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阵

官方微信

扫码订阅

扫码开票

杂志内容

何香凝:开启侨务 建设袓国

何香凝、廖承志母子在家合作绘画.jpg

何香凝、廖承志母子在家合影

1949年冬,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何香凝被任命为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此后十年,何香凝将主要精力放在了侨务工作上,协助党和国家制定侨务工作方针,保护华侨的正当权益和利益,做好为华侨服务的重任。

在海外各地华侨中,何香凝有很高的声望。只要提起廖夫人,老一辈的华侨都表示出高度的崇敬,都会滔滔不绝地数说当年他们是怎样接受何先生等老革命家的教导、做过一些“为国效劳”的事情。面对海外华侨的信任和期望,何香凝对华侨事务倾尽心力,为新中国侨务方针的制订以及一系列条令和政策的出台呕心沥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何香凝致力于把国内的爱国民主统一战线发展到海外华侨中,注意动员海外华侨、国内的侨眷积极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新中国刚成立,华侨工作可谓千头万绪,工作基础又很薄弱。一方面,适逢冷战时期,世界格局处于转型之中,各地局势动荡不安,1300多万名华侨在海外的生活环境非常杂,面临着各种情况,面对着不同的问题;另一方面,许多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华侨集中的国家,不断出现“排华”浪潮,海外华侨面临的政治、经济形势日益严峻,很多华侨问题逐步发展为严重政治问题。

作为新中国主管华侨事务的官员,何香凝始终心系华侨的安危冷暖。针对华侨的各种问题,何香凝秉持“全心全意为侨胞服务”的方针,带领广大侨务工作者探索破解侨务工作难题的办法。在侨务政策上,根据宪法精神,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制定了“一视同仁,不得歧视;根据特点,适当照顾”的侨眷、归侨政策,归侨、侨眷的种种问题基本上得到妥善解决,赢得了广大归侨、侨眷的拥护和欢迎。参与并主持制定了一系列维护华侨正当权益,保护归侨侨眷合法权利的侨务工作方针,如《土地改革中对华侨土地财产的处理办法》《关于贯彻保护侨汇政策的命令》等。把“保护国外华侨的正当权益”作为华侨事务委员会的中心任务,积极领导侨委为“协助和领导华侨进行互助互济,兴办文教福利事业,增进华侨间的友爱团结,发扬爱国精神,同时为增进华侨同侨居人民的友好关系而努力。”

在侨务工作上,何香凝对于华侨碰到的困难,都认真谋划,予以解决。1950年9月,东南亚的英国殖民当局封闭华侨报纸,引起华侨的强烈抗议。何香凝立即通过各种渠道向华侨传递袓国的支持,让孤身海外的华侨感受到新中国已经成为他们的强大后盾,党和人民无时无刻不在关怀着华夏同胞。并向英国政府提出强烈抗议,指出英国殖民地当局对待华侨的一切罪行,中国人民都是不能容忍的,英国政府都应该负全部责任,要求英国殖民当局立刻停止迫害华侨的种种行为,并控诉种种罪行。新中国成立初期,对于东南亚等地被迫回国的侨胞,何香凝在党中央的支持下,协调广东、福建等进行了妥善的安置,还指导和组织他们接受社会主义的教育与改造,并根据他们不同的情况,予以可能和必须的照顾。在何香凝的细致安排下,陆续归来的华侨迅速参加生产,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归侨们各得其所,感受到新中国的温暖。后来随着归侨的增多,1952年,经何香凝提议,国家拨出巨款在粤、滇、闽等省创办了一批华侨农场,安置归侨、侨眷参加农、林、副业劳动生产,解决了归侨的实际困难,为归侨的安身立命创造条件。何香凝还注意根据归侨及其国内眷属的实际情況,考虑给予一定的照顾。根据侨眷、归侨的具体情况和专长,安排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对侨眷供应生活消费品的要求,尽力予以满足。此外,何香凝还鼓舞不同政治思想、宗教信仰的各种阶层、职业的侨胞团结起来,形成一个宽广而坚强的华侨爱国力量。这些措施既有利于侨胞更好地融入祖国大家庭,又能照顾到他们的实际状况和特殊情况。支持各地组织侨界参加农业、工商业生产,鼓励侨资回国投入国家建设,引导侨资投资工农业、交通、旅游及其他各种经济建设事业,指明华侨参与祖国经济建设的路径,并且强调这是既有利于华侨资本增值,也有利于祖国建设的“双赢”策略。

1951年的宋庆龄(左)和何香凝(右).jpg

1951年的宋庆龄(左)和何香凝(右)

同时,何香凝还关心华侨子弟教育,在北京、广州、福建等地创建了多所华侨补习学校,制订专门有针对性的教育计划培养华侨子弟,立足于把华侨子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入。之后,在何香凝的积极协调下,在泉州创办华侨大学,儿子廖承志担任华侨大学的第一任校长。此后,廖承志又继续母亲的未竟工作,1978年,暨南大学在广州复办,他又担任第一任董事长。何香凝母子二人都为华侨学校的发展、侨胞子弟的教育尽心尽力,既解决华侨的后顾之忧,又有利于发挥他们在新中国与侨居国之间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作用。何香凝特别关注华侨学校的教育质量,语重心长地指出:“侨胞把子弟托给我们,我们一定要把他们培养好,这才对得起侨胞。万万不要误人子弟!”归国华侨学生先后从高等学校毕业,参加了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为了进一步做好服务和联络华侨的工作,1956年,何香凝呈请中央批准,成立了以爱国华侨陈嘉庚为主任委员的“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作为归侨、侨属的人民团体。1956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第四次(扩大)会议作出成立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筹委会的决定。

何香凝等人积极工作,多方联络,经过近3个月的紧张筹备,10月5日上午9时,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召开。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归侨、侨眷代表356人出席了大会,其中除了各地侨联会的负责人,还有先进工作者、文教工作者、科学家和工商界人士;800多名华侨和港澳同胞列席了大会。大会选举产生了由131人组成的全国侨联第一届委员会和由43名常委组成的常委会,陈嘉庚当选为全国侨联主席。时任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的何香凝在大会致词中表示: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在陈嘉庚先生的领导下,“必定能够更广泛地团结和教育归侨、侨眷,并联系广大的国外侨胞。对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事业,充分发挥积极的作用;同时,对和平解放台湾事业,也一定能作出贡献。”

何香凝还通过各种讲话、文章等方式,号召海外侨胞发展革命爱国传统,团结起来,当好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地人民友好桥梁和使者,并为保卫世界和平作出贡献。据不完全统计,何香凝利用国庆节、元旦、春节等喜庆节日向海外华侨发出的广播词、献词,以及在各种会议上发表有关谈话、演讲,以及亲致侨胞、侨属的函电等共40篇次。何香凝向华侨热情地介绍中国的进步和成就,积极鼓励、动员华侨和归侨侨眷以各种形式参与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引导侨资向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经营方向发展。同时,还利用海外侨胞祖国与侨居国的友好关系,宣传我国的和平外交政策,通过民间文化合作与经济合作,促进新中国外交工作。

在何香凝的付出和努力下,新中国的侨务工作从无到有,发展壮大,侨务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加深了海外侨胞对新中国的了解和热爱,促进了海外侨胞的团结,为扩大爱国统一战线以及为新中国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发挥了独特作用。同时,何香凝也得到了广大华侨、归侨、侨眷的拥护,成为了华侨公认的“代言人”“华侨慈祥的贴心人”“华侨慈母”。

1959年,何香凝因年事已高卸任侨委主任职务。中央决定由何香凝的儿子廖承志继任她的职务,此前,廖承志一直担任侨委副主任委员,协助她做华侨工作。后任国务院侨办主任、港办主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1983年,廖承志逝世后,中央又决定任命廖承志的长子廖晖为国务院侨办第一副主任、主任。1997年,香港回归后,廖晖转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后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至此,廖家为新中国的华侨、港澳事务服务了三代人,传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