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阵

官方微信

扫码订阅

扫码开票

杂志内容

“为中国人民造福”——记肾脏病专家陈香美

作者简介:杨春生,朝鲜归侨,原吉林省松原市侨联主席。


微信图片_20220425153832.jpg

陈香美

1951年1月,出生于朝鲜咸镜北道清津市,籍贯山东蓬莱,1967年回国。

1973年,就读于白求恩医科大学(现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医疗系,1977年,获该校肾脏病学硕士学位。1983年,赴日本留学,先后就读于日本北里大学医学部肾病专业和日本顺天堂大学免疫专业,分获博士学位,博士后学位。

2007年12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解放军总医院肾脏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慢性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及国家肾病专业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主任,《中华肾脏病杂志》总编辑,国家药品评审专家,中央保健委员会专家,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解放军肾脏病研究所所长等。

2017年1月9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颁奖大会上,习近平主席亲自给陈香美院士颁发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并有了一段对话:

陈香美院士:“我向习主席汇报,我是301医院的。”

习主席亲切地说:“你是治疗肾病的院士。”

陈香美院士激动说:“习主席,您还记得我是搞肾病的……”。


陈香美1951年1月出生于朝鲜咸镜北道清津市,在清津市中国人学校读书,中学毕业后,由于成绩优秀,被保送到朝鲜清津市高等医科专科学校。1967年3月,随同母亲回到祖国。1967年5月,被国家安置到吉林省扶余市华侨农场,同年9月,被分配到吉林省白城地区卫生学校继续读书。1969年,在白城卫校毕业,分配到吉林省九台县西营城子公社卫生院工作。西营城子公社卫生院缺医少药,卫生院只有四名大夫,其中,三位岁数大的老中医,一位女赤脚医生。卫生院只停留在针灸,拔火罐,打针,开药这个层面上。那时,陈香美单身,住的是土坯房,睡的是土坯坑,没有电灯,掌着油灯,生活条件艰苦。

上世纪80年代,一个卫校毕业生还是很稀缺的,到县级医院找工作是比较容易的。陈香美也不能免俗,也想离开这个穷乡僻壤、交通闭塞、生活艰苦的小山村,到县城去工作。后来发生的一件事,使她坚定了在农村工作的决心。

陈香美不会忘记那个风雪交加的深夜,老乡骑马赶来,敲卫生院的窗户接她出诊的情景:她和一名助产士蜷缩着坐在马车上,冒着铺天盖地的大雪,在零下30多度的寒冬,到30里地外为一位产妇接生。他们跌跌撞撞走了近4个多小时,直到凌晨2点才赶到产妇家,可惜,太晚了——难产妇女因失血过多而导致母婴双双离开人世。母亲微闭着双眼用质疑、无助、哀求目光望着陈香美,亲人撕心裂肺的哭声撞击着她的心灵,陈香美窒息般的难过,锥心般的痛楚,她垂手怔怔面对着死去的产妇,感到非常惭愧,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推动着她,决心不离开这块偏僻贫瘠之地,因为乡亲们需要她,她也离不开乡亲们。


在吉林省九台县西营子公社卫生院做全科医生.jpg

在吉林省九台县西营城子公社卫生院做全科医生时的陈香美


陈香美在西营城子公社卫生院一干就是5年。在5年的时间里,她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她骑马、坐毛驴车,骑自行车……春夏秋冬,寒来暑往,走遍每个村屯,几乎每个农户家都留下了她的脚印,她做外科小手术、缝合、针灸、打针、开药、送药、接生等,成了样样精通的全科医生。


山不让尘,川不辞盈。陈香美正是在农村5年的从医亲历,使她了解到农民的真实情况与切实需求,也为她以后考白求恩医科大学,出国留学,直到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和医学基础。

还有一件事儿坚定陈香美更加坚定她学习肾脏科决心。1973年,陈香美考入吉林省白求恩医科大学,1979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白求恩医科大学七九级硕士研究生,所选择的专业就是肾脏专业。


微信图片_20220425145132.jpg

日本媒体有关陈香美院士在日本获得博士学位的报道


那时,长春的医院还没有肾脏科,陈香美被安置到长春市医院心内科工作。她接待的第一个病人是一位50多岁患尿毒症患者。当时,国内没有透析技术和设备,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几乎是空白。面对患者毫无办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她痛苦地死去。这个病例给了陈香美很大的刺激,她暗自下决心,终身研究治疗肾脏病。她的目标是:从最基础的肾脏生和理病理开始聚精会神专研这个病的病根到底是什么?

1983年11月,陈香承载着父母嘱托,带着兄弟姐妹的殷切希望,满怀憧憬赴日本留学。先后到日本北里大学医学部肾病专业和日本顺天堂大学免疫学专业学习。这两所大学都是日本非常著名的大学,管理非常严格,师资能力雄厚,医疗技术先进。

中国的医学在上世纪80年代和发达的日本相比差距很大。尽管陈香美在白求恩医科大学学习到了很多有关治疗肾脏疾病的理论知识,也积累了一定的临床实践经验,但是和北里大学比较,所掌握的知识还差得很远。感觉有差距,就有动力,才有赶超的目标。陈香美不气馁,知难而上,迎头赶超,让日本人看着中国女性如何努力学习的,决心以优异的成绩赢得日本师生的对她的认可与尊重。

陈香美第一次见到日本导师时,导师问她:“你想做什么专业课题?”她毫不犹豫地回答:“只想学不用做肾活检,就能诊断肾炎的方法。”

肾活检是诊断肾炎的“金标准”,当时,在中国没有几家医院能做肾活检,陈香美就想掌握一种能让不具备肾活检能力的医院就能诊断肾炎的方法,即使不用透析,尿毒症的病人也能够治愈。导师说:“这个不太可能,尿毒症病人不用透析,这个我教不了你。”接着,老师又问:“你还想学什么?”她说:“学肾脏病人不用肾活检也能诊断的方法,肾活检本身是有创检查,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陈香美提出的这个问题,老师从来没想过。他们认为得了尿毒症就要上透析机,确诊肾炎病人就要肾活检,这是习以为常的事情。

导师沉吟片刻说:“这个不可能呀,但是我们一起去努力吧。”

陈香美出国之前,白求恩医科大学还没有透析机,陈香美多么想不用透析机也能使尿毒症病人治愈;肾活检在白求恩医科大学还没有开展,只是凭经验判断,全国也刚刚起步,所以,她才选择了这个明确的目标。

陈香美在日本先后获得博士和博士后学位。

陈香美的导师挽留这位才华出众的中国学生在日本工作,并许诺为她提供优厚的生活条件和良好的科研环境等。陈香美婉言谢绝了导师的挽留,毅然决然地说,我要回到祖国!

陈香美的爱国精神赢得了日本老师由衷尊重和敬佩,他握着陈香美的手深情地说:一个不爱自己祖国的人,他的事业不会走很远,我支持你回国,祖国需要你,你也更需要祖国!


微信图片_20220425153735.jpg

陈香美在病房询问患者病情


陈香美此举引发日本媒体大幅报道:“陈女士的愿望是回国建立中国的肾脏病研究中心,为中国人民造福。”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一定是有国籍的,陈香美之所以能成为科学家,是因为有一颗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

陈香美于1987年10月5日回到了祖国。经我国肾病学奠基人之一黎磊石教授极力举荐,陈香美穿上了军装,成为了解放军总医院肾病科一员。

时任院长问陈香美:“你有什么要求?”

陈香美回答:“我希望有一个实验室。”

陈香美把在日本省吃俭用攒下的钱购买的仪器、试剂等全部搬进了实验室。


陈香美经常对学生说:“作为军医,既要以爱国之心为国家争得荣誉,也要以医者仁心为患者解决病痛。”“党和人民培养了我,为党和人民服务是我的责任所在。”

陈香美经常强调:“肾病慢性领域本身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久的坚持和钻研的精神,科学家绝不是八个小时工作时间能练成的。”

在陈香美领导的肾脏科,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科室的每名工作人员,晚上都会自觉地加班,看文献、查材料,节假日也不例外。

陈香美每天的休息时间不超过五小时,其余的时间,她全部交给工作。

陈香美40岁才决定要孩子。她把怀孕的消息一直隐瞒着,因为她几乎天天穿着白大褂,谁也不知道她已经怀孕。直到临产前15天,才被护士长和协理员意外发现。产前三个小时,她还在实验室忙碌着,直到感觉到一波一波阵痛时,直接从实验室到产房,接受剖腹产手术。产后第七天,她得知科里正在抢救一名肾功能衰竭危重患者,冒雨赶到病房去抢救患者。

陈香美经常和她的学生讲,我和你们的时间要远远超过和我女儿在一起的时间,甚至超过100倍,我跟你们一天10个小时,我跟我的女儿可能不到10分钟。

女儿曾经在一次作文中写到:我的梦想是,妈妈能带我去一次公园,相比较其他孩子太过容易、简单的事儿,却由于妈妈是陈香美,变是那么奢侈,遥不可及。陈香美看了女儿的作文,忍不住潸然泪下。乍一听像故事,却实实在在发生在陈香美身上。


陈香美院士是我国肾脏病学发展的重要开拓者,是解放军总医院的肾病专家,更是全国的肾脏病专家,为推动我国肾脏病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提高医疗水平作出杰出贡献。

陈香美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严谨的科学态度,创建了国际上信息最为完整的三级管理全国血液净化病例信息登记系统,获取中国6000余家透析中心、80余万尿毒症患者的大数据,填补了国内空白;牵头建立覆盖全国的肾脏病学专业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网络体系,培训基层医疗机构人员;针对我国透析产品基本依赖进口、透析费用居高不下的情况,开展国产血液净化产品临床评价、持续改进和推广应用,降低医疗费用约20%。

现代肾脏病研究在中国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年前几乎是一片空白,曾被列为10大死亡病因之一。陈香美通过长期的临床与基础相结合的研究,攻克了IgA肾病、老年肾损害的诊治技术难关,开创了我国血液净化质量改进和国产血液净化产品临床应用评价研究。在IgA肾病炎症与硬化细胞分子机理、中西医结合诊治,老年肾损害的早期诊断、评估和防治措施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显著延缓了疾病进展。建立了中国透析登记系统(CNRDS),首次提出了我国血液净化的基本数据,在国内率先建立了血液净化标准化诊治规程,推广至全国,影响深远。

在申报国家重点研究课题“973”项目过程中,陈香美首次利用反义核酸阻断肾脏局部炎症反应,为治疗肾炎肾病的新药研制奠定了基础,临床上应用新型免疫抑制剂,开辟了治疗慢性肾炎的新途径。开发了延缓肾脏硬化的中药复方,临床应用治疗慢性肾病,明显优于传统治疗方案。在肾病研究领域,有无数科研成果在陈香美艰辛的付出后获得。

陈香美主持的研究课题之一是:在“延缓衰老”方面,研究衰老的分子机理与重大老年疾病,为延缓衰老,防治老年疾病提供了一些新理论、新途径和新技术。


微信图片_20220425153624.jpg

2008年,陈香美赴汶川指挥救治伤员


陈香美在延缓衰老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科研成就,“在器官衰老研究方面,建立了衰老相关肾脏基因的表达谱数据库,这是我国第一个系统分析老年肾脏基因表达的数据库。在国际上首先阐明了能量代谢与肾脏衰老的关系及其分子作用机理,在哺乳动物中印证了国外对低等生物线虫和果蝇的研究结果,为通过适当限制热量摄入,延长寿命,以及降低老年性疾病的发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30年多来,在医院党委领导下,在同事的大力支持帮助下,陈香美奇迹般地把解放军总医院肾病科逐渐建设成为集临床、实验室、血液净化治疗于一体的全军肾脏病中心,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国家医疗管理与质量控制中心“四位一体”的肾脏病学领域公认的领先学科。

1993年,肾脏科以独立学科顺利通过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998年,成为博士授权点,1999年,成功申报为博士后流动站。2001年,在参加国家重点实验室评审中,由国家科技部组织的来自全国的11位专家,为总医院肾脏科取得的成绩而震惊,高度赞扬说:你们的技术水平是国内一流的,领先的,已具有参与世界竞争的实力。2011年,肾脏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申报成功!成为引领全国肾脏病学发展的生力军。

30年多来,陈香美从来没有忘记过当年为自己确定的目标:一是探索让病人不用做肾活检也能诊断肾炎的方法,二是尿毒症患者不做透析也能够延续生命。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揭示IgA肾病进展新机制、新理论,在全国3000余家医院推广,惠及数千万患者,使IgA肾病导致的尿毒症下降10.5%,因此获得“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从2009年开始,她牵头创建了世界最大样本的全国透析病例信息登记系统,首次获得全国5000余家透析中心共70万例尿毒症患者的基本信息,明确了我国尿毒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死亡原因和疾病经济负担等重要数据,推动尿毒症进入大病医保,从根本上解决了尿毒症患者无钱医病的状况。


陈香美在医学上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不是偶然的,是与她的家庭教育、支持分不开。

陈香美的父亲16岁时就跟随山东同村的长辈闯关东,历经千辛万苦辗转到了朝鲜清津。父母亲几十年相濡以沫风雨同舟,含辛茹苦养育了6个儿女,付出了生命的全部精华,积淀了太深厚的父爱。

1999年6月,86岁的老父亲病危。父亲听说陈香美马上赴日本进行学术交流,他努力将头抬起,用那双无神却浑浊深沉的眼睛望着要远行的陈香美,流露出的仍是浓得化不开的舐犊之情。母亲把嘴凑到他的耳边说,陈香美要出开会,父亲的眼角湿了……人间至爱,莫过于血脉亲情,父亲对于陈香美倾注了所有的慈爱,积淀了太深厚的父女情感,人世间还有什么比父女之情更弥足珍贵呢!


“中国侨界杰出人物”获得者陈香美接受采访.jpg

陈香美获得“中国侨界杰出人物”荣誉称号后接受记者采访            摄影/木  易


无暇分身,分身无术呀!即将在日本召开的学术交流会,日程安排得非常紧张。或许大爱无言,父亲强起身来,只是向陈香美挥了挥手,意思是——我没有事,你放心去吧。母亲也用眼光示意陈香美——走吧,不要再说什么。

深明大义的父母亲呀!

日本学术交流会结束了,陈香美匆匆赶回。第二天,父亲驾鹤西去。

陈香美每每想起此事,深感愧疚和自责:我是医生,治愈了不计其数的患者,但是,在父亲弥留之际,没有给父亲服药过一片药,递过一口水。“子欲养而亲不在”,她至今想起来,眼角依然闪着泪花。


辛勤耕耘育桃李芬芳,刻苦潜读为芝兰繁茂。陈香美在解放军总医院工作30年,并为全国肾脏病领域培养了一批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了博士后16名、博士97名、硕士64名。其中,10人次担任国家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和课题负责人,50人成为全国各地的学科带头人;被总后勤部评为科技金星1名、科技新星3名;北京市科技新星2名;2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1人获军队创新人才工程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对象。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陈香美连续2次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为“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先后担任2项国家科技“973”项目首席科学家,还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全军重大课题、北京市科技计划重大项目等科研课题共20余项。主编医学专著15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151篇,201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相当于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各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中华医学会及北京市等省部级一等奖5项,2006年,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2项。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3项、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一等奖1项、解放军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获解放军“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总后勤部“科技金星”等称号。

陈香美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1次。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创新争先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7年,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发通令,为陈香美记一等功。2018年,陈香美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在第十次全国归侨侨眷代表大会上被授予“中国侨界杰出人物”。

(感谢原吉林省侨联主席陈香林女士提供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