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阵

官方微信

扫码订阅

扫码开票

杂志内容

一种美感

前不久,我看了侯军先生一家人的展览《诗艺盈门》,又看到了侯军的女儿侯悦斯,看到了她作诗词、书画家们写写画画的那个“诗意丹青”单元。我对她的诗词,真是爱得不得了!我觉得她这个人特别家常,让人感觉很亲切,她给我的感觉就是四个字——“人淡如菊”。






田耘画,侯悦斯配诗


从她小时候,我第一次见到她时她就是这样。这样一种感觉,对我的冲击非常大。我接触过很多跟她同龄的,或比她小的孩子,他们给我的感觉是: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但太没规矩。比如我最近就接触了一个才六七岁的孩子,他可以把北京的地铁线路图都背下来,他脑子里面装着一个完整的北京地铁线路图,从哪儿到哪儿,怎么转车,好几次都把我给说傻了。一个六七岁的孩子,真是太厉害了!但是这个孩子的行为举止,可以说,一点儿规矩都没有。对小孩子自由自在的,我没有意见。其实,我儿子也是放养的。但是,一些必要的行为规范还是要有的——这就是家教的问题。现在这种现象其实很多、很普遍,孩子是绝对聪明,就是不懂规矩。我记得我儿子上幼儿园的时候,他的老师就说过,这个班里只有两个孩子算是家教很好的,你儿子是其中一个。比如中午洗手时,所有的孩子都拥上去,可他不往前抢,他知道谦让……我觉得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一个要命的问题就是功利心太强了。而在侯老师家里,恰恰是这种非功利的东西,对孩子品格的养成起到了关键作用。这是我感触最深的地方。这倒不是说一定要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或是什么特定的行为教育,这种规范不是谁规定出来的。我相信侯军先生也不是从小就给悦斯定了很多条条框框,从而规范她、约束她,一定不是这样的——这是慢慢养成的。她是从父母身上去学、从她接触的人那里去学,潜移默化,进而形成她整个人的一种气质和品格。在我看来,她跟这个社会总是保持着一种淡淡的疏离,她身处这个社会,但又独立于这个社会。我们现在真的很缺这种教育。我们对所有的孩子,都只专注于教育他们要成才,无论让他做什么、让他学什么,都是为了找一条路,以便让他成才。好像我们的家长,就没有勇气告诉孩子:“你可以不成才,你可以做一个平凡的人,你只要快乐就好。”我们不敢!我可能就属于那种还敢跟孩子说“你可以不成才”的家长吧。现在说这话,好像有点吹嘘了。确实,我儿子很普通,只上了一个很普通的一本大学。不过我觉得他快乐就好,他能按照自己的心性去发展就好。当然,我私下里也经常自责,好像我是个后妈一样。我偶尔也会焦虑,有时跟我先生聊起儿子,也常常会说,咱们怎么能够培养出这么个一般的孩子?说实话,我内心也有矛盾和痛苦。我经常要面对强大的世俗标准,还有自己内心的标准,这两个东西在不停冲撞。我特别希望孩子能活成我内心希望的模样,但是,我又不知道一旦他活成那种模样,他是否会面临一种生存的压力?虽然我特别欣赏美好的、阳光的品性,但是我也必须看到,这些美好的东西在当今这个浮躁的社会中,正在面临很严峻的拷问。一想这些,就会令我感到一种压迫感,我的心里就会很难受。当然,每当我跟先生一起回顾孩子快乐成长的过程,想到他小时候的那些事情,看到如今的儿子很阳光、很快乐,就觉得这样也不错。所有人都说他很阳光,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他阳光,他不阴暗,他不伤害别人,这就让我很欣慰了。其实,孩子的成功不成功,只是我们内心的感觉而已。说回展览,我在侯军先生一家人的展览中,感受到一种远离世俗的、毫无功利色彩的生活气息,感受到这一家人活得非常快乐、充实和美好,我觉得这是一种美感。他们的艺术创作是融入日常生活的,它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生命形态。我特别欣赏也特别羡慕他们一家人的这种生活方式,也就是说,我们完全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来生活——从这种生活方式中,我好像也找回了一点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