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阵

官方微信

扫码订阅

扫码开票

杂志内容

红色印迹:回望北京工人报刊

编者按

五月一日是劳动者的节日。从1920年3月,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立后,开始利用报刊开始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算起,北京这座城市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成为我党早期开展工人运动的基地之一。伴随着北京工人运动诞生的北京工人报刊,走过了怎样的风雨历程……


1920年3月,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成立,便开始利用报刊开始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从1920年11月7日,由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在北京创办的工人刊物《劳动音》周刊(杂志)到今日的《工会博览》杂志;从1921年7月,由北京党组织创办的我国早期的工人报纸《工人周刊》到今日的《劳动午报》,伴随着北京工人运动发展走过了百年的风雨历程。


位置一:1920年《劳动音》 周刊.jpg

1920年《劳动音》 周刊诞生地


由于种种原因,尽管北京工人报刊在发展历程中经历数次停办、复刊、改名,或交替发展,但其肩负着为工人阶级鼓与呼的舆论使命永远不变。在我国工运史上,记录着它们发展的轨迹以及其顽强的生命力。那么,北京工人报刊的历史是如何沿革的呢?


早期工人运动中诞生的北京工人报刊

1921年7月底,北京党组织在北京创办《工人周刊》;1920年11月7日,北京党组织创办了《劳动音》周刊

早期创办工人刊物的主要任务,就是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唤起工人的觉醒。追溯《劳动午报》和《工会博览》杂志的发展历史,就要从北京党组织领导工人运动而诞生的相关工人报刊中寻找足迹。

1920年,李大钊等在北京发起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并与邓中夏、罗章龙等革命先驱一起,于同年11月7日在北京创办了《劳动音》周刊(杂志),这是北京地区最早的传播共产主义思想的工人杂志。据史料表明,《劳动音》周刊(杂志)是一本通俗性的工人刊物,由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主办,邓中夏担任主编,罗章龙、黄凌霜、陈德荣曾参加过编辑工作。每期32开本16页。邓中夏(署名“心美”)为《劳动音》撰写发刊词《我们为什么要出版这个〈劳动音〉呢?》,文章指出,其目的在于“阐明真理,增进一般劳动同胞的知识,研究些方法,以指导一般劳动同胞”,“改良社会组织”。这本杂志通过报道工人遭受残酷剥削压迫的具体事实,对工人进行教育,提高阶级觉悟,很受工人们的欢迎。到1920年12月,《劳动音》每期销售2000份以上,主要发行于长辛店、 南口等工人聚集地区,成为当时北京工人革命的旗帜。1920年12月初,遭北洋政府查禁、停刊。后曾改名《仁声》出版,不久停刊。

北京共产主义小组非常重视刊物在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的作用。《劳动音》周刊(杂志)遭北洋政府查禁后,1921年7月,李大钊同志领导的北京党组织又创办了我国早期的重要工人报纸——《工人周刊》。罗章龙任主编,李大钊、宋天放、高君宇、何孟雄等参加编委工作。辟有评论、劳动新潮、调查、特载、工人常识、工人之声等栏目,报道各地工人受剥削、受压迫的遭遇,大力提倡工人组织起来,开展维护工人阶级自身利益的斗争。先后在北京、郑州、天津等地发行,行销全国和国外,远至东南亚及远东赤塔、海参崴和法国等地的华工中间,每期销售量在几千份,最多时达两万份,这在当时是一个相当可观的发行数量。


位置二:1922年《工人周刊》.jpg

1922年《工人周刊》

位置三:1925年《北京工人》杂志第九期.jpg

1925年《北京工人》杂志第九期


1922年8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由上海迁至北京,加强了对北方地区工人运动的领导,《工人周刊》便成为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机关报。1924年2月,改为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的机关报。从这段历史以及从我们党对报刊的从属主办主管关系看,由北京党组织创办的《工人周刊》从1922年8月起已经改属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机关报,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讲中央级报纸了。该报1926年底被北洋政府查封。

为了进一步发挥媒体的宣传作用,发动和组织工人、指导工人斗争,在李大钊、赵世炎等亲自倡导下,积极筹划新的工人刊物的创办工作。1925年6月15日,由中共北方党组织主办的《北京工人》周刊(杂志)在北京创刊,担任中共北方区执委会组织部长兼职委会书记的陈为人任主编。《北京工人》周刊竖排,32开本,零售价铜元二枚,全年定价大洋三角。

《北京工人》杂志真实地报道北京工人运动的消息和反映工人群众的呼声,猛烈鞭挞和揭露工贼的丑恶面目。


4)1950年时任《北京工人》美术编辑、著名漫画家李滨声设计的插图 拷贝.jpg

1950年时任《北京工人》美术编辑、著名漫画家李滨声设计的插图


现存的《北京工人》第九期里《社评》曾指出:“要联络各业工友,要与全国工友联合,慢慢地要与世界上的工友联合”,首先要“与印刷工人联合,组织北京总工会,再加入中华全国总工会”。这期杂志还刊发了《力争工会条例》《匪类——江亢虎要复辟》《本京工界办会的黑幕》《劳动新闻》等等。刊物受到工人的欢迎。1926年,《北京工人》遭北洋军阀政府查封而停刊。


新中国成立后的北京工人报刊

1950年5月1日,在中共北京市委指导下重新创办了《北京工人》杂志;1967年4月20日,北京市工代会又创办了《北京工人报》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新闻出版业发展迅速。1950年2月,北京市总工会宣告成立,《北京工人》《北京工运》《工会工作》等市总工会的刊物相继创刊。

1950年5月1日,在中共北京市委指导下,北京市总工会创办了《北京工人》杂志(也可视为1925年《北京工人》杂志的复刊),半月一期,32开本。杂志稿件按重要性分别由邓拓(市委宣传部长)、廖沫沙(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等审阅。具体领导工作由曾在延安《解放日报》、晋察冀边区《冀中导报》工作过、当时任市总工会宣教部部长的祖田工担任,下设编辑部。

《北京工人》杂志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对职工进行政治教育、配合党的中心工作、鼓励生产竞赛、普及文化科学知识、培养工人作者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批工人作家的成长与《北京工人》杂志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老舍、周立波、田间、袁水拍等作家和学者都为杂志撰过稿并为杂志的通讯员队伍授课。曾任全国文联党组书记的高占祥、已故诗人李学鳌以及后来调入北京日报社的几名记者都曾是《北京工人》的通讯员。

1951年1月,因工作人员全部投入“三反”“五反”运动,杂志停刊,共出版发行了36期。

文革开始后,1967年4月20日,北京市工代会又创办了《北京工人报》(也视为《北京工人》杂志的复刊,从杂志形式变成了报纸形式)。《北京工人报》期发行量达到了8.5万份,1972年5月30日停刊。1967年,青年画家刘春华创作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北京工人报》在报道“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亮了安源工人运动”展览时,将刘春华的作品作为题图率先发表。之后,《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等都相继刊发了这幅作品的彩色照片,并发表了阐释画面政治意义的文章。这样,这幅油画一夜之间就成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又一优秀范例”,与“八个样板戏”一起成为艺术领域最高成就的象征。 

1950年创刊的《北京工人 》创刊号.jpg

1950年《北京工人 》创刊号


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北京工人报刊

1984年10月,《北京工人》杂志再次复刊;2001年1月,《北京工人》杂志更名为《工会博览》杂志。1992年末,《北京工人报》复刊;2000年12月,《北京工人报》改名为《劳动午报》

改革开放后,为了提高职工的政治思想素质和文化技术素质,进一步发挥当家做主的积极性,当好改革和发展的主力军,市总工会党组请示市委批准,《北京工人》杂志于1984年10月再次复刊。开始为双月刊,1986年1月改为月刊。时任市委副书记徐惟诚写了《祝〈北京工人〉创刊》的《代发刊词》。1984年12月,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同志为《北京工人》杂志题词:“祝《北京工人》成为职工群众大家看大家办的首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鼓舞者、喉舌和镜子。”

由于《北京工人》杂志内容雅俗共赏,受到职工和工会干部的欢迎,期发行量超过3万份。在1992年,被全国总工会评为最佳工人刊物;在第三四届“全国工人报刊好新闻好作品评选”中,有6篇作品分别获得一等、二等、三等奖;1994年,进入“全国百家优秀报刊”行列。

1992年末,市总工会决定在继续办好《北京工人》杂志的同时,创办《北京工人报》。《北京工人报》是面向首都广大职工群众和工会工作者的政治性综合性报纸,于1993年1月1日创刊,向全国发行。《北京工人报》以反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职工的现实生活为报道重点,通过稿件反映广大职工在改革开放形势下从事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表现新时代工人阶级的风貌。为了及时反映职工的意见和要求,1999年1月5日,报纸开辟了《职工热线》专栏,备受社会欢迎。

根据市场经济发展需要,2000年12月,《北京工人报》改名为《劳动午报》;同年底,《北京工人》杂志更名为《工会博览》。

更名后的《工会博览》半月刊,改为32开本,内容也进行了大调整,作为以工会工作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性刊物,发行量一路上升,现在的《工会博览》杂志已成为发行量最大的北京市级杂志之一。现为旬刊,每月出版三期。被中国工人报刊协会评为优秀期刊、被市新闻出版局评为一级期刊。

现今的《工会博览》杂志,具备时政类新闻期刊杂志的所有属性的同时,还具有鲜明的工会特色。


老舍正在为工人作者讲课.jpg

老舍正在为工人作者讲课

更名后的《劳动午报》,进行了一系列的扩版,由原来黑白对开四版改为彩色四开24版。那句“早也报、晚也报,又新又全看午报;喜也报、忧也报,维护权益看午报”的广告语被广为流传,也被市场所接受。“维权110”已成为有鲜明特色的拳头版面。

从1920年11月7日,由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在北京创办的工人刊物《劳动音》周刊(杂志)、《北京工人》杂志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北京工人》《工会博览》杂志;从1921年7月,由北京党组织创办的我国早期的工人报纸《工人周刊》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北京工人报》《劳动午报》。

1925年6月15日创刊的《北京工人》杂志,有工运学者认为,这是现在《工会博览》杂志的前身。其主要观点认为,1925年6月15日创办的《北京工人》杂志的名字以及所在地区与新中国成立后创办的《北京工人》杂志名称相同,所以应该是《工会博览》杂志的前身。但笔者认为,如果我们从历史的、发展的角度,联系起来看,今日的《劳动午报》的历史也可追溯到1921年7月底由北京党组织在北京创刊《工人周刊》;而《工会博览》的历史应该追溯到1920年11月7日,北京党组织创办的《劳动音》周刊。

从刊物分类形式看,以报纸而存在的《劳动午报》经历了由早期工人运动报纸《工人周刊》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北京工人报》《劳动午报》的发展历程;以期刊而存在的《工会博览》则经历了由早期工人运动杂志《劳动音》《北京工人》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北京工人》《工会博览》的发展过程。

从工人运动属性看,北京地区工人运动刊物经历了由早期的《劳动音》(杂志)、《工人周刊》(报纸)、《北京工人》(杂志)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北京工人》(杂志)、《北京工人报》《北京工人》(杂志)、《北京工人报》与《北京工人》(杂志)并存、《劳动午报》与《工会博览》(杂志)并存的发展历程。

从北京市工人报刊的发展历程看,《劳动午报》与《工会博览》在走过的数十年的艰难岁月中,由于种种原因,被迫几次停办,又几次复刊,再到进入新世纪后,改版更名,这两份始终伴随着中国革命历程的走过来的主流报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和中国工人运动的见证者、参与者,为中国革命和中国工人运动尤其是北京地区的工人运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