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阵

官方微信

扫码订阅

扫码开票

杂志内容

寻找海边的华人

1渔村龟咯.jpg

渔村龟咯

本以为是度假之行,结果却是研究之旅。

最近忙,可以用一塌糊涂来形容。好在事情告一段落,赶上早已定好的两天假期,刚好可以放下工作,物我全忘一阵。没想到还是没有完全做到,或者说完全没有做到。

此番赴龟咯,是熟人组织老少40多人的两天一夜游。周日中午,负责人提出一个我没想到的要求:让我到时给大家讲一下龟咯的历史。啊!我是学历史的,难道什么历史都可以讲的吗?不过,这就是人家对我的期望。想来想去,还是不能让他们失望。要不以后好没面子!于是,当天晚上备了备课。第二天巴士行进到马来西亚后,我就在车上开始作起报告。龟咯地理,周边情况,六大看点,旅游冲动,龟咯历史,侃了20多分钟。有四分之一的团员以前去过,没有人指出我有讲错。好险!

既然又做起了“专家”,尚未放松的职业神经再度兴奋起来,还是觉得研究是本人兴趣,光玩没劲。

周一下午1点到达住处龟咯港脚海洋度假屋,周二10点半离开。说是两天一夜,呆在龟咯实际上一天还不到。但放下行李,就去找老板杨益利夫妇聊天,掌握概况,收集故事。老板人不错,比较爱说,成了我的第一个“采访”对象。当然有时要跟着他后面,因为他忙里忙外在招待客人。

周一下午 5点半后,我跟着一个团员去看她在对面渔村咸水港的朋友许阿发,一到他家就问这问那,缠住不休。我的好奇心,好像让他特别开心。后来带着我转了村里的庙宇、学校、戏台等,介绍了很多情况。这是第二个“采访”对象。


5戏台.jpg

戏台

第三个“采访”对象是我主动去上门的。他是杨益利的二弟杨益林,度假屋就在他大哥对面不远。周二上午我利用一个多小时的空当儿,跑去采访,得到好多重要的信息。我还从他那里了解到村长家的地址。后来午饭后利用等车时间,直接奔去,想做个15到20分的突击采访,拿到一些“官方”数据。村长刚好去新加坡了,不巧!


4启蒙学校.jpg

启蒙学校


此外,为了熟悉场景,把渔村的高脚路来回走了五次。而很多同行的人才走过单程一次。

采访、走访的收获,是补充证实了我原来凭借三五条资料建构的龟咯历史。更重要的是,对一个华人渔村的生活有了实地的感受。

龟咯华人的生活,当然要与海联系在一起,才能说得清楚,说得有特色。海潮,海风,渔船,高脚屋,陪伴华人走过了六七代。他们靠海为生,熟悉海性。然而近年来海还是那海,生活却变了。人多了,机械发达,渔网越来越大,加上海盗增多,印尼军警勒索抢船,他们出海少了,捕到鱼少了,只好转向养殖为主。渔村度假屋更是成为人人指望的新行业。

这里基本还是传统的华社。从福建的海边来到马来西亚的海边,他们好像是把原先的渔村搬到这里。家族网络、同一职业和共同信仰,让整个渔村都似一个整体。有个村长,竟然是自愿服务性质,不领薪的。 感觉他们是个自主、自然、自在的社会。

两个渔村都普遍信仰大伯公和妈祖。还有关公、拿督公、玄天上帝、大圣佛祖、太上老君、黄老仙等。印象很深的是,所有寺庙也都是在高脚屋里。咸水港6月18日纪府王爷诞辰,全村所有寺庙的尊神菩萨都搬到一起庆贺。

节日中春节最热闹,但其他节日并不很强调了。另外是妈祖、大伯公诞辰庆祝,做戏要连续五六天。中元节也是歌台不断。细想这里的节日形态其实还是丰富,因为人、神、鬼的需要都考虑到了,保持平衡,缺一不可。

两个渔村都是一千出头的人,但有两所华文小学。耕文小学是国民型,华人学生绝大多数。启发小学建在高脚屋上,有1996年两层楼的新校舍,1960年的旧校舍,还有我推算应该是30年代、已经倒塌的更旧校舍。上中学要去县城笨珍。

华人操福建话多,马来语也都流利。有老年人不会讲华语。再新一代讲福建话。有趣的是,一村讲金门话,一村讲厦门话,都是福建话,但好多表达不同。祖先从中国带来的差异,虽一街之隔,竟然保持至今。

华人看报纸主要是《星洲日报》,地方版为“大柔佛”。电视看新加坡台,很少看马来语台,国家二台广东话的节目不看,看不懂。

交通、行政、教育、经济上,龟咯都是跟笨珍联系多,不太去州府新山。接触到的人对中国的感情不错。说村里有为中国地震捐款。许阿发对我说:“我们虽然在马来西亚,对中国是支持的,因为我们的祖先来自中国。”听得我有点感动。

感觉华人对物质进步是满意的,谁都喜欢提起以前住亚答屋时如何如何。他们很能适应环境变化,找到新的生存方式。但还是有不安全感。杨益利说:“马来西亚就是这样啦。”我问他太太是否去过不到十海里外、看得见的印尼井里汶时,她回答:“没有,那里马来人很多的。”唉,只有在自己人的地方,华人心里才是踏实的。


8水上人家.jpg

水上人家


的确,华人的生存意念和毅力是惊人的,但他们对文化、习俗、传统、信仰的坚持大多是随众的。对于刨根究底的提问,诸如“为什么叫龟咯?”“为什么要拜纪府将军?”“什么时候有这个风俗的?”,答案大抵不外乎两个:“不知道。”“一路来就是这样啦。”至于祖先移民创业的系统叙述,一般人嘴里是很难听到的,最多只是记得祖父母一辈的三两件事。总体来说,普通华人不太去进行文化思考、整理和创造,一切让生活随风淡淡而去。

龟咯华人生活调查,完全是在一时冲动下自发而为的。“忙”里偷闲,总共抽出六七个小时左右。如果事先联系,有两天时间,应该可以做得更好。

品尝海鲜、听涛出海之外,能够了解记录点海边华人的生活,不也是一种特别的收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