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阵

官方微信

扫码订阅

扫码开票

杂志内容

吃在澳门

微信图片_20220113152711.jpg

尽管香港和澳门相距很近,但生活节奏却大不相同。在香港过马路的时候,人行横道两头闪动的绿色信号灯,发出“嘀嘀嘀嘀嘀嘀”一串急促的提示音,仿佛用一曲快速波尔卡,催着你撒丫子快跑。到了澳门,同样的情形,提示音却变成了“嘀——哒,嘀——哒”的慢四步,让你感觉生活的节奏一下子舒缓下来,这种感觉先到香港后到澳门就会更为强烈。不仅如此,澳门人口少,只有40多万人,汽车也不多,澳门是个弹丸之地,开车不如走路,刚起步就到了。要想去趟珠海,还得再办个“粤”字头的车牌照。所以在澳门车便宜,车牌贵,用处还不大。更何况,在澳门生活的人们,压根儿也没有多少着急要紧的事。于是,美食成了澳门人一个生活追求。

在澳门逗留期间,钜记杏仁饼、鹅肝、葡式红酒、“侉炖海军陆战队”,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钜记杏仁饼“藏”在一条东西向的小街里,何厚铧的胞兄何厚炤带我们来到这里,说:这是澳门最好的饼屋之一,他家也常来买去吃。这里的杏仁饼和花生饼,只有风衣的纽扣大小,上面印有精致的花纹,取一枚入口,咸香带甜,果粒口感清晰,酥而不噎,实在是难得的美味。这里也卖猪肉脯和牛肉脯,老店主用大剪子给我剪了一条肉脯,让我尝试。尝后感觉和我在厦门鼓浪屿尝到的肉脯味道很接近,只是这里的肉脯略厚些,肉汁略多,因而肉质显得更嫩些。于是,杏仁饼、猪肉脯各买了些,带回北京。杏仁饼大家聊着就吃了,最可惜的是,大老远带回的美味肉脯,放在阳台上,一搁就忘了。等找别的东西发现它时,肉脯已经变成了“羊皮”——上面细细密密地长了一层小白毛儿!如此暴殄天物,实在令我辈老饕心伤不已。

第一次吃鹅肝,是2004年1月9日在何先生的私人餐厅DEE8里。鹅肝煎得恰到好处,表皮微微发脆,里面的肉质仍很鲜嫩,滑而不腻。与鹅肝一起摆到我面前的还有虾多士、酥皮田螺、带子、意大利火腿拌蜜瓜和熏三文鱼。后面的菜还有南瓜忌廉汤、炭烧澳洲牛柳和甜品等。至今记忆犹新的,是那里调的红酒。我平生不饮酒,但那里的红酒加了很多冰块和软饮料,最特别的是,杯子里还漂浮着一层切成半厘米大小的鲜水果丁,这足以让我有胆量在众人觥筹交错之机,端起酒杯侧身其间比画比画。

微信图片_20220113152647.jpg

第二天晚上,在焕记海鲜饭店吃的一道被我姑且称之为“侉炖海军陆战队”的美味,又让我领略到了澳门人粗犷豪迈的一面。席面上置一大镬,里面的吃食堆如小山,大块的猪肉、排骨、各种鱼肉、鱼头、藕块儿等物齐来荟萃,热闹无比,边夹边吃,甚是豪爽。不知当初水泊梁山的晚宴,是否也如此畅快淋漓。澳门大学文学院院长程祥徽教授说:“这道菜关键是喝汤,这些鱼、肉按中医的说法都是药渣,最宝贵的是汤药!”于是众人又举碗擎勺,盛汤畅饮,从善如流。

当然,到了澳门还应该去品尝一下地道的葡国菜,马万祺先生的大公子、北京市政协常委马有建先生,请我们在海岛葡国餐厅领略了其中的风味。当天的菜点包括马介休沙律、烧葡肠、瑞士响螺甘笋忌廉汤、咸蛋炒蟹、酥皮焗咖喱牛肋骨、土生佛跳墙、蒜香胡椒鸡、葡国蛋挞等。最有意思的是,在这样一个中规中矩的葡式餐厅里,众人力邀我来段京剧,我只好起身学了一段麒派名剧《萧何月下追韩信》中的流水板,以助雅兴。这欢聚的场面给大家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这两年每次在市政协遇到几位澳门委员,他们就会说:“小周,你的京剧唱得真好!”这种“外行”恭维“棒槌”的话,要是让真正懂京剧的人听了,岂不笑掉大牙?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自幼浸在殖民文化氛围中的澳门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向往和亲近,远比许多内地的朋友来得真挚热烈。或许是“距离产生美”,或许是他们源于血脉传承的文化归属感,如同杏仁饼一样,在濠江镜海的岸边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