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扬风帆正放歌
夏日的阳光,张开翼羽,飞翔在天地之间。炽热的光芒,铿锵地照耀着生机勃勃的土地,所有的气息都透明而纯粹。
广州市东部,黄埔区,全国首批14个国家级开发区之一的广州开发区,是行政区与功能区融合发展的区域。四十年前开拓的“开发大道”,是开发区的门面大道,六十米的路面设计是当时广州最宽的道路,号称“广州第一路”。引起惊叹无数,也有“土地浪费,成本增大”的批评。不到十年,大道已不堪重负。开发的步伐,丈量出意识和理念的狭隘。
一条条新建的大路,宽度皆是“广州第一路”的倍数,坦荡而豪气,纵横交错。现代楼群如同波澜壮阔的南海大潮,聚集起恢弘的节拍,一重重递进。远古的风,从历史的深处缓缓而来,吹梦成今古。蓝天白云里,飘荡着一个个历史事件,穿插着一页页现实传奇,堆叠起一重重鸿篇巨制的篇章。回忆与思维的旋律,在阳光和海风中起伏,激荡人心。
黄埔港,珠江黄金岸线和华南第一大港。通航大陆沿海各大城市、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六百多个港口;内河航运沿珠江上达东江、西江、北江;铁路、国道、公路贯穿全境,连接深港。
古来的华南门户,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一口通商”的历史由此开始。风云百年,广州开发区作为首批国家级开发区,又一次引领开放风气之先。
历史的精彩,常常在许多不经意的缝隙、不经意的细节中。
1984年春夏的横滘河桥头,一群人在铺开的地图上,揭开了开发区建设的序幕。
吹沙填土刚刚完成,开发区开工。奠基石当晚沉下淤泥,顺着流沙漂走。两个月以后,因为建厂房挖地基,在离奠基点几十米外出土。是见证开发区历史开端的最珍贵文物。
仅仅二十年后财政可支配财力就达到一年40多亿元的开发区,早期建设指挥部是荒滩上的唯一建筑;初始开办费人民币2万元;购置的第一批财产是10张办公桌;购买的第一台通勤车是旧车,工作人员每天从市区到开发区上班,沿路扬手即停。上下级同挤通勤车,没有领导专车的概念;为了印制在广州第一个使用的名片,几乎跑遍全市;东江前后4公里河段的全部泥沙,北面所有推平山头的泥土,把西区6平方公里洼地靠人工填高两米;当地农民吹沙填土掘到第一桶金,后来成为腰缠万贯的民营企业家;开发区还没有正式奠基,空前阵容的经贸代表团,就率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先,赴海外招商;开发区奠基典礼的午餐,是广州第一次自助餐,数千来宾里三层外三层把餐桌围得水泄不通;自助餐的无序,引发了礼仪的常规培训。一本《开发区人必读手册》,从打电话到迎来送往,全是具体的行为准则。此后,开发区男女出场的着装举止,成为广州一道风景;早期开发区是广州的“西伯利亚”,人事的行政调配一再失效,引发了报纸刊发广告,首开向社会招聘人才先河;开发区第一个引进的外资项目,是一个加油站,建成投产的时候,由市长剪彩;第一条引进的生产线,连续几年成为全国十佳外资投资企业的龙头。企业进入和产业引进,从初级开始逐步提升,从被动引进到主动选择,支柱产业接踵而起。与此同时,学会与世界接轨,学会现代经济管理:制定规章;简政放权;打破机制僵化;培养涉外经济人才;在全国开发区最早建立目标鲜明的区风,在理论和政策建树上成为开发区的领军者;年青的思想精英在食堂的饭桌,在简陋的办公室和宿舍,在上下班的通勤车,或凝神思考,或高谈阔论,或激烈争辩……撞击出一个又一个思想火花。一条又一条对策建议,一篇又一篇研究报告,源源送上决策者的案头。往往头一天晚上的话题,第二天就在开发区决策会议上被列为议题,付诸成功实施。这是开发区的“春秋时代”,而这些青年才俊,则是创造这一思想盛世的“诸子百家”。而今他们大都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成为开发区建设的骨干。
广州国际生物岛
开拓、创造、进取。
开拓是一种气概。创造是一种思想。进取是一种信念。
开发区在多领域和重点环节创造了诸多全国第一:第一个经开区条例;第一个推行土地有偿出让;第一个“大部制”;第一个经开区、高新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知识城“五区合一”;第一个引智引技引资模式;第一个企业建设服务局;第一个“秒批”政务服务;第一个承诺政策限时兑现;第一个营商环境改革实验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持续领跑全国。企业办理各项行政许可,只进一扇门,只盖一个章,只走一个流程。项目从签约到建成投产仅用半年时间;知识产权改革领跑全国。首创知识产权运营全链条扶持,形成国内知识产权要素最集聚、最全面、最高端的区域;政策创新与兑现领跑全国,率先设立政策兑现窗口,“一口受理、一门办结、集成服务、承诺兑现、限时办结”,被企业赞为“离成功最近的地方”。
完成区域发展原始的资本积累,积累了物资基础,更积累了精神财富。开发区人在开放中,一步步学会了接触国际投资市场和产品市场,熟悉国外企业的管理制度,带来了域外跨国公司投资的成功;知道了环境、管理、产品技术的国际标准,管理体制,政策配套、法律体制,逐步走向正规化。开发区年平均发展速度超过百分之三十。
进入新世纪,开发区攀上发展史上突飞猛进的高峰,以超常规、爆发式的发展,融合到广州东部发展的大局,不再仅仅是一个经济功能区、一个工业园区,而是和广州现代城市协调发展的新城区。
随着大湾区创新源强势崛起,拥有中新、中欧、中以、中英、中德等国际合作平台、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建设以及全球企业投资首选地和最佳发展地多重机遇叠加,创新动力源源不竭。自1998年倡导和承办首届留学人员科技交流会、迈出吸引留学回国创业第一步,到2017年跨入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列,黄埔区致力于建设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全省唯一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成为省市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闯入全国十强,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孵化器加速器集群。以人才为牵引,集聚全球高端创新机构,形成科技领军企业全方位的创新生态。率先扛起区块链开路先锋大旗,积极抢占新一代信息技术高地,打响了区块链特色的中国软件名区品牌,成为独具特色的创新区域: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广州国际生物岛、黄埔港四大片区“四个出新出彩”,让老城在科技创新、营商环境、城市更新上焕发新的活力,进一步巩固了广州作为全球“显示之都”的战略地位。2020年全区财税总收入超过一千三百亿元,GDP等五项指标居全国经开区之首。
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黄埔设立,三十七年过去,面积由最初的不足十公里扩展到近五百公里。黄埔区因改革而生、因开放而长、因创新而强,闯出了一条敢闯敢试、追求卓越的成功之路,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史诗画卷,让我们读到许多伟大的创举和真实的史迹,成为了改革开放战略无比正确的事实论据。
广州科学城
一条边是珠江,一条边是东江,一条边是横滘河,构成黄埔西区金三角,是开发区的出发地。今天,站在这里回顾历史,豪迈的心潮盘亘蔚蓝的海湾。多少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清点和继承。它们曾经是而且还将是开发区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开发区的灵魂和根。
南部中国浓郁的树木,像一行行凝练深沉的象形文字,叙说深远和意境。古炮台,古石桥,古寺庙,古窑址,古船坞……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遗存,在飘忽的视线上起伏。牛山的牌坊古墓,合葬着第二次鸦片战争殉国的千余官兵;波罗诞期的庙会不再有菩萨巡行,南海神庙的观光者依旧每天数十万计;香雪园静卧在萝岗岭上,冬梅似雪夏荔红,春华秋实各不同;百年归侨从海外带回白鹤繁衍的家族,让茅岗鹤林成为黄埔兴旺的“风水”。
南岗庙头的扶胥,是古羊城的卫星。珠江航线前后分流,在此汇合于狮子洋,流经虎门奔入南海。“黄埔云樯”蔚为大观:浩浩江面船桅云集,远洋巨轮往来不绝,万吨级码头绵延相接,龙门吊望不到尽头。街心花园的主景石是两个翩翩起舞的少女。不锈钢绿岛上的“萌芽”破土而出,方钢围栏上的海鸥展翅腾飞。开发区区徽,三角形区标灵感源自开发区当时地图上的“金三角”,三角形抽象成巨轮的风帆,乘风出海,走向世界。
广州开发区,正高扬风帆,奋进在时代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