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阵

官方微信

扫码订阅

扫码开票

杂志内容

青铜的记忆

双目失明的作家海伦·凯勒曾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写到,如果出现某种奇迹能使她有三天时间见到光明,她要把其中的一天,用来好好地端详所有亲朋们的面庞,把他(她)们的外貌深深地印在脑中;另一天,她要到纽约去,观察纷繁的大都市生活情景,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度过平凡的一天。

还有一天呢?

“我要把这一天用来对整个世界,从古到今,作匆匆的一瞥。我想看看人类进步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看看历代兴衰和沧桑之变。这么多东西怎么能压缩在一天之内看完呢?当然这只能通过参观博物馆。”


南阳博物馆大厅.jpg

南阳市博物馆大厅

海伦·凯勒给博物馆打了一个最高分。

南阳,春秋战国时期有宛城之称。南阳市博物馆就坐落在南阳市南阳光武大桥以东,鼎盛大道与白河大道交会处,博物馆的建筑设计理念源自南阳汉画像石代表夔龙纹的造型,从空中鸟瞰博物馆,犹如横卧的盘龙怀抱玉石,蔚为壮观。馆长王晓杰满怀深情书写:博物馆的四季是多彩的,也是激情的,我们在激情的博物馆里,谱写自己多彩的人生。

到南阳市博物馆之前,王晓杰曾在内乡县衙待了多年,从“天下第一衙”之称的国内首座衙门博物馆到参与南阳市博物馆的筹建,从设计到陈列布展,王晓杰将散文的诗性带入了博物馆,使这座气势宏伟的博物馆内部布局和细节处处流淌着诗意之美。         

在博物馆,当我凝视一件件在聚光灯束照射下的国宝,当我穿行在不同年代出土的器物中间,身边有仪态庄严、相容恬静的明朝铜佛全跏趺或胸佩璎珞的菩萨护佑,表情严肃的仪仗队威严整齐地疾步伴行,或含蓄典雅或热烈豪放的胡人戏俑载歌载舞……我似乎看到了南阳从远古姗姗走来,我是他们其中一员,环形发髻,长衣曳地,款款漫步于历史的长河。

内乡县衙有一株元代的桂花树,流年转逝中成为衙门真正的主人,见证着从唐宋至民国二百多位县官的人生起伏;博物馆没有桂花的芬芳,却处处流淌着沉默的诉说。


南阳博物馆展厅.jpg

南阳市博物馆展厅


八个展厅涵盖了从古生物时代、新旧石器时代、夏商周时代、秦汉时期等,有藏品数量13473余件/套,单是重大考古发现就展出器物118件(套),青铜器、陶器、玉器等,青铜器占大部分。它们从一座座沉睡千年的古墓被发掘,凝注着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厚朴,走进博物馆的橱窗,更显出庄严、典雅、肃穆,每一件的背后都有无尽的故事。

馆内目前收藏时代比较早的铜器,如三件倒钩阔叶铜矛,便是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废品公司拣来的。而有些文物的收集,堪称传奇。

比如眼前这件春秋时期的铜簠,这一古人祭祀或宴飨时盛放黍、稷、稻、粱的方形器皿,盖沿设有六个兽面形卡扣,通体装饰着蟠虺纹,沉着地散发着超脱尘世的神秘气息。而它的发现,要追溯到二十年前。

南阳市西北郊有个汽车发动机厂,这里曾是古代楚国贵族的家族墓地,多次发现过春秋时期的文物。南阳市博物馆的文物干部也经常到这一带走走看看,征集文物。1979年10月,该厂在开挖防空地道时,挖出一座春秋时期的古墓葬,里面出土了一批文物,其中有一件锈蚀斑斑的青铜簠,但当时只有簠身,这件铜簠造于何时,又是何人为纪念何事而造成了一个难解之谜。

随后不久,南阳市博物馆职工王儒林来到家属院了解文物流散情况。在一户人家的门前,他发现了一件古铜器,仔细询问,得知这件铜器也是不久前出土,清理泥土铜锈后,主人就顺手把它放在门前作喂鸡的食槽盆用了。王儒林赶紧用水将器物冲洗干净,然后仔细观看,发现是件铜簠盖,器身满饰蟠虺纹,让他欣喜若狂的是器物内有12字铭文,清晰可见。他认定这是一件春秋时期的铭文青铜簠,当即就将这件宝物征集回馆。


明代铜佛像(底换浅灰色).jpg

明代铜佛像

弃疾簠(底换浅灰色).jpg

弃疾簠


这件文物的历史价值得到完全展现却是在十年之后。80年代末,文物保管员尹俊敏在整理文物时发现,先后征集回馆的两件铜簠,一身、一盖,大小、纹饰相同,出土地点、时间也相同。南阳是古代申吕之国的封地,春秋战国时期也是楚国大县申县的所在地,而一时期的青铜器上大都有铭文,铜簠的盖上也不例外,那么,另一件簠身会不会有铭文呢?如果有,这两件文物会不会存有某种联系呢?他对簠身进行仔细查看,发现内底上隐隐约约似乎有笔道痕迹,科学去锈后铭文出现了,而且两器铭文字数、内容完全一致,这说明两件器物组合起来,其实就是一件完整的器物。经过反复辨析确认,这件器物上的铭文为“楚子弃疾,择其吉金,自乍飤簠”,是说楚平王弃疾铸造该器为祭祀家族之用。全器造型规整,制作考究,纹样细密丰富。

一般出土的青铜器都以铭文开头的前几个字为名,因而这件文物命名为“楚子弃疾簠”。它的发现为研究楚国历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失散十年的簠身、簠盖终于又汇聚在一起了。

不得不说,这世上有确实的缘份,在某地,在某物,在某人,万物平等。古文明的长河流淌在博物馆,太多文物皆是相遇在宛,簠的盖和身,景的春和秋,宛的你和我。

历史像这青铜,经得起岁月的消磨,也经得起世俗的尘封。制作一件精美的青铜器,要经过什么工序,需要些什么原料和配料,使用什么工具、模具和设备?这些原料、工具、设备在两千多年前是怎么得来的?恐怕每一位在博物馆陈列着的青铜器前驻足的观众都会好奇。

艺术家们总是擅长以轻盈超拔的想象力赋予这世界无与伦比的光彩。比如有些紫砂壶的设计继承青铜器簋的造型特点增加层次感和立体感,会在壶身刻绘饕餮纹、瓦当纹,为作品增添神秘古雅的气息;比如服装设计师会以三星堆青铜面具为灵感来源解构重组,将多彩的文化编织成具有艺术感的图案;而作家,则在青铜重器的背后构建起丰富复杂的人性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最复杂、最精美的青铜器件曾侯乙尊盘1978年在湖北随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中出土,三十六年后成为湖北作家刘醒龙的《蟠虺》的引子。小说中的曾侯乙尊盘是一把尺子,在丈量人生,也是丈量历史与现实。因为从这件青铜重器出土之日起,人性中所有的欲望都被激发到极点,原本庄严恢弘的远古礼器成为欲望逐猎的蝇聚之地。

南阳青铜重器的背后,应该有更多隐秘的不为人知的故事吧,也许某一刻会被掸去史的尘埃。这片沃土下处处宝藏,文物的发现也常常充满戏剧性。比如在南阳发现十里庙等多处商文化遗存,遗存中出土的铜渣等,是南阳人炼铜和铸铜的最早实物例证。比如去年,南阳白河发现的纳玛象牙化石就是白河边钓鱼的群众发现的。据初步鉴定,其所属年代距今5万至20万年。

宛博3.jpg

南阳市博物馆外景


一座城市的品味、气质,乃至性格、精神和灵魂,都凝聚在博物馆里。宏伟的艺术世界向每一位走近博物馆的观众敞开着,想象的羽翼把我们带到古代,隔着透明的玻璃窗,清清楚楚地还原了先人们的劳作,他们的日常,如何在汉代就用龙首柄铜熨斗熨展华美的服饰,如何利用定滑轮提取重物……博物馆的美称很多,“立体的教科书”“艺术的殿堂”“知识的海洋”“科学的长城”“终身教育的课堂”“激发思维和创造才能的场所”……但是业内也有个专门的术语叫“博物馆疲劳”。几个展柜看过去,观众不由自主地会走马观花,想要抵抗博物馆疲劳,必须用创意的方式提升博物馆讲故事的能力,以及公众的参与度,使文物和观众互动起来,在互动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过去博物馆的重要职能是收藏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人类文化遗产,然而现代博物馆除了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还要千方百计地使观众对博物馆里的一切有生动深刻的印象,使展厅里的陈列品尽可能地产生强烈的感染力;过去曾经是“好酒不怕巷子深”,现在则是“好酒还需劲吆喝”。南阳不缺乏历史、文化、名人,缺乏的是让南阳独具魅力的资源和优势走向全国的方式、平台和渠道。去年,南阳市博物馆开始启动智慧博物馆建设工程,充分利用馆藏文物、陈列展览等优势,发挥现代互联网优势,实现通过文字音频、扫码、视频、三维全景等展示文物背后的故事和文物价值,为观众走近文物架起了一座崭新的桥梁,通过互动式与沉浸式体验,一件件珍贵文物让人“大开眼界”,使我们得以直观深入地感知文物背后的历史与内涵。

海伦·凯勒曾经常到纽约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去,她希望自己的下一站将是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她要通过艺术去探索人类的灵魂。我却想,若能穿越,若能时光倒回,她若知道中国有个南阳市博物馆,也许会修改自己的行程。

                          供图/南阳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