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纪行
涅瓦河上涌动的诗情
游轮停靠在圣彼得堡城的码头,我们和伏尔加河说再见了。俄罗斯女导游克丽也要和我们分别了,她要从这里去索契的家看望父母。我们纷纷说着祝福她的话,有点依依难舍。克丽说:圣彼得堡是俄罗斯第二大的城市,要比莫斯科更有魅力哟,你们会爱上它的。
圣彼得堡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许多俄国著名诗人、作家,比如普希金、莱蒙托夫、高尔基等人都曾在此生活和从事创作。走在世界闻名的涅瓦大街上,我忽然有一种感觉,街上的歌剧院、咖啡馆、商店、车站甚至街角处那盏路灯,都影子似的飘进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等作家的小说里。如今,整洁、宽阔的街道两旁,是一座座宛如艺术精品的建筑。整个圣彼得堡老城区的建筑,大多是十八、十九世纪建成的,当时的建筑师多来自意大利和法国等欧洲国家。作为俄罗斯的文化古都,圣彼得堡拥有上千座保存完好的名胜古迹,包括宫殿、教堂、贵族庄园等。
我们到郊外的普希金市(又称沙皇村),游览普希金上小学时曾留下足迹的叶卡捷琳娜宫、叶卡捷琳娜花园;沿着芬兰湾感受夏宫大花园中有名的由数十个喷泉和二百五十多尊镀金铜像组成的大瀑布的壮观。不能不提的是,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中,圣彼得堡还拥有过一个响亮的名字——列宁格勒。那是苏联成立后,为纪念革命导师列宁曾于该市发动并领导了“十月革命”,于1924年列宁逝世后,将市名改为列宁格勒的。
阿芙乐尔巡洋舰上的官兵
今天圣彼得堡的美丽繁华,抹不去那个时代的记忆。我们排着队进入票价不菲的冬宫参观,耳边怎么还是响起“十月革命”时列宁的大声疾呼:“为什么不去占领冬宫?快,快去,要占领冬宫!……”现在的冬宫,已多被称为艾尔米塔什国立美术馆,它和中国故宫、法国卢浮宫、英国大英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并称为世界五大博物馆,以古文字学研究和欧洲绘画艺术品闻名世界。富丽堂皇的冬宫博物馆如此之大,讲解员说,如果每件展品只看一秒钟,那么你要看完陈列的所有艺术品,将需要数周时间。我们这些50后,在参观完主要的伦勃朗、提香、达·芬奇、拉斐尔后,还是找到一些与一百年前武装起义的工人队伍“占领冬宫”有关的痕迹。只有我们,在这些无人讲解的地方沉思、凭吊。
晚上,我们入住的地方偏偏叫“波罗的海”大酒店。一问,才知道酒店是圣彼得堡最大的酒店,名字确实是从波罗的海舰队来的。可想而知,涅瓦河上的“阿芙乐尔”巡洋舰,是我们一定要去看的。
翌日,我们先是登上游船,在涅瓦河上与“阿芙乐尔”擦肩而过;下午,我们又步行走向“阿芙乐尔”停靠的涅瓦河岸边。近了,更近了。威武的巡洋舰桅杆上,波罗的海舰队的军旗在风中猎猎舞动。我们能清晰地看到舰艇甲板上,年轻的水兵列队整齐,一位军官敬着军礼,庄严地从士兵队列前走过。他们是要整装待发吗?今天的“阿芙乐尔”巡洋舰又将驶向何方?
情难抑,思绪飞。
下面是我心中涌出的一首小诗《致“阿芙乐尔”巡洋舰》,但愿有家报刊愿意发表它——
百年前寒冷的涅瓦河
你驶向这里不容耽搁
向着冬宫,你的炮口
发射出无产者起义的怒火
百年后有人质疑
你是否打响过那第一炮
其实这已无足轻重
你就是那个叫做历史的躯壳
在中国,我慢慢长大
面对镰刀锤头的旗帜
我曾热血沸腾,唱起
“英特纳雄耐尔”那支歌
今天,终于走近了你
我,一个老了的布尔什维克
就让涛声告诉列宁吧
依然的我,曾经这样来过
拜谒新圣女公墓
到莫斯科,不能不去新圣女公墓。我们放轻脚步,怀着一种虔诚,来拜谒这个世界闻名的墓园。
新圣女公墓始建于十六世纪,占了莫斯科郊外的一大块“风水宝地”,足足有 7.5公顷。我记得这里安放的人物有两千六百多位,一进入墓园,我吃了一惊:介绍上说这里安葬着故去的各界人物是两万六千多位,要在我记忆的数字后面加个“0”啊!为什么叫“新圣女”?因它坐落在古老的新圣女修道院旁,还有一说是十六世纪后这里曾是教会上层人物和贵族的安息之地,当时彼得大帝的姐姐索菲娅公主在这里被囚并葬身于此,有人便把它称做“公主的坟茔”,引人联想。无论如何,到了19世纪,新圣女公墓才成为俄罗斯著名知识分子和各界名流的最后归宿。墓主的灵魂与墓碑艺术的巧妙结合,形成了它特有的俄罗斯墓园文化,也是目前欧洲三大公墓之一。
新圣女公墓的墓墙
按照园内的参观线路,人们第一个要驻足的墓地是苏联著名的飞机设计师安德烈·图波列夫。他有着“俄罗斯航空工业之父”的称誉,也是世界著名的飞机设计师之一。一生共设计了百余种飞机,其中七十多种投入批量生产,创下了几十项世界纪录。他三次获得苏联英雄称号,八次获得列宁勋章。
新圣女公墓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来瞻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里的雕塑。俄罗斯是雕塑艺术的发祥地之一,而从十六世纪起兴建的墓园,主要建筑就是逝者的人像雕塑。称新圣女公墓是一座俄罗斯雕塑艺术的博物馆,一点也不为过。而且,每一尊雕塑又都与众不同,甚至有着令人震惊、沉思的故事。
英雄卓娅塑像
新圣女公墓面积之大,内容之丰富,不是一天两天能够看完的。导游小伍安慰我们:“尽量带大家去看你们想看的哟。”于是,我们在生与死、功与过、是与非、美与丑的时光隧道中穿梭不停。
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几代中国人熟知的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去世时年仅三十六岁。他的塑像虽呈半卧状,面庞却俊朗、坚毅,墓碑下还雕刻着伴随他战斗一生的红五星军帽和马刀。站在墓地雕像前,我耳边不禁响起保尔·柯察金的声音:“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卓娅与舒拉,是我们这代人儿时最崇敬的英雄。不满18岁的卓娅在执行任务时,不幸落入德国法西斯虎口,德军不仅强暴了她,而且还残忍地割去了她的一只乳房。当卓娅英勇牺牲的消息传到莫斯科后,斯大林给当时的城防司令朱可夫大将下令,将惨无人道的德军步兵团的番号立即通报给所有红军部队,只要俘虏了这个团的官兵,一律格杀勿论,不接受他们的投降。抬头望去,裸露着乳房的卓娅是那么美丽神圣!我想起我的大学同学胡舒立告诉过我,她原来的名字叫胡舒拉,父母给家里两个孩子分别取名叫卓娅和舒拉,表达了那一代人的理想和信念。如今,我知道中国胡氏家族的“卓娅和舒拉”,都已是国家的栋梁之材。舒立在出访俄罗斯时,也曾在她敬仰的英雄面前肃立良久。
就这样,我们走过被称为世界男低音歌王的夏里亚宾的墓地,他的歌声曾让大文豪托尔斯泰感动得流下热泪。我们一行中的几位歌唱家轻声哼唱起《伏尔加船夫曲》的铿锵旋律……我们找寻激情诗人马雅可夫斯基、伟大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墓地未可得,却与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级的小说家果戈理、契诃夫的墓地相遇。最后的时间,我们留给了苏联著名芭蕾舞演员加琳娜·谢尔盖耶夫娜·乌兰诺娃。芭蕾女神的整座墓碑由洁白的大理石构成,白天鹅优美的舞姿永远定格在像幕布一样的碑刻上,让人过目难忘。在乌兰诺娃墓园不远处,正在兴建一个新的墓地,在圈起的围栏上,我吃惊地看到,在影视剧《安娜·卡列尼娜》中扮演女主角安娜的美丽女明星的彩色剧照,她将是这块新墓地的主人了。生与死,总让人唏嘘不已!
离开新圣女公墓时,大家都沉默不语。我脑海里不禁涌出著名诗人臧克家的不朽诗篇《有的人》——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