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阵

官方微信

扫码订阅

扫码开票

杂志内容

九龄故里说“风度”

未命名-2.jpg

从圩镇出发,路越来越窄,到后来,通往村庄的路,连会车都困难。村庄不大,民房很普通,和赣南普通村落没什么区别。村容村貌也是原生态的,没有任何刻意的改造修饰。这样最好,看到了它的本来面目。也许,哪天人家正式开发了,展现给你一个焕然一新的“某某小镇”,新得连本地人也不认识了,那你根本就不会知道这里以前是怎么回事。现在但凡有点特色的地方,这种重造的景观还少吗?

村庄名叫石头塘,很土气、很普通的一个名字。它只是一个自然村,上面的行政村叫湖湾,归属离县城60多公里的隘子镇。隘子镇所在的始兴县,则归属与赣州毗邻的广东省韶关市。

不畏炎热驱车来到这个寻常得不能再寻常的村庄,是因为听说一位历史名人和这里大有渊源。这就是被誉为“岭南第一人”的张九龄。

提到张九龄,一般认为他是韶关曲江人氏,但也有他出生于始兴县甚至广州市的说法。为名人争故里,这不是个别事例。其实,这种心态和做法也是可以理解的。对与自己沾亲带故的先贤引以为豪,这是一种集体荣誉感,没什么错。历史上的事,因为年代久远,资料缺乏,后人搞不清楚是完全可能的,只要能拿出依据,争一争又何妨,真理不辩不明嘛。

这个叫石头塘的村庄被当地人称为张九龄故里,并非空穴来风。这里的人们说,张九龄的父亲张弘愈是这里的开居祖。村里也流传着张九龄小时候的某些传说。能表明与张九龄有直接关系的建筑,是一座张文献公祠。祠堂规模不大,也不算很古朴,据介绍,它是清朝康熙年间重建的,而300余年来,自然少不了多次修缮。张九龄谥号文献,这个祠堂,包括村里张姓人家,都是和张九龄有关系的。

不管是曲江还是始兴,以张九龄为乡亲,或者把它们当作张九龄的故里,都有它的道理。二者地域相差不远,与张九龄有关的内容都不少,我相信,它们都是张九龄生活过的地方。即使不是出生于此,隘子镇与张九龄的关系也应当是密切的。现在该镇有一个“风度村”,便是源于“九龄风度”的说法而取名。当然,这个风度村却不是张九龄的故居所在地。与文臣张九龄对应,这个村另有一个武将名人张发奎。我倒觉得,当初该镇定村名时,如果把这个名字送给湖湾村也许会更合适些。

说起张九龄,很多人想到的是他的诗人身份,或者宰相职务。但我觉得,如果只是诗人,或者只是宰相,张九龄在历史上的分量就轻了不少。诗人也好,宰相也罢,都还不足以真正立起张九龄的伟岸形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的名句,但凡读过一点唐诗的人都知道。然而,对张九龄来说,仅有诗是不够的。如果只是把他当作诗人介绍,他的光彩瞬间要黯淡许多。论写诗,他虽然也是个狠角色,但与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等一大拨唐代诗坛高手较量,实在难有胜出的把握。

如果只是宰相,张九龄这个名字也不足以让许多人记住。尽管他是岭南地区第一个登上宰相高位的人,但毕竟时过境迁,这些和当代人已没什么关系。更何况,在两千多年封建史上,做过宰相的人不计其数,谁记得了那么多?

认识张九龄,还是要回到“九龄风度”来说。唐玄宗每次选人用人,喜欢问一句“风度得如九龄否”。是的,在张九龄身上,最闪光的其实就是“风度”二字。被千百年来的人们时常提及“风度”,这显然不是一般的诗人或政客所能得到的礼遇。

张九龄的风度是什么?是人长得帅吗?不排除张九龄本人具备仪表堂堂、气质非凡的外在形象,但以貌取人,内涵未必深到哪里去。何况,也有人说张九龄实乃一介文弱书生,身体状况并不是棒棒的,估计即便在当时,比他帅的人也并非没有。

是才华横溢吗?张九龄的文才当然是一流的,但作为一个政治人物,文学才华显然不是第一位的。千百年来,比他有“才”的人,恐怕也不少。仅凭文才,也未必能让张九龄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这一个”。

更有现实意义的,应当是张九龄的品格与见识。勤勉实干、敢于负责、守正嫉邪,尤其是“小必谏,大必诤”的峭峻风骨,这才是他最让人敬重的风度。

唐玄宗李隆基在历史上是一个有故事的人。此君在位45年,执政前期,励精图治,选贤用能,创造了著名的开元盛世。这,也许可以看作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盛世了。

同样是这个唐玄宗,执政后期,志得意满,奢靡荒淫,信任奸邪,一手导致了著名的“安史之乱”。盛极一时的大唐帝国,突然间遭遇断崖,从此一蹶不振,每况愈下,终于在历史的舞台无奈谢幕。由盛而衰,原来是这么容易的事,可以由同一个人瞬间完成。这就是历史的教训。

而张九龄,就是这么一个分水岭式的标志性人物。他在位时,唐朝的辉煌继续;他离任时,一个时代宣告结束。

唐朝由盛而衰,除了该负领导责任的唐玄宗,主要是由两个人导致的。一个叫李林甫,成语“口蜜腹剑”的主人;一个叫安禄山,“安史之乱”的男一号。这两个人,都是张九龄坚决反对使用,偏偏又被唐玄宗高度信任的人。唐玄宗提拔李林甫进班子,身为首相的张九龄明确表示不同意,直言“恐异日为庙社之忧”。至于安禄山,张九龄早就预言“乱幽州者,必此胡也”。然而,此时的唐玄宗,只习惯接受赞美,为了重用这两个当时最能察言观色曲意逢迎的人,唐玄宗不惜和不识相的张九龄翻脸,让他黯然出局。

除了张氏宗祠,热心的村人还带我们参观了村里的千年古道、九连塘(九口池塘相连,和南康区的十八塘差不多)、九龄泉(据称是张九龄小时候所挖)、宰相树(一棵高大的桂花树,据说是从张九龄所种的古树枯枝上长出的)等相关景物。听他们说,村庄马上要进行整体开发了,已有了大致方案。这么一说,我们更加庆幸来得是时候,看到了一个原汁原味的“九龄故里”。至于“风度”如何,不妨慢慢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