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阵

官方微信

扫码订阅

扫码开票

杂志内容

“千层底”的故事

去年带老战友回老家考察文化建设项目时,县里的领导在临别之际,送给我们每人一份纪念品。回到家打开盒子一看,是一双“千层底”的虎头工艺布鞋。鞋面上,一对小老虎憨头憨脑,栩栩如生。在电话中,家乡的朋友说这是县里组织开发的一款旅游产品,也是县里推出的助力农村脱贫致富的一项新举措。这双“千层底”和在县里考察时的所见所闻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往昔岁月中的“千层底”和在县里考察的情景如放电影般一幕幕向我走来。


微信图片_20221021104403.jpg


年幼时,我住在奶奶家,常常坐在奶奶的身边看她做“千层底”。奶奶上了年纪,眼花,她在我记忆中的模样,总是坐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戴着一副老花镜,佝偻着身子,一针一线地做“千层底”。奶奶白天还要参加生产队摘棉花、掐花尖、打花叉等劳动,只有晚上才有空闲的时间。

我上小学时,回到自己家里住,我发现母亲有做不完的“千层底”。是啊,我们姊妹六个,每个人的鞋都要靠她一针一线做出来。这时,我常常看母亲把家里旧得不能再穿的衣服找出来,用剪刀裁成一块一块的。然后,用玉米面在大铁锅里熬出一锅糨糊,再找来案板或者是卸下来一扇门板。在案板或者门板上刷一层糨糊,首先糊上一层报纸,之后再刷一层糨糊,然后把事先剪下的布块一块块拼贴起来糊在板子上,如法炮制五六层之后,再把板子搬到太阳底下晾晒。碰上晴好的天气,有一天的工夫,做千层底的主要材料“被子”就晾晒好了。将案板或者是门板搬到屋里,把“被子”揭下来,用手抚摸上去,有一种硬邦邦的感觉。这时,母亲拿来早已用报纸裁剪好的鞋样,放到“被子”上用剪刀比画着大小,一块块裁剪下来。如此裁剪下来七八片“被子”之后,就可以用针线纳“千层底”了。纳“千层底”的钢针一定是大号的,穿在钢针上的棉绳也是粗一号的。这时,必不可少的还有锥子和顶针。纳“千层底”时,母亲会用锥子把几层“被子”扎出穿针引线的针眼儿来,这样钢针穿过去就容易多了。不过钢针带着棉绳穿过去之后,一定要用力紧上一下,这样“千层底”做出来才结实、耐用。当然,针脚也要密实一些。每天放学回到家中,我对母亲手中的活儿充满了期盼,常常是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昏昏欲睡,却还不愿意离开正在做“千层底”的母亲。这时,我总是盯着她手中的针线,看她一针一线在“千层底”上单调地穿来穿去,心里盼着她能早点完工。在我双眼皮打架时,母亲的话在耳边响起:“快睡觉去吧,明天早上还要上学呢!”我会猛然间醒来,不情愿地躺在炕上。即使睡意再浓,我还是远远地望着在炕头另一端一直忙碌的母亲,在煤油灯下重复着一个个单调的动作,直到睡意侵袭,把自己带入梦乡。当然,当“千层底”在母亲手中变成一双崭新的鞋子的时候,她的脸上会洋溢出幸福的笑容。当我穿着一双崭新的“千层底”,走在上学的路上,顿觉身轻如燕,感觉平时通往学校的小路,此刻就是一条金光大道。

在农村,做“千层底”是妇女们一项最基本的手艺活儿。家家户户的妇女几乎没有不会做的。记得平时生产队开会,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无论是传达学习上级的文件还是为每个社员评工分,妇女们人手一双“千层底”。妇女们唧唧喳喳地聊着天、开着会,但是丝毫不会影响手中“千层底”这个活儿,没有一个人会停下纳“千层底”的针线。只见她们一边议论着生产队的大事,或者是东家长、西家短地唠叨着,手中的针线、锥子和顶针,始终都在忙碌着。有时为了附和对方所说的一句语气比较重的话,手中的棉绳在穿过去之后,会被更用力地紧上一下,仿佛这样对待刚才的话才是认真的、郑重的,也让对方感觉彼此说得很是投机。

记得姐姐那时也就是十多岁的小女孩,但她仿佛很早就和母亲学会了纳“千层底”,小小的年纪,心灵手巧,干出来的活儿有模有样。有时,她会把做好的“千层底”拿给母亲看一下,听到母亲的夸赞后,姐姐脸上好像绽开了一朵花。

一只失去的“千层底”,曾经让我心疼了好久。一年夏天,连日的暴雨把村子西头的池塘和环村的沟渠灌满了水。我和小伙伴来到村口的一处石桥上玩耍,桥上凉风习习,桥下流水淙淙。在打闹时,我一不留神,把自己的一只“千层底”掉到了水里。我和小伙伴眼睁睁地看着那只“千层底”瞬间被卷进桥下湍急的水流。当时,我急得哭了起来,因为这双“千层底”没穿多久。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也面面相觑,都为我捏了一把汗,他们也不知道我回家后怎么面对父母。当我光着脚回到家,母亲似乎知道了我脚上的“千层底”掉到水里找不到了,她赶紧给我找来一双旧“千层底”让我穿上,并宽慰我说:“咱人没有掉下去就没事,过几天再给你做一双新的穿。”听到母亲这句话,我眼里的泪水一下子涌出来了。

这次到县里考察,让我们对“千层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记得到县里的次日,早餐后我们同当地妇联部门和文化旅游部门的同志走访了一家专事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的公司。这家公司经营各种各样的“千层底”,他们不再只是走生产、销售的传统产业的路子,更在大力开发文化旅游的新项目、新产业。公司的王总介绍说,就拿虎头鞋来说,虎头鞋是民间手工艺制作的童鞋,因鞋头呈虎头模样,故称虎头鞋。虎头鞋式样繁多,花色不一,做工复杂,仅虎头上就需用刺绣、拨花、打籽等多种针法。鞋面的颜色以红、黄为主,虎嘴、眉毛、鼻、眼等处需采用粗线条勾勒,夸张地表现虎的威猛,又不失祥和,显示出民间工艺所具有的朴素的创造力和融合力,是极具民俗魅力的民间手工艺品。因虎是一种吉祥物,又称“百兽之王”,故鞋头镶嵌一虎头,虎头中间绣一个“王”字。通常让小孩在满月、生日和过年时穿新做的虎头鞋,希望他长得虎头虎脑,为他壮胆、辟邪,也有行走天下、志在四方的吉祥寓意。

我们还从县妇联了解到,目前县里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开发扶贫项目。农村妇女按照公司定制的式样加工“千层底”,然后由公司进行统一营销。王总说,按照一户一年生产100双计算,每双“千层底”90元,可为每个农户创收9000元,这也是为乡村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尽自己的一份力吧!

当我们一行人走访为公司生产“千层底”的一户农家时,推开村头一扇朱红的大铁门,正在忙碌的家庭妇女王桂花热情地把我们招呼进她家的院子里。她说,我今年快六十了,现在孩子们都出去打工,自己和老伴在家帮两个孩子照看三个孙子。县里公司经营的这个“千层底”项目很受欢迎,在家里伺候几亩地、照看孙子的同时,利用空闲时间做点“千层底”,也给家庭带来了一笔不少的收入,真是感谢县妇联给我们送来这个致富创收项目。王桂花一边说一边乐,朗朗的笑声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她说,如今家里啥都不缺,好日子就在我们手头上,真是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啊!

几十年过去了,岁月的脚步似乎把“千层底”遗忘在时间的深处。随着生活的进步,一双双皮鞋或者是各式各样的制式鞋走进人们的生活,以至于当年农村妇女们的一门手艺活儿也渐渐失传了。但是随着乡村脱贫攻坚战的打响,岁月深处的“千层底”却在今天变得弥足珍贵。一双纯手工制作的“千层底”布鞋,不仅记录着生活的艰辛,还让人品味到家的温暖与充满爱的生活,更让我们看到了不少农村妇女走在脱贫致富奔小康路上的幸福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