支,但最终是痛苦并绝望。

文汇报的领导得知我和大冯买不到衬衫,也非常焦急,于是通过一些关系,找一家服装店给我们专门做了N多件大号特号衬衫,指定我和大冯到那家商店去买。为此,我和大冯就穿上了崭新整洁的衬衫。因为那时还没有什么服装审美意识,所以我和大冯穿的是一模一样一个颜色一个款式的衬衫。

一些作家们看到我们两个大块穿得太“雷同”了,都觉得不可思议。大冯故意用郑重严肃的口气说:“现在,我们作家的地位提高了,虽然还没提高到‘特供’的地位,但却提高到‘特制’的待遇了。”

在众人的笑声中,我也尽量昂首挺胸,真就觉得我提高到“特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