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阵

官方微信

扫码订阅

扫码开票

杂志内容

深山隐寺天竺岩

天竺岩(叶荣宗摄影).jpg

天竺岩寺

长泰县有“闽南宝地”和“状元故里”之称。其东北部群山连绵、森林密布、溪水长流,最高山峰海拔达1053米。不少村庄分散在山旮旯里,比如天竺岩村就只有二十几户、百来号人,日常生活深居简出、不急不迫,成为大山的守护者。

这个天竺岩村,因村中有座天竺岩寺而得名。据《长泰县志》记载,自唐代贞观三年(629年)起,长泰先人就在高山岩石之上建有数座佛教岩寺。但留存下来的只有这座天竺岩寺,它建于唐显庆四年(659年),并经数次重整修缮,才保留原址原貌。迄今已有1360余年之久,比漳州建府还早27年,比长泰置县更是早出296年。故有“先有天竺岩,后有长泰县”的民间传言。

由于历史悠久,如今的天竺岩寺,已成为佛教在闽南传承的见证,是佛教岩寺考究的活教材。“天竺”一词是古印度的俗称,佛教传入中国后,“天竺”成了崇拜佛教的代名词。在我国,以天竺命名的佛寺屡见不鲜,最有名的是位于浙江嵊州市境内的天竺三寺,其中的下天竺寺最早建于后晋天福七年(942年)。而长泰天竺寺的建设年代比之早上283年,难怪有专家学者直呼:长泰的天竺岩寺,是极具历史价值的佛教圣地,是一处纯正质朴、源远流长的超千年古刹。

长泰天竺岩寺,比天竺岩村要早上几个朝代。史料称,天竺岩寺鼎盛时期,曾有僧人近百名,但到清代光绪年间,因兵灾匪祸民不聊生,香客日渐稀少,寺院生活难以为继。当时的住持梁顺连为保护天竺岩寺及其香火永续,特向周边八大姓请愿,让乡民允许僧人在天竺岩寺附近开垦茶园和农田,垒筑土屋居家建村,并还俗娶亲繁衍后代。在得到附近乡民的同意后,梁顺连遂将僧人全部改为姓“僧”,将村名取为“天竺岩村”。如今,每逢正月初九和四月初八,僧姓后代祖孙都会聚集在天竺岩寺前,举行祭祀典礼和迎佛巡境活动,全村老小都过上传统喜庆的节日。

省道207公路贯通长泰县与安溪县,也正好从凤凰山脚下经过。离开公路向凤凰山顶盘绕前行,约4公里山路便到达天竺岩寺。此时,山形突兀,豁然开朗,一座坐北朝南的佛寺岿然置地。天竺岩寺坐基于一块巨大的岩石上,周边山林茂密、幽静葱郁,寺前开阔。居高远眺,两侧的山峰相对峙,形似凤凰展开的两翼,天竺岩寺正好位于凤头处,位置超然显赫,带着几分神秘。

整座寺院呈正方形,属前厅后殿规制,两进三开间,中间隔天井,建筑面积仅为160余平方米。由外场进入寺院时,先要踏上7级石阶,此时抬头望去,门楣上“天竺岩”3个金光大字耀眼醒目。在跨过一道较高的门槛后,进入到前厅,前厅两侧是钟房和鼓房。

由于前厅与后殿落差在2米以上,因此需再踏9级石阶才能上到正殿。正殿高大宽敞,由8根粗壮实木立柱,穿梁斗拱,形成坡屋斜顶。正后方设有宽大的龛台,供奉释迦牟尼佛祖。近前案上摆放烛灯、香炉等礼佛器具。正殿两侧各有一间厢房,是住持和僧人的居室。

由于历经多次重修,寺院中只遗存少量的石雕碑刻,被嵌入墙体中加以保护。如今的天竺岩寺,只用不规则石块垒筑墙体,配以白粉勾缝,上层及三角部分换成灰白粉墙。屋顶覆盖黑褐色瓦片,分列套叠并留出泄水沟槽。中脊微弧、两端翘角燕尾,前后高低错落、纵横搭配有序,整座寺院呈现出简单古朴的建筑景象。

尽管天竺岩寺建造于突兀的山巅,隐没于深山老林,但它并不孤独寂寞。放眼望去,在寺院北边3公里处,有号称“福建第一瀑”的百丈崖瀑布,瀑水宽20余米,3层总落差达108米,轰鸣撼地、飞瀑如云。凤凰山下黄氏先祖黄俨(1400—1485年)于明朝年间由晋江安平迁入,开基赤岭村,经历代繁衍,现今遗留不少传统古建筑。附近的青阳村,是明末出任四川道监察御史、被称“十三省巡按”卢经(1571—1649年)的家乡。他以秉公办案、忠言直谏的政德,被清朝雍正皇帝亲笔御赐“忠谏”金匾,至今依旧立于祖祠堂上,其故事盛传不衰,成为廉政教育基地。

站在天竺岩寺前,还可以通视山下百米高的水库大坝,听龙津溪潺潺流水,望5300亩库面水波荡漾,山与水在此交融尽欢。噢,到天竺岩寺时,别忘了喝一杯当地村民自制的、清香甘醇的“天竺佛茶”,别忘了品尝一下这里的种类颇多的高山水果。

明代小说家吴承恩以唐玄奘西天取经为背景,创作了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也描绘了天竺国的故事。20世纪80年代《西游记》被搬上电视银幕,美丽的天竺少女轻歌曼舞,“啊,沙里瓦,沙里瓦”美妙的歌声扣人心弦。如今,天竺已然入梦,岩寺却让人流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