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阵

官方微信

扫码订阅

扫码开票

杂志内容

徒走靖安

作者简介:

葛水平,山西作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著有小说集《喊山》《裸地》《守望》《地气》《甩鞭》《我望灯》等,散文集《我走我在》《走过时间》《河水带走两岸》等。长篇小说《裸地》获首届《中国作家》剑门关文学大奖、鄂尔多斯文学大奖;中篇小说《喊山》获得第四届鲁迅文学奖、《人民文学》中篇小说奖、《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等。小说《喊山》被改编成电影,编剧的电视剧有《平凡的世界》《盘龙卧虎高山顶》等。

叫“靖安”的地名,被千万家烟火叫响

“靖”的意思是“安”,所以,“靖安”的名字很直白,就叫“靖安”。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然而无论人间组合出多少吉祥汉字,“靖安”二字却有着高级的贵气,让喜好漂泊的浮云也不由收住了放荡的脚步,停下来伏在靖安罗湾水库上不走了。

天、地、山、水,四野一片寂静,罗湾水库上黛色的云,那是一种隐士的光泽,在日光和月光下变换着深浅。云是黑色山体的缝隙,日月让云透出一缕幽光,看云时,人是不能像谈论天气那样随意谈论白云的,不然,我们得一定让他去好好看看靖安的山水。

靖安的山水概括了“靖安”风貌。

千年古县,自有史籍记载以来,靖安虽历经了“里、乡、镇、场、县”五次演变,“靖安”其名却一直沿用未变。一方百姓喜欢这个名字,喜欢在山水间安于自己的本分,尽自己的本性,而本性既是人的自然属性,也是佛性。求“安”之心人皆有之。

靖安,在江西的九岭之巅,潦水之源。涓涓细流从八亿年的九岭山脉析出,汇集成北潦河,蜿蜒贯穿冲积成一块块山间平地。一方水土养一方百姓,百姓将生活的希望寄托于冥冥之中支配万物的神秘,农耕践约、乡邻交接,让短暂的一生最大限度体验人生安好之快乐。

小小竹排画中游(饶良平 摄).jpg

小小竹排画中游     摄影/饶良平

宝峰寺小景(李旺 摄).jpg

宝峰寺小景      摄影/李  旺

宝峰寺马祖舍利塔亭(黄颖 摄).jpg

宝峰寺马祖舍利塔亭     摄影/黄  颖

若从九岭高处俯视,云端下,莽苍苍,九岭这道翠绿而蔚蓝的屏风,沉沉一线,更适合神游、栖止、安居,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渐进,是一种春雨润目、和风拂衣的认可和接受。盘桓云水,靖安承载着丰富灿烂的文明。6000多年前的大型宗教祭祀场老虎墩新石器时代遗址在此深藏,2500多年前的李洲坳东周神秘王国有待撩开它的面纱,连绵不断的北河樟树林,星罗棋布的老村古寺,见证着悠远而灵动的故事。

如果说靖安是最早被典籍记载下来的地名之一。那么靖安最初只是一个“里”名,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步演变成县名。西汉初,靖安与周边地区同隶属于豫章郡海昏县,东汉永元十六年(104年),分海昏之地另设建昌县,靖安属建昌地。魏晋南北朝时期,靖安大概只是建昌县的一个里,很小的一个区域,到了隋唐,靖安才升格为乡(古代县下设乡、乡下设都、都下设里。靖安到明代,共设五乡二十八都三十ー里)。《靖安县志》(1989年版)载:唐广明中(880年-881年),草寇侵掠本州(指洪州),以建昌县之靖安、孝梯两乡去州稍远,乃置靖安镇,之后发展成靖安县至今。

一个地名被千万家烟火叫响。

靖安呵护了一方水土历史演变中的成败荣辱和曲折坎坷,看似两个字,却有其独有的历史与命运,“靖和安”便是“靖安”历史命运的容器。“里、乡、镇、场、县”五次演变,宛如一个人的成长。诗人北岛说:“在这个呈现的时代,恐怕没多少人懂得消失的含义。”消失是一息尚存的历史,它纵向地记忆着城市的史脉与传衍,横向地展示着人类更新换代宽广而深厚的阅历,并在这纵横之间交织出每个生存者独有的个性与身份。

明代万历年间的《新修南昌府志》记载了靖安县地名的来历:“初靖安为里名,因里以名乡,因乡以名镇,因镇以名场,因场以名县”五转而成。

靖安是有根的乡愁。


即心非心的宝峰寺

靖安有一座山,山上有水松、榕树、香樟,古树参天,浓荫蔽日。这座山峰叫宝珠峰,也有叫宝峰尖。翻阅1986年《靖安县地名志》:“其峰尖园,四面青翠,中间独黄,望如佛珠。”

宝珠峰下有宝峰寺,是禅宗马祖道一圆寂之地。欲说江西丛林,江右禅宗,万不能越过宝峰寺。山不高而有灵,势不险却神奇。“天下名山僧占多”,此山此势,亦不例外。

宝峰寺的故事要从唐天宝年间(742—756年)说起。水潦和尚来到宝珠峰下,见这里诸峰蜿蜒,若龙蟠,爱而筑室居之,开山建寺。寺院当时叫泐潭寺,又称法林寺,又因盘踞于石门山内,民间也称“石门古刹”。

禅宗最主要宗派洪州宗的祖师马祖道一,开始习禅于衡岳。当时,六祖慧能门下两大高徒之一的怀让(另一位是行思)前往“探视”,见道一只是终日坐禅,虽坚忍有志,却心意甚苦,于是问他:

“大德坐禅图什么?”

道一答:“图作佛。”

怀让于是取一砖,在道一庵前的石头上磨。

道一问:“磨作什么?”

怀让答:“磨作镜。”

道一曰:“磨砖岂得成镜邪?”

怀让曰:“磨砖既不成镜,坐禅岂得作佛?”

正是这样一番对话,让马祖恍然开悟。他明白了,光从形式上下工夫,学不到佛教真谛,因为“佛非定相”,一切“法由心生”,只有真正从内心领悟佛法的要义,才能获得真传。

怀让也因此称赞道一“得吾心,善古今”。

后来,马祖道一到洪州(今南昌)弘法,“四方学者,云集座下”,他讲了一段著名的话:“汝等诸人,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心。”“心外无别佛,佛外别无心”,成为禅宗“顿悟说”的理论核心。

宝峰寺大大小小的门上都有一些禅意十足的楹联,最主要的是所有进门处都有两句话值得重复玩味八个字,前四个字是“念佛是谁”,后一句是“照顾话头”。

八个字一扫繁琐章句,摧陷廓清,发聋振聩。不涉理路、不落言筌,不着形迹:“我若东道西道,汝则寻言逐句;我若羚羊挂角,你向什么处扪摸?”

有一副楹联让我欢喜。上联:“松声竹声疏雨声声声自在”,下联:“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

此刻正是僧人用膳结束,一队人在住持的引领下拿着钵在佛祖前诵经。

僧人循百丈清规:“一粥一饭,持午因时,一步一趋,悉守仪范。”

想起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宝峰寺外景(王清源 摄).jpg

宝峰寺外景   摄影/王清源

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谩将无孔笛,吹出凤游云……饥来要吃饭,寒到即添衣。困时伸脚睡,热处爱风吹……烟收山谷静,风送杏花香。永日萧然坐,澄心万虑忘。

红尘之人入宝峰寺,于我是行走于迷茫。

宝峰寺对外不开放,不像有些寺庙,香客接踵,信众熙攘。修行人只是修行,燃烛跪拜者,多少人只为祈福,多少人诚心问道?莲花盛开,多少人花篮空,多少人芬芳满心?来来去去,多少人依旧是迷人,多少人豁达贯通?

结合中国儒家礼仪和禅宗自身特点首次制定出《禅门规式》,促使禅宗最后形成一个独立教派的怀海和尚就出自道一门下。

马祖道一于贞元四年(788年)正月,重游南岳,回来时路经宜春靖安县,被当地清秀脱俗的山中风景所吸引,对身边众弟子说:“吾之朽质,当于来月归兹地矣。”讲完就回钟陵开元寺(今南昌佑民寺),既而圆寂,享寿八十。

弟子们遵其生前遗嘱,灵骨归葬宝峰。

宝峰寺始建于唐朝中期,距今已1200余年历史。唐宰相裴休有诗赞此地是“灵胜地”。清代文人舒慕芳誉此地为“洞天福地非人间”。宝峰寺石砌围墙上分别写“即心即佛”和“非心非佛”。

深夜敲响的木鱼,是冷漠的繁华中擦出的火星。散在漫天的雨丝,忽而悠远,忽而切近,全不是庙堂里的刻板。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无须寻找木鱼声的来处。我更喜欢宝峰寺带了勃发张力的老树,氤氲一脉心香,柔弱而刚强,宁静而致远。


穿透了时间的帷幕,瞥见了旷古未有的建设序幕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虽为千家县,正在清华间。”在那白云深处,有新藤缠绕,有古石巉岩,有池鱼白鹭,有水满田畴。

这正是我看见的罗湾水库。

罗湾水库是靖安劳动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杰作。

清风朗日下,灰白或稀薄叆叇的云罩在山色间,一时间,我感到天地万物生出无数口,大幅度地翕张,从隐处进入显处,人们酣畅的心情里大都因为这水而喜形于色,不费力地就能看见鸟和弧形的七彩光芒,总之,对于罗湾水库的第一次见面,我完成了一次从肉体到灵魂的水的洗礼。

人类的文明同河流的文明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由于灵秀之美,舟楫之利,人们往往喜欢择水而居。所以,凡是有河流的地方,无论是大江还是小河,都是人烟稠密的地方,都是经济社会发达的地方,都是交通四通八达的地方,都是文明程度较高的地方。

想起古人的一句话:“良田万倾日食一升、广厦千间夜眠八尺”的浅显道理,自然灾害造成的灾难让这一浅显道理成为一个噩梦。

水行山谷之中,河床坡度大,由于受咸潮的海洋气候影响,不但遍无灌溉之利,且经常泛滥成灾。每当汛期或台风季节,海潮上涨,引发天灾,山洪暴发,滚滚而来的河水,又滔滔而去,这一来一去,不知有多少土地和活着的生命被吞蚀。

罗湾水库的由来,要追溯到1969年。这之前罗湾叫塘埠,塘埠地名的由来,旧时未有记载,只在当地流传着一个地名来历的传说。相传明朝皇帝在一次巡访中来到靖安,经过铁门堑到蔚云岭,见此崇山峻岭之中竟有一方平缓开阔之处,一条河流穿山而过,景色甚为美丽,地似平塘,不由感叹道:“此地可做埠头,就叫塘埠吧。”

1856年,太平天国石达开部唐明远率兵三路,攻占塘埠,塘埠民团将士奋勇抵抗,终寡不敌众,死伤无数。梅花尖后有个杀人埚就是塘埠人当时遇难的证据。清政府为表彰塘埠人民忠烈,咸丰皇帝封塘埠为“小南京”,有功首领全部加封“云骑尉”官衔,余者每人抚恤银十二两,以告慰众将土英灵。经大家族和官府商议,特建“义烈祠”和殉难牌坊,以示纪念。义烈祠坐落于干上,向东南座西北,砖术结构,上三层下三层,左右厢房,三个天井,三个厅,左右横屋做耳房,共十八间。大门门额上镶嵌青石板,上书“义烈祠”三字。正厅上供奉曾献漠、罗凤嘴、陈梦松、黄皓翔等多位民团首领,左右厅供奉男女亡灵,可惜已毁。

塘埠土地肥沃。明清时期发展较快,有四十八家半财主,居住着曾、罗、陈、黄等客家姓氏家族。

国家在靖安要投资建设一个为电厂蓄能的中型水库,当时选择水库地点为靖安县的塘埠,水库坝体选地为塘埠这个小镇的东端峡谷处,此地名叫“小罗湾”,属一个小自然村,该自然村坐落背南朝北的山脚下,一幢土屋,住王姓人家,自西向东的北潦河上流经塘埠流过小罗湾,流经小罗湾峡谷地段有湾形石壁,水流漩涡,涡成深潭,潭中水流成螺形,故称螺湾。因此处近罗姓大家族,后来便叫小罗湾,久而久之,此地就叫罗湾了。

当地人说,罗湾水库至少淹没了108户有钱人的房屋。

罗湾塘埠水库宛如天空之镜,水天相映,照出生态靖安的纯净之美。(靖安摄协) - 副本.jpg

罗湾塘埠水库宛如天空之镜,水天相映,照出生态靖安的纯净之美。(靖安摄影家协会供图)

从1969年动工,到1978年竣工,9年时间,由于是国家项目的“乐业之歌”,地处靖安中部山区的罗湾水库建成时,7500亩水面淹没了大量肥沃的农田和村庄。

当时修水库的农民兄弟白天到山上割草,夜里铺在石板上便是“褥子”。民工住在山崖上,啃着冷馒头,喝着湖水,几天吃不上热饭,谁都没发牢骚,大家心里想的是修水库,为的是造福子孙后代。

水库底跌落了多少当年建造水库运输石材的独轮车,三轮车,镢头、锄头、锤头、铁锨?此刻,看见的明镜一般的湖面,安静的水下却记录着那个年代的风云际会。

夏阳暖暖,罗湾水库的水面上不知名的鸟起起落落,阳光照耀水面连颜色也像绸缎一样柔软无比。但是,罗湾水库的水下世界的从前不像现在这样保持着一种姿态,那是一个无法返回的时代,在苍茫的一瞬,我穿透了时间的帷幕,瞥见了旷古未有的建设序幕,内中所凸现出来的精神光华,与岁月同在。

岁月把一切罩在记忆深处,望不到边的罗湾水库,又像时光的投影,从前的热火朝天似乎仍然在耳畔盘旋,可惜,时光的一半是恩赐,另一半却是降伏。

此刻,罗湾水库是闲云野鹤仙梦之地,峡谷两岸绿树成荫,细细的枝条懒懒地垂在水面上,是那样的惬意。走过的大桥上,远眺水面,看云封雾锁,在这儿,可以释放最纯真的天性,吸天地之灵气而神清气爽。

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顺着盘曲的山路而上,充足的负氧离子让每一寸空气,都如同吸氧洗肺,把一天的疲劳洗净。

唯一遗憾的是,中国数千年历史的农耕文明,留下了大量的承载着传统文化,具有较长历史的村落,这些村落如同一颗颗宝石,散落在田野里。淹没在罗湾水库下面的村庄,我希望有一个博物馆,让为了国家舍弃小家的普通老百姓能够在图文中找到“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