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头的前世今生
晋江围头战争与和平展馆
排浪澎湃汹涌,一层一层冲击沙滩,沙滩渐次充斥浸渍,成群的白鸥、鹭鸶翱翔浪花上空,伺机觅食浪涛里浮游的鱼虾。
天之涯海之角的围头半岛,平躺在西岸,长长的触角末梢塔尾,犹如紧握拳头的臂膀,弯弯地伸入无边无际的波涛激浊的海峡。十万吨级码头停泊几艘装满集装箱的巨轮,高昂吊塔穿梭忙碌,推送卸下来自东北西南的远洋货物。
海的那一边,峙立着一个不大不小的岛屿——大金门,相距5.2海里,就在大炮射程之内。64年前的1958年8月23日,大陆的海岸炮万炮齐轰,惊天动地雷霆一击,霎时间空气中弥漫硝烟。小小围头,瞬刻被世界瞩目,成为局部战地,国际关注焦点的所在。
杀敌一千,自伤八百。战争历来撕裂人类平和生活,战争是非常手段,不得不为之。为了惩处美帝国主义勾连台湾蒋介石统治集团,从而达到分裂中国的目的,中共中央毅然决定出手教训国民党当局。审时度势之后对金门岛上驻军基地点对点实施打击。战事未起,帷幄运筹在先,减少平民伤亡,才是最大的公约数。炮击金门之前,大陆做足了充分准备,半岛居民有组织地被疏散到后方。围头沿海一带普通百姓,或投靠亲友,或整家安置于居民新村,炮战过程中基本上没有伤亡。“六亿人民六亿兵,万里江山万里营。”围头村基干民兵积极主动请缨,支援前线行动,飒爽英姿的女民兵也不例外。有运载炮弹的,有提供粮食的,有输送药品的,帮着构筑工事掩体,救治伤病员……涌现了一批爱国拥军支前模范。著名军旅作家、后来曾任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的刘白羽战地采访笔记《英雄的围头》笔下的“战地小老虎”洪建财,年仅17岁,因“八二三”炮战中表现英勇顽强,奋不顾身,成绩突出,先后两次赴京出席全国民兵英模代表大会,亲手接过朱德元帅授予象征功勋的钢枪。30余年后的1994年,他再三斟酌,最终同意将女儿嫁到金门岛,拉开两岸青年男女通婚序幕,成就了一段“冤家变亲家”的美满佳话。现在,围头嫁到对岸的女儿有138名,娶回围头的台湾媳妇也有10位。“围头新娘”已成为“两岸一家亲”的代名词,影视剧拍摄的热点题材。
“八二三”炮战炮位工事
时间是最睿智的老人,时间洞察世情,治愈创伤,时间经历人间风雨沧桑。时至今日,反思当年炮击金门的意义,分量格外沉重,影响十分深远。“八二三”炮战,让美、苏两个大国和国际社会普遍承认,海峡两岸的军事对弈纷争纠缠,是中国内战的继续,从而反制“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政治图谋。同为中国人,迫于无奈,当时台湾国民党当局也心知肚明,还是给出相对温和的呼应,配合默契。大规模炮战只持续了十几天,连天炮火就变得稀稀松松。在以后的二十几年岁月,一年365天,逢单号大陆这边打炮,双日金门那边回应,发射的都是爆炸力冲击波不强的炮弹,民间戏称为“宣传炮”。杀伤性不大的炮弹你来我往,忙而不乱有张有弛。炮战紧张气氛大幅下降后,小部分胆大的身居他乡的围头村民强烈要求返回故乡重建家园。陆续回迁后的生产、生活夹杂在偶尔的炮击阴影中,慢慢就习以为常了,当地老百姓甚至小孩子渐渐地并不十分惧怕。听到呼啸炮声,勇敢者争先恐后地追逐炮弹落脚点,满山遍野寻觅查找弹壳炮硝碎片,如若有幸捡到破铜烂铁,卖给废品收购站,可以得到一笔意外之财。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告台湾同胞书》,宣布单方面即日停止炮击金门。从1958年8月23日至1979年,21年时间内,经过国共双方你来我往的一波三折隔空打炮,有意无意之间,围头村几百座民房一大半残垣断壁,一片废墟。如今围头村民绝大多数已经回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滨海旅游业发展,深度挖掘战地文化资源,围头村重现盎然生机,花园式民居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村里有意识保留下来的几幢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钢筋混凝土西式洋楼,乌灰漆暗的墙壁屋角依然残存着累累弹痕,村里地底下坑道遍布。作为“八二三”炮战的历史见证,被福建省政府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加以重点保护。占地近万平方米的围头“八二三”炮战遗址公园,每日熙熙攘攘,游客如织,前来凭吊烈士纪念碑,游览将军林,观瞻国共双方高级将领莅临战地遗址的勒名石刻。这些题刻包括陈毅元帅、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和台湾防务部门主管孙震先生。200余名国共将军足迹先后到达围头这个前线小渔村,鼎鼎大名的双方高级军队将领名号汇集于一个公园,蔚为奇观。围头村民的用心良苦意味深长——历尽劫难,兄弟坦诚相见,相邻相处,相逢一笑泯恩仇,算得上围头人对国共第三次合作的一个愿景。
“八二三”炮战遗址公园
与金门相对的围头村海岸
百年恩怨情仇,多次兵戎相见,所争者“主义”。20世纪30年代,古老神州烽火连天狼烟四起内战不断,积贫积弱的旧中国饱受列强欺凌,日寇铁蹄践踏中华大地,四万万同胞身陷泥泞惨遭摧残。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国共双方军队同仇敌忾联手作战,奋起打击日本侵略者,取得民族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1949年以后,海峡两岸对立70余年,仍然割舍不断千丝万缕联系。打断骨头连着筋,海峡摩拳擦掌虎视眈眈的年代,两岸以另一种方式展开对话。双方海岸山头峭壁高处,均置顶24个大喇叭,向彼岸同胞扬声喊话——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高扬喇叭声音随海涛远传10余公里,刚好波及对岸方圆几公里内的当地军民,驻军和百姓声声入耳。双方争相传达己方的政治观点,内容包罗万象:社会建设、经济发展、民生福祉等方方面面。宣传中通常用北京普通话,台湾地区称之为“国语”,每日某个时段也用彼此都懂的福建方言闽南话,讲述各自认可的英雄人物故事,也分享民间音乐,演绎台湾歌仔戏、校园歌曲,欣赏晋江的南音、梨园、高甲戏。
鸡犬相闻,一水之隔,隔不断日常往来。渔民们在海上同一个渔场撒网捕鱼,船只常常擦肩而过,船头船尾相遇,有时心情不爽就怒目对怼,咒骂几句,更多是亲切打声招呼,互相致意。偶遇海难事故,自当竭尽全力出手相救。《告台湾同胞书》发布以后,大陆逐步实施改革开放,海上民间以货易货的小商品贸易多了起来,双方互通有无。大陆渔民以土特产换取对岸的诸如收录机、电子表等小工业日用品,民间小额贸易得到双边官方的默许。海上风云变幻莫测,渔船分分钟遭遇台风发生海难,为解决渔民后顾之忧,大陆这边建起了台湾同胞接待站,为来围头港规避台风、补充生活物资的渔民提供食宿,持有渔民证的台胞可以登岸,来去方便自由出入围头村。民族相同,语言相通,生活习俗相似,都拥有妈祖信仰,民间交流日趋热络,通婚也就水到渠成。姻缘际会,频繁接触,使围头与金门和台湾的联系更加紧密,每两年一次的围头“七夕返亲节”已连续举办了7届,中外媒体大量跟进报道,一对对跨越海峡天堑喜结连理的鸳鸯,成了新闻头条的主角。新党主席郁慕明、著名学者邱毅、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等许多两岸人士亲临现场站台发声,力挺两岸婚姻有利于两岸融合发展,最好地诠释“两岸一家亲”的实例明证。
“共饮一江水”,体现了海峡斩断不了中华儿女命运共同体的血浓于水的亲情。截至2021年底,大陆通过围头海底管道向金门供水1245天,持续提供优质水源达1703万吨,日均1.36万吨,占金门民生及工业需求量的73%,彻底解决了资源贫乏的金门岛的燃眉之急。向金门供水,水乳交融是两岸“三通”之外的第五通,通婚是第四通,而且在“三通”之前,准确地说应该是第一通。金门县有识之士欣然提议,除了通邮、通商、通航,加上通婚、通水,大陆为台湾同胞谋福祉的真心实意,不附带任何条件的担当作为。以后还要实现通桥,未来可以期待建设一条联结大陆与金门的跨海大桥。两岸同胞同文同种,能通皆通,应通尽通,完全融合,互为一体,构建中华民族大团结。
峥嵘岁月荡涤历史尘埃。生活在围头村的人们,与世界上绝大多数人一样,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国家统一民族复兴,是当前中华民族最伟大的使命。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车轮滚滚向前,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大时代裹挟下,不管你愿不愿意、高不高兴,是谁都得服从命运的安排。处在关键时刻,必要时哪怕付出个人牺牲,义无反顾别无选择!
潮涨潮落,候鸟按气候来往迁徙,鸟儿们照着四季变换交替不倦怠地飞行,聚集到围头这片令外地人向往、本地人眷恋的神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