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阵

官方微信

扫码订阅

扫码开票

杂志内容

李刚,点燃革命星火

作者简介:

李刚,原名李敬文,1914年1月出生在福建省南安诗山镇的一个侨眷家庭,父亲李孔富是马来西亚华侨,母亲是一位传统妇女,贤良淑德,相夫教子,幼年的李刚便有着良好的教育土壤。期间也跟亲人远渡南洋求生求学,后来回归故乡,从此扎根。此时的李刚全身心想考取功名,然后荣归故里,为动荡中的祖国出一份力。

李刚.jpg

李刚


然而,时局像是个巨大的风向标,常让进步青年转变理想的桨。

1931年“九一八”事变,抗日洪流弥漫在神州大地上。李刚说:“铁蹄蹂躏我神州,一代江山万种愁,不杀倭奴不除暴,苍天辜负少年头。”如此识时局、大气概、壮志凌云的李刚,同年11月在厦门加入中国共产党。共产主义成了他毕生的信仰,红色成为他生命的底色。

成为党员的李刚很快活跃在家乡安南永(安溪、南安、永春三县)游击队里,领导群众打土豪、斗恶霸,壮队伍,从一介书生转变成热血青年、正义使者。两三年里,李刚带领着游击队在山高林密的安(溪)南(安)永(永春)德(化)县境内,穿梭自如,如履平地,实施精准打击与破坏,一次又一次让国民党的小规模“围剿”无功而返。

1934年至1935年秋,国民党反动派再次对福建各个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疯狂、反复的“围剿”,特别是对安南永一带发动地毯式的“围剿”,企图让根据地寸草不生。安南永地下党组织受到极大破坏,被迫转移。1936年,在上线的接洽下,李刚辗转到晋江东石塔头的中山学校,与朱汉膺携手开展沿海地下革命工作。当时李刚的身份是中共晋南工委书记,负责在晋江安海、东石、金井沿海一带建立党组织,开展地下工作。以塔头中山学校为中轴和阵地,牵动整条沿海线的革命星火,迅速发展周边的石菌村、潘径村、大房村、港塔村、英林村等地下组织,大力发展党员和进步青年。在这里,李刚亲自编写《抗日基本认识》15题,印制成小册子,让刘廷都、刘基固、刘长来等伶俐的小伙子带着材料撒播到群众中,又从村里群众蔓延到各个村落、各个地下交通站,形成一个精神上的统一战线和战斗碉堡。李刚、朱汉膺、许运伙利用办夜校为名,对在校学生和社会青年进行抗战革命宣传教育,组织识字班、政策班,讲述红军、八路军、新四军的英勇故事和英雄事迹,讲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订阅进步的报纸杂志,写心得体会,引发进步思考,选送优秀文章传播。这期间,他们一方面抵御来自地方保安队隔三岔五的搜索和恐吓,传递着来自上级党组织的命令,一方面组织巡回剧团到沿海各个乡村和学校演出《大刀进行曲》《打东洋》《游击队之歌》等等文艺作品,掀起觉醒呼唤和救亡运动,揭露了日寇的暴行与国民党反动派的伪装,人民战争就是人民彻底的觉悟。文化的力量能从根源上彻底唤醒民众,凝聚人心。塔头刘村的烽火岁月,就是激荡热血的历史,文艺与战斗的契合。

1939年,刘偶才、刘乾隆、刘廷都三位进步青年在李刚等人的介绍下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而后,刘维长、刘长来、刘基固、刘丕鸿、刘声点、刘佩香等革命青年先后入党,成为革命的进步力量,迅速壮大了塔头地下交通站、党组织,在抗日战争时期及解放战争时期,作为楔入战争大后方的地下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安全的保障力量。塔头中山小学作为沿海革命最早的地下联络站,有效串联起整个沿海地下组织和武装革命的工作。

在李刚、朱汉膺等人的组织和引领下,塔头刘村抗日战争时期入党的村民有22人,解放战争时期发展的党员有17人,烈士有4人。塔头刘村和附近一带村庄的党员、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了“反三征”“万人反清乡”“迎解放”等革命斗争。在塔头“万人反清乡”行动中,塔头及附近党员、群众团结一致与反动势力作斗争,姚嘉排、王光渺、刘唐吟、许函碧、吴远普、洪我垵等10人壮烈牺牲,后来都被追认为烈士。


塔头地下革命斗争史馆.jpg

塔头地下革命斗争史馆


可以说,在塔头刘村,在整个沿海革命的历史上,李刚是一盏灯火,让笼罩在抗日战争与反动派统治下的群众,在极夜的无望中看到一线希望,看到一种力量,看到往后所要走的道路。他在东石的两三年里,激发了无数青年志士,如喷薄的朝阳,点燃起一片革命的火焰,熊熊燃烧,刺破黑暗,迎接光明。

1937年6月至1939年7月,李刚先后担任中共晋南工委书记、中共泉州中心县委书记、中共闽南特委书记,领导泉州、莆田、福清党组织,广泛深入发动群众,开展声势浩大、形式多样的抗日救国运动。1940年冬,他奉命参加中共福建省委办的武夷干校马列主义研究班学习,兼任中共崇安县委书记。1941年1月29日,研究班突遭国民党军警“围剿”,李刚带领学员们在崇山峻岭、冰天雪地里艰难跋涉了16天,他因饥寒交迫,在闽赣交界的犁头尖山壮烈牺牲,年仅27岁。


摄影  南山.jpg

塔头刘村海边的虎啸塔


福建省政协原副主席许集美说:“李刚同志是20世纪30年代中共闽中地区党组织优秀的领导人,在泉州地下革命斗争史上是一位关键性的人物,占有十分重要的分量。在反动派疯狂‘围剿’、泉州党组织遭受严重破坏,环境极端险恶的情况下,始终不屈不挠地坚持斗争,起到了继承、恢复、发展泉州地区革命斗争事业的作用。”

走在塔头刘村的街头巷尾中,群众对李刚的事迹如数家珍,特别是他来塔头刘村的这两年,办夜校,阻击敌人扰村,发展青年党员,深入群众。有个老人家说,我好像见过他,没想到他是个大领导啊,看着不像啊!村里还流传着一句话——李刚来过我们家。那是种骄傲与自豪的口吻。

去年五六月,我和几位作者在整理《东石红色印记》一书时,一位退休的老领导说了一句话:“李刚来到东石,来到塔头刘村的意义,就是他让这片地处国统区的群众明白,我们的方向和命运在自己的觉悟里。”是的,我们的方向和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这是无法被左右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