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阵

官方微信

扫码订阅

扫码开票

杂志内容

沁源绿(下)

微信图片_20201102124053.jpg

在灵空山的森林防火瞭望台,我们登高望远,目光所至,灵空山松涛呼啸,绿浪翻滚,方圆数十公里,漫山遍野仿佛披着一张巨型厚重的绿色地毯,被无形的巨人不断抖动。在山西的土地上,这确实是一片难得一见、超乎想象的翠绿,这片源于灵空山森林的翠绿,绿得葱茏,绿得威武,绿得壮观,绿得耀眼,绿得意气风发生机勃勃。

数百年来,这片沁人的翠绿滋养着沁源的土地,涵养着沁源的万物苍生,同时也浸润着沁源人民的性格与心灵,培养着他们勤劳勇敢、坚忍不拔、爱国护家的家国情怀。

史书记载,沁源这片绿色的土地历史上也曾无数次遭受过外敌的入侵、洗劫与蹂躏,沁源人民也因而无数次经受过血与火的考验。但沁源的朋友不无自豪地告诉我,沁源历史上从未出过汉奸,即便在最惨烈的抗日战争时期也是如此,这在全国几乎绝无仅有,可以说是一个奇迹,也几乎令人难以置信。

当地的史料白纸黑字,有着明白无误的记载:沁源是中国唯一没有出过汉奸的县份。在抗日战争期间,沁源人民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他们弃家别舍走入深山,把日军陷入一个“没有人民的世界”里,实现了“谁是最后的顽强者,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仅有8万人口的沁源,1万人被日军残杀和俘走不知下落,还有1万人参军或随军南下,成为新区的开辟者和新中国的建设者。但却创下了一项前所未有的纪录,沁源人,抗战时期硬是没有一人投敌当汉奸。

当年延安的《解放日报》也发表《向沁源军民致敬》的社论,指出从日军占领沁源的那天起,敌人天天受到沁源军民的打击。“沁源,成了日寇坚甲利兵所攻不下的堡垒,成了太岳区的金城汤池。”“模范的沁源,坚强不屈的沁源,是太岳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一面旗帜,是敌后抗战中的模范典型之一。”了不起,沁源人,抗日不屈的精神高地,中华民族的忠骨脊梁。

史料同时记载:抗战时期的延安《解放日报》,对沁源军民浴血奋战英勇抗日的报道竟然达到了百余篇,由此可见,抗战时期沁源人民的壮举在全国抗战中的贡献与位置。

沁源人不屈的民族精神,还感染了万物生灵,他们像沁源人民一样,葆有绿色健康的心态和感天动地、可歌可泣的家国情怀。

微信图片_20201102123856.jpg

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沁源的朋友指着门口的一株高大杨树,不无自豪地说:“这棵也曾经历抗日烽火的杨树,当年一直守卫着太岳军区司令部,与抗日军民一样精忠报国。”说着他随手捡起树底下的一支小树枝,“咔嚓”一声折断,指着横截面给我看:“您瞧瞧上面是不是有一颗五角星?”我将信将疑,凑近却发现,树枝的折断面果真镶嵌着一个五角星。五角星虽然不是红色而呈浅绿色,但这已堪称奇迹。五角星其实是杨树枝的木质部分,木质是树木的吸水器官,木质被折断处呈五角星形状,我确实闻所未闻,更从未见过。看来,宇宙万物,天地良心,心心相印。人间世事万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公道自在人心,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当年国难当头之时,沁源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杀敌,保家卫国,就连杨树都与沁源军民同仇敌忾,同心同德。冥冥之中,莫非是公道天理对这片绿色土地的天然守护?

拥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沁源人,如今也与全国各族人民一样,奋斗在文明富强、民族复兴的现代化征途中。

历史上,沁源除了拥有傲人的绿色资源,同时还拥有丰厚的矿藏资源,迄今为止,沁源已发现的矿藏有18种,储量大的有煤、铁、铝矾土、石灰岩4种。煤炭总贮量128亿吨,可采贮量90亿吨, 是全国重点产煤县、山西省主焦煤基地县。铁矿总储量5800万吨,铝矾土储量1.5亿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丰厚的矿藏为沁源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截至2018年末,沁源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2.97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5099元,在山西全省119个县(市)中位居前列。然而,再丰富的资源,若只顾无休止开采,也总会有枯竭的时候。日渐富裕的沁源人在不断审视、反思、选择…… 

如今进入新时代,沁源也与全国各地一样,秉持绿色发展的理念,坚定不移实施产业调整、生产结构转型。沁源这片绿色土地,如今到处都在实施乡村绿色振兴战略。沁源近年来因此也曾获“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中国生态魅力县”“中国深呼吸小城100佳”“全国森林示范县”等称号……

在位于沁源东北部的交口乡长征村,我亲眼看到他们正在打造的“三园”(即果园、花园、药园)和“三谷”(绿荫谷、生态谷、康养谷)。这是一个绿色突出,特色鲜明,充满生机与希望的村庄。在该村村头矗立的那幅《沁源合欢生态谷》平面布局图,其中一些地标特色创意名称就很吸引眼球:芍药园、拈花园、撒欢乐园、孙思邈文化园、百草禅意馆、百香云水间、梨花醉观景台、药王文化广场、百草茶加工车间、植物纯露提取车间、寿比南山禅修静养中心、“沁兰舒”天然植物护肤品体验馆。更多的还有各种中草药名字命名的花海,如柴胡花海、黄芪花海、莲翘花海……等等。该村村主任不无自豪地介绍,他们村仅中草药就达600余种,是名副其实的中草药村。

俗话说:靠山吃山。长征村靠中草药致富,既突出本村产业特色,又绿色环保,重要的是向四面八方的患者输送健康、造福于民。在该村“沁源县连翘产业协会”,办公室二层的护栏悬挂着这样醒目的巨幅标语:“村有特色产业,户有致富门路”。我不由赞叹,该村的发展真是知己知彼,号准自己的脉了!

而如今的沁源,因地制宜,正致力于发展绿色农业、特色产业和生态观光旅游的乡村比比皆是。我亲眼见到的这类乡村,还有岭上村、龙头村、黑峪村……

如此看来,绿色不仅是森林的底色,如今,也是沁源经济发展的底色。绿色为沁源赋予了优美良好的生态,由此,也为沁源奠定了发展生态旅游、绿色农业和以开发绿色产品为导向的特色产业。这既是大自然对沁源的恩赐,也是沁源人民在新时代的正确选择。

花坡,是沁源除森林之外的另外一张绿色名片。

花坡位于沁源县西北部王陶乡,是沁源县一处著名风景区。这里平均海拔2000米至2835米不等,山坡平缓无崖,林木稀少,遍地生长着矮草类高山植物,是华北境内极为罕见的亚高山草甸、天然的优良牧场,面积蔓延万余亩。山顶坡度平缓,呈馍头形。据悉,每年春、夏、秋三个季节,各种草花适时盛开,五颜六色,争奇斗艳,犹如花的海洋,享有“天然花园”之美誉。相传,隋朝末年,唐王李世民率军路过此地,见万紫千红,不禁随口说道:“好一个花坡!”花坡由此而得名。

微信图片_20201102124044.jpg

我们慕名来到花坡、爬上花坡。

时值初夏时节,花坡下的沁源大地已是热气渐升,各种植物长势渐盛,绿色沁源已经呈现生机勃勃、绿荫葱茏的景象。而此时的花坡虽也天高云淡、阳光普照,却凉意未尽,厚厚的草甸仍睡眼惺忪,懒洋洋地或闭目养神,或伸着懒腰打着呵欠,漫不经心地驱赶着身上的懒意和冬的气息。花坡的草甸,又密又厚,或柔或梗,踩上去,几乎深至膝部,宽厚柔软得像覆盖于山坡上的巨型棉垫。此时的草甸虽然大都仍呈暗黄色或黄灰色,但毕竟春天已经来临,或绿或黄,或红或紫,或白或粉的花草此刻已经不甘寂寞渐次开放,探头探脑四下顾盼,好奇地打量着天空与大地。放眼望去,巨型的草甸在蓝天白云和灿烂的阳光映衬下,如一幅工艺精美、制作优良的巨幅锦绣,熠熠生辉,美轮美奂,光彩夺目。

我忽然意识到,眼前这一幅花坡的美好图景,不也象征着绿色沁源未来的美好前景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