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阵

官方微信

扫码订阅

扫码开票

杂志内容

一生传奇马师曾(九)

“二战”战火燃烧至此,香岛168万人口饱受战乱的痛苦煎熬,许多难民背井离乡,老少搀扶,景象凄惨。

老马带家人,躲避到香港岛北岸“水坑口”地区的舅舅家,才算安全一些。

1941年12月25日,香港沦陷。

平时香港“八和会馆”的老大——老马,此时一人安静地躲避在角落里,不抬眼,也不作声。

日本人要求所有粤剧伶人,配合日本帝国“大东亚共荣”的政策和战略计划,全都出来演戏,恢复歌舞升平气象,辅助大和民族的“圣战”。如此行事,必有大大的奖励。

日本军方报道部官员,点名让马师曾发言,老马铁着脸只是摇头,一言不发。

和久田幸助尚不罢休,追踪而至,来到“水坑口”的老马借宿的舅舅家。

这位日本文化官员,一再想说服老马,他知道老马是粤剧伶人的“头马”,软硬兼施地要他带头回到“太平戏院”,歌颂太君,歌唱太平。

——这怎么可能?!

老马从小是在古典汉语文化中浸淫、长大,相当于一个国家民族的贵族教育濡染,心说:

马师曾(坐)、红线女演粤剧《桂枝告状》。(红中心供).jpg

马师曾(坐)、红线女演粤剧《桂枝告状》

“上有中华民族的列祖列宗,下有亿万计的同胞百姓,生身父母在堂,兄弟姐妹在旁,面对掠我国土、毁我家园、欺我良民、辱我社稷的日寇强盗,我老马怎么可能出来唱戏?那岂不是对不住我这堂堂男人的七尺之躯?!也对不住我华夏大美之万里山河!休想!休想!”

——老马心里所念,中华文化所系,唯我千年古国,生此肝胆魂魄。

老马称病,闭门不出。

老马只能按照“非常时期”的原则行事,将家眷们叫到一起,把各自身上所有钱款,包括零钱都拿出来,凑成一个整数。他将仅能收集的一些美钞、港币、零碎珠宝、金银元宝之类,分散缝缀在每个人的衬衣里、棉被里、帽檐里、鞋窠里……

凌晨4点。

老马一家老小,趁夜色朦胧,从“水坑口”出发,向着香港南部的海岸行进,个个面色仓皇,心惊肉跳,生怕被日本占领军发现、扣留。

他们或手牵着手,或相互搀扶,埋头不语,迤逦而行。道路晦暗,地形不熟,趔趄、颠仆时而有之。无老无幼身上再痛再疼,不出一声。那情景让人看了不忍。

沿途总会遇到强人拦路,收取“买路钱”;也有“剥光猪”等在渡船岸边,掠夺财物,甚至扒光衣服。

一伙亡命之徒认出了老马。

他们不伤害人,只将老马家人衣物抢夺,并要求每人脱下皮鞋。

一路磕磕绊绊,好不容易,一家人才来到海边。

老老少少登上了一艘静候的小艇。

这艘逃难的渔船行驶不远,就被一只日本海军的巡逻艇拦截。

日本军人上船又把难民身上的财物洗劫一遍,好在放行,算是万幸。

1942年1月1日。

凌晨时分。

满载着难民的渔船停靠在澳门的码头。

逃离香港日本占领区的港民笑容灿烂,登上岸后,每个人都像孩子一样地欢蹦乱跳……

老马携家眷冒风险从香港出逃至澳门,并非为安全隐居于后方唱戏为乐。

他悲愤于神州陆沉,外寇临门,一向狂放不羁的名伶,哪堪忍受做一个亡国奴的悲催?!

澳门属于中立区,相对来说比较安全。

这里未曾遭受战火蹂躏,直到“二战”结束,日本军队始终止步于城下。

然而,老马一生岂是贪图安逸、逍遥之辈?!

最终,他率领一干粤剧伶人跋山涉水,穿越不毛,披肝沥胆,共赴国难,诚哉斯人,国士风存!

老马婉拒了当地戏院商人的聘请,拒绝了让他和谭兰卿组班,定期演出粤剧半年的邀约。只是稍作喘息和停留,就通过雷州半岛的广州湾(湛江),赶往内地广西、广东……

他和伶人们一起,加入国军第四战区编制、穿上军装做抗战劳军义演、参加“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为号召同胞奋起救国而不遗余力地鼓与呼……

中华大地炮火硝烟,又是一年阳春三月。

即使是无比残酷的战争,也阻挡不住爱情生根发芽。

假如没有遇到红线女,马师曾的生命里就没有春天。

马、红二人,即将一见钟情,情如珠江,浩荡深沉,一发而不可收,一生一世无聚无散,始终不渝有情有义。

广州湾,是爱情湾。

这里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终年受海洋气候调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23度,最适合人们谈恋爱。

老马一到,马上与欧阳俭等人组织戏班,沿用“太平剧团”的名称,也以其多年打造的拿手戏目为主,先后上演了粤剧《天网》《四进士》《苦凤莺怜》《佳偶兵戎》《宝鼎明珠》《斗气姑爷》《刁蛮公主憨驸马》等。

一开锣就爆棚,场场如是。

只是戏班清苦,场场都是“劳军义演”“难民救济募捐义演”“募集寒衣义演”等,进项无多,伶人们只能勉强糊口。

但在战争时期,国难当头,没有前线的枪林弹雨,只有舞台的丝竹管弦,能得温饱,免却饥寒,这已经相当不错了。

此时的红线女,还叫原名——邝健廉。

她跟随自己的姨妈兼师傅——何芙莲,入聘了老马的戏班。

日本人占领广州,邝健廉辍学。

那时,她只有12岁。

妈妈送女儿出门时,曾经一字一句地叮嘱:

“你到戏班,用心机学,做人争气,不要被人睇小(小看)!”

——一生一世,她心里总想着:“不要被人睇小。”

于是,她就格外好强,而且极度争胜。

当时省港澳的戏行有一句口头禅:

“粤剧班,多少家;要出头,找老马。”

邝健廉捧着两片十字架树的叶子,在她起伏的酥胸前,像是一对翠绿色的乳罩。她的面色如同这里鲜嫩的芒果,而腰身却像椰子树一样的修长、挺拔。总之,她是人见就会口水直流的热带水果,尽管还稍显青涩。

15岁的邝健廉来到排戏现场,马师曾刚好从楼梯上走下来。

“哇!马师曾!”

她忍不住尖声叫着,她终于见到了心目中的偶像,记得小时候,在留声机里听过王人美的歌曲和千里驹、马师曾演唱的粤剧;长大一点和妈妈在珠海大戏院看过马师曾演戏;也去电影院看过他和谭兰卿主演的影片《野花香》《妇人心》《斗气姑爷》……

在她眼里,老马虽然已是42岁的不惑,却依然显出24岁的英气。

他有点不修边幅,一派天然,风流倜傥,放浪不羁。好像没有看到一个小姑娘在脸红,只是朗声笑着对戏班的人喊道:

“各位辛苦晒喇!”

邝健廉并不觉得自己被忽视。相反,她心里有准儿,她有办法让老马注意她,不“睇小”她,欣赏她,重用她,喜欢她,并且需要她,就上街买来当地最有特色的红橙、菠萝、菠萝蜜、柠檬……几乎花光了兜里的零钱。

她将这些水果捣碎,制成了冰镇杂拌儿,一看到老马排戏紧张,一头汗、嗓子哑的时候,就递上一瓯润喉的果汁,还不忘说:

“‘柠檬喉’,快吃点儿柠檬吧!”

老马看到邝家小姐这么乖巧、伶俐,懂得看个眉眼高低,还这么会体贴人,就让她随便唱个曲子,想看看她潜力如何,是否是一块好材料。

第四花旦,原本是没有什么机会在老马面前唱曲的。

这回好了,展示自己才艺的“平台”,是她自己搭的。

她当然不客气,选了《刁蛮公主憨驸马》中的一段。

——对于老马这样的粤剧行家、泰斗,只要你一开口,唱它三两句就知道有没有……

事实上,老马惊诧不已。

他见多识广,什么伶人没有见过,却还是不能无动于衷。

红线女的金嗓子一开口,南北通吃。

足以令所有南国的凤凰都不敢再吱一声,北方的天鹅也沉默地来个大窝脖(难怪15年后,在1957年苏联莫斯科,参加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以一支粤曲《昭君出塞》获得“金质奖章”)。

马师曾红线女弄璋之喜,产妇第三天就登台演出。女姐事业红透半边天的代价不菲。(红中心供).jpg

马师曾红线女弄璋之喜,产妇第三天就登台演出

出于好奇,老马又问:

“你听我唱戏,有何感受?人家都说‘薛、马之争’,你怎么看呢?”

对这样一个难题,邝健廉的回答,继续令老马对这个小姑娘刮目相看。她气定神闲,不紧不慢地说道:

“您的声线,雄壮明亮,且极咬线落棚,而音韵奇特,与普遍老倌声线迥然不同,即自有粤伶以来,亦未闻过此种声调。唯其声线杂响,而音韵带有沙磁音……马之成名,系马腔得力不少。马之歌喉,可算霹雳一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换句话说,名之为创新平喉,亦无不可也。抑扬有进者,马伶唱曲不肯苟且,每唱必用正丹田之力,故其声能无远悠顿挫,合院可闻,有时虽立在院外,亦可闻之,其声之雄,有如是者……现在虽然有许多人学他的歌喉,但得其神髓者极少,正如麒麟之于走兽,凤凰之于飞鸟而已(见《马师曾和薛老揸声色技总比较》一文)。”

——除了仰天大笑以外,你说老马还能说什么?!

邝健廉要的就是这种效果,而她平时也的确用心学习。

无论走到哪里,总是随身携带一个小本子。

老马指导排戏时,说到关键处,她就详细记录下来。

两三个月,也听老马说了何止几十部戏,才艺大长,唱工精进。

这次,她得到老马的破格提拔,从第四花旦提升为第二花旦,从扮演宫女改为饰演皇后,成为《佳偶兵戎》一剧中的主角,戏份也相当重。

当时唱戏,由导演说说大致剧情,演员可以根据现场情绪和观众反映,即兴编词、演唱,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只要你给“棚面(乐队)”打个手势,就可以按照“爆肚(即兴表演)”的词曲,即兴演唱。

戏一开场,扮演陆氏皇后的邝健廉,扮相格外艳丽,非常养眼。

她的嗓音高吭,柔美动听,观众很是受用。

转瞬,到了月季盛开的5月。

广州湾地方不大,却云集了太多戏剧艺人、太多大老倌。

老马感到潜水蛟龙不好扑腾,正想着挪一挪地方,马上就接到了广西郁林郡一位李姓商人的邀请。

一个月演戏,四六分成。

于是,老马作为班主兼演员,组建了一个“抗战粤剧团”欣然前往。

这是老马第一次做班主。

戏班成员有正印花旦罗丽娟、第二花旦邝健廉、武生梁冠南、小生兼丑生马师曾、女小生兼花旦甘燕鸣等,加上演员、杂箱和鼓乐手,共计60余人,算上家属100多人。除了固定工资外,戏班还负责食宿,并且破例允许家属随行,堪称一个剧团加亲属团。

郁林郡,郡府在布山。

老马的“抗战粤剧团”,一个相当军队加强连的阵容,在公路上行进,几十个戏箱装满道具,每个人大包小件,穿着各式各样,让人们感到十分好奇。

戏班走上几十里路,来到一个村镇,就停歇下来,演一两场戏,挣一点儿旅费,再度启程。

走走停停,停停演演,演演走走……

沿途,诸多狼狈不堪之事,不必赘述。伶人们足底水泡,身上蚊虫叮咬,白日太阳烈焰灼烤,夜间宵小窃取财物,强人拦路打劫时有发生,恶霸戏棚盘剥亏本蚀利……

然而,老马和他的戏班没有退路,只能拼命向前。

凡是徒步旅行过的人都知道,宁走百里平原路,不在十里山地行。翻山越岭所消耗的体力和能量十分巨大,非一马平川可以同日而语。

老马和他的戏班,不幸撞上了横亘在合浦郡和郁林郡之间的十万大山。

广西境内海拔千米左右的十万大山,山脉雄奇壮丽,长约170公里,呈现东北——西南走向,通过边境线深入越南。

邝健廉终日缠着赏识自己的贵人、粤剧界的顶级大佬。

让老马教她唱曲背词。

这就等于一位大导演,不惜花费大把大把的时间,只给一个小演员说戏。

老马的肚子里至少有一百出粤剧,大多是他自己编写,一天两天怎么能说得完呢,那就天天说。

老马的“抗战粤剧团”,自雷州半岛的广州湾出发,经过遂溪、廉江、石角、陆川……千辛万苦,终于到达郁林(今玉林市)。

老马倡议,就地捐款给广西黎司令所属第四战区的全体官兵,愿他们继续英勇抗战,驱逐日寇于国门之外。

他吩咐“杂箱”把自己的行李箱拿来,开箱将用做盘缠的现款、细软等一并奉献劳军。

15岁的邝健廉既无拿得出手的现金,也没有自己的香奁首饰,睁着一双大眼睛不知该做什么。老马看在眼里,当众宣布:

“我所捐赠,算做‘马红’捐赠!”

——众人不解,都问:

“马红”是谁?

谁是“马红”?

——老马应声说道:

“‘马’,是我老马,马师曾也;‘红’是红线女,邝健廉也。你们都听清楚了,‘马红’就是我俩!”

——众人尤其是戏班演员,又是一阵热烈掌声。

红线女满眼泪花,晶莹闪烁。

戏班人一见班主马大哥动了真的,也都纷纷解囊,谁也不甘落伍。国家是大家的国家,民族是自己的民族,那还有什么说的?!

这时,黎司令也被老马和戏班的伶人所感动,当即宣布:

“马师曾的‘抗战粤剧团’正式纳入中国军队第四战区政治部编制,身着正规军军装,作为部队文艺团体而执行演出任务。”

——万万想不到,这郁林城内一席盛宴,变成了以戏班唱主角的抗战劳军捐款大会,也变成了“抗战粤剧团”集体入伍仪式。

老马和红线女的爱情,诞生在抗日战争的炮火硝烟中,而“红线女”的艺名,也是在“抗战粤剧团”的巡演过程中开始使用。

马师曾64载生命中,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与红线女(1927年12月25日-2013年12月8日)在一起度过。

红线女原名邝健廉,出生于广州西关(今荔湾区大部分地域)地区昌善北街2号,是家里16个(6子10女)孩子中最小的一个,10姐妹中的老幺。

父亲邝奕渔开办中药铺——“邝广济同仁堂”,一妻二妾;母亲谭银(又名“银彩”),因家贫14岁出嫁,是丈夫的二妾(“凤彩”“银彩”)之一,即属第三房侍妾,且只生下三个女儿,整天烧水、做饭、洗衣,地位甚至不如丫环。因此,其儿女从小在家中感到一种寂寞和无形的压抑,并深切懂得母亲的苦衷,被辱骂的语言很难让一般人接受:

“有仔为妾,无仔为奴。”

但是,母亲高寿,活了104岁。她始终坚强、开朗、乐观,能够笑对苦难。这一点深刻影响了小女儿。

那时,母女俩最大的乐趣就是观看广东粤剧,常常光顾“太平戏院”“乐善戏院”和“海珠戏院”,闲来母亲哼唱女儿跟随,从中获得无以言表的大快慰。

是以,红线女一生钟情于粤剧艺术,并留下名言:

“我的生命属于艺术,我的艺术属于大众。”

——生前,她曾获得首届“中国戏剧终身成就奖”。

红线女的舅舅靓少佳(1907年-1982年),原名谭少佳,是一位粤剧演员,曾习小武,12岁入“普长春戏班”,受靓元亨熏陶。自1927年起,在“人寿年戏班”“胜寿年戏班”,担任正印小武20多年。

舅母何芙莲,粤剧兼电影演员,作品有影片《富贵似浮云》《陈世美与秦香莲》等。

——舅舅是红线女的第一位粤剧引路人,舅母则所谓“师傅领进门”之师傅也。

曾伯祖父邝明,是19世纪初生人,属于嘉庆、道光、咸丰年间的广东粤剧艺人,大净行当。他曾于1854年参加早期粤剧名伶李文茂,为响应天平天国领袖洪秀全的号召而组织的反清起义。

堂伯父邝新华,乃清朝同治年间的著名粤剧武生。他曾带头向两广总督瑞麟呈交文书,争得粤剧的“自由”身份,并促成1882年(光绪八年)在广州黄沙建立粤剧行业会馆——“八和会馆”。

1938年,11岁的红线女,因日军侵华而失学。

她随母亲经过澳门,赴香港,拜舅母何芙莲为师,正式学唱粤剧,取艺名“小燕红”。

1940年,随舅母何芙莲搭班于靓少凤剧团“金星剧团”演出。1941年在上海演出,14岁即为第三花旦。1942年,随马师曾主持的“抗战粤剧团”在广西、广东巡演……(九)

(本文照片均由马师曾之子马鼎盛先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