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阵

官方微信

扫码订阅

扫码开票

杂志内容

走向富裕——全国侨界脱贫攻坚纪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在突出位置。2015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会提出了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决策部署,2015年12月,中国侨联下发《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中侨发〔2015〕105号),全面部署并大力推进侨联系统开展助力脱贫攻坚战的工作。2018年8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正式印发,进一步明确了脱贫攻坚工作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2018年5月22日,中国侨联党组书记、主席万立骏一行在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侨联主席马志武陪同下,赴上饶县郑坊镇石峽村、嘉里儿童村进行调研。看望慰问帮扶贫困户并进行座谈,与县、乡镇、村三级组织负责人就脱贫攻坚、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侨联组织独特作用进行交流。中国侨联组织人事部部长姚林楠,权益保障部部长张岩,上饶市委书记马承祖,省侨联党组书记张知明、副主席罗丽都及市县领导陪同。.jpg

2018年5月22日,中国侨联党组书记、主席万立骏一行在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侨联主席马志武陪同下,赴上饶县郑坊镇石峽村、嘉里儿童村进行调研。看望慰问帮扶贫困户并进行座谈,与县、乡镇、村三级组织负责人就脱贫攻坚、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侨联组织独特作用进行交流。中国侨联组织人事部部长姚林楠,权益保障部部长张岩,上饶市委书记马承祖,省侨联党组书记张知明、副主席罗丽都及市县领导陪同


党有号召,侨有行动。三年来,全国各级侨联组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地方党委、政府决策部署,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的现实检验和具体实践,充分发挥侨联组织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的优势,创新机制方法,强化责任担当,积极团结引领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参与精准扶贫事业,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侨界力量。


基本情况

2020年6月,中国侨联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对全国侨联系统助力“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工作进行总结的通知》。截至11月底,共收到各省提交的总结报告32份,汇总统计表30份(缺广西、西藏),较全面地反映了三年来全国侨联系统和海外侨胞在助力脱贫攻坚战中所做的贡献。

据此不完全统计分析,2018年以来,全国各级侨联汇聚侨界爱心力量,持续引导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海内外慈善机构和侨界爱心人士,在开展定点扶贫、贫困归侨侨眷帮扶和社会帮扶等方面,围绕产业技能、基础设施建设、基础教育、卫生健康、慰问救助等五大领域,通过开展公益慈善事业等途径,实施资金、产业和项目帮扶,共实施各类中小项目1.5万个,惠及270余万人次,引进和投入帮扶资金78.6亿元。在所有帮扶资金中,来自各类侨界资金65.46亿元,占总额80%以上。

定点扶贫方面——三年来,各级侨联组织按要求选派干部深入扶贫工作一线,担任挂职干部、驻村第一书记或组建驻村工作队,机关干部相继有9974人次参与扶贫。通过驻点驻村、产业技能培训、中小产业扶贫项目建设、中小基础设施建设、基础教育普及、卫生健康帮扶和慰问救助等多种形式的帮扶,引进和投入资金17.47亿元。其中,驻点帮扶惠及人员2.13万户,脱贫6万余人;产业技能培训6.3万人次,投入资金约8.2亿元;建设中小产业扶贫项目1422个,惠及3.3万户;建设中小基础设施2259个,投入资金约5.8亿元;帮扶基础教育惠及学生6.8万人次,发放奖助学金1.5万人次,投入资金约1.2亿元;帮扶卫生健康惠及34.3万人次,投入资金约1.3亿元;慰问救助8.6万人次,投入资金约4900万元;其他帮扶引进项目700个,惠及14.6万人次,投入资金5200余万元。在上述资金中,侨界资金超过9亿元,占总额半数以上。

贫困归侨侨眷帮扶方面——据统计,2018年全国共有建档立卡贫困归侨侨眷约13.4万人,相对困难约9.2万人。建档立卡的13.4万贫困归侨侨眷均已纳入地方扶贫计划实现脱贫。在此期间,全国侨联系统共投入资金约3.7亿元。其中,开展小微帮扶项目6620个,惠及30.41万人次,引进和投入资金1.42亿元;慰问救助等形式帮扶17.2万人次,引进和投入资金2.25亿元。在上述资金中,侨界资金约1.96亿元,占总额半数以上。

社会帮扶方面——全国侨联系统共投入资金57.42亿元。其中,产业技能培训9.7万人次,惠及7.4万户,投入帮扶资金约7.8亿元;建设乡村中小基础设施1811个,投入帮扶资金23.97亿元;基础教育方面发放奖助学金惠及学生46万人次,投入帮扶资金约7.7亿元;卫生健康方面惠及近73万人次,投入帮扶资金约8亿元;慰问救助方面惠及26.6万人次,投入帮扶资金约2.2亿元;其他帮扶惠及人员63.9万人次,投入帮扶资金约7.9亿元。同时还引进中小扶贫产业项目1037个,支持脱贫攻坚。在上述资金中,侨界资金54.5亿元,占总额90%以上。


主要做法

(一)以落实党建为根本点,切实扛起定点帮扶任务

三年来,全国侨联系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履行定点扶贫等政治责任。坚持将脱贫攻坚列入侨联理论学习与业务工作的重要议程,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切实履职尽责。全国32个省级侨联中近3/4承担了定点扶贫任务,部分未承担定点扶贫任务的省、市、区侨联,也按照地方党委政府要求,积极投身到东西协作、对口帮扶等脱贫攻坚行动中。

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侨联副主席(兼职)蒋阳秋(左四)竞选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菱角塘镇文雷村村支书,引进现代技术,狠抓反季蔬菜种植质量、品种和茬次,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图为文雷村反季节苦瓜大丰收.jpg

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侨联副主席(兼职)蒋阳秋(左四)竞选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菱角塘镇文雷村村支书,引进现代技术,狠抓反季蔬菜种植质量、品种和茬次,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图为文雷村反季节苦瓜大获丰收

一是抓好党建引领,建强支部堡垒。各地侨联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不断强化“龙头”效应。山西、安徽、福建、四川、内蒙古通辽和鄂尔多斯等地侨联,秉持“捐钱捐物,不如帮个好支部”的理念,始终将扶贫村党组织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抓紧抓实。通过建立党建工作联系点,开展结对共建和联创,协助农村基层党组织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发展方向,健全完善制度、规范阵地文化建设。以建好建强定点帮扶村党支部为基础,充分激发其在村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和领导作用。安徽、湖南、新疆、陕西宝鸡等地侨联,建立机关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机制,开展“进穷家、结穷亲”活动。既加深了党员干部与贫困群众的日常联系、情感交流,也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困人因地制宜、因户因贫困类型施策的帮扶措施。找准“穷根子”,用对“好方子”,帮扶成效显著。陕西渭南市侨联积极培养村党员干部和致富带头人,发展村干部为扶贫专干,组织村上有一技之长、热心公益的党员组成“党员便民服务队”,协助当地打造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扶贫工作队伍。甘肃省侨联注重在党员中形成模范带头效应,在群众中树立“不以贫困为荣,要以懒惰为耻”的观念。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制度。各地侨联把定点扶贫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列入工作议程,克服人手少、任务重等困难,相继成立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主要负责同志牵头抓总,分管领导统筹协调,各部室通力协作的工作格局。通过加强理论学习,明确目标任务。通过深入调研,协助当地制定帮扶方案,压实责任分工。多数地方侨联还将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年度考核体系,明确工作责任、开展督查督办。安徽省侨联通过每周汇总一次问题、每月报告一次工作进展、每季度开展一次调研、每半年召开一次调度会、每年底进行一次成效考核的“五个一”制度,确保脱贫攻坚工作路径明确、责任压实。河南省侨联党组多次召开扶贫专题会议,制定了以定点扶贫为点、帮扶困难归侨侨眷为线、积极参与社会帮扶为面,“点、线、面”相结合的扶贫思路。重庆市侨联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将驻村干部党组织关系及日常工作、纪律作风等管理权限,全部移交地方党委和驻乡工作队,解决脱贫攻坚工作多头决策,人员互不统属问题。黑龙江、甘肃等省侨联围绕脱贫攻坚工作制定了会议制度、定期调研制度、回访制度、问责制度等,推动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三是派遣精兵强将,一线担当作为。各地侨联把脱贫攻坚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阵地,将脱贫攻坚与锤炼作风、锻炼队伍相统一,注重选派机关骨干担任挂职干部、驻村第一书记或组建驻村工作队。这些干部与贫困村两委密切配合,聚焦“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积极争取各界力量多形式参与精准扶贫。山西省侨联驻村第一书记因过度劳累,病倒在工作岗位。湖南省侨联扶贫工作队队长,三年来踏遍定点帮扶村的山山水水,以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入选全省脱贫攻坚英雄谱。在2020年初新冠肺炎肆虐之际,广东省侨联驻村第一书记自掏腰包购买当地特色农产品捐赠湖北咸丰。四川省各级驻村帮扶干部放弃春节假期,坚守岗位,随时了解帮扶村疫情防控工作,制定防控计划和措施,梳理存在问题,及时堵塞漏洞。甘肃省侨联帮扶干部在特大洪涝灾害面前身先士卒,奋战在抗洪救灾一线,全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宁夏银川市侨联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小号手”作用,为定点帮扶村所有建档立卡户购买“扶贫保”保险,协助6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办理扶贫小额贷款,协调上级部门为“十三五”移民落实取暖和用水补贴。

四是着力发挥优势,助推乡村发展。各地侨联充分发挥侨界人才荟萃、网络通达、智力密集的优势,通过多种形式助推精准脱贫。河北、河南、湖南等省侨联充分发挥侨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作用,组织代表深入贫困地区调研考察,就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集思广益,形成工作提案议案、侨情信息。吉林通化市侨联为柳河县三源浦镇六盘村谋划光伏发电、天麻种植和花卉、果蔬种植等项目。其中,仅光伏发电一项年净产值就达到10万余元,使贫困人口增收近千元。安徽省侨联连续三年联合安徽医科大学赴定点帮扶村开展“侨爱心义诊活动”。河南省侨联多批次先后引导侨胞、侨团走访漯河市临颖县石桥乡桥南村,推动结对帮扶13户、认领贫困学生13人,捐建礼堂、卫生室等基础设施,并聘请7名海外侨领担任“荣誉村长”,这些举措均产生显著成效。广东省侨联按照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对定点帮扶的揭阳市惠来县山栗村建设进行总体规划,积极保护和修缮村内潮汕特色的古建筑、古树、寺庙、祠堂,修建党群服务中心、党建文化广场、小学教学楼、村医疗卫生站等,焕然一新的山栗村在2020年被评为揭阳特色村。海南省侨联发起“春风行动”,号召机关干部职工及所属社团积极开展消费扶贫活动,帮助定点帮扶村解决农产品滞销等问题。重庆市侨联针对制约农村发展的关键问题打“组合拳”,在改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调整产业结构、落实各项扶贫惠民政策上深度发力。贵州省侨商会连续三年到定点帮扶的余庆县大乌江镇红渡村举办“送温暖·助农耕”活动,引导侨胞为红渡村捐赠化肥、农机具、水稻种子、花椒苗等物资,协调省农科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对农户种植、养殖给予技术指导,帮助定点帮扶村发展致富产业,增加农户收入。甘肃省侨联围绕产业扶贫、基础建设、文化、教育、医疗帮扶等方面全面发力,共募集资金约200万元,帮助其对口扶贫的陇南市武都区洛塘镇杨家庄村实现了整体脱贫。

三年中,先后有吉林、河南、广东、青海、陕西商洛市等近10个省、市侨联在当地被评为“扶贫工作先进单位”或“脱贫攻坚先进单位”,刘志刚、谷云革、马俊德、杨海迪等多名侨联扶贫干部荣获“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优秀驻村干部”等称号。

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向家村牛天岭新貌.jpg

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向家村牛天岭新貌

(二)以践行初心为立足点,真情帮扶侨界困难群体

以人为本、为侨服务既是侨联的立会宗旨,也是侨联组织的初心和使命。各级侨联在积极承担脱贫攻坚战任务的同时,高度关注侨界困难群体,把归侨侨眷中困难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优先列入工作日程。

一是摸清情况,精准施策。北京、河北、江苏、河南、湖南、广东、贵州、西藏、陕西等地侨联深入开展本地侨情普查工作,建立健全贫困归侨侨眷信息台账,了解和掌握归侨侨眷困难原因、生活现状,并对部分年老多病或身残失业、生活条件困难的归侨侨眷进行定期跟踪,积极通过多渠道对归侨侨眷和贫困家庭进行不同方式的帮扶。北京市侨联建立了2200余名空巢老侨数据库,组织实施“侨界空巢老人关爱行动”和“京侨空巢陪伴计划”,建立200多人的志愿服务队伍,筹资60万元为1400户空巢老侨配发“小度在家”智能陪伴设备。黑龙江、江苏等地侨联积极与民政部门进行沟通,确保符合低保条件的归侨侨眷一个不漏的纳入当地政府救助和保障体系,为他们争取更多政策支持和社会救助。浙江嘉兴市侨联对全市困难归侨侨眷进行拉网式排摸,建立了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系专员”帮扶工作机制,及时主动协助贫困侨胞办理住房、就医等事宜。福建省侨联研究出台了《关于开展精准帮扶贫困归侨家庭的实施方案》,每年争取省级财政设立贫困侨救助专项基金120万元,对全省贫困侨界留守儿童、失依儿童和空巢老人进行帮扶。河南省侨联以驻马店市为试点开展“零距离聚侨心”活动、湖南省侨联实施“千侨帮千户”工程,针对贫困归侨侨眷不同特点、问题和需求,建立侨联干部工作联系制度,做到每个贫困归侨侨眷侨属家庭都有侨联干部联系对接,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

二是注重日常,健全制度。在元旦、春节期间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已成为侨联系统关心关爱贫困归侨侨眷的一个品牌项目。有些地方侨联将原先主要集中在节假日期间的走访慰问活动转向经常性、多层次、多样化帮扶,把救急济难和深层次矛盾化解、经济资助、人性化关怀有机融合,加强对侨界重点人士、特殊群体的常态化关心关爱。河北唐山市侨联在节假日走访慰问的同时,持续实施“送蛋糕”、“送健康”、“送欢乐”、“送关爱”和“送亲情”等惠侨举措,对归侨侨眷的精神和生活给予经常性关心照顾。上海市侨联连续17年为全市困难老归侨办理慈善医疗帮困卡、连续15年为全市农村无业老归侨发放生活补贴、连续14年对全市千余名归侨开展“真情送健康”体检。广东省侨联严格做好中央华侨事业费和广东省贫困归侨生活扶贫救助资金的分配和发放工作,每年安排专门预算资金从生活保障、教育、危重疾病、突发性事件等方面扶持贫困归侨侨眷,一定程度上缓解、减轻了贫困归侨侨眷的生活压力,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惠侨政策,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侨联利用中央财政涉侨专项资金,对特困及长期患病的归侨侨眷开展贫侨大病救助工作,三年共拨付救助金40.6万元,救助大病侨眷28人次,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送到侨界群众心中,加深了感情,凝聚了侨心,促进了和谐稳定。

三是用好品牌,创新路径。北京市侨联与10家养老企业、57家养老驿站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侨界养老提供享有折扣的绿色通道。黑龙江黑河市侨联与上海船厂技工学校共同开展教育扶贫工作,对贫困归侨侨眷子女就学给予免除学费和书费照顾,发放伙食补助,并组织他们在寒暑假期间进行勤工俭学和社会实践活动。上海嘉定区侨联尝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由专业社会组织开展针对侨界人士的服务项目,吸纳社会力量参与为侨服务工作。江苏省侨联积极动员有条件有能力的侨胞、侨商企业家包村包户,做到所有贫困归侨侨眷都能获得结对帮扶。福建省侨联组织专家深入基层侨乡开展为归侨侨眷义诊活动,并在省地质医院加挂设立“福建省华侨医院”,为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健康咨询、体检和就诊提供便利。陕西安康市侨联筹措7万元成立“归侨侨眷服务中心”,为困难归侨侨眷家庭开展定制服务、上门服务、夜间服务,并争取市财政支持建立贫困归侨侨眷发展经济帮扶基金。内蒙古、河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地侨联加大与有关部门协调沟通力度,推动解决了一批困难归侨侨眷在户口、就业、求学、住房、低保待遇、医疗费用减免等实际问题。

四是加强指导、激发动力。各地侨联纷纷加大了对困难侨界群众的技能培训、劳务输出等工作,着力提高他们自身的“造血功能”。青海、新疆、河北张家口、辽宁本溪、丹东和抚顺、陕西商洛等地侨联积极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为有就业、创业意愿的贫困归侨侨眷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机会。辽宁省侨联先后在丹东、阜新、朝阳等市建立4家“侨爱心精准扶贫基地”,创建“侨联+企业+农户”三方合作精准扶贫示范项目,以合作社为依托,广泛带动归侨侨眷发展庭院经济、养殖种植基地等农业项目,实现了以扶贫基地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归侨侨眷参与,以扶贫基地为依托,培训困难归侨侨眷相应技术,帮助困难归侨侨眷实现脱贫致富的目的。辽宁本溪市侨联依托本地侨商企业设立“归侨侨眷职业技能培训基地”,针对下岗、失业、贫困归侨侨眷,免学费提供技能培训教育,并协助学员在学成后就业、创业,受到归侨侨眷好评。湖南常宁市侨眷欧阳洪山创建归侨侨眷职业技能培训示范基地,累计举办培训班及讲座20余次,帮助2000余名贫困人员掌握中药材种植技术。四川眉山市侨联筹措资金购买山羊、鱼苗、鸡苗等,帮助困难归侨侨眷发展种养殖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侨联筹措125万元资金,在7个团场建设特色农业采摘园、民族特色刺绣、农产品特色网店、特色林果种植、扶贫商超等侨眷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形成帮扶贫侨与团场连队“造血”机能的良性循环。

陕西省侨联公益扶贫

吉林省汪清县侨联驻汪清县大兴沟镇复安村扶贫干部赵虹

黑龙江哈尔滨市侨联积极响应全市统一战线“百企帮百村”行动,市侨联青年委员会爱心365行动服务队队员在冬季即将到来之际,走进延寿县福安村开展爱心活动,为贫困村送去温暖。图为免费义诊现场


(三)以发起专项活动为切入点,广泛动员侨界力量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工作精神,更广泛地调动侨界力量,各地侨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侨情特点,纷纷下发文件或倡议书,号召侨胞侨企积极投身到脱贫攻坚的宏伟事业中。北京市侨联发布“京侨帮扶·双百行动”倡议书,城区、街道、侨界社团等基层侨联组织负责人和侨联委员带头捐赠,广大侨商侨企、归侨侨眷积极响应,稳步推进各帮扶项目顺利开展。天津市研究制定年度《广泛动员侨界力量参与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方案》,细化明确侨界社会动员专项工作指导思想、目标重点、工作步骤、组织保障。浙江省侨联向全省侨胞发出《汇聚侨智侨力 助推“千万工程”助力乡村振兴》倡议书,在全省侨联系统实施“千个侨团(企)扶千村”工程,汇集侨界扶贫工作力量,形成扶贫攻坚合力。其中,仅丽水市青田县101个海外侨团就与102个村(居)、237户低收入农户结对,到位帮扶款项1500万元。福建省侨联发起“百侨帮百村——联村助户”精准扶贫活动,紧密依托全省、市、县、乡、村五级侨联组织,积极发动全省侨界和海外侨胞等侨界力量踊跃参与扶贫工作。建立并完善以各级侨联为主体,侨商会、侨青会、女杰会、人才会成员和海外侨胞、侨联委员共同参与,争取侨企支持的侨联扶贫工作体系。精心策划并开展文教公益事业、基层医疗救助、智力下乡等活动,激发侨胞报效桑梓、共建美丽乡村的热情。河南新乡市侨联向广大侨商发出《凝聚新乡侨商力量助力全市精准脱贫倡议书》,引导广大侨商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湖南省侨联下发了《关于开展“千侨帮千户”精准扶贫工程的决定》和《实施“千侨帮千户”精准扶贫工程倡议书》,并综合运用“报、刊、网、微、端、屏”传播矩阵,推出扶贫栏目专题、推送报道侨界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向全社会讲好侨界助力脱贫、开展侨界帮扶故事,引导更多力量关注扶贫、支持扶贫、参与扶贫。

十几年前,日本侨眷丛滋岗在其出生地文登市葛家镇祝家泊子村投资4000多万元成立文登安新食品厂,不但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问题,还每年为村集体增收20万元,村民增加收入300多万元。丛滋岗还规划投资建设了村委办公室、老年活动中心、卫生院、文化书院、健身广场、路面硬化绿化等。图为2011年1月春节前夕,丛滋岗为村里群众发放年货.jpg

十几年前,日本侨眷丛滋岗在其出生地山东文登市葛家镇祝家泊子村投资4000多万元成立文登安新食品厂,不但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问题,还每年为村集体增收20万元,村民增加收入300多万元。丛滋岗还规划投资建设了村委办公室、老年活动中心、卫生院、文化书院、健身广场、路面硬化绿化等。图为丛滋岗为村里群众发放年货

(四)以服务国家战略为结合点,积极争取侨商资源参与

各地侨联充分发挥密切联系海外侨胞、侨团组织、侨商企业的优势,围绕东西协作扶贫、对口帮扶等国家战略,引导鼓励侨界资源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倾斜。北京市侨联推出包含“双百行动”、“京蒙合作”、“美丽乡村”三个项目在内的“京侨帮扶”系列精准扶贫项目,支持本市怀柔区渤海镇、河北省阜平县、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大学生就读、养殖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上海市侨联组织和支持其下属的华商会、女侨胞联谊会、华侨摄影协会等将爱心资源向对口支援地区、国家“三区三州”贫困地区和国家级贫困县倾斜。四年里,累计资助善款超过7600万元,开展慈善项目50余个,涵盖教育扶贫、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民生改善、留守儿童关爱、乡村教师培训、乡村医生培训、沪滇两地学生交流等多个项目,7.2万余人次受益。福建省侨联引导侨企参与东西部扶贫协作战略和“闽宁对口协作”帮扶,深度挖掘西部生态环境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推动闽籍侨领陈德启将戈壁滩变成十万亩有机葡萄生态产业园,共同将宁夏葡萄酒产业打造成走向世界的“紫色名片”。融侨集团投资10亿元在固原市单体投资最大的农业项目——融侨(丰霖)肉牛生态产业园,打造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努力将肉牛养殖发展成为推动固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河北省侨联通过举办“创业中华·创新河北”、“海外侨商河北行”等大型招商活动,组织海外侨商实地参观考察,推动项目落户。河北、陕西、浙江衢州等地侨联通过举办“侨商行”、侨青年会等活动,贵州省侨联利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酒博会”等大型活动,组织海外侨胞、海外贵州商会参会参展,直接促成了德国贵州商会联合世界知名自动化技术供应商和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建成目前全国设施最好、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高端技能人才和工程技术人员培养实训基地。新西兰贵州商会投资“档案云”大数据项目、英国贵州商会促成英国医仁医疗机构与贵州康美健健康中心签约合作等。安徽、贵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地侨联,以当地政府举办大型活动为契机,组织侨胞赴贫困地区开展经贸考察、合作洽谈,取得实质成效。

此外,一些地方侨联组织借助侨的渠道积极探索扶贫开发新渠道。内蒙古包头市侨联发动侨商力量,建立包头华商水产肉食扶贫市场,为贫困农民免费提供摊位500个,减免租金1000万元。黑龙江大庆市侨联发挥新侨创新创业基地优势,协助侨企青青草原农场与大学联合,培养百名驯马师,打造特色农业品牌,带动万名农民致富。河北承德、甘肃临夏等地“扶贫”、“扶智”相结合,注重培训农村技术骨干。贵州、陕西等地借助互联网销售平台、知名侨企、海外乡团组织,线上线下同向发力,持续推进贫困地区农产品、物质文化遗产、文旅产品推广销售。陕西安康市侨联加强与海外侨商合作,先后组织本地200余名农民工赴智利、利比亚、埃塞俄比亚、哥伦比亚等国务工,实现脱贫一户带动一片。

(五)以实现爱心善愿为落脚点,引导侨界公益慈善组织精准作为

海外侨胞历来都有情系桑梓、扶贫济困、助学助医的传统,一批侨界公益慈善组织是侨界爱心力量的典型代表,他们关心支持文教卫生事业、乐于扶贫济困改善民生,在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发展上起到了拾遗补缺和引领示范作用。各地侨联高度重视侨界公益慈善组织的作用,积极协助其实现爱心善愿。

一是教育帮扶方面,各地侨联广泛借助侨资侨力的支持,通过开办“珍珠班”、“树人班”,成立扶贫教育基金,协助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向贫困学生捐资捐物等多种形式改善教育条件。黑龙江省侨青会开展“侨青送暖 爱融龙江”活动,为贫困儿童送冬衣。上海市静安区南京西路街道侨联设立“许与许”专项基金,每年资助农民工子弟学习艺术、为西藏地区困难学生捐助学费、为特困大学生提供免费午餐、陪孤寡老人吃年夜饭等项目。上海市黄浦区豫园街道侨联连续多年开展“爱飞翔·我邀乡村教师来做客”公益活动,接待来自四川、内蒙古、湖南、湖北等偏远地区的乡村教师,并认领乡村孩子们的小心愿,用爱心为贫困地区发展作贡献。福建省侨联与省东南科技产业开发研究院联合开展公益协作,发动“百侨百企科教助学”活动,向基层农村贫困学生、留守儿童赠送科教文体学习用品、捐赠“科教文体包”,捐资建设“科教文体室”。江西、广东等地侨联协调促成侨胞捐资建立“何泽芸先生奖助学金”、“何耀棣先生优才奖”、“林其河助学基金”、“小才子基金”等多支基金,资助优秀贫困学生完成求学梦想。江西上饶市广信区侨联对接黄奕聪慈善基金会、欣欣教育基金会,为部分学校提供基层教育设备。四川省侨联主动与加拿大福慧教育、上海杉树公益、香港基督教协进会等慈善组织联系,签订长期定点助学项目协议,助力“三区三州”教育事业发展。开展“走进高中计划”、“薪火工程”、“女子班”、“杉树珍珠班”等助学活动,在40所学校建立309个“图书角”,帮助2万余名贫困学生顺利求学。陕西省侨联携手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向陕西省贫困地区学校捐赠价值400余万元的《国学经典诵读书系》15万册,扩展贫困地区中小学生视野,增强少年儿童的文化自信。宁夏、陕西铜川市侨联积极争取香港扶轮社捐赠净水设备,为贫困地区中小学安装净水设备。

二是健康扶贫方面,各地侨联广泛开展的“温暖健康行”活动,在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医疗条件、向贫困群众普及卫生健康知识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帮助他们不出远门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天津市侨联与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等组织合作,连续两年举办“小拍品·大爱心”慈善拍卖会,广泛动员市侨联委员、涉侨社团和组织、侨商企业开展“津侨大爱”、“侨爱365”等公益慈善活动,所得善款全部用于支持残疾人健康事业和贫困地区帮扶项目。河北张家口市侨联携手北大医院、侨企河北冈大医疗科技公司等,开展“山中雏菊、筑梦同行——关爱贫困地区儿童口腔健康公益行活动”。四川阿坝州侨联实施“侨爱工程——送温暖远程医疗站”计划,为四川省人民医院与马尔康市人民医院搭建远程医疗“面对面”平台,实现省人民医院远程会诊、远程教学和双向转诊业务,大大提升了马尔康市人民医院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西藏侨联协调广东天行健慈善基金会,对基层青少年进行视力筛查,免费配镜。陕西榆林市侨联争取澳大利亚魏基成“天籁列车”捐赠,为老年人捐助助听器680套,为7个特殊教育学校聋哑儿童捐助助听器500余套,教学仪器14台。青海侨联争取中国华侨公益基金会、澳大利亚梦想成真基金会、香港狮子会眼库、邱维廉爱心基金会支持,帮助1500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中国侨联基层建设部协助应善良基金会在偏远地区开展医疗项目建设,帮助思利及人基金会开展守护儿童健康公益项目,支持河仁慈善基金会全力投入“三州三区”的地方病防治工作,为脱贫攻坚建设“健康防线”。

此外,福建省侨联推动林文镜慈善基金会发起乡村发展带头人支持计划,通过挖掘培养和资助乡村发展带头人,促进当地优势产业发展。江西景德镇市侨联发动侨界爱心人士成立了全省首家“妈妈制造”景德镇陶瓷合作社,为本地贫困妇女及其家庭送上侨的关爱。云南昭通市侨联借助美国角声基金会、香港华恩基金会力量,开展产业扶贫项目,解决贫困农户增收问题。金龙鱼基金会协助所在的益海嘉里集团,助力河北蔚县打造脱贫致富的大产业。

湖北省侨联扶贫工作队员在贫困户家中讲解扶贫政策,核实有关数据。.jpg

湖北省侨联扶贫工作队员在贫困户家中讲解扶贫政策,核实有关数据

经验总结

纵观三年来全国侨联系统在助力脱贫攻坚战中开展的各项工作,主要有以下四点经验:

(一)坚持党的领导,践行侨联使命

各地侨联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充分认识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是侨联组织承担的一份光荣的政治任务,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将助力脱贫攻坚作为侨联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工作进行谋划和部署实施。构建起主要负责同志牵头抓总,分管领导统筹协调,各部室通力协作的工作格局,在推进工作中明确目标任务,压实责任。各地侨联牢固树立“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在人的观念、能力、干劲”的观念,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培养侨联干部的重要阵地,克服侨联“小单位”“人少事多”的困难,在助力脱贫攻坚过程中锤炼了干部作风、淬炼了干部能力。

(二)找准工作定位,强化精准施策

各地侨联立足“党政所需、群众所盼、侨联所能”,找准定位,确定侨联组织在脱贫攻坚战中的主攻方向,在做好定点扶贫工作的“必修课”外,将归侨侨眷的困难疾苦放在心上,选准贫困归侨侨眷帮扶和社会帮扶作为“选修课”,广泛开展扶贫工作,主动出击,彰显作为,亮点纷呈,成效显著,体现“小单位、大作为”的良好精神风貌。面对各地侨情各具特点,各级组织各有所长的情况,不同地区围绕中心大局,抓住自身特点,突出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谋划精准扶贫,将侨务资源用在刀刃上,起到“四两拨千金”的效果,努力使帮扶效果最大化。

(三)突出多措并举,精准有效帮扶

从建言献策、完善制度、出台举措到建设组织、派遣人员,从夯实基建、助推产业到培训技能、帮扶就业,从文化教育、医疗健康到短期救济、服务慰问,各级侨联组织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投入人财物力,全面系统部署,创新方式方法,拓展渠道路径,上下联动,左右协调,由内而外,全面提升受帮扶地区经济、人才、教育、文化、健康等各方面水平,为接续推进巩固发展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下基础,推动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众实现从短期脱贫到长期致富的根本性转变。

(四)依托侨界力量,推动共同发展

充分发挥侨务资源优势和侨联系统组织优势,最大限度团结引领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最大限度引导调动侨资企业和侨界公益慈善组织;最大限度汇集凝聚侨心侨力侨智,转变单兵作战观念,积极建设共赢平台,争取多方资源支持,发扬互帮互助传统,坚持“两个并重”,深化“两个拓展”,加强统筹协调,开展结对帮扶,助力脱贫解困,实现定点扶贫地区人群、贫困归侨侨眷共步小康,实现区域发展、扶贫开发、侨胞事业融合共进,更广泛帮助社会贫困人群解决困难,更持续推动民生改善政策落地实施。

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向家村牛天岭新貌.jpg

山东省枣庄市美国侨眷安全平心系家乡教育事业,在枣庄经济开发区捐建了一所高标准的小学

当前,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全国侨联系统要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进一步团结、动员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采取更有力的举措、凝聚更强大的力量,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更多的侨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