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阵

官方微信

扫码订阅

扫码开票

杂志内容

双清别墅随想

作者简介:俞胜:中国作协会员。著有中短篇小说集《城里的月亮》《寻找朱三五先生》,散文集《蒲公英的种子》。作品多次获奖。现为《中国作家》杂志编辑部主任。

R0000141.jpg

双清别墅位于香山公园南侧。

我来的这天正是深秋,一个“看漫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日子。所以,山上的游人很多,尤其是香炉峰,游人纷纷攘攘,摩肩接踵的。我避开游客最密集处,信步往双清别墅走去,进侧门,转过一处幽篁,眼前突然出现一颗粗大的银杏树,枝叶纷披,足有半亩见方,像一把华盖。阳光从叶缝间洒下来,黄得晶莹剔透的树叶能给人一种流光溢彩的感觉。

银杏树边是一座小池塘,此时,锦鳞丛集,惹得不少游人驻足、留影。池塘边是一座六角红亭——许多人可能都非常熟悉的红亭。有一张著名的照片就是毛主席坐在这座凉亭里拍摄的:主席坐在藤椅上读关于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号外。还有一张著名的照片是主席在这里与爱子岸英亲切交谈。岸英留下的照片很少,主席生活在双清别墅的时间是1949年的3月到这一年的9月,随后他就迁入中南海丰泽园了。而岸英1950年10月入朝,11月就牺牲在朝鲜战场,双清别墅的这一张照片就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有人曾这样评价双清别墅:这里是中国革命从农村转向城市的第一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里程碑。我觉得对于这样的评价,双清别墅是当之无愧的。你要知道“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命令就是在这里发布的;你要知道当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主席就是在这里难抑激动的心情亲自为新华社撰写那篇著名消息的;你要知道新中国的国旗、国歌、国徽都是在这里诞生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国旗飘扬,是从双清别墅飘向了天安门城楼。

池塘前、红亭边,是主席的双清别墅故居。故居只是一明两暗的房子,正中是会客室;东侧是办公室和用餐的地方;西侧的卧室,一张木板床,家具陈旧而简陋。这样的陈设与我曾经在地方工作时,一个小处长的豪华办公室比起来,简直是天上人间。可就这样的房子,主席搬过来时,还非常高兴地说,很宽敞很漂亮嘛,比我们过去住过的房子好多了。是啊,这里的确比西柏坡、比延安的窑洞、比井冈山……好多了。来到双清别墅,我想,这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里程碑,它又何曾不是主席人生的一个里程碑呢?从这里出发,“三十一年还旧国”,那个三十一年前在北大红楼勤工俭学的年轻人才真正成了全体中国人民的领袖。

在双清别墅徘徊,我想努力地探寻在以后丰泽园的岁月里,这里可曾在主席的心灵深处占据了一席之地,如果占据了一席之地,那么占据了怎样的一席之地。据香山工作人员讲,离开香山后,主席仅回过香山一次,时间是1953年,他带着女儿李敏游香山寺。工作人员没有讲这仅有的一次,主席回没回双清别墅看看。据我的推测,没回来的可能性最大。因为如果主席回了双清别墅,相关的史料应该有详尽的记载。1953年,岸英已经长眠在异乡的土壤里了。主席不回双清别墅,是不是怕那座六角的红亭拨动自己心灵深处那根最敏感的弦?

1949年,毛泽东在香山与身边工作人员、女儿李敏、秘书叶子龙之女叶利亚合影.jpg

1949年,毛泽东在香山与身边工作人员、女儿李敏、秘书叶子龙之女叶利亚合影(摄于香山革命纪念馆)

DSC_0429.jpg

红亭

我想,即使主席不曾回双清别墅,他也该是不能忘记这里岁月的,而且他对这里的情感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历久弥坚,特别是在他暮年的时候。烈士暮年,壮志不已。烈士暮年,那曾经的人和事也会像过电影一般地齐聚心头。总会有几个自己想见而没有见到的人,譬如贺子珍;总会有几个自己想回而又回不了的旧地,譬如故乡韶山冲、譬如双清别墅。据李静主编的《实话实说丰泽园》一书讲,主席临终前颂读的最后一首赋是南北朝人庾信的《枯树赋》。《枯树赋》是借阐说树的荣枯,抒写自己的乡关之思。末几句是:“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另据孔东梅的《听外婆讲那过去的事情——毛泽东与贺子珍》一书讲,主席在病危前夕,他还想起了故乡韶山冲,想回到终生疼爱自己的母亲身边,颐养天年。这些都能成为我上述观点的佐证。

从双清别墅出来,天色已近黄昏。倏忽之间,暮云四合,京城华灯初放。归来时,回想起毛泽东在这里写下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不禁令人心潮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