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涌胶州湾——青岛新侨创新创业风采掠影
千千万万的华侨华人,既是历史的见证者和亲历者,也是时代风云的书写者,改革开放以来,大批侨界人才带回先进科研技术成果和管理经验,成为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青岛,这颗镶嵌在黄海之滨的明珠,寄托着60多万海内外侨胞的浓浓乡思,也是万千胸怀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的侨界人才梦想扬帆起航的港湾,在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他们用智慧与汗水实现着自己的理想与抱负,绽放出新时代侨创先锋的独特风采,将矢志报国、奋发有为的创业足迹镌刻在美丽的胶州湾畔。
尹学军:
为超级工程和大国重器保驾护航
“即将通航的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将是第一个实现飞机和高铁零换乘的空港,高铁以300公里的时速从机场底下呼啸而过,而正上方航站楼里的乘客却感觉不到任何振动和噪音。”中国侨联新侨创新创业联盟副理事长、新侨创新创业青岛联盟理事长、隔而固(青岛)振动控制有限公司总经理尹学军骄傲的说到,这是世界采用机场局部结构隔振技术的青岛胶东机场将为您展现的未来场景,但在20多年前,这项技术尤其是中高端振动控制装备在我国还基本是一项空白,在一些应用领域落后西方发达国家30多年。

演讲中的尹学军
在这一背景下,国家教育部一共派出了三批公派本科生和研究生留学海外,尹学军被录取为第三批公派研究生,于1985年秋季赴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初到德国他就被其工业现代化水平深深震撼,他默默许下心愿,一定要将西方先进技术学到手,让祖国人民也享受到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在德期间,尹学军师从柏林工业大学机械系当时三大设计大师之一的泽福林教授,主攻机械设计和高速列车轮轨振动方面的研究。期间,他主持建设了柏林工大当时最大的振动激励滚动试验台,等拿到博士学位的时候,他已经掌握了丰富的研发经验和振动技术。
“我当时出国的初心就是报效祖国,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先进技术,回国建设四个现代化。”尹学军说。在了解到我国在该领域与西方发达国家巨大的差距后,他看到了国内众多领域对振动控制技术的迫切需求和该技术对国家科技进步的重要意义,产生了强烈的回国报效使命感。1998年,在离开祖国13年后,尹学军回国,他选择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作为自己梦想开始的地方,他怀揣着创业激情,作为合伙人回国创立了隔而固(青岛)振动控制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振动控制技术的研究和推广。2007年,他又根据市场进展需要,成立青岛科而泰环境控制技术有限公司,从事噪声控制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尹学军在车间研究产品
万事开头难。“减振”技术在国内一些领域还是空白,很多人都质疑,将数千吨的大型工业装备放在减振弹簧基础上,安全性是否有保障。还有朋友劝尹学军放弃,不要在这个小行业浪费青春。但他坚定地认为,自己就应该肩负起提升中国振动控制技术水平的责任。靠着一股坚韧不拔的精神,尹学军亲自跑市场、联系客户,带领团队用六年的时间,将产品技术推广到工业、汽车、精密加工与测量、电力、轨道交通、建筑桥梁等行业。
20余年来,尹学军已主持完成了各行业振动与噪声控制工程项目8000余项,在尹学军引以为傲的长长的业绩表上,能看到许多大国重器和超级工程的身影:国家空间站、风洞试验、“蛟龙号”的近海试验辅助船、世界上最大的螺旋压力机、岭澳二期、福清和田湾核电等40多台多种机型的核电机组隔振,2000多台大型压力机、700多台精密设备隔振……,以及国家大剧院、上海世博会文化中心、上海音乐厅、崇启大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等数十项重大复杂工程。在尹学军的推动下,我国中高端振动控制技术及应用水平从无到有、由弱到强,逐渐跻身世界领先行列。他发明的“宽频型钢轨阻尼减振降噪技术”,不仅用于国内众多城市地铁的降噪,还出口德国、巴西等地,成功打入以严格著称的德国铁路市场,实现了我国高端振动控制技术的反向输出。

尹学军在与外宾交流
尹学军和他的团队先后参编7部国家和行业标准,获得国内外授权发明专利107项,荣获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7项省部级科技奖。2017年,被中国侨联评为“中国侨联新侨创新创业杰出人才”,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2019年,应邀参加建国70周年国庆观礼。
置身新时代,尹学军动情地说:“国家20多年的经济建设高速发展,我们才有这样的机会,作为一个工程师,我们是非常幸运的,我们赶上了一个很好的时代,我们应该踏着时代的脉搏,与祖国的命运同步,用我们所学的知识,以一个工程师的责任,为国家和人民服务,把振动控制技术应用于祖国需要的各行各业,这就是我的梦想。”

张晓春:
不忘初心奋战肿瘤精准诊疗
在青岛侨界有这样一位知名的医疗专家,她怀着拳拳报国之心,从美国最权威的肿瘤医院MD安德森肿瘤中心学成回国,从无到有打造国内肿瘤精准医学新高地,以满腔热情致力于救死扶伤,奋战在肿瘤精准诊疗领域最前沿,为中国的肿瘤患者实现个体化诊疗,拓展中国肿瘤精准诊疗领域国际发言权默默奉献。2020年,她荣获中国抗癌协会科技二等奖,填补了青岛在这个领域的空白。
她,就是中国侨联特聘专家、青岛大学医疗集团副院长、肿瘤精准医学中心主任、特聘二级教授、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张晓春。
在美国排名第一的肿瘤医院——MD安德森癌症中心,这位“资深科学家”曾工作长达12年,先后获得美国放疗协会青年肿瘤学家基金奖、安德森癌症中心十年杰出工作奖。2013年圣诞夜前夕,张晓春辞去了在美国待遇丰厚的工作回归祖国,她的理由是:“现在全球前沿都在研究以分子靶向药物和免疫疗法为主的精准医疗,我希望同胞能享受到最新的技术,用我所学服务我热爱的祖国。”七年多来,张晓春用紧张而高效的工作,实践着这句誓言。在她的推动下,青岛成为全国第一个将高值的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纳入医保的城市,在山东最先临床试验着全球最新研发的精准医疗新药,开启了精准医学的无限可能。
“恶性肿瘤并不可怕,我想让我的患者知道,恶性肿瘤不再是绝症的代名词,而可以控制为一种慢性疾病。”张晓春说。她在治疗过程中都会努力劝慰患者,告诉他们肿瘤治疗的技术、药物一直都在进步,她想给患者更多的“底气”,而张晓春自己的“底气”则来自多年来一直走在肿瘤精准医疗的国际前沿。2014年回国后,张晓春率先在国内应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开展了肿瘤全外显子测序和无创循环肿瘤DNA检测的临床科研项目,2015年,张晓春开设省内首个“肿瘤个体化诊疗和肿瘤遗传咨询门诊”,重点开展肺癌、乳腺癌、消化道肿瘤基因检测指导下的个体化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和遗传性肿瘤早期筛查及预防,延长了大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命,甚至让他们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和生活,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张晓春接受聘书

张晓春在北京天安门前留影
“作为医生,最难过的事情就是明明知道这个药对病人有用,但是价格太高了,他用不起。”张晓春说。为使更多患者吃得起药,不因治病致贫,张晓春在担任中华慈善总会和中国药促会分子靶向药物慈善项目的慈善大使同时,四处奔走、献言献策,建议将昂贵的分子靶向药物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她的建议和呼吁得到了青岛市政府的大力支持,青岛市目前有39种高值分子靶向药物被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成为全国第一个将高值的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纳入医保的城市。“其他省市的同行现在特别羡慕我们,都来青岛取经学习,目前全国都在学习青岛的模式。”在张晓春心里,为患者谋福利是一件最具幸福感的事情。
通过不断地突破与创新,2020年,张晓春荣获中国抗癌协会科技二等奖,填补了青岛在这个领域的空白,近年来,相继荣获山东省医学科技奖2项,青岛市科技进步奖2项,作为山东省归侨杰出代表,2019年,受邀参加国庆70周年系列活动。目前,张晓春还时刻关注着国外同行的科研进展,向他们介绍青岛乃至中国的发展,为国际高科技医疗研发项目来中国投资设企牵线搭桥。
不忘初心,回归祖国,成果转化,造福国人,张晓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精准报国梦”,为祖国的肿瘤防治事业以及青年人才的教育培养事业贡献着自己全部的力量!
王旭春:
科技创新服务重大民生工程

他是一名从日本留学归来从事岩土工程安全与地质灾害防控领域的学者,担任中国侨联特聘专家、新侨创新创业青岛联盟副理事长,始终用严谨的科学态度、执着的研究精神践行一名海归对祖国的爱。
他在国外完成的一项科研成果,曾为国家避免了数十亿元的经济损失,让10万人远离滑坡的阴影,让当时年仅43岁的他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他致力于在地质和力学基础上,融合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用信息科技重新定义工程建设与地质灾害防控新方法、新模式。研发出滑坡地质灾害和隧道大型机械化掘进盾构/TBM施工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平台,已创经济效益60多亿元。
他是一名高校教师,曾任研究生处处长、科技处处长职务,为学校研究生教育和科研事业的发展尽职尽责。他孜孜以求奉献社会,得到了社会的肯定、侨界的赞扬。
他,就是青岛理工大学“礼贤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旭春。1996年,王旭春考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岩体力学与工程灾害控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何满潮教授。1995年至1997年,是三峡工程建设的初期,工程建设的规模和难度超乎想象,120万移民和选址问题,尤其是沿长江600公里长岸线上的大小近2000处滑坡体,就像一把利剑悬在人们心头。而且,随着大坝开工建设,库区水位上升,这种危险呈加剧趋势。限于当时国内的技术条件水平,尤其是利用三维空间信息快速预警技术还刚刚起步,需要与国外进行联合研究和培养人才。临危受命,王旭春被选中派往日本九州大学留学,执行三峡工程中日联合研究备忘录课题的工作任务,同时完成滑坡方向第二个博士论文。

王旭春在基层
在日本九州大学,王旭春师从国际岩土与实验力学专家江崎哲郎教授和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蒋宇敬教授。为便于联合研究工作,又增加了长江水利委员会综合勘测局总工程师崔政权为副导师,形成了“一个博士国内外四个导师”的独特现象。王旭春在日本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高度评价,尤其是信息化选址研究成果,成为三峡巴东新县城二次搬迁选址的重要依据,被国家采纳,避免了重大经济和生命财产损失,系列研究成果先后获得了2004年度国家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围绕岩土工程建设安全与地质灾害防控重大需求,王旭春在传统的地质和力学方法基础上,融合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了大型岩土工程建设与地质灾害监控预警的信息化、透明化、精确化。他领衔研发的技术成果正广泛应用于矿山能源、水利水电、交通隧道工程以及军事工程中,取得行业领先业绩。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成果——滑坡精确预警技术,已应用于三峡工程等150余处滑坡监测预警中;正在承担青岛地铁1号线、4号线、6号线和8号线近百台大型机械化掘进盾构/TBM施工安全风险控制咨询项目,为重大民生工程贡献力量。

王旭春
他的执着工作和热忱奉献得到了社会的肯定、侨界的赞扬:近期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共和国70周年纪念章”,荣获全国归侨先进个人、中国侨界贡献奖、山东省归侨先进个人、山东省优秀留学归国创业奖等荣誉称号。
“赤子的成长离不开祖国的培养,赤子最大的心愿是祖国的强盛。”怀着一腔报国热忱,王旭春迈着坚实的脚步一路走来,秉持“实在干事、踏实做人”的信念,在学术和奉献之路上不断奋进着。

新侨创新创业青岛联盟成立大会
搭建服务新平台 激发双创新活力
当下,青岛正不遗余力的打造创新创业的生态,以海纳百川的姿态迎接无数海内外胸怀梦想的创业者。2019年,“新侨创新创业青岛联盟”在“以平台思维做发展乘法,用生态思维优发展环境”的创新思路指引下应运而生,联盟树立“跳出青岛服务青岛”理念,打破地域界限,放眼全国,面向海外,整合侨界优质资源,吸引200余位青岛本土企业及来自北京、深圳、杭州等全国各地及海外的创新创业人士,联盟设置创投服务委员会、经济委员会、科技教育文化委员会、海外及专业商会委员会等4个委员会,通过推动侨资侨智在平台上共享互动、融合发展、形成生态,为新侨创新创业人士搭建起相互交流、互相借力、共享资源、合作共赢的新平台。联盟成立以来,已相继开展“侨商青岛行 助力新发展——海内外侨商青岛西海岸洽谈推介活动”、“创业中华 投资青岛——海内外侨界云招商推介签约会”等各类项目推介、考察交流活动20余场次,引荐联盟企业赴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及青岛重点区市和功能区对接洽谈合作项目50余批次,促成26个项目完成签约注册,总投资119.1亿元,探索出一条服务新侨创新创业、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潮涌胶州湾,侨创正当时,当创新驱动的浪潮涌起,无数怀揣着赤子心、家国情的新侨人才正扬帆起航、勇立潮头,在青岛这座美丽的城市追逐他们的梦想,青岛这座青春之岛、创业之城,必将继续上演着一个个精彩动人的侨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