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阵

官方微信

扫码订阅

扫码开票

杂志内容

李林:威震敌胆的华侨抗日女英雄

未标题-2.jpg

学生时代的李林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从来不缺英雄,在每一个历史时期甚至会涌现出诸多女英雄。在我国近现代史上更是不乏巾帼女英雄,但华侨女英雄却是凤毛麟角。在山西朔州市平鲁区烈士陵园,矗立着一尊跃马提枪、飒爽英姿的短发女英雄塑像,她就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屈指可数的华侨女英雄之一——李林。


从弃婴到华侨富家女

李林原名李秀若,1915年(一说是1916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生母将其放在漳州市塔口庵门口,母亲陈茶不忍其被弃,便收养了她,带回福建龙溪县抚养,取乳名翠英。李林三四岁时患天花,母亲陈茶担心不已,待李林痊愈后,便在1918年冬天带着她前往印度尼西亚泗水市寻找1898年就离家下南洋的丈夫李瑞奇。此时的李瑞奇在当地已打拼出一番事业,不仅经营两家公司,还是印尼爪哇华侨团体“外南梦”委员会的主席。他不仅热心华侨子弟的教育,还热衷于公益,颇受当地侨胞的敬爱。到了印尼泗水后,父亲为李林取名李秀若。

1924年,李林顺理成章地进入了父亲集资兴办的中华学校。每天放回学家的李林最快乐的时光,便是边帮母亲做事边听母亲讲福建老家的神话传说,而妈祖的故事给年幼的李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成为她意志坚定、敢做敢为等优良人格的源头。

但李林的生活中不仅仅是来自家乡的故事,更多的是让她费解的现象。当时的印度尼西亚已经被荷兰统治300多年,本土印尼人几乎没有人权。某日放学回家,李林急匆匆赶回家请求母亲救救路边上被荷兰人打了一地血的印尼人。母亲却无奈地摇摇头称:在荷兰人的世界里,是没有办法去救一个印尼人的。幼小的李林不禁感到费解:为何有手有脚的印尼人只能挨打不能反抗?

除了让李林费解的这些现象外,印尼留给她印象最深的,就是对华侨的歧视性管理措施。 

在荷兰统治印尼的初期,荷兰印尼当局从我国东南沿海运来大批华人充当苦力。勤劳智慧的华人在印尼凭借自己的双手,从无到有,慢慢积累了财富,涌现出一批富有的侨商。同时,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侨商们发展出多个华侨组织。荷兰统治者对我侨胞在当地的壮大心生畏惧,不仅限制华侨入境和华侨在当地进行的合法生产经营,甚至发生了逮捕、杀害我侨胞的大屠杀事件“红溪惨案”。荷兰印尼当局还规定华侨夜间外出必须要有通行证和夜灯,地位高、富有的华侨也得严格执行这样歧视性的规定,一旦在夜间出行少了这两样,重则便要坐牢。有一次,李林和小伙伴们来到一个美丽的海滨浴场,但站在门口的两位警察却拿着警棍,大声呵斥,禁止中国小孩进入。李林带着一肚子气回到家中,母亲陈茶对此事也只能无奈叹息。

李林虽然在父亲任董事长的中华学校读书,但荷兰统治者不允许学校开设中文课,更不允许讲授与中国有关的知识。但这所学校依然聘请了几位华侨教师。在课堂中,这些华侨教师总会有意无意讲授些许关于祖国的事情。一次,李林的启蒙老师方寅正偷偷为孩子们讲授祖国的大好河山和悠久历史,驻校荷兰官员忽然闯入,不仅撕毁中国地图,还恶狠狠地威胁方先生,最后方寅被迫离职。这件事给李林留下了极深印象,也在她心中种下了民族意识启蒙的种子。

1929年,受印尼大规模排华影响,李瑞奇的生意受到严重冲击,便决定举家回国。陈茶带着一双儿女在当年冬天先期回国。第二年秋天,李林考入陈嘉庚创办的集美学校。陈嘉庚在海外华人的心中颇受敬重,从小李林就耳濡目染地常听父母提及,这次能够入读集美学校,她心中的幸福之感溢于言表。

李林进入集美后,先在幼稚师范学校6组学习,1932年9月又进入女子初级中学10组学习。她在集美学校的名字依然是李秀若,这段学习时光对她日后的抗战生涯甚至个人命运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集美,她兴趣广泛,音乐、运动、美术都有涉猎,并发展了文学和体育两项特长。

苏联的革命文学为日后李林的革命生涯奠定了某种精神基础。她尤其热爱19世纪文学家屠格涅夫的小说,不仅深读还认真思考其中的人物性格与命运,并进行评判。最让李林欣赏的是屠格涅夫的散文诗《门槛》,这部作品产生的背景是当时的女革命家薇拉扎苏里刺杀彼得堡总督特烈波夫,每当李林提及此书时眼中总是带着无限光芒。此后,她在晋绥洪涛山下为抗日训练班的学员们讲课时还经常讲述《门槛》中为国献身的女子。

学习之余,李林和同学们组成篮球队、排球队,成为学校“六星队”队员,团队经常参加与各类学校的比赛。假期时候,她们还跑到汕头、潮州等地方参加比赛。李林还曾光荣获选为福建省代表队成员,并出席了全国运动会。体育运动不仅培养了李林的韧性,也提高了她的身体素质,更为她日后参加抗日救国运动打下了性格与身体上的良好基础。在洪涛山区主持干部训练班时,李林就让人用黄榆条编了两个空底篮筐,绑在驻地后面两棵树上,教学员们打篮球,这无疑给战士们艰苦的革命生活增添了别样的乐趣。


从爱国学生到学生运动骨干

初中毕业后,李林选择了浙江省立杭州女中。她之所以选择这所学校,是因为杭州长眠着李林心中两位英雄——岳飞和秋瑾。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和秋瑾慷慨的革命胸怀让李林心胸激荡,遐想无限。她在杭州读书期间,经常去岳王庙和秋瑾墓凭吊,甚至还作了关于两位英雄的民间考察。

受爱国思潮的影响,李林在杭州女中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又转学到了上海爱国女中。在女中学习时,李林积极参加各类抗日宣传活动。她曾写过一篇作文《读<木兰辞>有感》。在这篇文章中,李林表达了抗日的决心,并在末尾赋了一首体现她少年英雄气概的诗作。语文老师李天行阅读了这篇作品后,为李林远大的抱负和高尚的爱国情怀所感动,破例打了105分。


在上海爱国女中时期的李林.jpg

在上海爱国女中时期的李林


作为上海爱国女中的学生会干事,李林提议以学生会的名义创办一所平民夜校。她带领同学们走访工人棚户区,劝说工人子弟去平民夜校就读,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第一期学员便有36名,李林看到这些衣着破烂、矮小瘦弱的纱厂女工、黄包车夫子女们,心中很不是滋味。这些贫苦的学员们在与李林相处过程中,慢慢与她熟悉,也被她的真情实意打动。李林则将家国命运、抗日救国的道理融入与她们日常的相处中,潜移默化地宣传抗日思想。

1935年,为声援北平爆发的一二·九学生运动,上海大中学生大规模示威游行即将展开。李林被选入本校学生自洽会,并出色地完成了对东南沿海各省籍学生与侨生的动员工作。在当年12月一二•九声援示威大游行中,李林成为上海市学生示威游行队伍的领头人之一。

1936年2月,李林加入上海中共组织改建的抗日救国青年团,并在当年春天参加了三八节游行。当年五月,革命热潮的集会游行一波接一波的上演,民国政府的镇压也愈加残酷,诸多学生轻则被打伤,重则被捕入狱,李林却从未害怕过。在上海学联组织的全市大中学生暑期环县区抗日宣传团中,李林成为最活跃的主角。宣传团南下活动中,在松江县与政府发生冲突,李林用她激昂的演讲获得了群众们的支持,却也因此被学校开除。李林与一同被开除的好友贾唯英商议一番后,决定前往北平。一方面,北平是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的发源地,李林神往已久。另一方面,贾唯英二哥有位朋友是中共北平地下党员,两人前往有组织上的照应。

在前往北平之前,李林认为父亲取的名字“秀若”不符合自己的个性,便决定改名。李林敬佩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列宁,便取列宁的中文音译,加上自己的姓氏,改名为“李林”。一个全新的人随着新名字再次上路了。

1936年7月5日,李林离开上海,坐海轮前往北平。到了北平,李林经人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9月,李林入读北平私立民国学院政治系。该年12月12日,北平学联发表《北平市全体学生示威宣言》,学生们发动了第五次示威大游行,李林在这场运动中担任总旗手。在游行中,李林为了守护旗帜,被警棍击伤头部,但仍然不忘使命,依旧舍身护旗。在这段时间里,李林忠诚、踏实、勇敢、富有责任感的品质早已被党看在眼里,终于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李林自感大学生活无趣,迫切要求参加实际工作。根据组织安排,李林结束了学生生涯,被派往山西太原,在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举办的国民师范学校军政训练班接受训练,任特委宣传委员会兼女子第11连党支部书记。女子连的女兵们刚开始训练时,面对教官的严厉、训练的艰苦,很不习惯,李林便主动与她们谈心并参与筹办时事研究会,帮助大家端正认识。在训练中,李林对自己的要求很高,为了射击能够更稳更准,她的双肘被磨破了也不在乎,淌血、结疤、再淌血,就这样循环往复,李林凭借吃苦耐劳的精神练就了一身好武艺,连一向严厉的教官都对她赞不绝口。训练班的学习不仅强化了李林的军事技能素质,也使她的心智更加成熟,为她日后带兵打仗打牢了生理、心理上的双重基础。


创建偏关抗日游击队期间的李林与战马“菊花青”.jpg

创建偏关抗日游击队期间的李林与战马“菊花青”

从学员到一线优秀指挥员

1937年,中共山西工委根据当时的形势,派李林等四位同志开辟雁同地区第一个工作委员会,李林担任宣传委员。日寇当时已经逼近大同,李林住所附近经常传来爆炸声和空袭警报。一天深夜,李林正在印传单,忽然爆炸声在附近响起,蜡烛都被扑灭了,李林丝毫没有感到害怕。爆炸声平息后,她与同事继续印刷抗日宣传单。李林的行为惹怒了日本人,并向她发来恐吓信,李林不仅没有被威胁到,反而更加深入群众中做抗日宣传。

当年,组织决定正式建立“雁北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李林任这支队伍的政委,她终于成为一名真正的战地指挥员了。李林带着这支队伍,用对百姓的真诚和友爱,壮大了第八支队游击队队伍,争取了抗日力量。

1938年初,为掩护晋西北偏关城机关和团体转移,李林和同事们带领队伍第一次与敌人交锋,毫无悬念地失败了。李林没有灰心,用刚强不屈的作风带领游击队重整旗鼓,再次投入到抗日救国的事业中。当年4月初,李林和王零余带着部队到洪涛山区整兵。在那里,不仅整个八支队的素质得到了提高,李林还遇到了她命中注定的坐骑——菊华青马。从此,这匹马成了李林战场杀敌的左膀右臂,最后也与她一起长眠华夏大地。5月整兵结束后,李林和王零余奉命各带一支部队出洪涛山,开辟绥南抗日根据地。路上,李林带领队伍歼灭了驻扎在名为田成村的一支伪军中队,缴获了不少战利品,队伍的士气也因此得到了提高。7月初,雁北抗日游击队改编为八路军一二零师雁北第六支队,原八支队和五支队改编为雁北第六支队骑兵营,李林任该营骑兵营教导员。在绥南革命工作中,李林不断成长,成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军事指挥员。8月,李林根据上级安排,调任晋绥边区工作委员会宣传委员。在新岗位上,李林对一批战士进行教育、引导,坚定了他们的思想认识,为培养我党骨干力量付出了大量心血。在李林的影响下,一批同志抛头颅洒热血,成为当地抗日的中坚力量。

这一年年底,李林与革命亲密战友屈健喜结连理。二人在山西牺盟军政训练班时相识。在屈健眼中,李林虽然是家境富裕的归侨、学识颇丰的大学生,但从不摆架子,同所有贫苦战士们一样,克服了革命过程中种种艰难困苦。而令屈健最为欣赏的,是李林身上刚强果敢、才智出众的人格魅力。

1939年深秋,日军对边区展开第七次大“扫荡”,他们将洪涛山周围的村子围得水泄不通,势必要把边区首脑机关和六支队主力拔除。李林在这场战斗中采用声东击西法,与屈健、柏玉生率领一个连在敌人眼皮底下隐蔽夜行至日军老巢岱岳镇,拂晓前佯攻敌据点,吸引大同和井首的敌军。六支队也兵分两路配合行动,一起出击,在其他方向打乱敌人阵势,动摇敌军军心。这次行动一举粉碎了日军的扫荡计划,保卫了我晋绥边区抗日根据地。

该年年底,山西发生“晋西事变”,晋中和晋西南的顽固派大肆屠杀抗日军民。中共晋绥边特委根据晋西北区党委的指示,决定对右玉南山附近四个县的顽固派进行武装反击。任务下达给了边委会,由李林统一指挥。这次行动中,她亲自带一个分队,突袭怀仁县顽固派政府,仅三个小时就顺利完成任务。

1940年初,边区人民喜气洋洋地选举了直接的抗日民主政权——晋绥边区第十一行政专署,李林当选为专署秘书主任,后又连选为晋西北行政公署委员,并出席了第一次行政会议。在此,李林还受到了贺龙的亲切会见。贺龙称赞李林作为归侨大学生能带领部队抗日实属不易,并勉励李林回去后要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把雁北游击区巩固发展起来。贺龙的接见给予李林极大鼓舞,令她一生难忘。

李林与战友们活动在晋西北(第一排左三).jpg

李林与战友们活动在晋西北(第一排左三)


该年4月,日军再次向边区发动第九次“扫荡”。在最危急时刻,为掩护部队突围,李林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不顾身怀有孕,以身殉国。在预感自己即将要牺牲时,她把随身携带的一支钢笔送给了身边14岁的通讯员,叮嘱他继续为革命工作。李林牺牲后,当地百姓自发为李林洁身换衣,盖棺入殓,平时待她如亲人般的鲁妈妈、杜老汉等乡亲更是痛惜不已。党中央机关报《新华日报》及《新中华报》、晋西北地区党委机关报《新西北报》以及《中国妇女》杂志等,都发表了通讯,用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真挚的情感沉重哀悼革命女烈士李林。

1950年,李林的父亲李瑞奇去世。临终前,他让李林的二弟李永成去北方打听女儿的消息,家里人却也无从知晓李林的情况。直到1986年中央电视台播出12集电视连续剧《烽火侨女》,家人才获悉李林早已壮烈牺牲在抗日战争中。

英雄虽逝,精神永存。党和人民从来没有忘记过李林,她的故事一直在流传。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位中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