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阵

官方微信

扫码订阅

扫码开票

杂志内容

为新时代而放歌 ——读作家洪鸿的中短篇小说集

红尘殇事.jpg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综观洪鸿的创作历程,他就是这样一位扎根于泥土,为新时代、为人民而歌的作家。在我读完洪鸿的中短篇小说集《红尘殇事》后,这种感觉尤为强烈。

洪鸿小说的题材大都写的是普通人物的生活,作品并没有刻意去设局或铺垫,而是从人性入手,写他们的生存方式,写他们实实在在的生活。如果说写小说有技巧,洪鸿正是回避了这些技巧,让一个个“真正的人”活脱脱地出现在作品里,出现在读者眼前。

在中篇小说《中国龙鞋》里,洪鸿生动地描述了皖西南大别山区小村庄的奇异风情。小说主要描写在全国各地开展“精准扶贫、产业扶贫”活动的大背景下,农家女金鸾坚定信念,不顾亲人反对,将自己娘家祖传的手艺奉献出来,自筹资金建起中国龙鞋厂,带领当地农家姐妹们艰苦创业,最终脱贫致富的传奇故事。作品不仅塑造了农家女金鸾这一人物形象,也真实呈现出新时代农村“决胜小康、奋斗有我”的原生态图景。小说文字通俗易懂,人物形象鲜明,反映的现实生活新鲜奇特,意蕴丰厚,读后令人回味。

在谈到这部中篇小说的创作过程时,洪鸿说,创作这部小说的动机,与他自己的工作、生活经历有关。洪鸿的工作,大致经历了从小县城的车间到国有企业再到现在的中央机关事业单位,几十年来的工作变动,使他深深意识到体制变革的重要性。小说中的人物都是他在现实生活中熟知的普通人物,洪鸿对他们的生活、工作以及他们在经历每一次人生变故时所产生的复杂心理状态都十分了解。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是一个作家最明智的选择。洪鸿说:“我一直认为,一个优秀的作家,需自觉地将写作之根植深于基层社会,着力于表现草根阶层的生存状态,呼唤其生命的苏醒与新生,体现文学所应当承载的忧患与使命感。”

在这部中短篇小说集里,有不少篇章写的都是发生在上世纪的人和事,今天读来,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如在短篇小说《毁灭》里,一心追求艺术的画家阿景原本有属于自己的崇高理想,可在妻子美兰的怂恿下,阿景禁不住外面五颜六色世界的诱惑,一步步走向贪婪和毁灭。洪鸿用近乎荒诞的笔调讽刺、批判了这种社会现象。短篇小说《城市遭遇》里的黄毛,从偏远农村进京打工,尝尽了酸甜苦辣,读来甚是沉重。

读洪鸿的小说,我感觉有一个明显的特征,那就是他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人物,剖析人物的灵魂。洪鸿的小说语言质朴,他没有刻意去追求文字的华丽,刻画人物形象时也没有刻意去雕琢,似乎是不动声色地娓娓道来,写普通人物,写他们平凡的生活。从这些人物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生活的无奈、生存的艰难,也真实地洞悉到了人之本性。他们虽然普通而平凡,是红尘中的芸芸众生,却也是食人间烟火的有血有肉的人。小说最难刻画的是人物的灵魂,洪鸿将这些人物的灵魂刻画得淋漓尽致,这正是他的作品能引人共鸣的深层次原因。

这些年,洪鸿一直关注普通人的生活,积极投身于新时代建设的洪流。如今,他在中直系统一家杂志社担任副主编工作,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也不忘从普通人的生活中挖掘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写作素材,这正是一个作家应有的社会责任。我想,也许这就是洪鸿小说创作成功的秘诀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