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牛爷讲北京胡同故事
郝金明
西班牙归侨,汉族,1956年5月出生,北京东城人,无党派人士。现任大前门(北京)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第十二届、十三届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文联电视艺术家协会职业道德委员会委员;北京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工商联(商会)副会长;第十三届、十四届东城区政协常委。获“五个一工程”奖、北京榜样、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第30届金鹰奖电视剧作品提名奖等。
其一
牛爷,是2018年秋天热播的电视剧《正阳门下的小女人》里的一个人物,一个特别的局气、义气和和气的北京大爷,一辈子就住在正阳门下,历经了老北京变成新北京的那些风风雨雨、人人事事,如北京民间人文传承的历史见证。
就这么一个看似平常,又格调不凡的北京大爷。
那部剧是2018年10月16日在北京卫视首播的,而就在那部剧播出的同步,其后26天时间里,每天都会在北京卫视的多个时段播出一条叫作《牛爷串胡同》的关于北京胡同“疏解整治促提升”的宣传短片,片子很短,每段只有1分钟,当时看了让人总觉得不过瘾,看了还想看,里面那个乐乐呵呵、悠悠然然在首都北京的各个胡同里闲逛的牛爷,正是电视剧《正阳门下的小女人》那个乐乐呵呵、悠悠然然在老北京的胡同里闲逛了几十年的那个牛爷:郝金明。
因为《牛爷串胡同》系列当时策划的时候,是作为宣传短片来用的,所以,1分钟已经达到了时长的极限,我想,当初郝金明先生接这个系列短片的时候,大半也只当为自己主演的电视剧《正阳门下小女人》做配套的推广宣传,加之他真真正正的铁磁老北京的身份,与宣传片的气质颇为契合,他也肯定想不到,在接下来的2019、2020年却一直可以把这个短片系列坚持三四百期之多。
每期1分钟,短倒是很短,但三四百期下来,那可是三四百分钟,就我对这个行业的了解,想必录制和制作的工作总量已经不亚于一部长篇电视剧了。
如此,作为一个本来就业务繁忙的民营企业家,又是一个在演艺生涯上也算“当打之年”的老泡,就为北京市一个“疏解整治促提升”的公共宣传的主题,长年累月、严冬酷暑地奔走在北京城数百条大小胡同里,没有这么一份热爱,没有这么一份公心,我相信是绝对坚持不下来的。
不过,话也说回来了,正因为有了这份坚持,人家郝金明又把“牛爷”这个原本是虚构于电视剧里的人物,在现实生活里真真正正演成了大活人了,比如,前几天我看电视新闻,正在播北京市两会的内容,政协委员郝金明正好有一个发言,是介绍北京市政协在2020年疫情期间的作为,嘿,我的第一个反应竟然是:
啊,牛爷上政协了!
想来,竟然也有点儿如幻如真时空错乱的体验。后来一了解,原来牛爷是有了十多年政协“协龄”的老政协委员了。
郝金明先生在电视剧《正阳门下小女人》里,是把一个虚构的牛爷演得像真实的牛爷,而在《牛爷串胡同》里,是把这个虚构的牛爷直接变成了真实的牛爷,也把他自己变成了牛爷,让人觉得,你闲着没事在北京的大小胡同里乱逛时,指不定还真会遇到这位乐乐呵呵、悠悠然然的牛爷,会上去招呼一声,闲聊两句,最后他再送给你一句牛爷独有的大吉祥。
其二
从2018年10月到现在,《牛爷串胡同》已经播出了三百多期,称得上制作精良、涵义深厚和演绎生动,每一期都是极为严格的1分钟,60秒不能多更不能少,因为它们在电视上播放时走的是广告频段,懂行的人只要一看,就知道每一期都是精华中的精华。
我看过一个资料,从中可以知道《牛爷串胡同》“有心插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成功秘诀,每一期节目,虽然只有短短的1分钟,但节目组编导们都制作了精细的脚本,在极短的时间内,从郝金明到剧组编导、摄像、后期制作、制片团队20人都能配合默契,一气呵成地完成。
每一期的内容,都是先把一百多G的素材从1个小时挑选后粗剪成10分钟,然后再把10分钟压缩精剪成1分钟;而为了获得令人满意的自然光影,郝金明和剧组往往要早上5点多起床,6点多到单位集合,7点多就到拍摄场地了。
不过,看过这么多期的《牛爷串胡同》下来,深觉得他们这些付出是值得的,我们光说一点,就是每一期里,镜头对每一条小胡同的纵深、光影和某些局部的捕捉,以及对牛爷个人形象气质,从脚到头,从全到微,从身体语言到脸上表情的视觉表现,那都是非常到位的。
这位局气、和善、乐呵的北京大爷,与温暖,绿色、整洁的北京胡同,达到了人、景、情合一,又自然而然。
这里面最重要的当然还是牛爷自己的表演,可以说,乐乐呵呵、悠悠然然走街串巷的这个牛爷,也就是从电视剧里走下来的那个牛爷,处处表现出自己对家乡一草一木的热爱和谙熟。作为一个高明且不着痕迹的表演者,郝金明在脱离开电视剧的那种片场表演环境后,仍然能够充分驾驭镜头里的全局,有气场。他在《牛爷串胡同》最常说的两个词是“老哥哥”“老姐姐”,而对方又都是根本不熟谙表演为何物的日常素人,但你看,只要牛爷这样的称呼一出口,带着皇城根那番质朴和坦诚的人情滋味,马上就能带着对方入戏了。
在这套片子里,我几乎没看到哪个普通的被访问者出现紧张、结舌和拿腔作调的现象,三百多期,一律的唠家常风格,但作为专业人士们都知道,偏偏这样的唠家常状态又都是最难实现的。
郝金明把牛爷演真了,换来了胡同里那些北京大爷和北京大妈的真情实感,如此一来,也把一条条“疏解整治促提升”的北京胡同新面貌给统统演活了。
其三
接下来,我还想说说《牛爷串胡同》的内容,其实这才是最想说的,我就拣自己印象深刻的数期来说说。
第7期,是牛爷串王府井旁边不远的史家胡同。史家胡同可太有名了,住过很多很多的历史名人。前年秋天,我还特地去访过前水产部副部长袁也烈将军的旧宅,袁将军在北伐时代已经是叶挺手下的连长了,但其实,论起知名度,他可能是史家胡同名人里名气最小的。
牛爷也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他的节目也没有集中在名人名宅上,而是带大家欣赏了一处恢复建设的垂花门的精美地道,他还用了一个颇具有专业深度的词,叫“方砖墁地”,这个“墁”字,在中国北方的老式建筑里那可是非常讲究、考究的,“方砖墁地”一出口,郝金明也就暴露了自己作为大收藏家的传统文化大家本色。
第10期,牛爷串西总布胡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张提示字条:您的爱车违反了道路禁行规定……这期是介绍原来狭小的西总布胡同经过整治疏理之后的宽敞通畅,画面集中在这张温馨小纸条上数秒时间,我却感觉,当胡同的空间宽敞起来时,世道人心也跟着宽敞了。
第14期,串三眼井胡同。牛爷走到胡同的61号院时,就来了一句:了不得!当初是伟大领袖毛泽东,毛主席在这儿住过!这几句简单的台词,很像是拍摄时的即兴,却讲得太有功力了,感情非常饱满,眼里的光亮都开始跳动,那种老北京人对毛主席的深厚情意既有自然流露,也多了一份独有的骄傲自得,看,毛主席他老人家都跟我们是街坊过!我相信很多观众和我一样,对这一期也会印象深刻。
第19期和第25期,分别是牛爷串里仁东街和串什刹海。“里仁”,出自《论语·里仁篇》,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说过:“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牛爷的侃谈对像是清洁工和老大姐,而在什刹海,牛爷继续跟老百姓侃,跟正在工作的清洁工侃,是京腔京韵的几个老北京在侃北京的新面貌新风格。在他们片刻从陌生到熟络的交流中,这条小胡同里老百姓的生活被放大了,被蒙上了一层幸福美好的色彩。看得我想放下手头的事,走,去看看去!
还有,第23期,串陟山门街。牛爷跟1号院几位八十多岁的老人聊天,其实也就那么几句家常话,就把胡同改造前后的不同一一道尽,沧桑老者的话本来就具有说服力,这时候,无意间,作为边缘表演者,有一只趴在房顶小憩的猫入镜了,虽然无声无息却有情有意。
还有串石油大院那期,牛爷的视角是从院名的变化切入,怎么就从“石油大院”变成“石油共和大院”?他要讲的是共生的意义,政府搭台,居民参与,单位支持,社会组织运营,四方共建社区,临了,牛爷还甩出一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把道理说的简单直给,通透深刻。
其四
说实话,看过那么多期的《牛爷串胡同》之后,就会不觉得这是一个系列的宣传片,而更像实景实时的纪录短片,因为它们虽然每一期的时长都只有1分钟,但文本上绝对都不是简单的口号和形容词藻的堆积,而都是在走三段式的逻辑结构,有亮堂的呼语起首,有厚实的事件罗列,也有直给的扣题结论,1分钟时间,各个部分就走完了完整的逻辑线,最妙处在于,因时长有限,必须留一句简短的结论,以给观众增加印象,就要求创作者和表演者抽丝剥茧,草蛇灰线,由繁入简,一语中的,所以呀,牛爷虽然最后每每甩的那一句看似轻飘飘,其实都是经历了精深的思索,还化成了只有这位局气、和气的胡同牛爷说起来才更给力和更有说服力的语言。
就我所知,现在的北京城仍然保留着800多条大小胡同,这《牛爷串胡同》也仅仅走完了一半的里程,看来,牛爷还得接着乐乐呵呵、悠悠然然地闲逛下去,辛苦是辛苦了些,但郝金明现在已经成了北京胡同的形象大使,而这千年古都的某些内容因为他的劳动而生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