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阵

官方微信

扫码订阅

扫码开票

杂志内容

见证抗战历史的侨批

华人华侨在近代以来各个时期中国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一股不可缺少的推动力量。他们关爱家人、关注社会,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时期,为祖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他们是推动中国革命胜利和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华侨华人的生活与近代中国的革命和发展建设息息相关,他们寄给家中亲人的侨批家信内容丰富,许多都反映了华侨华人积极支持和参与中国革命和社会建设的内容,成为近现代历史变革的重要见证物。


颜文初家信之奉母至孝移风破俗

侨批有别于一般书信,它的内容涉及侨乡与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信息,融汇中外商贸往来、邮递、交通、金融、汇兑,还涉及海外华侨社会和侨乡的生活习俗、社会变迁等方面的历史记录,都是海外各地华侨对周边世界变化的切身体会和真实记录。很多华侨寄给家乡的侨批中,关于描述他们在侨居地的各种见闻,经常将他们感受到的近代西方良好生活习惯、行为观念、社会管理等介绍给国内的亲人,起到改良社会、移风易俗的作用。著名的抗日烈士颜文初先生写给母亲的侨批中就有关于这一方面的内容。

颜文初(1882-1942),名芸枢,字文初,泉州石狮灵秀镇钞坑村人。1911年,他于省城高等学堂毕业后不久,南渡菲律宾,在马尼拉任《公理报》主编,其间曾撰写文章声讨袁世凯复辟窃国之野心。1914年后,颜文初执教于中西学校,致力于华文教育。1918年,受聘为中西学校校长,并开拓视野融合东西方文化,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还组织编写了多种华文教材等。抗战爆发后,颜文初出任菲律宾华侨抗敌后援会宣传委员,对日本侵略者口诛笔伐,抨击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和野蛮行径,向菲律宾华侨商人倡导不经销日货,多用国货。他还组织学生上街义卖和宣传抵制日货,并积极支援中国抗战。日军占领马尼拉后,他被捕入狱,仍坚持民族气节,拒绝投降。1942年4月15日,颜文初和其他8位抗日志士被日军秘密杀害。马尼拉光复后,菲律宾华侨各界人士为缅怀他们的抗日功绩,共同建立9位华侨抗日志士墓园。抗战胜利后,中西学校复课,为颜文初举行隆重的追悼会,缅怀其一生为学校、侨界和中国作出的杰出贡献,并把其殉难日4月15日定为学校纪念日之一。

  颜文初在家乡先读私塾,后进入新式学堂学习,宣传西学,勇于破除一些封建迷信,但也继承了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尤其对母亲蔡氏孝敬非常。此篇是颜文初写给母亲的信件充分体现了颜文初奉母至孝,又劝慰母亲破除迷信。

母亲大人膝下敬秉者:接读来函,一切俱详。年朝云前帮已付信去矣。至于家费之事,千舅不过多言。儿非不知家费难省,特柴、油、米、日用诸费,切不可因千舅有是言,欲从俭省。日中须煮多少饭或粥,盖此乃无多之数,就使多费,每年不过几十元而已;惟烧金纸及摺运诸事可从免,盖此乃迷信之费也。因母亲来信陈及,故并言之,不然,儿所寄者每年不过几百元,非俭省那足敷用乎!芬姪做十六岁之事,自当与千舅陈明。惟此时,与高梁哥分析:雪文店生理银项亦颇缺乏耳。以后,千舅若再有嘱人去言家中当俭省诸事,亦不必尽信他,盖彼不尽知咱家中内里也。衣食柴米诸事切不可俭省!在外平安!轻舅现亦在雪文店中。耑此告禀,并请金安!男 文初禀

此信中,颜文初一再叮嘱母亲,切不可俭省衣食柴米等日常费用,唯恐母亲因亲人建议俭省致使母亲衣食有缺,殷殷之情跃然纸上。还在信后专门提及,其千舅嘱咐家人劝说母亲在家俭省诸事,是其舅并不了解自己家中的具体情况,叮嘱母亲不必因别人的劝说就轻易俭省日常生活费用,恐其影响母亲的饮食健康。由此可见,颜文初奉母至孝,随身在远洋,仍担心母亲的衣食起居。而对于家用紧张一事,颜文初仔细与母亲分析,衣食日常的使费不需俭省,即使多费一些也是有限,“每年不过几十元”也就足够了;其实,真正浪费金钱的是烧金纸、摺运等封建迷信活动。因而,颜文初劝阻母亲烧金纸、摺运等事,并言及此乃迷信应当破除。信中还提及其舅家女侄做十六岁生日庆祝一事,也是持不支持态度的,并有意劝阻其舅。颜文初先生学兼中西,宣扬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而且,他为学施教首先是从自己身边的亲人做起,对改变社会旧俗、破除迷信起到了潜移默化作用。

颜文初家信(2).jpg

颜文初家信

抗战烽火中的侨批

侨批之称谓,有来源于近代闽南语一说,应是近代以来闽南一带出洋谋生的民众众多,而向家中寄回钱物以养家糊口的现象也更加普遍,这种银信合一的家书也更为以之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家乡亲人所殷殷期盼,其中用海外寄来以养家的银钱更为人们所重视,久而久之以取款凭证的批子指代银信合一的家书,称之为批。至今,闽南一带当地人在日常仍然称书信为批,而广府人则一般称侨批为银信。侨批以一种独特的“汇款与家书结合”方式,将海外打拼的华侨与国内眷属紧密联系起来,侨批的内容丰富,作为非官方史料,可以填补近代历史研究某些空白片段,是研究近百年中国社会史的珍贵文献。

林安奎家书.jpg

林安奎家书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面临着亡国灭种的空前威胁,海外华侨爆发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意识,纷纷捐钱捐物,甚至回到国内投身保家卫国的民族救亡大潮中。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些侨批中也真实记述了我国侨乡地区遭受日军侵略和全民响应积极抗日史实内容,有些寄往国内的侨批信笺的上面还印有“还我河山”“抗战必胜”“建国必成”的标语以示支持抗战的决心和相互鼓励坚持抗战的信念(见图)。

潮汕华侨林安奎的家人(兄长林安吉、侄子林邦豪)在写给他的侨信中就清楚写道:日军侵略广东潮汕地区,遭受日军飞机轰炸平民、市区及潮汕人民紧急疏散的情形,给当地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物质损失。林安吉写给林安奎的信中也说道:……月来,潮汕确形紧张,海外敌舰时来时去,出没縻定。去月廿七号,复三次轰炸本市乌桥、北海旁一带,毁民房十数间,死十余人,当局已下令限期疏散人口、物质,于必要时将采强制手段云……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由于国民政府对中日全面爆发战争准备不足,正面战场抵抗不利,我国经济发达的华北、华东、华中各省以及北平、天津、上海等重要港口城市很快相继陷落。位于东南沿海的香港、广州、潮汕地区,成为我国接受国际援助物资的重要交通线及国民政府税收的重要来源地。日军为了进一步切断中国接受外援的交通线,实现对中国的彻底封锁,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广州沦陷后,汕头是华南地区仅次于广州的大港口,成为我国唯一一个可运输军需用品的口岸,大量军用物资经潮韶公路运送进了内地。因此,日军想尽一切办法要攻下汕头,并多次发动空袭,轰炸汕头地区。从1937年9月至1939年6月21日汕头沦陷期间,日寇空袭汕头地区达397批次,出动飞机803架次,投弹789枚,炸死炸伤平民百姓1300多人。林安吉在1939年5月1日写给弟弟林安奎的这封信中就清楚地记录了日军在攻占汕头前夕对汕头的轰炸及民众损失情况。

在同一时期的5月4日,林邦豪写给叔叔林安奎的信中亦说道:……敌机近来屡次轰炸汕市,形势可说是甚紧张的,因当地政府为避免无谓牺牲下令疏散,故此汕市已成一个寂寥的孤岛了。庵埠(潮阳庵埠镇)现在随着疏散,敌机亦常来光顾……

彭泽民致侄彭炳堂信(3).jpg

彭泽民致侄彭炳堂信

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国人民饱受困苦磨难,用自己的顽强奋战和巨大牺牲,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并最终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曾经饱受战争苦难的中国人民要铭记这段历史,要知道现在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要懂得和平的弥足珍贵。


彭泽民家书之“东北内蒙古访问团”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团结各族人民、宣传《共同纲领》中的民族政策、密切党和人民政府与各族人民的鱼水之情、强化少数民族对国家民族政策的充分信任,根据毛泽东的建议,1950年春,中央决定向全国各少数民族地区派遣访问团。从1950年7月到1952年底,中央共派出西南、西北、中南、东北四个少数民族访问团深入民族地区开展民族工作。

1952年7月,中央决定派出以彭泽民为团长,萨空了、朋斯克、阿艾莎为副团长的“东北内蒙古访问团”,访问团先赴东北,分为两队:一队由彭泽民、萨空了带队东行,另一队由朋斯克、阿艾莎带队西行,在乌兰克汇合返京后又赴绥远、内蒙古,历时两个多月。

彭泽民是国民党左派元老、著名爱国华侨、中国农工民主党创建者之一。1906年加入中华革命同盟会,参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1926年,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和海外部长。他与共产党人亲密合作,为发展海外侨务作出贡献。次年,“四一二”事变发生后,极力反对“清共”,保护中共领导人吴玉章、林伯渠等,并毅然去南昌参加“八一”起义。抗战爆发后,向国民党提出《抗日救国的八项主张》,在香港创办《抗战华侨》,宣传抗日。1941年皖南事变后,同宋庆龄等联名写信给国民党当局呼吁团结抗日。1947年当选为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1949年代表该党响应中国共产党“五一”号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并被选为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曾任中央政治法律委员会副主任、中央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首都归国华侨联谊会主席等职务。

1952年7月9日,东北内蒙古访问团开始前往内蒙古、绥远和东北等少数民族地区访问,访问了蒙古、朝鲜、回、满、锡伯、赫哲、吉尔吉斯、鄂伦春、索伦等少数民族,向60多万各族人民传达了毛泽东和中央人民政府对各少数民族的关怀和慰问。中央访问团每到一处都要与各族人民代表举行座谈会,向群众赠送锦旗、书籍、幻灯片、药品、医疗器材等等;访问团中随团的电影放映队、幻灯放映队、医疗队还为少数民族群众免费放映电影、免费医疗。据统计,他们共为内蒙古自治区4855名少数民族群众治病,放映电影40场,观众超过30万人;为绥远省2694名少数民族群众治病,放映电影17场,观众近8万人。

彭泽民在写给时在内蒙古固阳乌兰察布盟政府卫生处工作的侄子彭炳堂的家信中,以充满热情、骄傲自豪的欢快笔调描述了他在东北少数民族地区的所见所闻所感:“……各地少数民族欢迎中央访问团情绪热烈。每个车站均有群众候迎,鼓乐喧声,歌舞、献花、高呼毛主席和中央政府万岁之声震撼山岳。虽专车经过不过几分钟时间,但人民的热诚的确少见。汽车经过,群众趋前欲见毛主席代表,疯狂跳跃,不避危险;小学生献花,牵衣握手,不忍释放;妇女彩衣舞蹈百十成群,父老、太婆亦随而跳舞,其乐融融……”描述出我国少数民族在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民族解放、民族团结政策下对新中国新政权的拥护和热爱,各族人民对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创造美好新生活充满期待和信任。

中央访问团密切了中央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对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次具体而生动的爱国主义和民族政策宣传教育,推动了边远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对推动祖国统一、巩固国防、促进民族团结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