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阵

官方微信

扫码订阅

扫码开票

杂志内容

致公党侨海文化传承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中国现代化的历史,伴随着对传统文化批判和继承的不断统一,也是政治现代化和现代政党逐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致公党在中国革命和民族独立的过程中发挥统一战线优势,团结在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建设中,也为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融合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中,致公党以其特有的侨海文化,为中国近代革命和现代化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致公党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通过联系海外侨胞,促进海外侨民以及中国籍居民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文化在商贸往来的主体作用,在始终坚定不移地将马克思主义当作行动指南,积极探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整合路径,以促使传统文化快速实现现代化转型。

近代致公党侨海文化与中国现代化

传统文化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路上充满坎坷。首先,19世纪中叶之后,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大门,中国内忧外患。洪门的组织历史悠久,势力逐步扩大,且具有时代性的“政治思想”和“民族意识”,是致公党的前身。洪门起于清朝康熙年代初,也就是1661年,当时由于清庭腐败,官迫民反,少林寺洪门五僧逃出后,清兵仍追迫,幸遇勇士吴天佑、洪太岁、姚必达、李式地、林永超等仗义人士救护,五僧得以脱险。西方将代表其意识形态的思想文化传到中国,学习了西方的先进文化,但也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社会落后的现状。

其次,辛亥革命之前的十年,中国人虽然已经开始了对西方知识和文化的接受,但依然没有触及到社会的根本问题。最早一批的海外华侨痛感中国腐朽落后,早期同盟会和一批革命者开启文化现代化之路。致公的侨海文化的根源也即扎根于此。海外侨胞在致公的组织下开启救国图存之路。洋务运动的失败,得出技术和知识理论的先进并不完全是西方列强得以胜出的核心原因,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政治上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才是失败的根本原因。致公开始积极推动近代中国政治改革进程。改革政治制度是最先被维新派提出来的,其后进行的辛亥革命,仅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洪门中人就有68位。深耕侨海文化的致公得出一个结论:中国需要从社会文化到社会制度的整体变革。德先生赛先生都没有在中国击败落后的封建专制文化,要进行国民革命,开启新的国家建设实践。

致公党的政党改革与统一战线

自辛亥革命至1949年之前,是传统文化现代化进程中最艰难但收获最多的一个历史阶段。洪门的义举对于日后的辛亥革命起着关键性作用,也是洪门与辛亥革命的必然联系之处。侨海文化伴随着致公党的政党现代化之路,走进中国新政治体制搭建过程中,致公一直在义气团结、忠义救国、侠义锄奸道路上奉行。1903年,孙中山听从舅舅杨文纳的建议,请洪门前辈叔父钟水养做保介绍,在檀香山加入洪门致公堂。“致公堂”是洪门的一个海外分支机构,他们一致的对外称曰“天地会”或“红帮”,对内则称洪门。1904年3月31日,孙中山携带着夏威夷出生证搭乘“高丽”号轮船前往美国,4月6日在旧金山上岸,便被美国海关以手续不符等为由扣留。联系上旧金山致公堂之后,在热心革命的黄三德、唐琼昌帮助下获释。随后,孙中山对致公堂进行了改革整顿,《重订致公堂新章》: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民族主义、华夷之辨)、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民主主义)使致公走上了旧民主革命政党的道路。

“处常则竭力以为民生,处变则效忠以抒国难。”从堂到党的改革,是致公党组织形式的重大变革,1923年10月10日,五洲洪门第三次恳亲大会在旧金山召开,黄三德、司徒美堂等出席筹备成立中国致公党。初拟立党宗旨:复国保国、富强国家。1925年10月10日,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第一次代表大会,正式宣布成立中国致公党,推举陈炯明为总理,唐继尧为副总理,宣告了致公党的成立。由此开立“大陆山”,以“兴汉灭满”为己任,招贤纳士,并由洪门“忠君报国”演变成“民族革命”,华侨政治力量有了长足发展,百年的辛亥革命也由此而产生。在这一阶段,人们意识到,中国存在的本质问题并不在于制度或技术方面,而在于思想意识层面,也就是文化上的落后。文化的现代化是我国摆脱落后挨打局面的必要途径,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应该向更深层次的文化层面拓展。

抗日战争后期,移居重庆的陈其尤,受同乡好友、共产党人黄鼎臣影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了更为深切的认识,认为“今后只有中共路线才能救国,本党亦只有走中共路线,才有前途”,于1946年初回到香港对致公党进行彻底改造,亲自介绍黄鼎臣加入致公党,参加致公党的改组工作。之后,恢复组织活动,始终得到中共华南分局连贯、饶彰风、许涤新等同志的帮助和指导,为致公党三大的召开作了政治上、组织上和干部上的准备。“三大”是致公党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次大会,大会宣布致公党从此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党的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正如黄鼎臣指出的“它是本党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标志着本党由一个没落时期的旧民主主义的政党转变为富有生命力的新民主主义进步政党”。

俞正声也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爱国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统一战线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对于一切违背和削弱这个思想政治基础的言行,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这是政治底线,不能动摇。”

新中国致公党现代化建设

1948年9月,致公党选派陈其尤、陈演生、黄鼎臣、官文森、雷荣珂、严希纯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陈其尤代表致公党在会上发言时表示,“今后,我们愿尽最大的努力推动侨胞各尽所能为新民主主义祖国的建设而共同奋斗”。1950年4月,致公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确定致公党的任务是“加强和中共及各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并指出“本党应特别关切华侨、帮助华侨,团结和教育华侨,并号召华侨踊跃投资国内的生产建设,发挥华侨革命传统的爱国精神”。1952年11月致公党召开的五大、1956年4月召开的六大,基本上延续了四大指导思想,将党的主要任务归纳为组织华侨积极参加新中国的建设。1979年10月,致公党的七大召开,提出党在新时期的任务,即: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上来。1983年11月,致公党的八大召开,提出立志改革,充分发挥致公党与海外有广泛联系的特点和优势,发扬全体党员和所联系的归侨、侨眷及其海外亲友的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维护社会主义法制,促进祖国统一和保卫世界和平贡献我们的力量。八大后,致公党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从积极参加国家的政治生活,协助政府落实侨务政策,到积极发挥参政作用,参政议政,建言献策。

93年以来,特别是三大以后,从旧民主主义政党,到新民主主义政党,再到今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致公党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历经曲折一以贯之,自身建设逐步加强,发挥作用更加明显。致公党的侨海报国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诉求十分接近,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创新之一。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不能缺少中国化的加工,将马克思主义的深刻内涵和我国传统的先进理念进行融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致公党侨海文化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中国梦包含所有中国人的根魂梦,也是6000万海外侨胞的梦想。传统文化凝聚的文化自信在致公党的海内外联系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进入新世纪也处在同样重要的历史节点上,面对海内外侨情的发展变化,致公党秉持以侨为本、为侨服务的宗旨,不断与时俱进,努力开拓涉侨工作新局面,在反映归侨侨眷和留学人员的意见和建议、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和正当利益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以归侨、侨眷和与海外有联系的代表性人士组成的中国致公党,很早就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致公党中央相继对闽南文化、河洛文化、三晋文化、齐鲁文化、客家文化、徽文化、荆楚文化等区域文化进行了考察和调研,在以文化为纽带密切海内外同胞联系方面做了许多工作。通过几代致公党人的不断摸索与探求,推动中华文化走向海外,促进华侨华人资源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致公党的重要理念。讲好中国故事是树立当代中国良好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战略任务。这些源自“侨”“海”、成于致公党中央的睿智之言,都为国家的有关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发扬侨海文化,助推“一带一路”。作为具有“侨海”特色的民主党派,致公党中央近年来相继对闽南文化、河洛文化、齐鲁文化、客家文化等区域文化进行调研。致公党中央致力于打好“传统文化牌”,先后邀请了数十个国家和地区1000多位海外侨领到大陆参观访问,使他们切身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同时通过“走出去”,传播中华文化,让华侨华人了解祖(籍)国发生的变化,密切海内外同胞联系。发展文化产业,关键在人才,而缺乏高层次复合型文化产业人才也一直是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013年8月26日,致公党中央提交《加快产业人才培养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建议制定文化产业人才规划,整合人才培养的“源流”,建立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基金和资助体系等,为破解文化产业人才难题提供了借鉴。在“一带一路”国家政策发展背景下,国际贸易大通道建设进展迅猛,“渝新欧”、“蓉新欧”、“郑新欧”、“西新欧”等中欧国际铁路货运线路相继开通运行。但是,国际贸易大通道发展中,在政策协调、产业规划、人才支撑等领域,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为进一步推动国际贸易大通道建设发展,完善相关政策法规,2015年7月,致公党严以新带队赴重庆、四川等地进行了专题调研。2015年10月,致公党中央时任副主席杨邦杰、严以新,率致公党中央调研组,赴宁、青、甘就“‘一带一路’文化交融”问题进行了调研。2015年11月,致公党中央在昆明召开全党外事工作与“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邀请“一带一路”沿线10个国家和地区的侨胞代表与致公党各地方组织负责同志一起,从统筹协调、经贸往来、企业“走出去”、文化、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致公侨务与传统文化走出去。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致公党中央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作为对外联络工作的重点区域,推动沿线国家和地区侨胞、政要、友好人士加深对中国的了解,深化在经贸、人文等领域的合作共识,在很多传统文化衍生的文娱产品的跨国宣传上,致公党党员发挥参政党在助推国家战略中的积极作用。2015年调研结束后形成了《关于推进“一带一路”文化交融的建议》。2016年7月,蒋作君、曹鸿鸣率队赴甘肃省开展推进文化“走出去”调研。2017年3月,蒋作君率队赴陕西省开展调研,这是年度大调研的一部分。2017年5月,致公党中央主席万钢,致公党中央常务副主席蒋作君,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曹鸿鸣率队赴福建省开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文化‘走出去’”年度大调研。2017年的大调研结束后形成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建议》;2019年万钢率致公党中央调研组一行赴新疆大学、国家开发银行新疆分行、乌鲁木齐市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医疗服务中心、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等,看望了扎根祖国边疆一线的阿拉山口边防八连瞭望哨,并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相关部门座谈。

作为具有“侨”“海”特色的参政党,多年来,中国致公党一直致力于促进海外侨胞的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开展对外联谊和友好交流活动,积极推动“文化入侨”,让中华文化血脉流进海外侨界,促进中华文化在海外的发展与传承。致公党利用丰富的侨海资源,致力于凝聚和发挥海外华人的力量。利用华侨华人对住在国文化熟悉的优势,加强信息沟通和规划对接;大力支持和促进海外侨社文化建设,通过各种形式将海外社团打造成常驻海外的文化交流站,为“一带一路”争取到更多的海外资源;深拓海外华侨华人实业的主导功能、华人侨社的凝聚功能、华文教育的留根功能、华人媒体的传播功能等渠道,使广大海外华侨华人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参与者、传播者和受益者。致公党中央多次在全国两会上提出提案,积极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致公党侨海文化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致公党以服务改革创新为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海外人才引进、农业现代化、医疗卫生、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为执政党和政府科学决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供了智力支持。以兴国利侨为海外联络的着眼点,重视畅通凝聚侨心的渠道,创新汇集侨智的载体,拓展发挥侨力的平台,丰富维护侨益的手段。以增进共识为公共外交的出发点,注重开展与未建交国家的文化交流,重视加强与有关政党、团体的友好往来与合作。以促进民生为社会服务的落脚点,积极开展智力扶贫、助侨帮侨等活动,并成立了致福慈善基金会,采取引资引智等多种方式,切实参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建设。

民主党派的政党属性决定了民主党派的政党性质,也决定了民主党派工作的基础和起点。94年来,正是致公党中央不断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及时发展党的属性,才确保了党的发展壮大。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不同的历史时期,致公党秉持了不同的政党属性,即从爱国华侨社团—旧民主主义政党—新民主主义政党—社会主义民主党派—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参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致公党以侨海文化为特色,以致力为公为己任,不断坚持和发展了自身政党属性,才很好地确立了自己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地位和政治功能,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致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上携手海外华人华侨,集民心、聚民智,为丰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