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阵

官方微信

扫码订阅

扫码开票

杂志内容

平海天后宫

2022年7月,笔者受邀参加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在华侨大学举办的“文脉中华·统一讲堂”海外统促会研习交流活动。期间,主办方精心安排前往泉州实地研习,笔者在感受世遗名城大美之时,对闽台历史渊源有了进一步了解。尤其是看到闽台缘博物馆里展示的由施琅将军亲书的莆田平海天后宫“师泉”井、和泉州天后宫的大幅图片、以及明清两代的妈祖木雕像和牌匾等珍贵文物,更激发了笔者的兴趣。对同处于笔者出生地的平海湾的平海天后宫,这座千年古庙促进统一国家的史迹,和有着许多明清两朝的帝王将相时空交集的美丽传说自幼耳熟能详。

mmexport1663228893485.jpg

“神秘数字的百柱宫”:百柱宫亦称平海天后宫、天妃宫,创建于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庙宇坐北朝南,背山面海,目之所及,海面动静尽收眼底,与湄洲岛祖庙隔海相望,天气晴朗时肉眼可隐约望见现归属中国台湾地区管辖的乌丘屿,这是平海天后宫独具特色之处。主要建筑有大门、内庭、大殿及两庑。大殿为重檐歇山顶,抬梁穿斗混合木构,面阔5间,进深5间。建筑规模和风格与众不同。整个庙宇拥有明暗立柱共108根,廊沿压石也有108条,而宫前“师泉井”也是用108块石头砌成,处处都是108?平海天后宫这神秘的数字背后,到底暗藏什么玄机?据说,这“108”乃取自天平地支中的三十六天星,七十二地煞。宫内存有《师泉井记》和《平海天后庙重修碑记》等古碑刻。天后宫总体设计严谨,独具特色,宫庙造型飞檐翘角,雕梁画栋,联板匾额,鎏金烫彩,典雅古朴。虽然总体建筑和宋朝略晚一些年所建气势恢宏的泉州天后宫和港里祖祠天后宫相比算是小家碧玉,但是规格高且古朴典雅,是全世界妈祖超万座分灵庙的第一座分灵庙,也叫妈祖第一行宫;也是全世界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宫殿式原构妈祖行宫。现存的建筑群仍保存有宋代和明清时期的一些构件,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是国家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也是全国首批涉台文物保护单位。还是研究中国古代军事史的重要基地。

“安澜抗元”:据兴化府志记载:在明代洪武20年(公元1387年),兴化府之南的沿海渔村现在的平海镇“千户集居,捕捞为生”。那里因常有海啸之威啸天,且台风频发,故取名“南啸”。 传说当年明太祖朱元璋抗元时率领水师从广东北上,途经兴化府南啸澳外海海面时,恰遇台风袭击,狂风暴雨骤临,滔天巨浪扑面而来,眼看水师就要面临船毁人亡、全军覆没的灭顶之灾,大家顿时惊慌失措。这时候,忽见五个仙女脚踩五彩祥云,从天上飘然而至,到朱元璋眼前时纤手一指,说:“将军不必惊慌,随我来就是。”说完,压住船锭,引领着朱元璋的船队缓缓驶进南啸澳内后,飘然而去。 化险为夷的水师靠湾登岸时,却见澳内风平浪静,此情此景令朱元璋甚感惊奇,便走出船舱,踏上岸来,顺着五位仙女飘然而去的方向循迹而至,发现离岸不远处有座“天妃宫”,进得“天妃宫”发现神龛上端坐着五个仙女,方明白是妈祖娘娘显灵救了大军,故感激不已。于是询问当地渔民,此地为何处?乡人答曰:南啸。朱元璋环顾四周,但见湾内海阔滩平,一派平和气象,他甚感惊奇,触景生情的他禁不住朗声说道:“此处风平浪静,海阔滩平,应当叫平海才是,何为南啸也?”。乡人还传说朱元璋在当上皇帝之前,曾在妈祖宫前、平海湾畔进行演兵。并继续传说朱元璋从平海天妃宫奉请妈祖神像随驾,为攻打温州的元将方国珍水军保驾护航,相继在平海湾当地征集十八位熟知海情和水性,又是驾船好手,技艺娴熟,常年驾船在海面捕鱼的舵手和征兵众多平海籍水兵。平定南方割据势力时,朱元璋率兵攻打浙江的方国珍。朱、方两军在海战中,战斗非常剧烈,18位平海舵手驾船只奋勇当先,船上将士奋力杀敌,终于打败了方军,消灭了浙江割据势力,立下汗马功劳。朱元璋登上皇位后,赐封这18位平海舵手为国公,享尽殊荣。朱元璋从平海天妃宫奉请妈祖神像随驾,为攻打温州的元将方国珍水军保驾护航,朱元璋从而成功攻克南京,建立大明王朝。所以明太祖在洪武五年因感念妈祖娘娘当年显灵救难,随军护航之恩,褒封妈祖“孝顺纯天孚济感应圣妃”,并据当时五位少女神奇的遁去后在战船上留下了五朵金花,钦敕江夏侯周德兴驻守平海湾设立平海卫城并“修宫重塑五尊妈祖神像金身”,这就是现在的平海天后宫供奉着全世界妈祖宫独一无二的五尊妈祖的来由,并将南啸地名废除,正式赐名平海。 从此,平海和平海湾在福建地图上出现了。

mmexport1663228902852.jpg

“赐泉济师”:1682年,中国大陆已经统一,三藩叛乱、新疆叛乱都已经平息,西部安定,东北又打退沙俄的入侵,只剩台湾孤悬海外,还未收归版图。康熙经过慎重考虑,采纳了众臣中李光地、姚启圣、施琅复台的意见。并封熟悉福建、台湾情况,擅长海战的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负责收台重任。当年11月,施琅率三万余大军驻扎莆田平海海滨,并在平海天妃宫前海湾展开系列水军操练,因平海已干旱多月,现有水井更是“渍卤浸润,厥味咸苦”,大军将士饮水困难,军心不振。施琅将军一筹莫展,在海滨的天妃宫门前看到有一填埋的水井,离海边只有一丈余的距离,施琅向天妃祭拜祈祷“赐泉”之后,派人员挖浚水井,挖到六米深时泉水忽然间源源不断地大量涌出,而且味道由咸转淡。一直至第二年的三月,三万余众日夜不停从这口井中取水,但井水仍然十分充足,大军军心大振。收复台湾后班师回朝时,施琅用108块青石砌筑深10米、周长3.2米的师泉井,并撰写《师泉井记》碑文。返京后向皇上禀报妈祖的功绩,并奏请重修天妃庙。康熙遂褒封妈祖为“天后”,并准奏重修天后宫。大门脊檩上保留着“大功德主将军靖海侯兼官福建水师提督军务施琅重建”铭文。平海天后宫“师泉”这一石刻碑文是施琅亲笔手写,是清政府收复台湾,统一祖国的历史见证。

“佑助收艇”:传说康熙二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夜,施琅第一次率兵渡海攻打台澎,因缺风船行很慢,施琅下令回航平海。不久,忽起大风,战舰上小艇被风刮下海,不知去向。第二天风停息后,命令出海寻找小艇,均安然停在湄洲湾中,艇上人报告说:昨夜波浪中见船头有灯光,似人揽艇,是天妃默佑之功。施琅大为感动,捐重金整修平海天后宫,重塑妈祖神像。

mmexport1663228918118.jpg

mmexport1663228909489.jpg

mmexport1663228900626.jpg

“澎湖助战”:1683年,施琅将军奉命第二次南渡澎湖,收复台湾。施琅将军恭请平海天后宫妈祖神像一尊供奉在船舰上,庇佑护航。澎湖既是赴台的跳板,又是征服台湾的序幕,当时只要攻取澎湖,整个台湾海峡都在清朝的控制之下,进可攻退可守,在战略上占据了主动。台湾郑氏集团也意识到澎湖的战略地位,把精锐部队派到澎湖进行防御。施琅大军在澎湖之战遇到郑氏集团部将刘国轩占据要津顽强抵抗,久攻不下心里十分焦急,施琅将军回想起去年,得到妈祖帮助“赐泉济师”,相信供奉在战艇上的妈祖一定会再次保佑南征雄师。施琅择时站在指挥船上,带领部将官兵拈香朝拜妈祖:“正义之师,奉旨征台,合乎天意,顺乎民心,祈求天妃显灵,保佑王师克敌制胜。事成之后,自当厚谢!”,一时间,三万多舟师军心振奋士气高涨,“将士咸谓恍见天妃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而平海之人俱见天妃神像是日衣袍透湿,与其左右两神将两手起泡,观者如市,知为天妃助战致然也”。军中士兵感到天妃带领神将在左右助战,兵力所到之处敌人纷纷溃退,势不可挡。施琅见郑军失了锐气,派人找到旧识刘国轩,劝他归顺。刘国轩清楚大势已去,就去见郑克塽,说服大清朝这个国家统一意识是不可动摇的,己方投降才有出路,此时澎湖失守后郑克塽已无斗志。施琅率师顺利地收复台湾。清朝在台湾地区设立了一府三县,归属福建省管辖,一府即是台湾府,位于现在的台南地区,还在台湾驻扎了绿营兵。此后清朝在中国台湾地区的统治日益巩固,台湾本岛得到了大规模的开发。还有个传说,在未攻克澎湖之前,署左营千总刘春,夜梦天妃告之道:“二十二日必得澎湖,七月可得台湾。”果然施琅率领的大军于二十二日攻克了澎湖。据史料记载,施琅带领的部队并没有压倒性的优势,但仅用了七天就收复了占据天险的台湾。施公感慨良多,认为有妈祖“澎湖助战”才取得了收台复台的胜利,说:“澎湖神助得捷。”故修四道急书奏请康熙大帝给予妈祖褒封,并奏请康熙大帝下旨将平海妈祖分灵台岛以固成果。施琅巧妙应用妈祖信仰在水师官兵及民众心中的影响力,鼓舞士气,最终取得征台大捷。康熙皇帝听此非常高兴,派礼部前往台湾台南大天妃宫加封妈祖为“护国庇民昭灵显应仁慈天后”,褒封“天上圣母”,施公亦受封“靖海侯”。特旨重修扩建平海天后宫,立下了《平海天后庙重修碑记》。

“两岸一家亲”:历史上,平海天后宫曾多次重修,据史料记载:钦命总督闽浙等处军务兼理粮饷喀尔吉善重建庙宇;清乾隆十五年(1750),太子少保兵部尚书总督闽浙地方等处军务兼理粮饷都察院右都御史署理闽巡抚何口重修中殿、后殿;清光绪六年(1880)重建中殿。康熙五十三年,御敕妈祖庙春、秋两季致祭,(1720)列入国家祭典,与陕西黄帝陵祭典、山东祭孔大典并列中华三大祭典。由此,妈祖上升为民族的神祇崇拜,妈祖信俗遂成为一种文化传承现象。台湾的第一座官建妈祖宫“台南大天后宫”是由平海天后宫分灵出去的,今台当局注册登记的由台南大天后宫经再度分灵的有四百左右灵庙之众。大天后宫历经了数次整修,在1985年以其历史与文化地位被台当局列为第一级古迹。庙中塑像、雕塑皆出自名匠之手。古匾、古联之珍贵丰富更是全台庙宇少见,皆是研究海峡两岸关系的重要实物佐证资料。20世纪90年代末,平海天后宫与台南大天后宫已互认亲缘关系,义结金兰隆重缔结为“姐妹宫”。两岸同胞怀着“同谒妈祖,共享平安”共同愿景,联手举办许多有特色、有规模、有影响的妈祖文化交流活动,以此来感恩妈祖功德和缅怀施琅大将军的丰功伟绩。数百年前,平海天后宫见证了施琅将军收复台湾的壮举。数百年后,台海两岸以妈祖为纽带,续写了一段传承千古的佳话。

大陆和台湾,同根同源,有着共同的文化传承、民族意识。妈祖文化是连结炎黄子孙的心灵纽带。如今,台湾已有五千多座妈祖宫庙以及近两千万妈祖信众。在台湾居民的心中,妈祖就是大家共同的“母亲”,有着不可分割、超越地缘的情感。发扬妈祖文化,就是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彰显着两岸同胞“人同根、神同源、文同脉”,永远无法分割的骨肉亲情。妈祖文化作为连接海峡两岸民众中华情节的重要载体,见证着海峡两岸永隔不断的情缘。

(张飞帆,莫桑比克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莫桑比克莆田同乡会名誉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