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矩阵

官方微信

扫码订阅

扫码开票

杂志内容

千年记忆说磁灶

微信图片_20200716102829.jpg

在侨乡闽南有一个既低调又闻名遐迩的古镇,它就是1700多年来一直以生产陶瓷而誉满海内外的陶都,至今,在海外的老华侨们都依然清楚记得泉州二都磁灶这个地方。

磁灶地处晋江西北丘陵地带,泉南地区诸多山溪“九十九溪”汇聚成梅溪滔滔波浪蜿蜒穿镇而过,奔向泉州湾汇入东海。梅溪也曾水秀空灵,渔歌唱晚,百舸争流,侧畔千帆,水陆交通十分发达便捷。

磁灶素有“五坞十八曲”之称,依山傍水,风光旖旎。山峦形状似火形腾胜之势,地下含有丰富的高岭土、粘土、长石、石英、石灰,山上到处都长满了松树、龙眼树,植被茂密,森林覆盖,得天独厚蕴藏着丰富陶土森木资源。也就注定了在这块土壤上,人们前世今生必须是从事“土”与“火”的文化艺术创作。

“瓷”与“磁”闽南谐音相同,称“磁灶”顾名思义,因行取名,因地营作,形影相随,结业千秋。

民风纯朴,勤劳智慧的太伯先祖季札之后人,择临胜地,沿岸栖息,世代繁衍,安居乐业,开物成务。延陵儿女在这片沃野上继承了先祖开疆拓土,兢兢业业,躬耕劳作精神。

自西晋武帝泰始元年(公元265年)磁灶人开始烧制陶器,制作出生活日用器皿中的碗、盘、盏、碟、盆、钵、洗、罐、缸、瓮、壶、瓶、灯、盂、盏托、执壶、水注、军持、急须、瓷枕等;陈设器中则有炉、香熏、花瓶、花盆、动物形砚滴、动植物模型(如龙狮、虎、龟、蟾蜍、寿桃、力士像等),以及其它如腰鼓、扑满、鸟食罐等器物;古建筑材料版瓦、简瓦、瓦当、瓦钉、阑干、花砖、花窗等。 

磁灶人用热爱和智慧,将自然界地、水、火、风四大物质元素,演绎成人间神奇精品,无数陶师匠心孜孜以求创造,代代薪火相传,铸造了史诗般工匠灵魂!

走进美丽陶都磁灶,但见街道两边商贾云集,人头攒动,琳琅满目,随处听到操着东南西北口音的国人和老外穿梭往来,熙熙攘攘。映入眼帘的是唐宋古厝红砖建筑与现代高楼大厦阆苑琼楼,交相辉映,一幢幢精致漂亮的小洋楼,伴着远处飘来的闽南自强不息的豪迈歌声,及优雅舒心的闽南独特韵味南音,练习拳脚者随风舞动神采奕奕,古镇到处彰显着活力与创新,时尚与传统。

更引人入胜的是高耸矗立的花园式现代化陶瓷生产厂房车间,及先进的自动化流水线,数百家厂房鳞次栉比,整洁又干静的遍布全镇,每座工厂热火朝天一片繁荣忙碌景象,车水马龙一派生机盎然。随着建筑业蓬勃崛起,磁灶已由原来生产民用和古建产品,迅速转行改为建筑陶瓷为主,上世纪末,这里的厂家达千家以上之多,全国各地都有磁灶建筑陶瓷的身影,形成了全国最大陶瓷生产基地和聚散批发中心。随着科技的不断快速发展,磁灶开始大力投入技术升级改造,运用清洁环保节能新技术,关停整改大量高耗能低产能小厂,原有小作坊、小车间已全部被淘汰。曾经乌烟滚滚、飞尘弥漫、重度污染的磁灶,而今抬头又能见蓝天碧云,青水透澈,锦鳞游泳,飞鸥翔集了。

磁灶如今已成为国家级技术创新陶业示范基地。昔日的侨乡古镇,已焕发了新的风采。

陶器制作历史非常悠久,新石器时代早期,即距今7000-8000年前,我国的先民就已经开始制作陶器。由于当时人类的社会生产力低下,社会的物质文明程度不高,因而导致了新石器时代陶器的粗糙、古朴、制作不精良的特点。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裴李岗文化等十几个文化遗址的挖掘中,出土了大量的陶瓷,其主要品种有灰陶、彩陶、黑陶和几何印纹陶,红陶等。陶器皿种类主要有盆、罐、钵和小口尖底瓶等,质地有泥质陶和夹砂陶。

磁灶是磁灶窑的发祥地,磁灶窑(龙窑,倒焰窑,鸡笼窑)是具有浓厚江南吴文化与闽南地方特色和远古时代风格的民窑,生产时间始于公元二世纪的西晋时期,兴盛于宋元,延续于明清及近现代,至今1700多年,是中国陶瓷发源地之一。

经考古人员大量的调查工作,并进行过局部试掘,采集到大量标本,发现了南朝至清代的26处窑址。其中南朝窑址1处,唐、五代窑址6处,宋元时期窑址12处,明、清窑址7处,在众多发现的窑址中,以金交椅山窑址、土尾庵窑址、蜘蛛山窑址、童子山窑址出土的陶器最具特色。

2006年,该4处窑址并称“磁灶窑址”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7年1月,磁灶窑系金交椅山窑址被列入“古泉州(刺桐)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16个遗产点之一,作为外销瓷生产基地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刊本《泉州府志》卷三有“磁(瓷)器岀晋江磁灶地方;又有白色次于饶磁(瓷)”的记载。清乾隆版《泉州府志》卷十九《货之属·瓷器》记:瓷器“出安溪高坪,但不甚佳。其瓷砽则出晋江磁灶”。宋元时期,磁灶窑产品外销到日本和东南亚诸国,为福建古代外销陶瓷的主要生产地之一。

微信图片_20200716102904.jpg

微信图片_20200716102914.jpg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所做的大量考古调查和研究探索显示,磁灶保存有历代窑址二三十处,其产品伴随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在日本、韩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泰国、柬埔寨、斯里兰卡、埃及、肯尼亚等国家都有出土,常见藏于这些国家的一些博物馆、美术馆,且与清乾隆年间编撰的《晋江县志》中有关瓷器“出磁灶乡,取地土开窑,烧大小钵子、缸、瓮之属,甚饶足,并过洋”的记载相符,有力地证明了磁灶窑是一处非常重要的外销陶瓷产地。

近年来,我国持续开展水下考古调查和发掘,陆续发现了一批宋至清各时代的沉船遗址,取得了多项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其中,在西沙群岛的水下考古调查,与“华光礁一号”沉船遗址的试掘,以及“南海一号”沉船的水下考古调查与发掘中,都发现一批磁灶窑的陶瓷器。

磁灶陶瓷是古代海上丝绸文化输出的文化艺术物质强音!是泉州东亚文化之都最强有力的支柱和载体!

磁灶经历过千年焰火与泥水的洗礼与塑造,用陶瓷文化书写和用劳动双手创造着华夏文明的春华秋实。