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杨岳
法国华侨华人会的前身是“旅法华侨俱乐部”,成立于1972年。是1964年中法建交后,法国政府批准成立的第一个社团,至今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
首届会长杨岳先生,又名杨松博。他1904年出生于浙江省乐清县(现为乐清市)盘石镇。那是一个封建帝制行将崩溃,民主革命运动风起云涌的年代,杨岳在战乱动荡之中度过少年时代。眼见国内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他父母狠了狠心,千方百计凑足了一笔钱,让20多岁的杨岳去法国谋生。
法国华侨华人会会址启用时的老照片
在一个烟雨蒙蒙的凌晨,杨岳带着一把温州的油纸伞,身背一个小小的行囊,乘船离开盘石南门外的瓯江码头,先到温州,然后北上上海。在上海老乡的帮助下,花了近400银元,办妥了去法国的护照和船票。经过40多天的海上漂泊,终于到达法国南部马赛港。然后坐火车转道巴黎,在老乡的帮助下,暂居在里昂火车站附近。在异国他乡,生存创业之路非常艰难。在“老客”的指点帮助下,杨岳从“提篮小卖”开始经商。因为不懂法语,只能靠肌体语言来比比划划表达,屡遭白眼,受他人歧视和地痞流氓的欺负,更是家常便饭。
为了生存,杨岳像一只陀螺一样转个不停。后来,他白天摆地摊,晚上到犹太人开的皮革工厂门口垃圾桶里,寻找一些被扔掉的零碎皮料,拿回来制作一些皮夹子、钥匙袋等小物件,除用于自己销售之外,有多余的就供给老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这样开始了原始资本的积累。
杨岳头脑灵活,凭着自己的坚强和勤劳,他努力学习法语,有了一些积蓄。赢得了侨胞的爱戴,得到当地人的理解和尊重,也赢得了一位法国姑娘的芳心,最终结为伉俪。提篮小卖、摆地摊总不是长久之计,杨岳夫妇商量决定,办起一个小作坊专门从事小皮件生产和加工,产品除供应同乡之外,大部份由他太太推销给犹太人开的批发店,杨岳经济情况有了明显的好转。他虽然自己加工皮件产品,但只能在犹太人开的批发店里才能卖出好价格,虽然心里无奈,但是毕竟跨出了创业的第一步。
杨岳身边有一批华侨朋友,空闲聊天时常发出感叹,希望有一天能拥有自己的批发店,那该多好啊!侨胞们深有同感,大家一边积累资本,一边寻找合适的店铺,期待能更上一层楼。
1951年,杨岳、陈学普、朱振焕、柯佐良等打听到,介于三区与四区之间的著名皮件批发街——庙街12号店铺要转让。他们一眼看中,一拍即合。每人一股、杨岳两股,他们很快凑足一笔转让费,在这里开了中国人在庙街的第一间皮件批发店,店铺命名为“庙街之星”。
杨岳(左一)与领事部主任边守俭,1972年摄于巴黎
杨岳为人正直,秉公仗义,在同乡中深孚众望,大家一致推举他全权管理此店,杨岳的老婆是法国人,当法人代表。“庙街之星”批发店的创办,在法国华侨创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也极大地鼓舞了其他华侨的创业信心。如今,弯弯曲曲的庙街,从共和国广场到巴黎市政府,如星火燎原般地涌现出华侨华人开的店铺,一间连着一间,而且经营的范围越来越广,规模越来越大,营业额逐年增加。在法国中小企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华侨华人开的店铺,依然有增无减,不仅令法国人叹服,也让素以会做生意著称的犹太人刮目相看。在海外的华侨,洋装虽然穿在身,但心中却是火热的中国心。
杨岳日夜思念着家乡的亲人,始终以关切的目光注视着祖国的动态。抗日战争时期,杨岳等旅法侨胞提出了“亡国宁可亡家”的口号,纷纷走上街头,发动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支持祖国抗战。仅在1939年,发起的救国募捐活动中,就有181位侨胞和法国友人捐款,支持国内抗战。尽管当时杨岳经济情况不佳,但还是义不容辞地尽了一个海外赤子的心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杨岳和一些老华侨感到无比振奋,大家聚在一起,自己制作五星红旗,在咖啡馆喝咖啡聚会庆祝。随着国内一次又一次掀起的建设的高潮,中国成功地发射了原子弹、氢弹,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杨岳和侨胞一次又一次地组织庆祝活动。他们也切身感受到:随着祖国的日益强大,华侨华人在法国社会才会受到应有的尊重。
1958年,戴高乐将军成为法国总统。在两国领导人的共同努力推动下,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宣布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法国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大国中,第一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国家,被西方媒体称为“外交核爆炸”,轰动国际社会。
杨岳和侨胞们奔走相告,觉得扬眉吐气。热烈欢呼的同时,也看到了成立一个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法人社团的曙光。旅法侨胞大多数来自农村,不懂法文,从事艰苦的体力劳动,生活在社会的底层,遇到权益受到侵害,往往是“哑子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他们渴望有一个华侨团体,互相关心帮助,侨胞们在繁忙的劳作之余,在这个“家”中吐吐苦水,互诉思乡思亲之情。
1950年左右,曾有一些侨胞自发组织“华侨工商互助会”,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中难以生存和发展,后来无疾而终。中法建交之后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杨岳和勤工俭学的学生韩振世、老华工王奉先以及王洲、韩国仁、张璧山等人经常聚会,出谋献策,将成立自己的社团“旅法华侨俱乐部”正式提上行程。他们向法国政府有关部门申报注册,但是一直没有得到答复。
1970年,杨岳、韩国仁、陈学普、余廷香(女)、翁正存、刘友煌6人再次联名向法国政府提出申请。到了1971年年底,他们的执着和努力终于得到了法国政府的批准,1972年举办了隆重的就职典礼。“旅法华侨俱乐部”(1997年更名为法国华侨华人会)成为中法建交后,第一个诞生的华人社团。性格豪爽,有胆有识,在侨胞中德高望重的杨岳,被一致推举为俱乐部首届主席。
为了筹建这个侨胞共同的家,年过花甲的杨岳不知跑了多少路,联络乡亲,反复磋商,费心费力费钱;俱乐部成立后,他率先垂范,践行宗旨。同胞有纠纷有困难,他总是有求必应。在长期旅法生活中,杨岳逐渐掌握了法语,这也成了他为侨胞服务的有力武器。当年的法国侨胞集中在三区一带,他们创业办手续,警察局换居留证,他就成了义务翻译员;同胞之间偶尔闹矛盾,他也随时上门调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老侨胞陈学普深有感触地回忆说:“杨岳这个人非常好,侨胞们有困难,他二话不说,把店门一关,钥匙在裤带上一挂,就跟你走。”杨岳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华侨俱乐部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他本人也赢得了大家的信赖和敬重,在侨胞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1979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国家总理首次访问法国。杨岳等华侨华人组织了盛大的欢迎活动,总理也在百忙之中,接见了华侨华人会主要人员和侨胞代表,并且合影留念。1982年,杨岳溘然而逝,但是他开创的事业却与瓯江水、塞纳河水一样滚滚向前。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旅法侨胞的人数也不断增加。祖国的影响力与日俱增。2004年1月24日,法国巴黎著名的香榭丽舍大道上,54辆彩车缓缓行过,400多位来自中国和旅法侨界的艺术家表演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京剧、武术、舞蹈、舞龙舞狮、抖空竹、扭秧歌等,洋溢着欢乐的节日气氛。观看盛装表演的法国民众和游客近百万人,超过法国国庆大游行和观礼的人数。这是香榭丽舍大道第一次向外国民间团体敞开如此广阔的胸怀,也是法国政府第一次允许外国政府和民间团体举办大型活动。晚上8时许,有280盏安置在不同位置的红色灯光同时点亮,有着115年历史的巴黎埃菲尔铁塔顿时全身红亮,映照着塞纳河两岸。这也是它首次专为一个外国传统节日而设计改变灯光。目睹如此盛大的欢乐场面,法国的华侨们禁不住心潮起伏。如果毕生致力于维护华侨合法权益,促进中法友谊的首届旅法华侨俱乐部杨岳主席仍然健在,看到今天中法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的交流合作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和广度,该有多么高兴啊!这一年,是中法两国建交40周年。这一年,也正是旅法华侨杨岳的百年诞辰。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第二大经济体。载人“飞船”登月,“蛟龙”入海,高铁腾飞,科技突飞猛进,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国人渐渐从国际话语权边缘走向话语权的中心。
目前,法国华侨华人已达60多万,他们在经济上取得瞩目的成绩,积极融入法国主流社会,参政议政,社会地位不断提高。中法两国在政治、经贸、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加深,为华侨华人择业、就业、创业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历史机遇。新的华人聚居区,也在不断扩大拓展,除三区外,还有十三区、十九区、十八区等等。巴黎北部近郊的“奥新维耶”市也迅速崛起,经过了近20年的不断扩展,到现在,已经有近3000个华侨华人店铺在这里安家,成为名副其实、远近闻名的“中国商城”。
现在,法国华侨华人所从事的行业,除了传统的餐饮业和食品杂货之外,已拓展到各行各业。如金融业、保险业、电脑业、房地产业、服装业、旅游业、诊所、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咖啡吧、免税店、烟草店、酒行、眼镜店,尤其是进出口贸易公司更是一枝独秀,令人刮目相看。
相信杨老若地下有知,定当含笑于九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