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阵

官方微信

扫码订阅

扫码开票

杂志内容

抗日战争时期经邮政转运的侨批

从1931年9月18日,日军占领东三省以及1937年7月7日日军开始全面地侵略中国时,中国的侨批经过约百年的成长,已经基本形成了规模化、行业化、程序化。它弥补了中华邮政和中国银行对海外华侨地点分散、金额零散的侨批收集和传递上的缺失,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以及家乡父老和亲戚经济上支持做出了极大贡献。

侨批的运转有很多方式,下面就本人的侨批收藏品来浅谈抗日战争时期经邮政系统运转的侨批。

福建和广东是我国著名的侨乡。从19世纪中叶开始,陆续有成千上万人到世界各地打工,他们在国外吃苦耐劳,克勤克俭,挣的全是血汗钱,赚了钱就会用各种方式将钱寄到家乡亲人手上。外出人员往往是一个村、乡或一个县成群结队地在同一个国家的某一地区打工。有资料显示,那时有的县每年甚至会有七八千人结伙出国打工。这些人总要和家里通信和汇钱。而这些华侨劳工的家乡往往是一些地处边远的山区或农村,那里既没有银行,也没有邮局。其信款的转送,初期主要依靠“水客”携带,后期逐渐形成了民信局、银号和商行等民间机构来经营侨批业务。

侨批的称呼来自福建方言,福建人称“信”为“批”。而广东地区(指粤语系),则称为“银信”。无论“侨批”,还是“银信”实际是指海外华侨通过海内外民间机构汇寄至国内的汇款暨家书。它是一种信、汇合一的特殊载体。因为帮助这些华工通信和汇兑也是有利可图的,民信团体应运而生,专门处理这些华侨的信件和汇款。

参见图1,所显示的侨批封上和我们一般的信封不同之处是在封上还写有汇款数目,封内也可附上书信。

1.jpg

图1:

1941年1月15日,潮安收到发自新加坡万益成保家银信局的侨批封( 这是总包邮件的其中一件,侨批邮件邮资贴在总包上,到国内后,邮务人员再从总包内取出批后盖落地邮戳) 

参见图2,这种侨批是邮简式的,上面有个备注栏,可写简单的一些附言。也有一些邮简式的批单是没有备注栏的,但寄批人会抓住这个非常难得的机会,在批单的背面写上一些自己在外的情况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的字句。   

2.jpg

图2:

1941年6月8日从泰国曼谷荣丰利批业兑汇有限公司寄出,经泰京(泰国曼谷)三聘振泰丰银信局转运到中国国内荣顺利信局接收的列“府”字193号侨批单

抗日战争时期,侨批所收入的资金对国民经济的收入已占很大比例。据1950年1月23日《香港金融日报》 统计,1937年─1940年的4年里,全国侨汇收入合计为:法币40.5亿元。是同期国家财政年平均收入的126.8%。这笔外汇资金不但维持了家人的生计,而且对换取国外的战略物资,为赢得抗战的胜利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日伪政权对于侨汇自然不会坐视不管的。如1942年1月起,汕头日伪政权规定,南洋各地侨批必经政府检查批准,方可以在“和平区”( 即日占区)域内投批,“和平区”外不予投递,否则一律退回。并规定各批局应于侨批寄抵汕头之时,要向侨务处填写申请书,以核实领取侨批证明书。在邮局领取侨批时,还要将侨批原包送侨务处检查,加盖“侨委会驻汕处准许分发侨批”之印后,方准各地批局领回封包再发出去。

厦门沦陷后,代办侨批的地点分为泉州和鼓浪屿两处。1939年,泉州侨批同业公会给重庆交通部张嘉璈部长发电请鉴核:“查闽南批信局为华侨汇款机关,当此抗战紧张,此项侨款关系外汇,活跃地方金融至为重要。”并陈述“……且侨信及回文的依章贴足国际邮资,是自何方发出与政府邮资收入无丝毫轩轻,恳予通融办理。”并且要求交通部“电饬泉州、鼓浪屿邮局对于批信局凡领有部照者,其所在无论为总、分局涉视该项侨信及回文之实地需要,或批信兑、分局地失复应随时进退移动,均得自由对外洋送行收发,以期适合战地实际情况,免致侨汇为难……”此要求最终获得交通部批准。泉州取代厦门成为侨批主要进出口据点。

邮政总局遂奉交通部指示于1939年8月10日致电福建邮政管理局(第390号代电):

…… 请转饬晋江、鼓浪屿邮局,对于批信局所在地无论总、分号均得直接收发外洋批信,并奉批准予通融等因。查批信局分号之批信原应发由总号经转。惟值此非常时期,各地状况时有变更,侨汇关系重要,倘遇晋江、鼓浪屿各批信局申请通融办理,应暂准在实际需要地方设立总号临时办事处,与总号同样直接收发外洋批信,准避用分号名义,以符规定,一俟当地情况恢复原状即予撤销。除已由恢电饬遵外,合行抄发原电饬仰遵照,并转饬相关邮局遵照接洽办理具报。

                                                              邮政总局

上述两个电文基本就说明在抗战期间邮政总局对侨批的收发和运行方式做了明确的指示。

汕头沦陷后,由于日军实行海、陆、空军事封锁,造成交通梗阻,侨批邮路时有中断。中华邮政为了解决侨眷燃眉之急,通过东兴、曲江等邮局的通邮路线,以维持侨批畅通。

为此,1939年12月11日,中央政府专门发布了《银行在国外设立分行吸收侨汇统一办法》公文,并指定中国银行为特许的国际汇兑银行。以吸取华侨的外汇资金。针对日伪控制华侨向国内汇款和外汇管理,国民政府在1940年初发布了《侨胞汇款沦陷区办法》通告。明确了华侨汇往沦陷区的外汇管理方法,确保这些外汇不能落入日伪手中。中华邮政在侨批和银行汇兑的转运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侨批经邮政路线传递的方式大致分三类:

一、从国外经国外邮局寄到中国的侨批。

国外华侨聚集地的银信局、汇兑庄、银庄等办理侨批业务的民间团体,会利用当地的邮局将收集来的侨批单打成包,以邮包的形式邮寄到中国国内该团体固定的或联营的侨批集散点。当包裹寄到国内当地的邮局时,由国外办理侨批组织在国内连锁点会到邮局将邮包取出,然后分发到各个批主家里。批主再用此批去当地的侨批据去领取在外华侨寄回的钱币(批封左上角也有注明)。参见图1和图2。

二、从国内寄往国外的侨批回执。

侨批封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国外的银信局或汇兑团体利用当地的邮政组织和中国邮政有业务往来的关系来传递侨批。为保障批主的利益和给寄批的海外华侨一个交待,侨批组织就会让收批人回寄一个批作为回执。回执自然也要通过邮政系统来办理。

3.jpg

侨批投递流程图

4.jpg

图3:

 1931年11月10日,菲律宾江春信局公司贴菲律宾邮票代寄到福建晋江的侨批封(封内有信)。上面盖有“抵制仇货,坚持到底,卧薪尝胆,誓雪国耻。”的抗日宣传戳。并有“江春信局公司批差,专分大银,不取工资”的广告宣传戳。这是江春信局公司为宣传抗日,鼓励华侨向国内汇款以支持抗战而免费代发邮批

5.jpg

图4:

这是汕头发往国外的侨批邮包所使用的邮资凭证,盖了戳而未被粘贴的100元的整版邮票 

6.jpg

图5:

该侨批回执的封面原件尺寸为6㎝×10㎝,是一个很小的封(内有原信)。为了节省纸张和寄费,侨批的回执封一般会比较小

7.jpg

图6:

1943年6月23日,从广东台山发往美国的侨批


这类通过邮政局寄出的侨批回执,是由国内当地的银信局、汇兑庄、银庄等办理侨批业务的民间团体收集后统一送到当地邮局。有的就在每张批封、条上贴上邮票;有的则将全部批封和批单打成包,再将数个小地域的包封成一个总包,在总包上贴上邮票(当成一个包裹寄)。此时如包裹较大,邮票不方便贴,邮局的工作人员就会将整版邮票盖戳销票。(参见图4,这可不是盖销邮票,是国内发往国外批包上使用的邮资,那时最高面额的已是100元的,在这里居然要用一整版,该邮包的邮资应是超出10000元的。但因邮包过大,要贴的太多,邮局就盖销邮票,让寄件人自己处理盖销过的邮票。这里只说明回执是用大邮包的形式寄出国外的) 当然,邮包单上会注明邮资已付的。

然后,通过邮政的途径寄到国外指定的邮局,再由相应的连锁批局或指定的银信团体去邮局取出批信或批包,最后将这些回执分别送达到原寄批主人手中。

1945年10月1日起,寄一封20克以内国际平信邮资为30元。再次证明图4超过10000元的邮资绝不会是用于一般的信件,而是一个很大的邮包。

三、既代邮政局收发中国和国际邮件,还收发侨批,并兼做生意的银信局。

参见图6,这是由广东省台山县经营银信的源鳌隆商号代人寄往美国的航空侨批。根据1943年6月23日当时的国情和该封戳记封条,此封经过国内邮局千辛万苦送到云南昆明,再飞越当时唯一的对外邮路——驼峰航线(参见信封上驻印英军的防谍检查封条及检查人员的号码戳)。经两个多月的艰难历程,邮路经亚洲的印度加尔各答;巴基斯坦的卡拉奇;伊拉克的巴格达;非洲的埃及开罗;尼日利亚的拉各斯;南美洲的巴西纳塔尔等地的中转,于9月4日才在北美洲的美国迈阿密登陆。到美国后,又经三个邮局转递才送到信主手上。这是只经过中国单方侨批组织寄出的信,此信一般与汇款无关。

从源鳌隆商号椭圆广告印章上可以看出,它是一家经营海味、京果、油糖、什(杂)货等货物的商家。但章上还刻有“兼理各埠来往书信银两”。这是一个当时非常典型的银信团体。他以经商为主,兼办收发侨批和代办本地居民收寄国内及世界各地的信件,把这个商店作为侨批的集散地。他还刻上商号地址“中国广东台山西宁岗南昌路门牌48号”。从此印章我们也可看出那时国内外民信局运行方式的大致面貌了。          

侨批邮路实际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可以从各个角度去研究。本文只浅述了抗日战争时期经邮政系统传递的侨批。 

去年是伟大的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在此时回顾抗战时期侨批经邮政转运的操作方式,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